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霸陆客制工房

速霸陆客制工房(日语:スバルカスタマイズ工房,英语:Subaru Customize Kobo Corporation)乃是2003年[1]至2011年间由日本富士重工业(今速霸陆)创立、位于群马县伊势崎市的子公司,是一家专门打造巴士车身的客车制造业者。原本设置的目的除了替日产柴油工业(今UD卡车,以下简称日产柴油)所生产的巴士做售后服务、中古翻新之外,也兼做速霸陆车系的特殊客制化车款。不过随着这些业务日渐萎缩,2011年4月1日母公司将之与伊势崎工厂并入桐生工业。本条目之主轴为该公司主力产品:巴士车身。

概要

原本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替从民生柴油工业日语民生デイゼル工業演变而来的日产柴油工业等大型车辆制造业者打造车身,1980年代时市场占有率稳居龙头地位。随着日本人民私家车数量增加,巴士的生产数量逐年减少;而且底盘制造厂(大部分是大型车辆制造厂的子公司)转型为车身制造厂((英文)coachbuilder),可独力完成车体、底盘,使得该公司的业务雪上加霜。1997年起三菱扶桑日野汽车陆续退出巴士制造的市场,1999年五十铃汽车停止供应底盘,最大客户日产柴油工业更在2002年1月转单给西日本车体工业日语西日本車体工業,同年5月富士重工业判断此业务难以延续,遂忍痛在2003年3月停止伊势崎工厂的业务[2]。后来该公司转型,替以往的巴士车体做售后服务,另外也受母公司之托生产速霸陆Impreza、Legacy等车系的特制车[3]

历史沿革

保存在桐生工业伊势崎工厂内的富士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GHQ下令解散中岛飞机,并易名为“富士产业株式会社”。为了员工的生计,原本战前生产海军专用飞机的小泉工厂申请设立小泉车体制作所,转为生产巴士车身。1946年该工厂遂以中古日产180型卡车((日语)ニッサン180型トラック)底盘,完成超硬铝车体的平头式(cab over)T1型巴士。翌年小泉车体制作所解散,其巴士车体业务由富士产业伊势崎工厂接收。在GHQ的主导下,后者替GMC CCKW 353军用卡车架装圆形车顶的T3型和前窗凹入的T5型等二种车体;美国GMC后置引擎的布局方式也悄悄影响了日本巴士车坛。

1949年伊势崎工厂仿效美制巴士,完成由百濑晋六设计的“富士号”((日语)ふじ号)巴士,这是日本汽车史上第一辆后置引擎、无框架单体结构(或称应力外皮结构)的巴士,流用五十铃BX91G巴士的后轮轴以及直列二缸、最大马力达60ps的民生产业(民生柴油工业之前身)KD2型纵置式柴油引擎[4]。1950年GHQ命令富士产业拆分成12家公司,其中吞龙、三鹰工厂并成富士工业,伊势崎工厂则改组成富士汽车工业。同年民生产业发表搭载KD3型横置式柴油引擎的Condor BR3型巴士,其车体由富士汽车工业与民生产业共同开发[5],并由前者架装。1954年推出原厂代号“9型”车体,前窗由曲面玻璃构成,A柱向着前窗上缘倾斜;但正式量产后称作“11型”。

1955年该公司以三菱扶桑R32型底盘,搭配自行生产的12长、四折式车门的“7型”车体,搭载美国康明斯160ps引擎,外销到智利。这款巴士在当地一炮而红,2年内获得约600辆的订单。1956年透过东京急行电铁的介绍,完成后置引擎的五十铃BA3型巴士。翌年完成具有气压可调式悬吊系统的民生Condor RFA型巴士,获得国铁巴士日语国鉄バス(日语)国铁バス)采用,从此后者一律采用民生产业制造的巴士,直到日本国有铁道改组成JR集团为止。国铁巴士下单110辆后,1959年开始陆续交货,同时该公司也负责架装东京都电车杉并线路面电车的车体,以及三菱扶桑MAR470型、五十铃BC151型等巴士车身。为了节省人力成本的趋势,1960年开发出一人控制巴士,设置投币箱、换钞机等实用化装置以减轻司机之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重工业跨足汽车领域的试作车“速霸陆1500”、昵称瓢虫的“速霸陆360”皆是在伊势崎工厂(富士汽车工业)开发、制造,直到1961年速霸陆360的生产线移往群马县太田市的群马工厂。1962年开发出三菱扶桑MAR820改型高速巴士,获得国铁巴士命名为7型高速巴士;同时无轨电车车体成为该公司热销之产品。1963年出品的三菱扶桑MAR450型乃是日本第一辆超大型前二轴(长度12)巴士,车厢内的空调系统采用一体式冷却器,专门作为京都地区观光巴士之用。1964年13型B(通称3B型)观光巴士开发完成,并导入日本第一条装配线式巴士生产线。翌年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巴士车辆业务留在伊势崎工厂,群马工厂则分离出去。1969年开始生产三菱扶桑B906R型、日产柴油V8RA120型等巴士给国铁东名高速巴士日语東名ハイウェイバス(日语)东名ハイウェイバス)使用,另外为了填补淡季期间的产能,开始在淡季时生产搭载罗宾发动机的稻谷脱壳机;翌年甚至也开始生产露营拖车。1970年对该公司而言是个发展转折点,由于专心投入巴士车体的业务,全年共打造1,700辆,其中日产柴油占44%、五十铃23%、三菱扶桑13%、日野11%、丰田1.5%、日产仅1.5%。

