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音三太子
电音三太子是台湾兴起的一种表演次文化,为电音、本土次文化与传统民俗艺阵三太子的结合。
电音三太子发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云林北港,一说是嘉义朴子[1]。但可考据的是,在各地方的电音三太子表演团成形前,台湾南北各地宫庙殿宇艺阵已皆有类似的艺阵巡演。电音三太子的原形即是台湾传统艺阵的“大仙翁仔(或作大仙尪仔)[2]”。
而神明祭祀和电音舞曲之所以会结合,本土乡民表面的解释是:源于表演三太子的人员,大多为本土青少年。而这些族群多有出入舞厅的行为,因此便把舞厅的电音加入。
若追根究柢,探讨三太子的种种装扮和行为所为何来,如咬着奶嘴、戴着各式眼镜、白色手套、拿着荧光棒、随着电子音乐跳舞等等。电音三太子的种种装扮道具及行为,源自于舞厅。把种种舞厅内使用的道具、物品、音乐等,都复制在他们表演的电音三太子上(在三太子艺阵与来自舞厅的电音结合之前,三太子艺阵的人偶是没有咬奶嘴,戴白色手套和各式眼镜)。而衍生出人们奉祀为神明的三太子艺阵,会有三太子咬着奶嘴,戴着各式眼镜、舞厅里常使用的白色手套甚至拿着荧光棒,随着摇头电音舞曲摇头晃脑,骑着改装速克达行进的奇景,为一种台湾特有的文化及宗教信仰。
台湾民俗艺阵团体在出巡时无意间结合了电音与三太子,不料此种新鲜的表演形式竟大受欢迎[3],仿效的民俗艺阵团体逐渐增加,进而形成一种台客文化的热门象征;2009年世运电音三太子表演团登上高雄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后[4],电音三太子又相继于台北听障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等国际大型活动上演出。电音三太子甚至在台湾以外地区也大受某些人士欢迎与关注,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人类学的一种行为[5]。
电音三太子已成为此种表演文化的一般性名词,虽然民俗艺阵团体“朴子太子会”声称已申请版权注册,但实际上该申请并没有通过版权注册。[6]。
参看
注释
- ^ 视频: 台湾目前最红的电音三太子.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 ^ “大仙尪仔”是神祇的化身,在台湾早期社会的庙会或出巡时的神偶,“翁仔”即人偶。
- ^ 廟會陣頭年輕化 電音三太子轟動中南部.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 ^ 电音三太子、霹雳布袋戏现身 台湾独特民间神将生态搬上世运舞台[永久失效链接]
- ^ 台客電音三太子 老外寫進博士論文. [2016-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電音三太子跳LADY GAGA還不夠. [201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30).
参考资料
- 数字台湾:电音三太子与被抹黑的台湾文化, 想想, May 27, 2013
- 《爱上真台湾:电音三太子》,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
- 从台湾电音三太子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挑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岭南大学文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