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天文台

轨道天文台(OAO)是美国太空总署在1966年至1972年间,共发射四颗卫星的一系列太空观测计划,提供了许多天体的第一批紫外线观测的优质资料。其中有两次轨道天文台是失败的,而成功的其他两次则在天文学的领域内为太空观测的优点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并鼓舞了后续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在无尘室的轨道天文台OAO-3。

轨道天文台-1

第一架轨道天文台携带了检测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辐射的仪器,于1966年4月8日成发射升空,但是在这些仪器能开始正常工作之前,因为电源故障使得任务在发射三天后即告终止而失败。

轨道天文台-2

第二架轨道天文台在1968年12月7日发射,携带了11架紫外线望远镜。他成功的进行观测到1973年1月,对天文学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贡献。在这些成绩中,包括发现彗星有极大的,直径数十万公里冕包围在外面;也发现新星在可见光的亮度衰减时,紫外线的亮度却在增加中。

轨道天文台-B

轨道天文台-B 携带了口径38英寸的紫外线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比早先观测得更为微弱的天体。不幸的是,在1973年11月3日发射之后,发射火箭未能与卫星分离,使得卫星重返大气层,并坠入大西洋内。

轨道天文台-3(哥白尼)

轨道天文台-3 于1972年8月21日发射,并且被证明是最成功的一次轨道天文台任务。这个卫星除了美国太空总署英国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之外,装载的X射线检测器是由英国伦敦大学Mullard太空科学实验室制造的,口径80公分的紫外线望远镜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制造的。在发射成功之后,轨道天文台-3被重新命名为哥白尼,以纪念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500周年的诞辰。

哥白尼一直工作到1981年2月,并且和大量的X射线观察一起被送回的还有数百颗高分辨率的恒星光谱。哥白尼的重大发现中还有许多周期长达数分钟的脉冲星,而不是传统的秒或更短周期的波霎。

参考资料

  1. Code, A.D. et al., 1970, Astrophysical Journal, 161, 377.
  2. Rogerson, J.B., 1973, Astrophysical Journal, 181, L9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