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博爱

法國國家格言,亦是共和制度的核心內涵理念

自由、平等、博爱(法语: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1]发音:[libɛʁte eɡalite fʁatɛʁnite]),又译为“自由、平等、友爱”、“自由、平等、兄弟”、“自由、平等、团结”,是法国海地国家格言

法国的官方标志之一,其上印有标语“自由、平等、博爱”

此格言首先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并在1946年第四共和、1958年第五共和被写进法国宪法中,现在已成为法国精神的代表。

含义

自由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即所有人皆拥有的,做一切不伤害其他人的自主权。除了保障社会上其他人享受同样权利外,此天赋的权利不应有任何限制”。“不自由毋宁死”(Vivre libre ou mourir,1775年由美国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提出,法国大革命后流行于世,后来成为希腊国家格言)成为共和国的一个重要格言。

平等

平等指所有人视为同等,废弃各人生来和地位的差别,只考虑各人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1793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95年,平等的定义为“于法律面前,无论受法律保护者,或受法律惩罚者,人人皆平等。平等承认生来的差别,和不受遗传影响的能力。”

博爱

1795年的法国宪法中,博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所欲者,常施予人的精神。

法国杂志精神法语Esprit (revue)的哲学编辑保罗·泰宝法语Paul Thibaud[2]:“我们有多么视自由和平等为权利,也多么有义务以博爱去尊重他人。故此,这是道德的格言。”也有学者认为Fraternité就其本源来看并没有博爱的意思,强调的更多是兄弟关系或类兄弟关系的社群价值[3]

历史

 
在一些不由罗马天主教会管辖,而由法国政府管辖的教堂上,也刻上了这个格言。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及口号。革命爆发时,巴黎镇长让-尼古拉·帕什在巴黎的墙上涂上“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法语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ou la mort)。首次使用它的政治人物是罗伯斯庇尔[4],他在1790年的国会会议中的演说中,改编了巴什的标语[5]

波旁复辟期间,这口号被摒弃。第二共和时期,皮埃尔·勒鲁法语Pierre Leroux重新提出这口号。直至第三共和时期,它才被定立为官方格言[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维琪法国元首贝当把国家口号改写成“劳动、家庭、祖国”(法语:Travail, famille, patrie),并且在《两个世界》(Revue des deux Mondes)杂志上批评“自由、平等、博爱”这口号。[7][8]

二战之后,较温和的“自由、平等、博爱”版本被写进1946年第四共和和1958年第五共和的法国宪法中,现在已成为法国的国家格言。

其他

“自由、平等、博爱”出现在法国的硬币上。1916年的法国法郎1分硬币上,一面刻着玛丽安娜,另一面刻着“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2002年在法国发行的欧元1元和2元硬币,一面刻着欧洲地图,另一面也刻着这句格言。

法国国营的国际新闻电视台法兰西24的新闻结语是借用并转换成“Liberté, Egalité, Actualité”,即自由、平等、真相。

印度宪法也使用了“自由、平等、博爱”这一说法,成为了印度宪政思想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南亚内部民族冲突,这三个概念受到了更多质疑和反思。印度思想家梅塔提出:“做什么的自由?什么方面的平等?谁与谁之间的博爱?”他认为“博爱的缺失”是印度目前最严峻的挑战。[9]哈佛大学学者李汉松认为,“博爱”概念局限在了狭义的共和主义框架内,因此“Fraternité也拘泥于它的字面含义:兄弟之情,而非它的广义:博爱……那么这种“共和主义”便成了排他主义政治的永恒温床,也是世界变革无望时自我麻痹的止痛剂。”[10]

现今中华民国国旗使用的三个颜色“青、白、红”也分别象征“自由”、“平等”与“博爱”。[11]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Liberty, Égalité, Fraternité. Embassy of France in the US.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2. ^ Il était le bon côté du christianisme》,Libération,2007年1月23日。
  3. ^ 高鹏程. 法國大革命並未提出「博愛」口號. 中国: 青海社会科学. 2014: 196–201 [2016-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0) (中文). 从词根来看,法语中的 Fraternité 的词根是 frāter,它在拉丁文中是 brother 即“兄弟”的意思。在古英文中,brother 这个词写作 brōthor,在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中作 brōthir,古德文中作 bruoder,希腊语中作 phratē,梵文中作 bhrātar。由此可以判定,Fraternity 起源于 brother 这个词,它在14世纪初发展成为副词 brotherly,用来指称类似兄弟关系的群体关系,最后名词化为 Fraternity。 
  4. ^ Michel Borgetto, La Devise : « Liberté, Egalité, Fraternité », PUF, 1997, p. 32. Le texte est disponible en ligne : Discours sur l'organisation des gardes national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0-13. : « XVI. Elles porteront sur leur poitrine ces mots gravés : LE PEUPLE FRANÇAIS, & au-dessous : 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 Les mêmes mots seront inscrits sur leurs drapeaux, qui porteront les trois couleurs de la nation. »
  5. ^ Michel Borgetto, id.
  6. ^ Ozouf, Mona,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stands for peace country and war, Nora, Pierre (编), Lieux de Mémoire [Places of memory], tome III, Quarto Gallimard: 4353–89, 1997 (法语)  (abridged translation, Realms of Memo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98).
  7. ^ 贝当元帅对法兰原西共和国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做出了以下评论:“当我们的年轻人[…]成年后,我们应该对他们说[…]若不在他们必须服从的权威的指导下,他们不能取得真正的自由[…]。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平等本身是在等级制度的框架下的[…]最后,我们应该告诉他们除了在自然形成的族群、家庭、城镇、祖国间,不存在真正的博爱”
  8. ^ Maréchal Pétain, Politique sociale de l'avenir (Future Social Policy) , La Revue des Deux Mondes, 15 September 1940
  9. ^ 李汉松; 普拉塔普·巴努·梅塔. 梅塔谈印度的思想与政治_上海书评_澎湃新闻-The Paper. m.thepaper.cn. 澎湃.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10. ^ 李汉松. 回顾︱2021年全球政治思想研究的新视界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澎湃.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1. ^ 國旗的意義. 内政部全球资讯网-中文网. 2024-08-28 [2024-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中文(台湾)). 

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