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23°31′N 120°48′E / 23.517°N 120.800°E / 23.517; 120.800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Alishan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大门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嘉义县阿里山乡中山村56号
台18线89.5公里
面积1,400公顷
海拔2,000米以上
类型国家森林游乐区
阿里家森林游乐山国区旧式大门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乡,行政区上划分为中山村(东南部)、中正村(中部)、香林村(西北部)三个村,是由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规划与管理的一座国家森林游乐区,也是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的核心旅游景点。

阿里山并不是一座山的名称,而是特定范围的统称。地理上属于阿里山山脉主脉的一个区域(最高峰大塔山海拔2,662米),东邻玉山山脉,北接雪山山脉。自然景观极为丰富,日出云海晚霞神木与铁道(阿里山森林铁路)并列为“阿里山五奇”,而“阿里云海”更被列为名胜台湾八景之一[1]

2001年交通部观光局规划成立阿里山国家风景区,其范围除涵盖原有的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之外,并扩大至番路乡竹崎乡梅山乡的其他风景区[2],但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及阿里山森林铁路主管机关为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持续营运管理。

阿里山云海一景

范围

依据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的资料显示,从日治时期至今,因森林事业区重划,阿里山区的范围多次改变,如今的阿里山区包含大塔山、塔山、松山、乌松山、鹿崛山、狮子头山、祝山、万岁山、兜山、千人洞山、光仑山、大冻山、火炎山、笃鼻山和对高岳等15座高度超出1,400米的山峰所围绕的地区,其中以大塔山最高,海拔2,663米,整个阿里山区面积高达三万多公顷。

阿里山山脉北起自南投集集浊水溪南岸,南抵高雄燕巢鸡冠山。棱脉大致呈现北北东─南南西的走向,长约二百五十公里,平均高度二千五百米。由于大断层通过阿里山山脉的东侧,造成了东坡陡、西坡缓的地势。

地质

阿里山位于阿里山山脉的主山脉之上,其海拔高为2,216米(7,270英尺)。阿里山山区是以沼平地区为中心并向西北倾斜的斜向山坡,其南北翼各自向西弯曲形成一半怀抱地形。相对于玉山山脉与雪山山脉,阿里山山脉的地质时期是属于晚期中新世纪层,是这三者中最年轻的,而构成阿里山地区的岩层为主要以块状砂岩外加少量沙页岩的南港沙岩层组成,其形成时期大致为一千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由于沙页岩层本身的不稳定性以及位于阿里山地区的断层的存在,导致此区域地层的不稳定,进而造成许多断崖及瀑布。此区域的土壤是以阿里山粘质壤土为主,是由第三纪的硬质砂岩及页岩育化产生的。由于其排水良好,并没有严重的土壤冲刷问题存在,其地表的腐植质层通常都有3至5公分厚,但由于缺乏而使得土壤呈现强酸性,其pH值为4.0至5.0之间。在此区域内,塔山的土壤为特殊的石质土,并没有丰厚的表土层,而地表主要由尚未风化完成的硬岩石以及其碎片物质所构成。

气候

阿里山(平均数据1991−2020年,极端数据1933-2021年更新中)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0.4
(68.7)
21.3
(70.3)
21.7
(71.1)
23.6
(74.5)
23
(73)
25.5
(77.9)
24.9
(76.8)
24.3
(75.7)
25.2
(77.4)
23.6
(74.5)
23.2
(73.8)
20.8
(69.4)
25.5
(77.9)
平均高温 °C(°F) 11
(52)
11.7
(53.1)
13.9
(57.0)
15.7
(60.3)
17.2
(63.0)
18.4
(65.1)
19.3
(66.7)
18.8
(65.8)
18.5
(65.3)
17.4
(63.3)
15.6
(60.1)
12.6
(54.7)
15.8
(60.4)
日均气温 °C(°F) 6.5
(43.7)
7.3
(45.1)
9.5
(49.1)
11.5
(52.7)
13.1
(55.6)
14.4
(57.9)
14.7
(58.5)
14.6
(58.3)
14
(57)
12.4
(54.3)
10.7
(51.3)
8
(46)
11.4
(52.5)
平均低温 °C(°F) 3.1
(37.6)
4.1
(39.4)
6.1
(43.0)
8.4
(47.1)
10.2
(50.4)
11.6
(52.9)
11.6
(52.9)
11.7
(53.1)
11
(52)
9.1
(48.4)
7.4
(45.3)
4.6
(40.3)
8.2
(46.8)
历史最低温 °C(°F) −11.5
(11.3)
−8.5
(16.7)
−7
(19)
−5.5
(22.1)
0.7
(33.3)
0
(32)
5.6
(42.1)
4
(39)
−0.8
(30.6)
−5.2
(22.6)
−5
(23)
−8
(18)
−11.5
(11.3)
平均降水量 mm(吋) 86.8
(3.42)
109.9
(4.33)
146.6
(5.77)
223.9
(8.81)
510.4
(20.09)
674.7
(26.56)
694.7
(27.35)
813.1
(32.01)
402.7
(15.85)
141.2
(5.56)
66.9
(2.63)
69.7
(2.74)
3,940.6
(155.12)
平均降雨天数 7.9 8.3 9.8 12.5 19.3 19.7 21 22.6 16.8 9.2 6.6 7.4 161.1
平均相对湿度(%) 80.6 83.4 81.4 84 89.2 89.5 91.1 92.2 91.3 86.9 82.4 80.6 86.1
月均日照时数 149.2 120.6 138 120.9 103.2 108 118.1 102 105.2 135.6 143.3 148.3 1,492.4
数据来源: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生态

