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宫

台灣岳飛廟

24°45′35″N 121°45′04″E / 24.759585°N 121.751122°E / 24.759585; 121.751122

碧霞宫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宜兰县宜兰市中山里城隍街52号
主神武穆圣王
例祭农历二月十五
建立时间1896年
地图
地图

碧霞宫,又称武穆圣王庙,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宜兰市中山里的岳飞庙,获台湾总督府中华民国政府重视并举办祭典,为宜兰第一座县定古迹,亦为全国第一座县定古迹。

历史沿革

清治时期

宜兰在晚清时期,盛行鸾堂,并与书院文昌信仰结合。地方士绅杨士芳便参与宜兰不少鸾堂的创立和营运。[1]

日治时期

 
拜亭

1896年,担任宜兰支厅参事的杨士芳、李望洋建立此庙[1]。管理人方坤邕表示,玉皇大帝回答本想返回中国内地的杨士芳,说所住地即汉土,不必离去,要派岳王爷为后盾[2]。庙地由杨士芳向李鸟鼠购买[3],今庙址为城隍街52号[4]

碧霞宫平面略呈“H”型,中央为正殿跟拜殿,正殿面宽三开间、进深15架,两侧建有护龙。明间前檐墙为三关六扇门,左右次间下为洗石子砖墙、上置木窗。庙方还设立劝善局,宣讲善书;并设乐施社作为从事施药、施棺、助学、济急等社会福利。[5]

庙方的建庙榜文如此写道:“维甲午乙未之交,海疆多事四境不宁,且庸臣误国,至鼙鼓东来,台岛鼎沸,今割地易岁,桑梓晦冥,台境官宦绅民相踵归籍,避之于闽或粤,然而一介书生,赤手空拳,对君国苍生又有何益耶?况逃避远离并非长久之计,盖一则惭对国家君上,再者无补于乡梓家园,且弃祖宗坟墓于不顾,亦非我辈读书人所应为之事矣,……,于今仓猝之变,自不应赋诗凭吊,或抑郁无聊,甚者排徊观望,眷恋俸禄,坐昧邀宠,而忽视气节为何物也,是固愚等乃祈奉精忠武穆岳夫子堂庙一所,宣讲武穆忠孝节义,警顽立廉,使四方之士,于诗词文章之外,得知浩然正气介乎于忠孝节义之上,国家兴亡系乎于士绅庶民之间………。”[2]

当时的宜兰厅厅长西乡菊次郎也特别奉献签诗,并具名敬刊[6]大正年间,庙中亦可见到书写明治年号匾额,还收藏日本官员捐献的香炉[1]。殿内木料本为福州杉,1919年修建时改为乌心石[5]

战后时期

 
岳母刺字铜像

庙内的日本政府遗留物被抹除,庙方对该庙历史的论述也强调其创建时的反日性质[1]。方坤邕表示此庙是当时反日抗日的精神中心[2]。庙主委李肇基讲,当年地方士绅暗地研商如何保留固有传统伦理,便在现址建庙,为遮掩日本人耳目,以“碧血丹心望晓霞”之意取名为“碧霞宫”[7]。庙主委林向荣也是讲此说,及说只能偷祭武穆王[8]。方坤邕除解释此庙名称是乩童所念出,还说岳王爷神像背后放了黄色的台湾地图,因当时日本的地图把日本和台湾都涂红,而把中国大陆画成黄色,所以用塞地图表示台湾绝对是大汉民族的地方[2]。建庙启文碑则改为1895年[1]。也有报导说庙方在日治时期被迫从“岳武穆王庙”改名为“碧霞宫”,战后才恢复祭祀[9]

拜殿及山门均于1961年重修时改为钢筋混凝土造而失原貌,例如本为单开间、马背脊的入口门屋,重建时改为三开间四柱式之山门。1963年重修时,屋顶本为红瓦置换为硫璃瓦。[5]

