王亮 (南朝)

琅邪临沂人,南朝人

王亮(5世纪—510年),字奉叔,琅邪临沂人,南朝人,晋丞相王导的六世孙。[1][2]

王亮
出生5世纪
南朝宋
逝世510年
南朝梁建康
职业南朝梁官员

生平

南朝宋年间

祖父王偃,曾任职南朝宋右光禄大夫,赠开府仪同三司。父王攸,曾任南朝宋太宰中郎,赠给事黄门侍郎。[1][2]

王亮因是名家子弟,在宋末得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1][2]

南朝齐年间

累迁南朝齐高帝子桂阳王萧铄文学、高帝孙南郡王萧长懋友、秘书丞。齐武帝永明年间,与秘书监谢朏造《四部书目》,共一万八千一十卷。[3][4]武帝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请才俊组成士林馆,让画工画像,王亮也参与。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因南方地势低下潮湿,辞不就官,迁给事黄门侍郎。不久拜晋陵(属南徐州,广陵东南)太守。在任上,清廉公正有美政。[1]时晋陵令沈巑之性粗疏,经常说话犯王亮家讳,王亮不堪忍受,于是请求他人取代沈巑之。沈巑之怏怏,说:“下官因犯讳被代,不知明府讳。若为攸字,是‘无骹尊傍犬’(“猷”字)吗?还是‘犬傍无骹尊’(‘猶’字)?是有心攸(‘悠’字)?还是无心攸(‘攸’字)?请求告诉。”王亮不穿鞋下床赤脚跑了,沈巑之抚掌大笑而去。[2]

萧鸾做宰相时,闻其政绩,赞美他,引为领军长史,很是称赞结纳。萧鸾即位为齐明帝后,累迁王亮为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行事有条理有次序,迁侍中建武末年,为吏部尚书[1][2]

永泰元年(498年),明帝杀宗室高帝子河东王萧铉等,指使侄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高帝孙临川王萧子晋、武帝孙竟陵王萧昭胄、太尉陈显达、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沈文季、尚书沈渊沈约、王亮奏萧铉等罪行请求诛杀,又不认同,众人再奏,才认同。[5]

当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王亮因选官职责所在,常持异议。鲍几家贫,因母亲年老,拜访王亮求官,王亮一见就嗟叹赞赏,举为舂陵令。[6]起初王亮还未担任吏部郎时,因江祏是明帝表弟,和他很交好,江祏称赞他,使得他更被明帝所器重,后来他就疏远了江祏。这时,江祏又与他亲密如初。永元元年(499年)江祏伏诛,群小梅虫儿茹法珍等用事,凡所除拜的官员,都缘于内宠,王亮不能制止,外表似乎周详审慎,其实没有明鉴,其所选官其实拘泥于资历次第,当世不认为这些官员有能力。列校任昉因奉承梅虫儿,被任为中书郎,去感谢王亮,王亮曰:“卿应该谢梅(虫儿),怎么忽然谢我。”任昉羞惭而退。[7]后王亮累次加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中护军。十月,王亮以通直散骑常侍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被任为尚书左仆射。[8][9]皇帝东昏侯任意残杀,酷刑肆行,王亮依附取悦,最终免于被杀。[1][2][10]同年,王亮加授侍中、丹阳尹。[11]王亮闻后军行参军周舍之才而高兴,辟为主簿,政事多委之。[12][13]后王亮又被加封为一千五百户开国县侯。[14]

朝议欲以领右军将军出监南徐州陆慧晓为侍中,王亮说:“济、河需要人,如今咱且从朝廷借出,以镇南兖州。”“如今朝廷很弱,应该拒敌为上。”于是以陆慧晓为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加督。[15]