1971年开发出全自动循环式投币箱,减轻司机的工作负担,同年起启动中古巴士车体的修理翻新业务。1972年开发13E型低底盘巴士(日产柴油PR105改型),翌年开发出车载用冷饮自动贩卖机;1979年开发巴士用双蒸发器式直结冷却器。1980年全年共打造2,300辆巴士车体,达到另一生产高峰。1987年以富豪B10M底盘为基础,发展出富豪Asterope型巴士(原厂代号P-B10MB型);1990年代初期陆续发展出富豪Asterope Superior型(原厂代号U-B10MC型)等产品。可惜好景不常,1997年三菱、日野陆续退出巴士制造市场,该公司顿失二大客户,1998年全年只出产了760辆。2002年1月23日最大客户日产柴油宣布将转单给西日本车体工业,直接冲击到该公司,同年5月17日宣布不再架装新巴士车身。2003年3月28日向东浓铁道交付最后一辆日产柴油Space Arrow型巴士后,伊势崎工场吹起熄灯号,6月1日独立成速霸陆客制工房,除了做巴士车体的售后服务外,另受母公司之托生产速霸陆Impreza、Legacy等的特制车辆。

后来该公司试图拓展其他业务,譬如2005年发表选物贩卖机“接合名人”((日语)くっつけ名人,暂译)[6]、驾驶模拟游戏机“街道战争竞走名人”((日语)街道バトル つっ走り名人,暂译),并参加同年2月举办的AOU日本娱乐机器博览会。可惜到了2011年4月1日,该公司与桐生工业合并,同时停止制造福祉车辆。

产品一览

1型-11型 1946年-1962年制造

  • 1型
  • 3型
  • 5型
  • 7型
  • 9型
  • 11型

R13型 1963年-1982年制造

  • 13型
  • 13型A(3A)
  • 13型B(3B)前窗上方扩大
  • 13型D(3D)
  • 13型E(3E)
  • 13型S(S Deker)第2柱上方车顶附通气窗
  • 13型G(G Deker)第4柱起车顶较为高耸
  • 13型P(P Deker)通气窗比G Deker扩大,且车厢天花板设置容纳小电视的空间
  • 13型R1(R1 Full Deker)前窗上方增设通气窗
  • 13型R2(R2 Full Deker)前窗上方扩大

R14型 1975年-1982年制造

  • 14型
  • 14型B(4B)
  • 14型E(4E)

R15型 1982年-1990年制造

  • 15型B(5B 标准车厢租赁用、公车路线用)
  • 15型E(5E 公车路线用)
  • 15型R1(高车厢租赁用)
  • 15型R2(R2 高车厢租赁用)
  • 15型R3(R3 R3P 高车厢租赁用)
  • 15型HD1(HD1 高车厢租赁用)
  • 15型HD2(HD2 超高车厢租赁用)
  • 15型HD2(五十铃UFC用)
  • 15型HD3 富豪Asterope用
  • 2阶建[7] 日产Space Dream用

R16型 1982年-1994年制造

  • 16型B(6B 中型租赁用)
  • 16型E(6E 中型公车路线用)
  • 16型H1(中型租赁用)

R17型 1988年-2002年制造

  • 17型B(7B、新7B 标准车厢租赁用、公车路线用)
  • 17型E(7E、新7E 公车路线用)
  • 17型M(7HD 高车厢租赁用 Maxion)
  • 17型S2(7S 超高车厢租赁用)
  • 17型S2 SVD用
  • 17型S3(7S 富豪Asterope 租赁用)

R18型 1990年-2002年制造

  • 18型B(8B、中型租赁用)
  • 18型E(8E、中型公车路线用)
  • 18型M(中型租赁用)

R21型 2000〜2002年制造

  • 21型M(1M 高车厢租赁用)
  • 21型S(1S 超高车厢租赁用)

内部链接

参考资料

  • 《日本のバス年代记》,铃木文彦著,グランプリ出版,1999年11月,ISBN 978-4876872060
  • 《富士重工业のバス事业 (バスラマ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special)》,ぽると出版,2003年9月,ISBN 978-4899800064
  1. ^ 创立日期本为1996年10月1日,但2003年更名成“速霸陆客制工房”。
  2. ^ 后来UD卡车在2010年10月29日退出巴士底盘之业务,西日本车体工业亦在同月31日宣布停工解散,直到2011年3月才清算完毕。
  3. ^ 请参看(日语)レスポンス:スバル‘インプレッサ’‘レガシィ’ベースのカスタマイズ车発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此引擎之详细介绍请见(日语)日本の自动车技术240选 - KD2,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当时和五十铃汽车决裂的富士产业转而和民生产业缔约,不过后来1952年发售的民生RS Eagle号,其车体却委托新日国工业(日产车体之前身)打造,引发双方日后产生嫌隙。
  6. ^ 详情参看(日语)Magnet catcher くっつけ名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中文为双层巴士之意。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