游锡堃当选县长后,欲推动碧霞宫列为第一座县定古迹,但该庙许多委员反弹很大,当时他要选连任,还是全力推动列为古迹[10]。1996年,碧霞宫后方土地由宜兰县府征收,设置杨士芳纪念林园[11]。由于《文化资产保存法》业经立法院修正,县府可指定三级古迹,县府依此在1997年7月19日邀请多位学者专家踏勘碧霞宫,会议决定庙主体建筑,包括两侧厢房都列为指定保存,庙前左右各一座的拜亭与旗杆座,都并入保存范围[12]。同年9月30日,县府民政局在县务会议中提案,但会中法制单位认为依法不必提经县务会议,为此游县长裁示撤销提案,迳由县政府依法指定为古迹[13]

1998年,由内政部补筹修缮,从该年4月15日起至1999年9月13日为止,计有正殿、东厢房、西厢房、老君坛、功德堂、左后过水廊、右后过水廊、左前过水廊、右前过水廊、后院及龙虎井等,恢复该宫的原始风貌,耗资一千三百多万元,同月20日举行入火[14]

2002年1月19日,举行岳圣母殿落成及岳圣母神像开光、昇座典礼[15]。同年10月8日,由简松辉所捐赠的岳母“刺背教忠”石雕像揭幕仪式,由碧霞宫前主任委员李肇基主持,圣母会会长游秀惠等和市长吕国华参加[16]

祭祀活动

祭祀神明

岳飞神像最大的那一尊,为建庙时供奉上去的;中间的是神明出巡宣讲时用的;最小的则是从杭州岳王庙请来的[2]。该神像并分为帝、王、帅三种造型,分别代表道教敬封的忠孝帝君、死后追封的鄂王、生前的大军统帅[17]。农历十二月二十会对主神岳飞举行封印仪式,经鸾生扶鸾以鸾笔点封“镇宫三宝印敕令”的三件神器,将岳飞的大印等点封,并将各种庙务报告清册,于封印典礼结束时一同焚化,代表岳飞返回天庭述职并放假,庙务由守神列位恩师轮值代班守护,直到农历翌年元月二十日开印[18]。与一般庙宇不同,祈求平安福报的香客少,而是采取志愿门生制度,门生在入鸾堂前都必须经过品德审核,以文教界公务人员居多,入堂后再依神论分派扶鸾问乩、宣讲善书或诵经法会等义务职[17]

台湾日治时期,陈玉衡、魏维锜、陈绍堂等人自碧霞宫迎回吕祖、岳王二恩主公神像至竹山街仔尾菜堂共祀,今为竹山克明宫[19]

1916年3月25日《台湾日日新报》对碧霞宫祭典的报导中,提及当时主祀神明为武穆王和五文昌,但战后时期不见文昌神,而易以太上老君。正殿右厢功德堂除供奉历代先贤、历代鸾讲生和历代执事香位,亦悬杨士芳李望洋的画像,画风为祖宗肖像画传统。[1]

1955年庙方正堂悬挂“妇女及不洁之身不得进入”的一面小木牌,禁止女性进入,引起宜兰市妇女会理事长张远昭等人抗议[20]。不久,该木牌上“妇女”两字被人揩去,庙方极表愤怒,于是推该庙女信徒林来治、杨平鸾、张根三人出面向市妇女会反抗议,认为应保留妇女二字并自承妇女是不洁的[21]。后来,1965年农历三月廿六,游张根、游陈食婆、方林环、黄谢无牙、林来治在碧霞宫创立圣母会,祭祀岳飞母亲姚太夫人[17]

 
后殿岳母与岳飞神像

圣母殿除祭祀岳母周国夫人外,还祭祀岳飞妻子楚国夫人、岳银瓶[15]。以农历三月廿六为姚太夫人归天日[17]。旁殿则供奉周侗[15][17]

官方参与

从日治初期开始,碧霞宫便与日本官方维持相当良好的关系,杨士芳、李望洋去世后亦未改变。1909年,此庙的劝善局举行宣讲大会,许多日本官员、公务员和社会菁英来参与此庙活动。庙方也配合台湾总督府,将以往在农历灯节举行的春祭改于新历日期举办。在总督府主导的《台湾日日新报》中,此庙报导持续刊载于1900至1930年代的汉文版。[1]

