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崔
维克多·罗伯托维奇·崔(俄语:Ви́ктор Ро́бертович Цой,罗马化:Viktor Robertovich Tsoi,俄语发音:[ˈvʲikt̪ər ˈrobʲɪrt̪əvʲɪtɕ ˈtsoi̯];1962年6月21日—1990年8月15日),苏联高丽族1980年代摇滚乐手,电影乐队队长。
维克多·崔 Ви́ктор Цой | |
---|---|
男艺人 | |
国籍 | 苏联 |
民族 | 高丽族 |
出生 | |
逝世 | 1990年8月15日 | (28岁)
职业 | 创作歌手、音乐家、演员 |
音乐类型 | Post-punk,gothic rock,new wave |
演奏乐器 | 吉他,声乐,贝斯,键盘 |
活跃年代 | 1979–1990 |
唱片公司 | AnTrop,Melodiya |
相关团体 | 电影乐队 |
崔被视为俄罗斯摇滚音乐的先锋。[1]即使到现在,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里仍然有众多忠实歌迷。在俄罗斯音乐界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歌手可以比崔以及他所属的电影乐队更具有影响力。崔也贡献了大量的音乐以及电影作品,包括10张专辑。
早期生活
崔出生在苏联列宁格勒(现今俄罗斯圣彼得堡)。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母亲瓦莲京娜·瓦西里耶夫娜·崔(Валентина Васильевна Цой,1937年1月8日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 – 2009年11月28日卒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人学校的老师,父亲罗伯特·马克西莫维奇·崔(Роберт Максимович Цой,최동열 (崔东烈),1938年5月5日出生于哈萨克的克孜勒奥尔达,现今哈萨克共和国境内)是一名高丽人工程师。崔的曾祖父崔永南(최용남,1893年–1917年)来自朝鲜咸镜北道城津市(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策市)。 [2]
1974年到1977年间,崔在列宁格勒的谢罗夫艺术学院学习。但在1977年15岁那年被学院以成绩低落为由开除。据RT报导称,校方认为摇滚乐会对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3]
演艺生涯
17岁那年,崔开始尝试写歌。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摇滚乐在列宁格勒只能受限于地下演出; 在当时,都是莫斯科的明星能称霸整个排行榜,并且拥有极高的媒体曝光率。苏联政府也并不欢迎摇滚乐,因此摇滚乐团总是获得很少的资金赞助,也没有任何媒体想要接触。但这个时候,崔已经开始在一些派对上表演他的作品。
崔时常参加在列宁格勒举办的摇滚乐手地下音乐会。在一次鲍里斯·格列宾希科夫的个人音乐会结束后,在彼得宫城回去列宁格勒的通勤火车上,崔向格列宾希科夫表演了他的两首歌。[4]当时格列宾希科夫在列宁格勒的地下摇滚界也有相当的声望,他对于崔的摇滚天赋感到印象深刻,并决定开始帮助崔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乐团。这是崔在摇滚音乐生涯的开始。
电影乐队的成立
在当时,列宁格勒摇滚俱乐部是少数几个可以公开演奏摇滚乐的场所之一。1982年的年度摇滚音乐会中,崔开始了他的舞台演唱处女作。他与他的两位团员演唱了Aquarium,创新的歌词以及音乐打动了观众。
对于为何引领这么大的风潮,崔表示音乐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人愿意冒险,所以他想要尝试作出之前人们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而他成功了。接着他找了几位成员组成了电影乐队。他们开始在崔的公寓中录制了的他们的专辑,他们的音乐很快的流传在列宁格勒的大街小巷,以至于全国,都受到了非常大的欢迎。
第一张专辑
1982年,Kino发行了第一张地下专辑《45》。里面的一些歌曲首次表达了崔对于政治方面的看法,而许多音乐家也开始跟着群起效尤。在他的一首歌“通勤列车”("Commuter Train",俄语:Электричка)中,描写了一个男人困在一列火车中,而火车正带领着他往他不想去的地方。由于歌词很明显的在隐喻苏联的生活,这首歌很快的就被苏联政府禁止播放以及现场表演。然而,歌词中表达的政治意涵,也让许多反国家社会体制的年轻人将目光转向了维克多·崔以及电影乐队。同年,崔遇见了他的妻子Marianna Rodovanskaya并在1985年结婚。两人与有一子。在维克多过世之后,Rodovanskaya成为了他歌曲的产权人,直到2005年癌症过世为止。[5]