林相

 
红桧(图为阿里山香林神木:光武桧)
 
文山宾馆前的枫树

阿里山区的林相丰富,从亚热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都有。800米以下丘陵为热带林相,主要由相思树、构树构成。800~1,000米是以樟树、枫树、楠树和壳斗科植为为主的暖带林林相。1,800~3,000米左右的林相为温带林,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铁杉台湾果松称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长,阿里山的千年桧木群是目前台湾最密集的巨木群。3,000~3,500米主要是台湾冷杉,呈现寒带林的林相[2]。并设有阿里山台湾一叶兰自然保留区

动物

多样的林相造就了多种动物栖息的生态,在鸟类方面,有栗背林鸲酒红朱雀鳞胸鹪鹩等中高海拔鸟群。还有台湾猕猴赤腹松鼠山羌山猪等动物。

人口

原住民族

邹族

 
阿里山的原住民少女们(1900年)

居住在阿里山山区的邹族(Tsou)原住民,目前有达邦(Tapango)与特富野(T'fuya)两个大社,两社各有自己的头目与长老、发展领域与文化传统[3]

经济

 
力行山庄与阿里山邮局英语Alishan Post Office

林业

自日本当局深入开发后,林木开采一直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战后,当地年平均原木产出量为日治时代的3.4倍[4]。当地珍贵林木在历经数十年开采后几乎殆尽。[5]

观光业

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结合“日出、云海、晚霞、森林、铁道”等五大资源形塑“茶、咖啡、铁道、原民、生态、浪漫”等六大观光主题发展各类主题旅游,并针对在地产业辅导推出茶旅达人、邹旅达人与特色店家营造等方案推动园区游览以精致、深度与小众三种不同的旅游型态活动。[6]

历史

  • 1937年-日治时期,新高山(玉山改称)、阿里山被指定为日本国立公园。
  • 1985年-玉山被指定成中华民国国家公园
  • 2001年-阿里山一带被指定为中华民国的国家风景区之一。

交通

客运

森林铁路

 
阿里山森林火车

阿里山森林铁路(阿里山小火车)为台湾迄今仅有的两条仍处于营运状态的高山森林铁路之一(另一条是太平山森林铁路),完工于1914年,兴建时主要用途是输送阿里山林场产出之木材。1963年林场砍伐业务结束后,客运观光成为该铁路的主要功能。

 
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

其路线包括一条起点为嘉义市嘉义车站、终点为嘉义县阿里山乡阿里山车站的主线,以及众多遍布于阿里山区的木材搬运支线所构成。今日开放客运的部分,包括主线、一条早期搬运支线“眠月线”(921震灾中损毁,至今仍在维修中)及一条为方便游客观赏日出而修筑的“祝山线”。

为方便旅客前往参观水山巨木(新神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又修复了水山支线,但至今仍未营运,目前沿线作为游客步道和疏伐使用。

主要景点与景观

姐妹潭

 
姊妹潭的姊潭

姐妹潭是二个大小不同的相近湖泊,姐潭湖区有一座以桧木为基座的相思亭,而姐妹潭周围有长180米的环潭步道。其名称由来是相传有一对原住民姐妹同时爱上一名男子,但因彼此不愿伤害姐妹间的情谊,却割舍不下相思之情,因此两姐妹分投姐潭及妹潭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之为姐妹潭。其中姊潭约160坪,妹潭约20坪,夏季为满水期,冬季则为枯水期。