战后时期,国民党政府对岳飞信仰的重视[a],使碧霞宫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1]。1950年,宜兰县制设立,隔年祭岳大典则由宜兰县长担任主祭,祭礼参考祭孔、祭天等等仪礼[9]。宜兰市公所曾在此庙举行补充兵欢送茶会,并邀入伍壮士的母亲参加,由知名人士讲解岳母精忠报国故事[23]

农历二月十五日岳武穆王诞辰的释奠大典,皆由县长主祭,各级民代及机关首长亦会参与,中央并特派祝寿官致祭[1]。像是1953年,岳飞八百五十年诞辰纪念,由县长卢缵祥上香诵祭,向岳王神像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诵经超度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执行并默祝早日反攻大陆作祈祷[24];1970年,何应钦曾以全国观光事业协会理事长身份来祭祀,并赞成扩建此庙[25];1981年祭岳大典,党国元老陈立夫莅临主持[26];1982年祭岳大典,总统府资政余井塘前往主持[27];1992年祭岳大典,由国防部长陈履安任祝寿官[9];2000年,内政部次长林中森担任祝寿官、副县长江淳信任正献官、宜兰市长吕国华等人担任分献官。宜兰县团管部司令董世华任纠仪官[28]

祭岳大典

1969年,由时为庙方主事者方坤邕策划祭岳大典形式,邀请宜兰市中山国小教师刘淑惠编武舞,自此沿用。祭岳大典分为擂鼓、排班到启扉、毛血、迎神、进馔、行上香礼、三献礼,终至撤馔、送神、阖扉、撤班。[9]

首先,大鼓通擂三次,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后大典展开,由麾生持麾幡、节生持旌节,引导乐、舞、唱生及执事者各就位,纠仪官及正、分献官也依序就位,接着宜兰市中山国小学童扮演的岳家军跳武佾舞[28]。众人在礼生引领下到盥洗所逐一盥洗,再到主殿、东、西、左、右神案前依古礼行上香礼,其间,钟鼓齐鸣,中山国小学生或唱歌或跳佾舞[29]。舞生们手持干戈,分别以带有强烈节奏感的动作,盾牌上举表示服从与尊敬,侧身出击象征战斗出征,后转一圈表示东征西讨、战功彪炳,平持武器意谓呈献等等[9]。三献礼中,献官得从主殿绕出去走一圈,之后撰馔前,要唱〈满江红〉和〈颂岳武穆王〉[29]

岳飞廿七世孙岳炜勋、廿八世孙岳峻、三十世孙岳忠瀛也见证大典过[30]

注释

  1. ^ 1976年3月5日,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在立法院讲,有一年他路过东京,一位在台湾总督府工作过的日本人表示岳飞精忠报国精神,充满民族气节,是日本人所不愿见的,所以不准台湾人建岳飞庙。蒋院长告诉立委们,他听了这位日本人之言,感慨很多,可以看出日本统治殖民地的阴险、狠毒。[22]但是当时宜兰厅长西乡菊次郎特地奉献签诗。[6]

