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抚台街洋楼
抚台街洋楼,昵称石头厝(台罗拼音:Tsio̍h-thâu-tshù),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城内商圈的市定古迹,1910年落成后,最初作为日本营造商的事务所,后陆续作为商会、报社、国防部宿舍等,今为展览场所。
抚台街洋楼 | |
---|---|
延平南路古宅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26号 25°02′48″N 121°30′39″E / 25.046746°N 121.510845°E |
建成时间 | 1910年 |
官方名称 | 台北抚台街洋楼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1997年11月21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台北抚台街洋楼 | |
---|---|
Taipei Futai Street Mansion | |
成立 | 2009年4月19日 |
地址 | 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26号 |
类型 | 博物馆 |
公共交通 | 松山新店线北门站 |
网站 | Taipei Futai Street Mansion |
地图 | |
建筑
抚台街洋楼占地约逾四十七坪,仿欧洲文艺复兴式样建筑,采用木石混合构造。一楼为唭哩岸石条叠砌,构成古典式四柱三间石造拱廊骑楼,拱圈与拱圈交接处设置观音山石之柱帽石构件,作为承接石柱构造。骑楼保有木材拼组而成菱形几何图案的天花板。二楼及屋架均为木造,覆以马萨式屋顶,屋顶开三扇老虎窗,使立面有变化且可通风。内墙以石灰粉刷,天花板原本是印花铁皮天花,2000年火灾修复后改用台桧、杉木。[1]
历史
早期使用
日本政府为拆除台北城旧有清朝官舍建新房辟新路,吸引日本营造商顺应时势所需进驻台湾[2]。1895年,福冈人高石忠慥至台湾担任大仓组分部主任,六年后自立门户高石组,于辅台街(今忠孝西路、武昌街、中华路、博爱路所围区域[3])一丁目兴建办公室,于1910年7月竣工[4]。此建物是日治时期台北都市更新计划的第一批建筑物,在落成时就较为显目,台湾人称之为“石头厝 ”[3]。此楼所在街道是从大稻埕进城的要道[1],日人在此兴建多栋西式店铺[5]。1922年,台北市街廓全改为日式町名,抚台街改称“大和町”,划分为四丁目,地址遂变成大和町四丁目八番地[1]。
1930年代后期,洋楼转为酒商佐土原吉雄的店铺[1]。1946年到1947年作为《人民导报》社址[3]。二二八事件时,社长宋斐如遭国民党处死[6]。1947年因路改名,门牌改成延平南路26号[1]。次年1948年到1950年,建物作天利水电行使用,不久所有权转移警备总部[3]。起初作为警备总部咨询案情室,至警总迁移后,改成警备总部军法室人员宿舍,最后变成国防部安置退休军眷的寓所[1]。
洋楼修护
至1997年报导时,抚台街洋楼已屋顶剥落、开窗破损,一楼有一家已歇业的中医诊所。该年10月20日上午,继紫藤庐、东和禅寺钟楼、宝藏岩后,台北市政府市政会议通过将抚台街洋楼以“延平南路古宅”之名列为台北市第四处市定古迹。[7]
1998年5月21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主任秘书王西崇、学者李干朗一行人会勘此宅等九处古老建物[8]。1999年3月18日,民政局局长林正修前往查看受损情况,当时屋内尚有六户人家使用[5]。2000年2月26日凌晨,中华路一段一栋木造布料服饰店大火,大批易燃布料助长火势,闷烧近二小时才扑灭,火势波及紧邻的这栋洋楼[9]。
2003年冬,国防部为筹措眷舍改建基金,便拿此洋楼拍卖求现[10][11]。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第二科科长王逸群表示,《文化资产保存法》对私有古迹的转手有所规定,对公有古迹部分却只字未提,很可能是当初没预料到公家机关也会标售古迹[10]。拍卖二度流标,直到立法委员发现此行为违反《土地法》第十四条规定,财政部国有财产局才通知古迹管理人国防部,终止这项台湾首开先河的公有古迹拍卖事件[11]。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6年斥资新台币一千六百九十九万元修缮[12],由胡宗雄建筑团队负责[13]。2007年2月6日,文化局局长李永萍主持修护上梁典礼,该年中竣工[14]。
文资活化
由于抚台街洋楼邻近博爱路、汉口街相机商圈,当地相机业者鼓吹成为摄影沙龙[15]。
2009年4月19日下午,洋楼重新开幕,交由2003年赞助成立台北故事馆的前台积电法务长陈国慈经营三年[16]。之前龙应台任文化局局长时为了找人维护,还曾打算将此洋楼出租给外国驻台湾外交人员[17]。陈国慈在2010年3月透过中华民国外交部福冈办事处请托《西日本新闻》[18],由《西日本新闻》台北支局长佐伯浩之帮助[19]。福冈柳川的鳗鱼店老板工藤彻读到报导后,辗转联络当地文史工作者古贺茂作,终于联系上高石忠慥弟弟的孙女高石京子[18]。2012年3月,陈国慈以“完成阶段性任务”为由,决定不再继续经营[20]。
2012年11月,抚台街洋楼委由世界公民文化协会创办人吕学海经营,并获文化局新台币三百万元补助;可是该馆仅于2013年1月开幕,此后闲置,补助也遭挪用,故被文化局于7月终止契约[12]。陈国慈经营台北故事馆结束时,庄永明提到有许多“文化骗子”借由招标文化古迹牟利,望不要再发生抚台街洋楼经营摆烂之事[21]。文化局改规划成台北摄影中心,委交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于2014年4月19日重新开幕、经营[22]。
原先润泰建设计划在洋楼旁兴建两栋近五十米高、共五十六户、基地为L型的高楼,2014年5月15日由台北市都市设计及土地使用开发许可审议委员会审议该都更案[23]。市府为维护古迹,便于2015年5月打回票,要求建筑降低为十楼、提出施工工程保存计划[24]。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林祎庭. 《繽紛藝訊》撫台街洋樓 見證日治時期商業繁華. 人间福报. 2010-01-03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台湾)).