塔山奇岩

塔山山顶巨大岩峰又称为“后藤岩”,由姐妹潭旁的塔山步道往上可抵达奇岩上的观景平台,可鸟瞰游乐区及阿里山溪流地貌,且能远眺玉山主峰、秀姑峦山与对高岳等山峦景观。

小笠原山

小笠原山阿里山山脉内的一座山,小笠原山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的秘境,是2010年新的热门景点,站在小笠原山上不但可以看到祝山,还可以看到台湾最第一高峰的玉山主峰以及万岁山的风景,是阿里山的最后的美丽一座山-小笠原山。 站在小笠原山上,360度旋转,可以一次看到台湾三大山脉,包含中央山脉玉山山脉以及阿里山山脉,不管是日出或日落,都很美,可以一次看个够。 随着阿里山森林火车祝山线复驶,阿里山上的新景点-小笠原山也跟着曝光。 站上海拔2500米的小笠原山,不仅可清楚望见高3952米的玉山主峰,还可看见1千元钞票上面的植物“玉山蓟”。 森林火车恢复通车后,许多游客抢着站上小笠原山观日眺望台,因为只要站上这里,台湾三大山脉便尽收眼底。 “同时可见三座山脉,中央山脉在最后一个,再来是玉山山脉,目前这个位置是阿里山山脉。” 可以一次看到高雄市嘉义县南投县交界的美丽一座山。 小笠原山位于祝山棱脉的末端,海拔2488米,是为了纪念1904年首度踏勘至此的日籍技师小笠原富次郎而命名。小笠原山因地势特立,所以不但与中央山脉玉山群峰对峙,近处可观塔山对高岳万岁山,远处甚至可以望至嘉南平原,"漫步在云端"的站长更曾在此瞭望至云林麦寮六轻、嘉义东石渔港,而且朝可观日,暮可品夕,不时还有云海可赏,360度环绕山景令人叹为观止。 94年11月小笠原山观景台完工,但林务局似乎不希望太多游客来这里,并没有多作宣传,也没有制作指标(祝山车站前的指标是今年才树立的),造访的游客也就十分稀少,以致于成为行家口中的秘境。直到八八风灾损及祝山观景台,小笠原山成了祝山观日的替代方案,阿管处才整修小笠原山的林道,树立指标,小笠原山这才公诸于世。

阿里山神木群

 
约1930年的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阿里山森林铁路旁一棵树龄达三千余年的红桧。该树木为日本小笠原富次郎于1906年11月发现,被尊称为“神木”。发现时树高53米,树龄达三千年以上,树干在距地面一米半高处的直径是4米66公分,树干接者地面处的周围达23米,材积达五百立方米,阿里山森林铁路通车后,成为闻名中外的台湾地标之一。

1956年6月7日清晨,神木遭到雷击,树心油脂被焚毁。虽然后来树顶曾经生出嫩枝,却在不久后即告枯萎,被林业专家宣布复育无望。在雷击后,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在神木残躯上种植红桧幼苗,以保持其绿意盎然的样子。

1997年7月1日,神木本身因连日大雨,根部腐朽严重,一半的树身迸裂倾倒在森林铁路上,压坏了铁轨。在经过专家评估后,认为有安全之虞。1998年6月29日,林务局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因此走入历史[2],倾倒的树身就此横置于原地,成为遗迹,供人瞻仰。

在阿里山神木倾倒之后,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整理出园区内38株神木出来,开辟“巨木群栈道”,以参观阿里山神木群的新景点,且在2006年9到11月间进行网络票选活动,选出其中位于香林国小旁的光武桧为二代神木[7],并被当时的嘉义县长改名为“阿里山香林神木”。

除阿里山神木群之外,从阿里山游乐区走台18线公路往玉山方向路旁有一36米高、树龄1600年的“红桧巨木”。[8]里程89.3公里处另有一棵独立的“鹿林神木”,是目前全国排名第2大的神木。

神怡流瀑

位于神怡桥下游区域,因该地坡度陡峭雨天时容易为雨水冲刷导致边坡崩塌,危及神怡桥与附近的神木车站铁道路基及河道两侧桧木巨木群,嘉义林管处遂于2019年起动工整治以调整流心、降低流速及稳定边坡,工程获颁“优良农建工程治山防灾类特优奖”。[9]

