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进源(英语:Chuang Chin-Yuan,1926年8月31日),台湾学者及政治人物,生于台湾台北市日新町(今台北市大同区天水路),曾任行政院卫生署环境保护局长,行政院卫生署环境卫生处长、公共卫生及环境工程学教授等。

庄进源
Chuang Chin-Yuan
 中华民国行政院卫生署环境保护局 局长
任期
1982年1月—1987年8月
 中华民国行政院卫生署环境卫生处长 处长
任期
1972年10月—1982年1月
前任许整备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26-08-31) 1926年8月31日97岁)
日治台湾台北州台北市日新町
(今台北市大同区天水路)
配偶张宜君(1950年1月15日至今)
父母庄正义(父)
吴罔市(母)
学历
经历

庄进源是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前身、行政院卫生署环境保护局首任局长。垃圾车出现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少女的祈祷”为其于1962年任职台北市卫生局课长期间所创设。

生平

童年时期

1926年出生于日治时期的台湾台北州,父亲庄正义原本在厦门做衣服买卖生意,因经商失败返台。之后录取警察教习所。由于父亲工作因素,童年时期是在兰阳地区渡过。在其自传写到“童年最深刻的田忆,就是在宜兰太平山的两年生活。我和山上的原住民打成一片。”庄先生记得父亲的制服、配刀,以及这个职务伴随的纪律与执法威望。书里也提到1930年雾社事件对警察的影响,尤其在原住民人数众多的宜兰山区,警察成为高度戒备的人员。[1]

求学时代

八岁(1933年)就读罗东公学校一年,因成绩优异,在通过转学考(考日文算术)后,不久转入罗东小学校。

因为父亲工作缘故,1934年转入头围小学校就读二年级,1936年转入宜兰小学校就读四年级。

菊池宽的《第二の接吻》是小学时期读的第一本爱情小说。

1939年3月15日,宜兰小学校毕业。因其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火车“机关手(驾驶员)”,加上家庭经济的考量,于是选择应考州立台北工业学校 (现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因台湾人背景而落榜 (自传中写到“然而,一向成绩差我甚多的日本人同学却考上了。”[1]

州立台北工业学校落榜后适逢台湾商工学校(现台北市私立开南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招生,在四百名考生中只录取40名的激烈竞争下,顺利考上该校机械科。

1940年,推行“台湾人改名运动”,改名古庄源太郎

1941年-1944年,陆续取得图画、国语、历史、汉文、化学、数学、物理及公民科共八科的合格证书,相当于通常高检资格,加上地理、博物、修身及外国语文,便专检十二科的项目。由于未曾学习过化学,选择在台北夜间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就读一年(1943年-1944年),在这个时候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1944年夏天取得中学毕业资格,同年也通过文官试验合格,为当年年龄最小的录取者。

1945年,考入台北第二师范学校(现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演习科,但入学后不久全校都被征召去当学徒兵。8月终战后,转学考进台北高级中学(原台北高等学校),同年特准以学生身份在矿务科化验室服务。

1946年6月,考入台湾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1948年,普通考试化工科优等及格。

1950年,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同年,高等考试化工科中等及格。

化工到环保之路

1950年大学毕业后,以高考化工科及格的资格,留任台湾省政府建设厅矿务科服务。同年1月15日与张宜君女士结婚。

1953年,经王乃文介绍刚往刚在杨梅成立的启信化学工厂任职,当时月薪为公务员的三倍(1800元)。

1955年12月,延揽进入刚设立的台湾省环境卫生实验所。隔年(1956年)进参加台大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举辨之公共卫生医师进修班。训练营结束后,派任澎湖地区公共卫生调查团,研究如何有效且卫生的处理垃圾与水肥。

之后,在屏东大武营设立适合于台湾农村的“强制通风式堆肥化”实验工厂,效果卓越。

1956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署于台湾举辨“有机废弃物处理及利用”会议,认为“强制通风式堆肥化”是一个可以广泛运用至发展中国家的堆肥处理法。

1958年1月,因堆肥化实验备受瞩目,获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国立公众卫生院及国立京都大学工学研究院进修卫生工程。

留学日本

1958年4月,加入岩井重久主持的卫生工学研究室。

起初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奖学金只有一年,在岩井重久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驻台顾问争取延长在日本的研究时间下,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二年的奖助金,完成了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并在这段时间学习到最先进的卫生工程学与垃圾处理技术。

