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四轮驱动

超选四轮驱动(英文)Super Select 4WD / (日语)スーパーセレクト4WD)为日本三菱汽车1990年代所发展的四轮驱动系统。

2007年式三菱Pajero内装照,超选四驱换档杆位于INVECS排档杆左侧

概要

起初称为“Active-Trac”,后来才改成此名称,除了北美洲市场以外全世界皆有使用。当时4WD系统的主流是分时四驱(加力箱英语Transfer case副变速箱日语副変速機),同时搭载中央差速器与黏性耦合差速器,可以从车内选择控制所有驱动方式。当车辆停止时将操纵杆切入所需之模式,走出车外调整锁定轮毂英语Locking hubs以切换驱动模式。此套系统与市场上其他分时四驱系统的显著差异在于,它在高速及低速传动范围提供更多驱动模式,总共有四种:2H、4H、4HLc及4LLc。在早期推出的车型上,甚至还有加力箱的空档可供选择。

第二代超选四轮驱动(英文)Super Select 4WD II / (日语)スーパーセレクト4WD II)首见于1999年上市的第三代三菱Pajero,简称“SS4-II”。从第一代的机械式改成电子式,而且4H模式下前后轮的扭力分配不再是50:50,而是33:67。前轮的扭力减少之后,转向不足的缺点获得改善,使得驾驶人更能掌握行驶方向[1]

驱动模式

超选四轮驱动一共有四种模式,其中H代表High,L代表Low,Lc代表Lock。2H、4H、4HLc等三种模式可于行驶中切换,但4LLc则必须停止车辆才可切换。

  • 2H(高速后驱):使用于一般铺装道路,行驶时平顺、省油。
  • 4H(高速四驱):此时车辆为全时四驱状态,使用于湿滑路面、碎石子路面或山路,前后轴扭力在50:50或33:67之间自动调节,具有牵引力和转向操控。
  • 4HLc(高速四驱锁止中央差速器):中央差速器锁止,前后轴扭力固定于50:50或33:67,适用于非铺装道路、沙地或泥泞地,前后轮恒定输出。
  • 4LLc(低速四驱锁止中央差速器):加力箱转到低速档位,透过齿轮减速机构将扭力放大1.9倍后输出,适用于越野爬坡、脱困、深雪、极度泥泞等恶劣状况。

优缺点比较

优点

相较于分时四驱系统,驾驶人必须时时刻刻对路面做出判断,然后停车切换2WD或4WD,增加操作上的麻烦。况且其前后轮没有转速差,故4WD模式无法使用在铺装路面上。SS4-II同时可兼顾铺装和非铺装道路,且4WD模式下锁止中央差速器,越野能力等同于分时四驱系统。

对照适时四驱系统,传递动力的中央差速器不管采用多片离合式或黏性耦合式,一旦因为过热等原因而失效,整辆车便失去四驱能力。可是SS4-II的黏性耦合式中央差速器并不直接传递动力,万一失效只是失去限滑的功能,变成普通的全时四驱模式而已。

对比全时四驱系统,全时四驱车在铺装道路可以提升操控稳定性,在越野路面则需要防滑系统辅助,否则对角线前后轮一旦出现打滑,则车辆寸步难行,因此全时四驱系统皆有配备限滑装置或差速锁。SS4-II的4H模式可发挥限滑功能,使用4HLc模式应付更高难度的越野路况时,纯机械的前后轮连接更加可靠。

缺点

SS4-II先天不足之处在于特殊的电子控制黏性耦合式中央差速器,平时应付一般路况没有问题,但倘若长时间行驶于极端路况,其可靠度比不上传统的机械齿轮加力箱。

超选四轮驱动-i

这套“超选四轮驱动-i”(Super Select 4WD-i,缩写成“SS4-i”)脱胎自前述的超选四轮驱动,1998年6月15日随着三菱Pajero iO上市而问世[2]。由于没有中央差速器连接到后轮,完全处于前置后驱的状态,故依机械结构分类属于分时四驱。该系统提供2H、4H、4HLc及4LLc等四种驱动模式:2H是标准的后轮驱动模式,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达至后轮轴。车子的右前传动差速器设置以真空泵控制的离合器,2H模式时将同步差速器自旋转中的前中央传动轴上分离而切断前轮的动力。车辆行进间且车速未达100km/h可随时从2H切入4H模式,适合在湿滑路面上高速行车时使用。当前后轮速差距过大时,可透过黏性耦合差速器((英文)Viscous coupling unit)的摩擦作用逐渐将扭力传向前轮轴,最大可达50%的比例。当车辆在4H模式且车速未达100km/h时,亦可将传动系统切入4HLc模式,此时系统将锁定轮毂英语Locking hubs直接与后轮传动轴锁定,透过一无声链条将动力传递到前轮传动轴,保持前后轴固定的扭力输出比。至于4LLc模式与4HLc模式的差别,后者使用标准的终传齿轮,但前者则改用一个只有1.548比值的终传齿轮来传递动力,可提供更充裕的扭力输出,但只适用于极低速行驶。后来在2000年时除了原有之黏性耦合差速器,原厂也推出可让消费者加价选购的螺旋齿轮式差速器,拥有更为平顺的接合特性。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