香林拱桥

 
香林拱桥与舟之桥

香林拱桥位于海拔约2200米阿里山工作站与受镇宫附近,为车道跨越阿里山溪时的石拱桥,2015年为解决人车争道问题而于西侧新建“舟型桥”,为阿里山园区名景之一。

树灵塔

 
树灵塔

据因日治时期曾大量砍伐阿里山千年神木时有不少伐木工人罹患罕病身亡并发生多件怪事,日本当局遂认为是树灵作崇而于1935年兴建树灵塔以祭祀树灵。树灵塔底层设计六层环状造型象征被砍伐的神木年轮,每层代表五百年,合计总共是三千年。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阿里山林业开发与阿里山森林铁路先驱者河合铈太郎号琴山先生的纪念碑。

阿里山慈云寺

主祀佛像为泰国国王拉玛六世赠予日本大正天皇已有千年历史之外为铜铸、内为金砂的释迦牟尼佛像,1919年寺院作为曹洞宗的“阿里山寺”建立,由时任曹洞宗管长将佛像迁祀于此。初由日本比丘坪井朴龙于此住持佛法,续于1921年塑一铜钟并建钟亭一座。战后改称为“慈云寺”。寺前植有银杏树,庭院植有“多花紫藤”。

阿里山生态教育馆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嘉义分署将旧阿里山工作站及周边其他建物重新整建为“阿里山生态教育馆”、“台湾一叶兰生态故事馆”及“阿里山山椒鱼馆”三座建筑,主管台湾一叶兰自然保留区、塔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以及鹿林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等三处保育场域。生态教育馆入口展厅展览阿里山的发展轨迹及陶版,呈现自1896年迄今的大事纪及早期华特‧古费洛英语Walter Goodfellow鸟居龙藏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等27位自然研究学家的研究成果。[10]

阿里山贵宾馆

兴建于1920年,在日治时期为嘉义营林所出张所用于接待来访皇族与贵客的招待所战后成为总统蒋中正驻跸阿里山的行馆。

沼平公园

 
俯瞰沼平公园

沼平车站旁,本来是阿里山中正村居民建立的一个伐木村落,随着游客增长,成为早期的商店街,然而1976年冬天发生森林大火烧毁沼平车站周围一百多户民宅和整个沼平商圈的店铺、住宅、与旅社。当时政府将受灾户安置于现在的阿里山车站附近,形成现在的阿里山商圈。之后由林务局重新修整规划为沼平公园。2012年,林务局将原址重修,并邀请15位当代诗人以阿里山为背景创作现代诗,每首诗都刻成诗碑竖立于公园形成“诗路”。[11]

沼平公园标高2274米,占地广大,种植许多的高山植物,更是阿里山赏樱景点中视野最辽阔的地方。园内最高点可以远眺阿里山山景,园区内有一座梅园,栽植了许多樱花种类,包含吉野樱八重樱山樱花,此外还有垂丝海棠山茶花绣球花森式杜鹃黄馨等其他花种。

樱花

 
阿里山的樱花

1903年日本人在阿里山试种樱花,因为气候合适,造就了阿里山樱花的美景。每年2至4月间是阿里山的赏花季。而阿里山地区内的樱花吉野樱数量最为庞大,多达1,900多株。其次为台湾山樱花,约1,780株,而八重樱也有上千株。以花期顺序而言,阿里山的樱花以台湾山樱花花期最早,从每年年初到3月间盛开,而3月起,千岛樱开始盛开,而为数最多的吉野樱自3月中旬起开始绽放,3月底进入盛开期,而之后接着开花的是富士樱八重樱。观赏吉野樱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阿里山派出所及阿里山宾馆前方,另有阿里山宾馆经梅园和阿里山派出所至祝山登山口和沼平火车站经姊妹潭、受镇宫、慈云寺、高山博物馆、三代木、象鼻木至阿里山宾馆等两条赏樱路线,前者约0.6公里,后者2.6公里。[12]

日出及云海

 
祝山观赏日出

在阿里山观赏日出有两处地点:祝山对高岳,两处地点同在阿里山铁路的祝山线上。对高岳是阿里山最早的观日出地点,阿里山的林业及自然保育署也有设置观赏台,但对高岳的游客人数仍不及祝山。而在祝山日出的地点与时间一年四季都不尽相同,夏至的日出时间是约清晨5时,日出地点是郡大山与秀姑峦山之间。冬至日出时间则是清晨7时,地点在玉山主峰南侧。春分与秋分的日出时间是清晨6时,日出地点是秀姑峦山与玉山北北峰之间[13]。另尚有乘坐特约专车前往特富野古道自忠登山口观看日出的替代方案。

