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造时(1903年9月2日—1971年8月5日),祖籍江西省安福县,原名雄生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系学士、硕士、博士,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王造时
个人资料
出生1903年9月2日
 大清江西省安福县
逝世1971年8月5日(1971岁—08—05)(6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
学历

生平

清华时期

1903年9月2日,王造时出生于一个经营竹木生意的商贾。1911年,八岁的王造时入读私塾,造时这个名字是他的发蒙老师朱廉夫所取。1913年,入读安福小学,接受新式教育。1916年,周利生曾为王造时短期补习,并向他介绍了清华的状况。夏,他赴北京投考清华未取,于是返回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念书。1917年夏,他和潘大逵彭文应一起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在清华时,曾组织“仁社”。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5月7日,他参加清华学生代表团宣传罢工罢市,6月4日,被捕关押在北大法科楼。8月28日,第二次被捕。1921年,高等科二年级时被选为清华学生会干事部长,并参与《清华周刊》的编辑。

留美时期

1925年8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当时罗隆基也从清华肄业,他和王造时、彭文应都是安福同乡,故有“安福三杰”之称。秋,考取官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政治学,他在威大的生活非常勤劳,和同学合租,自己做饭,为了节约一些钱资助未婚妻朱透芳来美读书。1928年秋,两人结婚。1929年6月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时,他很关注国内的政治局势,时常邀请朋友讨论,同时想成立一个政治组织,曾约集徐敦彰彭文应王国忠[需要消歧义]陈国玱几位同学集资,后来的《自由言论》和《主张与批评》都是用这笔钱创办的。潘大逵. 我對王造時同志的點滴回憶. 1986年3月. 8月,到英国任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师从英国费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哈罗德·拉斯基

回国后

1929年,王造时经苏联回国,由潘光旦推荐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政治系教授,住在沪西极司斐尔路,和孟寿椿刘大杰等人是邻居。1930年,罗隆基潘光旦张寿镛政见不合,他们离职后王造时便兼任文法学院院长。1931年,王造时也因政治原因被光华解聘。

抗战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创办《主张与批评》半月刊,后又创办《自由论坛》杂志,同时开始做执业律师。王造时还与马相伯章乃器邹韬奋等人联署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并参与发起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接着又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担任同盟的宣传委员、执行委员,参加援救被国民党关押在监狱里的革命者和进步学生的活动。1933年11月,他参加了“福建事变”,发表《为闽变忠告当局》宣言。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与马相伯沈钧儒等人共同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1936年,改任宣传部长,主持《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和《救国情报》。6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常务委员。11月23日,他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沙千里在上海被逮捕,被拘留在苏州高等法院七个月,著被称为“救国会七君子”事件。七七事变后,迫于形势,王造时于7月31日出狱。1938年3月,王造时应熊式辉之聘与罗隆基许德珩筹办江西省政治讲习院教育主任兼教授,负责训练抗战时期江西省地方干部,并作为救国会代表参加国民参政会。9月,南昌沦陷,便转赴吉安创办《前方日报》。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王造时和救国会成员草拟声明表示反对。

内战时期

1946年5月,返回上海创办前方书店、前进中学和自由出版社,同时兼任私人法律顾问。1947年7月18日,国民政府公布《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10月,学运爆发,王造时到十几所大学演讲支持反内战。[1]

1948年12月,蒋介石亲自下令查封由储安平创办的上海《观察》杂志,并逮捕《观察》的成员。[来源请求]王造时出面给当局施压、多方奔走,于次年2月保释了美术家朱宣咸等《观察》的编委。作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征用了虹口区多伦路93号花园洋房作为寓所。19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后,他并未到新政府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25日,王造时担任华东抗美援朝分会理事。1951年8月,被陈望道胡曲园聘为复旦大学政治系教授。1952年,他参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院系调整后,复旦政治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他被调到复旦历史系兼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1955年10月1日,他撰文支持五年计划。1957年2月,被选为上海法学会副会长,3月20日,王造时在全国政协上发言刊在《人民日报》,题为《我们的民主生活一定日趋丰富美满》。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和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道理,大家当然懂得,实行却不太容易。拿一个或许是不伦不类的比喻来说,做唐太宗固然不易,做魏征更难。做唐太宗的非有高度的政治修养,难得虚怀若谷;做魏征的非对人民事业有高度的忠诚,更易忧谗畏讥。我想,现在党内各级干部中像唐太宗的可能很多,党外像魏征的倒还嫌其少。

1958年,大鸣大放时,王造时围绕教育和民主法治提了一些意见,于是在后来的反右中被打成右派,成了“章罗同盟”上海分支的“头目”。1960年9月30日,摘掉右派帽子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王造时又受到冲击。1966年11月2日,王造时被捕羁押在上海第一看守所,1971年8月5日,因肝肾综合症病逝狱中,享年70岁。王造时的两个儿子和女儿海若均患了精神分裂症,女儿海容因为拒绝参加复旦大学对其父亲的批斗,也被打成“反革命”,在父亲死后不久她也死于癌症。[2]

平反

1980年6月,他被平反,8月20日,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联合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主要著作

  • 《荒谬集》
  • 《世界近代史》

主要译作

  1. ^ 政协江西省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七君子之一王造时 第1版. 南昌. 1986年03月. 
  2. ^ 叶永烈. 王造時—我的當場答复.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1. ISBN 7-5006-3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