参考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何幸真、罗皓星、陈无邪、徐柏涵、游翠卉. 日治以來宜蘭碧霞宮在地關係的變遷 (PDF). 《台大历史系学术通讯》 (台湾大学历史系). 2014-10, (第17期)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3-29)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郭俊良. 民俗採集行之五 凜然傲世岳王廟. 《民生报》. 1981-11-13 (中文(台湾)). 
  3. ^ 碧霞宮創建人疑議釐清 李望洋後代李裕亮依據文獻找線索 但縣史館確認楊士芳為首. 《中国时报》. 1994-08-18 (中文(台湾)). 
  4. ^ 许斐莉. 碧霞宮 供奉岳爺爺 阿兵哥最信服. 《联合报》. 2002-12-12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李界木. 【巡田水遊記】宜蘭碧霞宮、文昌廟和楊士芳紀念林園. 《民报》. 2015-05-03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台湾)). 
  6. ^ 6.0 6.1 李英茂. 影響宜蘭的外國人系列報導5 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西鄉菊次郎. 《幸福宜兰》 (宜兰县政府). 2016-04, (2016年4月号) [2017-09-14] (中文(台湾)). 
  7. ^ 吴敏显. 研究學者「田野」調查 聊天聽取早年掌故 耆老口述史料 宜蘭市志材料. 《联合报》. 2000-08-02 (中文(台湾)). 
  8. ^ 王亭云. 碧霞宮獨傳祭典 岳飛後代來參訪. 《中国时报》. 2014-08-09 [2017-09-12]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9.4 曹韵怡. 岳武穆冥誕 碧霞宮 行祭岳大典 小學生展跳舞 廿三年來沿襲未變. 《联合报》. 1992-03-19 (中文(台湾)). 
  10. ^ 陈赓尧. 功在宜蘭 楊進士倡建碧霞宮. 《中国时报》. 2001-03-10 (中文(台湾)). 
  11. ^ 吴敏显. 紀念林園要建停車場 被徵收戶抗議 杜文在不滿被徵土地變更用途 指政府「一步步騙他們」 市長將代轉意見供縣府參考. 《联合报》. 2000-01-12 (中文(台湾)). 
  12. ^ 宜市碧霞宮可望列三級古蹟 專家學者踏勘肯定文化價值 縣府將報內政部核定. 《中国时报》. 1997-07-20 (中文(台湾)). 
  13. ^ 縣府將逕行指定碧霞宮為古蹟. 《中国时报》. 1997-10-01 (中文(台湾)). 
  14. ^ 碧霞宮岳武穆王今回鑾. 《中国时报》. 1999-09-19 (中文(台湾)). 
  15. ^ 15.0 15.1 15.2 姜炫焕. 碧霞宮岳聖母殿 昨開光典禮. 《联合报》. 2002-01-20 (中文(台湾)). 
  16. ^ 姜炫焕. 碧霞宮岳母刺背石雕揭幕. 《联合报》. 2002-10-09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愚晴. 忠孝節義典範在心中 岳聖母會 向岳母看齊. 《联合报》. 1995-05-12 (中文(台湾)). 
  18. ^ 姜炫焕. 岳飛放長假 廟門貼封條 宜蘭市碧霞宮 封印儀式隆重. 《联合报》. 2001-01-15 (中文(台湾)). 
  19. ^ 叶明宪. 克明宮供奉神祇多 活動頻繁前殿武聖關帝君為主神. 《中国时报》. 1996-06-25 (中文(台湾)). 
  20. ^ 岳廟有牌蔑侮婦女 宜市群雌大發嬌嗔. 《联合报》. 1955-03-12 (中文(台湾)). 
  21. ^ 女子蒙不潔 廟堂請止步. 《联合报》. 1955-04-09 (中文(台湾)). 
  22. ^ 政院蔣院長昨勉國人 發揚倫理優良傳統 蔚成向善社會風氣. 《联合报》. 1976-03-06 (中文(台湾)). 
  23. ^ 本省第二期補充兵 明起開始入營 各地鄉鎮父老兄弟 熱烈歡送以壯行色. 军闻社. 1953-06-09 (中文(台湾)). 
  24. ^ 宜蘭祭武穆 憑欄時瀟瀟雨歇 岳王廟香煙不絕. 《联合报》. 1953-03-30 (中文(台湾)). 
  25. ^ 宜蘭市碧霞宮擴建計劃 何應欽表支持. 《联合报》. 1970-12-07 (中文(台湾)). 
  26. ^ 阮文达. 隨緣隨筆 岳武穆誕辰書感. 《联合报》. 1981-03-15 (中文(台湾)). 
  27. ^ 阮文达. 隨緣隨筆 和談誤國--紀念岳武穆八七九年誕辰. 《联合报》. 1982-03-07 (中文(台湾)). 
  28. ^ 28.0 28.1 戴永华. 碧霞宮祭岳 學童跳武佾舞. 《联合报》. 2000-03-21 (中文(台湾)). 
  29. ^ 29.0 29.1 姜炫焕. 祭岳典禮未唱滿江紅 地方議論 碧霞宮應縣府要求縮短時間 未料禮成尚未開唱「滿江紅」、「頌岳武穆王」 賓客紛紛離去 主委道奈. 《联合报》. 2003-03-18 (中文(台湾)). 
  30. ^ 吴敏显. 宜縣紀念岳飛誕辰 岳家後裔參加祭禮. 《联合报》. 1989-03-2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