阿里山受镇宫

 
阿里山受镇宫与香林服务区

阿里山受镇宫在农历三月都有蛾类飞来停留在神像衣服上或附近,传为神迹。[14]

阿里山博物馆

阿里山博物馆英语Alishan Museum全栋以桧木兴建,位于森林游乐区阿里山工作站附近。原址为“高山博物馆”,初建于1912年,后曾重新整建,于2009年重新开放。全馆展示以阿里山早期开垦器具、高山动植物标本以及邹族各部落传统服饰、生活器物与雕刻艺术等物品为主,内部委由阿里山乡来吉部落设计。

台湾岛难抵极

台湾岛难抵极23°31′N 120°49′E / 23.51°N 120.81°E / 23.51; 120.81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of Taiwan))位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乡。距海约67.4千米(41.9英里),海拔约2,406米(7,894英尺)。[15]

周边地区景点

奋起湖

 
奋起湖雾景

奋起湖海拔1,403米,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低洼,中间低平,形如畚箕,云雾环拥如湖,故而旧称畚箕湖,后因名不雅,而改为“奋起湖”。阿里山森林铁路在此设有奋起湖车站,早年以老街、便当和四方竹闻名,并有奋起湖十六景。

奋起湖老街以红桧建成,早年没有街名,当地人仅以“街仔”称之。在台湾日治时期,林木资源丰富的奋起湖亦是木屐的制造重镇,在阿里山森林铁路建成后,奋起湖车站是最大的中途站,火车会在此停留较长的时间。也由于靠站时已近中午用餐,车员及乘客多会在此休息,也造成奋起湖的特殊的铁道便当文化。 园区内最大的神木是水仙巨木,是一种红绘巨木,已经两千七百多岁了。

开发与争议

2005年间,林务局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阿里山森林铁路、阿里山观光饭店(简称三合一案)依照“民间参与投资经营阿里山森林铁路及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案”以BOT模式委托宏都建设开发经营,引发邹族人严重抗议。由于该三合一案违反2005年2月5日公布实施《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22条政府于原住民族土地内(包含传统领域土地)从事土地开发及资源利用等相关事宜的规定(例如:BOT、ROT、OT案之招商,应与原住民族或原住民咨商,并取得同),在议约的过程中,并未得到邹族人参与,因此从2005年起邹族头目汪传发率领族人公开反对该BOT案。

参见

参考文献

  1. ^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二土地志胜迹篇,第12页
  2. ^ 2.0 2.1 2.2 台湾的国家风景区 陈永森;林孟龙/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3. ^ 阿里山的原住民─鄒族. [200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4. ^ 台灣林業歷史課題系列(八)-探索阿里山森林與林業 台灣林業期刊 36卷 第2期 (PDF).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2010-06-14 [2014-06-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6-06) (中文). 
  5. ^ 十字路~二萬平站. 阿里山森林铁路的故事. 2008-09-24 [201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6. ^ 谢筱华. 阿里山管理處 觀光圈3軸線+1電商平台. 旅奇周刊. 2021-03-02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1) (中文). 
  7. ^ 眾所矚「木」 2,300歲光武檜加冕命名「阿里山香林神木」. [200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8. ^ 阿里山紅檜巨木高齡1600歲! 吸引遊客搶拍. 台视新闻网. 2021-12-0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2) (中文(台湾)). 
  9. ^ 神怡橋下游整治 重現「神怡流瀑」風光. 自由时报. 2021-07-13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2) (中文(台湾)). 
  10. ^ 旅游中心. 融合森林意境、舊建物再利用 阿里山生態教育館開幕. ETtoday新闻云. 2014-12-28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中文(台湾)). 
  11. ^ 陈顺胜. 【專欄】阿里山詩路讀詩有感. 民报. 2022-01-0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4) (中文(台湾)). 
  12. ^ 2007/3/16 CTIN台湾旅游联盟:〈2007阿里山樱花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到阿里山看日出. [200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 
  14. ^ 翁圣勋. 賞櫻觀蝶 大批遊客擠爆. 《中国时报》. 2018-03-13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15. ^ 台灣的難抵極 _ tylercottenie. 2017-01-05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