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湘
王兆湘(1929年1月28日—1957年4月15日),安徽合肥人,中华民国空军军官、侦察机飞行员,在1957年4月15日驾驶RF-84侦察上海时遭到敌机攻击,摆脱后于韩国济州岛迫降失败遂殉职。
王兆湘 | |
---|---|
出生 | 中华民国安徽省合肥县 | 1929年1月28日
逝世 | 1957年4月15日 南韩济州岛 | (28岁)
墓地 | 台湾新北市新店区碧潭空军公墓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母校 | 空军幼年学校 中央航空学校 |
效命 | 中华民国 |
军种 | 中华民国空军 |
服役年份 | 1951年-1957年 |
军衔 | 少校 |
生平
王兆湘在抗战后期与葛光豫兄长葛光辽同时进入四川成都的空军幼年学校,为第三期。六年后进入到杭州笕桥的空军官校第29期,1949年随校到冈山,于1951年9月1日校庆日毕业。[1]
葛光豫印象中只身来台的王兆湘时常去在台北的葛家拜访,还能以四川话对谈,是个子不高、文静有礼的人。每逢葛家母亲包饺子、做面食招待儿子的同窗时,王兆湘常在一旁和她谈话。[1]
王兆湘任空军驾驶员后,多次深入中国大陆执行侦照任务,曾侦悉新筑的三座机场及一处电子设备等军事设施,受蒋总统召见嘉勉,先后奉颁奖章两座[2]。他曾在苗栗后龙迫降落海被救起,然后穿着保暖的陆军大衣在一处农家前拍照留念[1]。
1957年4月15日,儿子满月不久的王兆湘驾驶驾驶编号五六〇三的RF-84,与同队的空军12中队陈怀共同侦察上海,在10点多左右遭遇由刘增贵、杨正刚驾驶的MiG-17战斗机追击。缠斗过程,陈怀绕到米格机后方,以机首的六吋相机拍下敌机照片。王兆湘发现座机中弹,告诉陈怀说想与敌机同归于烬,要同袍带回照片。但陈怀决定掩护同袍飞回,两人摆脱共军敌机后,因耗损不少油料,决定飞往韩国。迫降济州岛前,王兆湘先将侦照底片掷下,结果迫降失败,殉职。[2][3][4]
身后
陈怀从王兆湘遗体怀中取出同袍儿子满月的照片,后来把这次奖金以匿名方式托由队长转给其遗孀[4]。1957年4月,蒋总统到碧潭空军公墓参加王兆湘葬礼[5];并于当月23日出席空军官校的毕业典礼,于会场中发表致辞提及王兆湘殉职的消息,要在场毕业生将他所表现的尽职精神视为榜样[6]。
陈怀将自己拍到的米格机照片,赠给军中同袍与美军友人,并于两张照片上分别以中文、英文写下王兆湘殉国的过程,后来又辗转由空官三十一期的余建华获得[3]。
To Capt. Yahn,
This is a MIG 17 photo which I took in a dog fight over Shanghai on Apr. 15th[a] '57. In this war against communism, we paid our tear and blood in this mission. I lost my best friend, Capt. Wang. He was run out of fuel try to make a force landing at Chejudo Is. Korea. He was killed.
Chen, Huai, Nat. Chinese Air Force Laughlin AFO, Texas
Aug. 5th, 1959[3]
1966年,空军总司令部附设的冈山空军子弟学校更名为“高雄县冈山镇兆湘国民学校”,两年后实施国民义务教育再更名为“兆湘国民小学”[2]。校区有王兆湘的半身像及史迹[7]。
注释
参考
- ^ 1.0 1.1 1.2 葛光豫. 〈我所認識的王兆湘烈士〉. 《我在空軍那些年(1956-1983)》. 台湾: 独立作家. 2015-05-25. ISBN 9789865729776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洪健元. 兆湘國小 激勵學子繼志承烈. 《青年日报》. 2010-08-28 [2016-04-06] (中文(台湾)).[永久失效链接]
- ^ 3.0 3.1 3.2 3.3 高凌云. 1957年兩岸空軍交手 我偵察機曾拍下米格機. 《联合晚报》. 2014-05-01 (中文(台湾)).
- ^ 4.0 4.1 张凤岐. 〈藍天騎士〉. 《張鳳岐自選集》. 台湾: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79-04 (中文(台湾)).
- ^ 5.0 5.1 馬英九首度到空軍公墓致祭 提814空軍大捷哽咽. 《苹果日报》. 2015-03-29 [2016-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湾)).
- ^ 〈空軍官校昨行畢業禮 總統主持頒發胸章 勉勵負起復國使命 同時發給炸射競賽優勝獎狀〉. 《聯合報縮印本 民國四十六年一至六月》 第12册. 台湾: 《联合报》. 1975-11 (中文(台湾)).
- ^ 洪健元. 校長的話忠勇愛國 兆湘子弟潛移默化. 《青年日报》. 2010-08-28 [2016-04-06] (中文(台湾)).[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