- ^ 林佳仪. 撫台街洋樓 簡約俐落 創意大膽. 联合报. 2011-07-16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丹青. 【美哉斯土】撫台街洋樓見證台北發展. 人间福报. 2018-05-31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台湾)).
- ^ 陈柔缙. 台北市延平南路二十六號 古蹟撫台街洋樓解謎. 中国时报. 2008-06-25 (中文(台湾)).
- ^ 5.0 5.1 张仁豪. 撫臺街洋樓破損 決搶修. 联合报. 1999-03-19 (中文(台湾)).
- ^ 张凯翔. 《西門町路線—言論自由》模擬當年二二八 民眾罷市上街頭. 自由时报. 2017-03-28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7) (中文(台湾)).
- ^ 王嘉陵. 戀戀古宅 老商行難掩風華 整修改做文物館 咱的第4座...新新古蹟就是她. 联合晚报. 1997-10-21 (中文(台湾)).
- ^ 董孟郎. 學者民政局會勘清真寺巨豐五金行等老建物. 中国时报. 1998-05-22 (中文(台湾)).
- ^ 张企群. 大火延燒 北市三級古蹟浩劫. 中国时报. 2000-02-27 (中文(台湾)).
- ^ 10.0 10.1 陈盈珊. 維修不易 管理人「棄養」 古蹟撫台街洋樓 拍賣求現. 中国时报. 2003-10-21 (中文(台湾)).
- ^ 11.0 11.1 陈盈珊. 公有古蹟拍賣 法所不容 撫台街洋樓拍賣 緊急喊停. 中国时报. 2003-11-10 (中文(台湾)).
- ^ 12.0 12.1 郭安家. 紅衫軍呂學海 被控吞補助款. 自由时报. 2013-09-03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台湾)).
- ^ 蔡依蒨. 草山行館「復原」 密道列入整修. 中国时报. 2007-11-05 (中文(台湾)).
- ^ 杨正敏. 撫台街洋樓 5月浴火重生. 联合报. 2007-02-07 (中文(台湾)).
- ^ 陈志豪. 撫台街洋樓 變攝影沙龍 鄰近相機商圈 業者鼓吹古蹟活化. 联合报. 2006-03-29 (中文(台湾)).
- ^ 邱琼玉. 9月底前 免費參觀 撫台街洋樓 見證百年台北. 联合报. 2009-04-20 (中文(台湾)).
- ^ 董孟郎. 古蹟有請駐台單位進駐 龍應台構想:租金抵充古蹟修復費. 中国时报. 2002-04-13 (中文(台湾)).
- ^ 18.0 18.1 18.2 庄琇闵. 撫台街洋樓 日籍後人 一看落淚. 联合报. 2010-07-27 (中文(台湾)).
- ^ 张进安. 日媒南下佳冬 替戰死日軍尋親. 联合报. 2012-12-05 (中文(台湾)).
- ^ 邱绍雯. 撫臺街洋樓暫熄燈 另覓經營團隊. 自由时报. 2012-03-21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中文(台湾)).
- ^ 黄文铃. 12年風華 台北故事館暫熄燈 曾是爛泥地 如今參觀人次逾三百萬 招標新團隊 花園免費開放至本周日. 联合报. 2015-03-03 (中文(台湾)).
- ^ 江慧珺. 古蹟撫台街洋樓 換個身分再開張. 中国时报. 2014-03-25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中文(台湾)).
- ^ 郭安家. 撫台街洋樓 將被都更大樓包圍. 自由时报. 2014-05-16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中文(台湾)).
- ^ 游蓓茹. 鄰將蓋豪宅 百年撫台街洋樓恐不保. 自由时报. 2015-06-10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