之后向台湾环境卫生实验所申请一年在日研究,在京大医学部三浦运一教授介绍下至京都大学医学部生活科学研究所担心国民卫生部员,负责研究废弃物处理。

在这一年间也搜集了日后撰写博士论文研究的材料,在1984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院博士学位。

从政时期

1950年,进入政府部门之初,庄先生担任化工分析人员。

1955年,台湾省卫生处在美援资助下成立“台湾省环境卫生实验所”。庄先生在因缘际会下进入这个新成立的单位。省环境卫生实验所的任务是配合农复会(美援单位)与省政府卫生处,负责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工作包括环境卫生调查、环境卫生工程的规划、掘井建厕、兴建粪便处理卫生工程、人员培训等等。

庄先生在1956年到台大公共卫生研究所接受短期课程训练、1958年获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日进修,取得卫生工程硕士。之后陆续接任环境卫生部门主管职务,负责的业务从农业社会时期的粪便、水肥、厕所、饮水、病媒蚊防治,到快速工业化之后产生的垃圾、工业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担任过的重要职务包括:台北市卫生局科长、台北市在1967年成为直辖市成立“环境清洁处”担任科长、1971年卫生署成立后“环境卫生处”担任处长、1982年卫生署将该处升格为“环境保护局”担任首任局长。

台湾在一九七〇年代,因为快速工业化与“客厅即工厂”等不当政策,大小工厂林立社区与农村,工业污染问题快速出现。此时期也是环境保护立法期。卫生署环境卫生处推动大量环境保护法案,包括《饮用水管理条例》(1972)、《废弃物清理法》(1974)、《水污染防治法》(1974)与《空气污染防制法》(1975)等。台湾省政府也在1974年在省建设厅下成立“水污染防治所”,掌理水污染防治计划。进入一九八〇年代,公害污染事件频繁,重要事件包括新竹李长荣化工厂案(1981)、大里三晃农药工厂案(1984)、台电核四厂案(1986)、鹿港杜邦二氧化钛厂案(1987)、中油五轻厂案(1987)及台塑六轻厂案(1987)。

庄先生在此时期担任环境卫生主管单位的主管,从卫生署“环境卫生处”处长(1972-1982)到卫生署“环境保护局”局长(1982-1987),是环境卫生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及决策者。

1987年环境保护署成立,1991年退休。

个人著作

专书

  • 《环境污染与住的艺术》,百科文化公司,1983.07。
  • 《飞舞空中的杀手》,百科文化公司,1983.07。
  • 《水族系的迷惘》,百科文化公司,1983.09。
  • 《大千世界的环境卫生》,百科文化公司,1983.11。
  • 《毒性物质的点线面》,百科文化公司,1984.01。
  • 《环境保护新论》,淑馨出版社,1993.07。
  • 《古易与科学新知》,基础道德文化基金会,1995.06。
  • 《公害防治概论》,淑馨出版社,1995.11。
  • 《水的故事》,淑馨出版社,2000.11。
  • 《公害防治概论》,淑馨出版社,1995.11。
  • 《庄进源回忆录》,前卫出版社,2012.12。

论文

  • 〈公害及防治对策〉,都市计划委员会《都市计划手册》,1971。
  • 〈台北市空气污染之现状与其管制对策〉,中华工程学会《工程》,第44卷第89期,1971.09。
  • 〈台北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之研究〉,中华工程学会《工程》,第44卷第89期,1971.09。
  • 〈治金炉排气系统之设计〉,经济部《能源季刊》,第2卷第3期,1972.07。
  • 〈台北市空气污染之研究 ( Research on the air pollution in Taipei City〉,经济部《能源季刊》,第2卷第4期/第3卷第1期,1972.10/1973.01。
  • 〈工业废弃物处理概论〉,中华企业管理中心讲义,1973。
  • 〈台湾生活环境与环境污染问题之关系 (Interaction of man and environment in Taiwan〉,中美水污染防治检讨会,1974.01。

参考文献

  1. ^ 1.0 1.1 莊進源回憶錄. 前卫出版社. 2012: 272. ISBN 9789578017009. 
  1. 庄进源回忆录 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环保署29周年 历任署长回娘家庆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方俭:我对庄进源的资讯公开政策十分感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污染克星 — 环保局长庄进源 天下杂志48期,198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