在列宁格勒第二摇滚俱乐部演唱的时候,电影乐队借着表演,展现了更多崔对于政府的立场。他的反战歌曲"我宣布我的家乡...[无核区]" (俄语:Я объявляю свой дом ... [безъядерной зоной]). 带领着乐团赢得比赛。这首歌受到相当大的欢迎,尤其成千上万当时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生活的苏联年轻人。部分消息宣称,崔借口自己有精神疾病来逃避兵役。然而在病历保密条款下,这个消息的正确与否始终没有被证实。[6]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5年,在苏联媒体还没有注意到电影乐队的时候,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苏共总书记,此时苏联正面临社会以及经济问题,需要作出改革。政府决定松绑对媒体的限制,允许摇滚乐团的消息出现在报章杂志上以及在电视上播出。1986年,崔趁着当时社会开放的氛围以及大众的想法,发表了名为"[我们期待]改变!" (俄语:[Мы ждем] перемен!)的歌曲,呼吁年轻世代应该在目前的体制下要求改变,以及将电影乐队的名字传到全国的各个角落。
声名大噪
1987年是电影乐队突破性的一年。他们发表了名叫血液型(俄语:Группа Крови)、 同时也被称为“Kinomania”的第五张专辑。在当时开放的政治氛围下,崔被允许制作像是这类提到政治方面的歌曲,这在以往的苏联是不可能发生的。专辑中大部分的曲目是针对苏联年轻人,告诉他们应该要试图掌握以及改变这个国家。一些歌曲也与这个充斥社会问题而日渐衰败的国家进行对话。专辑的音乐以及歌词,让崔成为了苏联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Kino也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乐团。一些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歌迷将原来俄语的歌词翻译成本地的语言。接下来的几年,崔也在几个著名的电影中担纲演出,并且在电影节时,前往美国宣传他的电影。电影中也穿插了他们的歌曲,他们的歌曲大多以批判政府为主题,更进一步助长了乐队的知名度。虽然崔成为了巨星,他仍然过着相对普通的生活。许多人对于他还持续做着成名之前在公寓大楼锅炉室的工作感到相当讶异。崔表示他喜欢这份工作,而且他也需要钱来维持乐团的运作,因为他们并没有受到政府的援助,以及他们的专辑是借由“秘密出版物”的方式免费发送到全国各处。这让崔更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们认为崔是脚踏实地而且是认同他们的。1988-1989年间,崔到了意大利、丹麦和法国作巡回演出。电影乐队最辉煌的时刻在1990年,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所举办的演唱会,将近62000名歌迷参与,这也是苏联最成功的摇滚乐团一次重大的胜利。
电影演出
1987年,Kino以及其他一些摇滚乐团在谢尔盖·索洛维约夫所执导的Assa (Асса)电影中饰演他们自己。 1988年,崔主演了一部由拉希德·努格马诺夫执导、亚历山大·巴拉诺夫以及Bakhyt Kilibayev所编著的剧情片The Needle(俄语:Игла)。崔担任男主角。电影的剧情围绕在男主角莫罗身上。莫罗回去哈萨克阿拉木图要讨回一笔债务,阴错阳差下遇到了前女友迪娜,并发现迪娜已经染上了吗啡毒瘾。他决定帮助迪娜戒掉毒瘾,并且与当地的贩毒集团进行战斗。但莫罗最后发现,医生竟然就是让迪娜染上毒瘾的黑手党成员。[7]
电影的配乐及原声带由崔的电影乐队负责,在音乐搭配着后现代的曲折以及超现实的场景下,有助于电影的整体感。此电影也在1989年2月在苏联上映。
巨星殒落
1990年8月14日,崔在拉脱维亚完成了下一张专辑的录音准备工作,为了要让他的团员能够录制配乐,他选择当天结束钓鱼旅行开车返回列宁格勒。8月15日凌晨,他驾驶着Aleko轿车, 行经图库姆斯郊区的Sloka – 塔尔西公路时,与205号伊凯洛斯巴士发生高速对撞。崔几乎是当场死亡,他所驾驶的汽车被撞成一团废铁而且一个轮胎下落不明。调查结果认为,崔在驾车前的48小时内并没有喝酒,可能是疲劳驾驶所造成的一场悲剧。[8] 崔本来要带着他的儿子一起去钓鱼旅行,但后来儿子并没有跟随他一块去拉脱维亚。
8月17日,苏联主要报纸之一的共青团真理报对全国青年作出了有关崔以及其想法的评论:
维克多·崔所带给全国青年的影响更甚于任何一位政治家、名人以及作家。这是因为他从来不欺骗也不出卖别人,他勇于做自己,要不相信他是不可能的...崔是一个纯粹的Rocker,他的大众形象与他的真实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以他唱出的方式生活着。维克多·崔是摇滚界最后的英雄。