徐孝嗣被诛后,王亮堂兄太子詹事、中领军王莹总管朝政,夺取徐孝嗣住宅,取徐孝嗣封号枝江县侯封自己。王亮说:“此非盛德也。”王莹怒言自己当初不为徐孝嗣赏识之事,时人都说他失德。王亮当朝,虽然素来和王莹关系不好,但时常想引王莹与自己同事,迁王莹尚书左仆射,尚未拜官,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到新林,朝廷内外百官都在路上相迎,那些不能脱身的人也派人从小路表态效忠,只有王亮不派人。东昏侯以囚徒配军,于朱雀门内每天斩一百余人。王亮苦谏,东昏侯不从。兼卫尉张稷、辅国将军王珍国参与杀害东昏侯后,召王亮等成列坐于殿前西钟下,商议欲立湘东嗣王萧宝晊为新帝,时任领军王莹建议咨问征东将军(即萧衍),张稷也同意了迎接萧衍,王亮默然,于是众臣遣国子博士范云等带着东昏侯的首级出使石头城迎接萧衍。[16][17][18]城内安定后,大家只推举王亮为首。王亮、王莹等数人出见萧衍,作揖。[19]朝士都到了,唯有王亮在后,穿着裙子和鞋。萧衍说:“人跌倒了却不去扶,这种宰相有什么用?”王亮答:“若其可扶,明公岂有今日之举!”萧衍没有怪罪他。萧衍开霸府,以王亮为大司马长史、[10]抚军将军、琅琊清河(属青冀州,靠近魏齐边境)二郡守。萧衍被封为梁公,王亮以使持节兼太尉授萧衍相国、扬州牧印绶及梁公玺绂。[20][21][22]萧衍授王亮侍中,中兴二年(502年)正月,守尚书令[8][23]固辞不拜,于是被任为侍中、中书监,兼尚书令。[1][2][24]

南朝梁年间

四月,萧衍受禅建立南朝梁,史称梁武帝,王亮以兼太保、中书监、兼尚书令奉皇帝玺绂。武帝迁王亮为侍中、尚书令、[24]中军将军,[21][25]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2]邑二千户。[1]

天监元年(502年)八月,武帝制定《梁律》,以王亮、时任侍中王莹、时任尚书仆射沈约、时任吏部尚书范云、长兼侍中柳恽、给事黄门侍郎傅昭、通直散骑常侍孔蔼御史中丞乐蔼太常丞许懋等参议断定,[24]定为二十篇。[26]

二年(503年)正月,转左光禄大夫,侍中、中军将军如故。当年,正月初一朝廷会见各国宾客时,王亮称病不登殿,却在别省设宴,谈笑自若。数日后,梁武帝诏公卿问讯,王亮面无病容,乐蔼奏其大不敬,商议判处他弃市。武帝下诏削其爵,废为庶人。[1][2][24][25]

尚书左丞范缜曾与王亮同台为郎,有交情,不给亲戚钱财,只给王亮。四年(505年),范缜趁武帝设宴华光殿求谠言(正直慷慨之言)时为王亮说情,称“司徒谢朏本有虚名,陛下却提拔他;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政体,陛下却抛弃他”,武帝闻言变了脸色,范缜固执不已,“我不拜访其他人,只拜访王亮;不把钱给其他人,只给王亮”,武帝不悦。时任御史中丞的任昉弹劾范缜,[27]得诏准,武帝下诏诘问范缜十条,极言王亮之过失。[28]范缜因而被徙广州[29]《南史》认为范缜始终刚直,为王亮得罪也不足为怪。[30]王亮闭门不通宾客,丧母后居丧尽礼。[1][2]

八年(509年),诏起用为秘书监,不久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后迁太常卿。九年(510年)正月,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五月卒,[25]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谥曰子。[1][2]

王亮获罪时,故人都不与他来往,只有周舍顾念旧恩。王亮死后,周舍又亲自料理其丧葬,为世人所称赞。[12][13]

评价

  • 《梁书》:王亮生活在乱世时,权势地位都显现了。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和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等到拥护新朝建立,承蒙宽容的政治,成为辅助帝王创业的大臣,他本来就会在心里感到惭愧。他自取废弃败亡,不算不幸。《易经》说:“不是自己应该凭借的东西却凭借了,自己一定会招致危险。”王亮仕途的进退失当,主要是他失去了应该凭借的,可惜啊![1]
  • 《南史》论曰:奉光(王莹字)、奉叔,并得官成齐代,而亮自着寒松(比喻坚贞的节操),固为优矣。[2]

延伸阅读

[]

 梁书/卷16》,出自姚思廉梁书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