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 (清朝)

王伦(?—1774年),清朝乾隆山东民变首领,寿张县后王庄(今阳谷县十五里元乡后王村)人[1]

生平

出生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随其母依居外祖父家,因连年荒歉,闸数度外出逃荒,颠沛流离。自幼爱习枪棒,成年后膂力过人,武不凡,且精通医道。乾隆十六年(1751年)加入白莲教支派清水教。曾长期在阳谷寿张一带行医,并在教徒中传授拳术、气功[1]

王伦自命为真紫微星下凡,提出他的一系列劝导主张,告诫教徒们该如何照做以使得渡过白莲教预言无生老母的末世难关[2]

因清政府连年派重兵镇压小金川土司,地方官乘机横征暴敛,民不堪命,王伦遂约集堂邑人王荆隆、当地人孟灿、和尚梵伟、女艺人乌三娘、皂役李旺、盐商国泰等,率领清水教职工众,以“反对额外加征”相号召,于乾隆三十九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1774年)在寿张起义,后世称王伦起义[3]。信徒们高呼各类咒语前行,武器杂乱以农具为主,因此不具备远端攻击力和快速机动力[2]。王伦军一举攻占寿张县城,斩杀有清廉美名的知县沈齐义[4]

之后王伦军打败前来镇压的兖州镇总兵惟一[5],然后挥军北上,连克阳谷、堂邑两县。王伦军又于柳林设伏,大败山东巡抚徐绩,队伍迅速发至近万人。同年农历九月十二日,乘胜攻抵临清城下。清廷急令舒赫德为统帅,组织三中兵马向王伦军大举围攻。九月二十三日,各路清军齐集临清周围,王伦军腹背受敌,不得已转攻为守,占据临清土城,顽强抵抗。血战至九月二十九日,王伦军伤亡殆尽,王伦在一座塔楼里举火自焚而死[2][6],乌三娘、李旺阵亡。王荆隆、孟灿、国泰等到力尽被俘,解往北京后遇害起义遂告失败。

后事

1957年5月10日,原寿张县人民政府在王伦的故乡后王庄刻石立碑,以示纪念[1]

轶事

山东省聊城一带流传拿王伦二十四子抓王伦这两种棋,传说名字是纪念在该地民变的王伦[7][8]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山东聊城:王 伦. [201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2.0 2.1 2.2 一场不伦不类的起义:1774年王伦起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9-21.
  3. ^ 中国历史上的另类农民起义——读《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 [201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4.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六·忠义三》:“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夕,阳谷县党家店奸民王伦纠众突起为乱,入寿张。齐义闻变,即衣冠出莅宅外,斥曰:‘吾非赃吏,尔等劫我何为?’贼伏拜曰:‘知公廉,民等亦素沐公恩。但须及早从顺,顺则生,逆则死!’齐义骇曰:‘尔等不顾赤族诛耶?’大骂之。贼谓齐义不知生死,麾众退,令自为计。齐义即入,解其印,令掘坎埋之。复出,家人及宾友挽其臂,挥去,趋宅外,仆又牵马至,请上省告急,齐义曰:‘若将使我蒙面见上官耶?’批其颊斥之。须臾,贼复至,有泣拜求请者。齐义大怒,拳足交下。贼拟以兵,齐义毒骂不绝口,遂攒杀之。”
  5. ^ 《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九·徐绩》:“三十九年,寿张民王伦为乱,绩率兵捕治,次临清城南,为伦所围,总兵惟一赴援,战败。”
  6. ^ 《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一·周元理》:“三十九年八月,山东寿张民王伦为乱,破寿张、堂邑、阳谷,犯东昌及临清,夺粮艘为浮桥,欲渡运河。上以畿南地相接,敕守要害。元理驰至故城,令布政使杨景素、总兵万朝兴、副将玛尔清阿以兵千二百驻临清西岸遏其冲。大学士舒赫德率禁旅讨贼,贼渡西岸犯我师,玛尔清阿击败之。贼溃复合,又为我师所败,进夺浮桥。贼退保临清旧城,元理令朝兴督兵助攻,伦自焚死,乱旋定。”
  7. ^ 鲁西民间棋类游戏“拿王伦”:源出清朝农民起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4-17.
  8. ^ 赵仲田:运河民间歌谣咏叹者(组图)一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者的挚着追求. [201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研究书目

  • Susan Naquin(韩书瑞)著,刘平等译:《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