为了下一张专辑、纪录崔最后声音的磁带后来被修复,并由其余Kino的团员继续完成这张专辑。专辑被命名为《Black Album》,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人。这张专辑也成为乐团最受欢迎的创作。
文化影响
电影乐队在苏联音乐界以及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该乐团所推出的音乐以及歌词,是以往苏联歌手不曾或是不敢创作出来的。Kino打开了俄罗斯现代摇滚的大门,至今在俄罗斯全国各处仍然可以看到电影乐队的身影,从圣彼得堡被涂鸦的栅栏到莫斯科阿尔巴特区的“崔墙”。2010年,俄罗斯一些顶尖的摇滚乐团聚集起来,并以他们的想法阐述崔的歌曲,来纪念崔的48岁冥诞。
阿妮塔·崔1997年第一张专辑"Полёт" ("Flight")中的同名歌曲"Полёт" ("Flight"),被认为是阿妮塔的成名代表作。专辑大部分的歌曲都有摇滚风格,是为纪念他的专辑。[9] [10]
崔的歌曲"Группа крови"在电玩游戏“侠盗猎车手4”中,在游戏里面虚构的海参崴广播电台播放着。
韩国摇滚乐团“尹度玹乐队(YB)”有演出过崔的歌曲 "Группа крови"。
2012年6月21日,google在首页Google Doodle制做了“维克多·崔之墙”来纪念崔的50岁冥诞。[11][12]
参见
参考资料
- ^ [1][永久失效链接]
- ^ Родственники Виктора Цоя жили во Владивостоке в районе Первой Речк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 ^ "Prominent Russians: Viktor Tso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T. Retrieved on 8 November 2011.
- ^ Viktor Tsoi's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website lichnosti.net
- ^ Marianna Tsoy has died.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6).
- ^ ПРЕЗИДИУМ ВЕРХОВНОГО СОВЕТА СССР УКАЗ от 5 января 1988 года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ЛОЖЕНИЯ ОБ УСЛОВИЯХ И ПОРЯДКЕ ОКАЗАНИЯ ПСИХИАТРИЧЕСКОЙ ПОМОЩИ.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Written by Forrest Ciesol for IMDB
- ^ Гибель Цоя: как произошла авария на трассе Слока-Талси. ИНФОграфика – РИА Новости [Tsoi's Death: How Did the Accident on Sloka-Talsi Road Happen]. Rian.ru. 2007-08-15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0) (俄语).
- ^ 存档副本. [200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1).
- ^ Текст песни Анита Цой – Мама | Слова песни Анита Цой – Мам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oodsongs.com.ua. Retrieved on 5 August 2014.
- ^ Soviet Rock Idol Tsoi Celebrated in Google Doodle. En.rian.ru. 2012-06-21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6).
- ^ Viktor Tsoi's 50th Birthday. Google Doodles. 2012-06-21 [2015-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1).
- ^ Mark Zeigler. Viktor Ahn: For Russia, with love. U-T San Diego. 10 February 2014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