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廍村
顶廍村,古名顶廍仔,是台湾彰化县芳苑乡中南部的一个村,位于乡治所在地芳苑聚落的东南方,包括芳苑乡芳信段、芳顶段、芳崎段全区。
聚落分南北两区,北为顶廍、南为隙仔,大致以芳苑二排为分水岭。产业以农牧业为主,为一年二期农作或三期农作。民风纯朴,是典型的农村社区。2014年11月全村有12个邻、214户、660人。
历史
顶部村在明末及清领时期即有汉人移民开垦,清末及日治初期称为“顶廍仔庄”,隶属深耕堡。1920年(大正九年)行政区划改制时,雅化为“顶廍子”大字,划归沙山庄管辖,隶属台中州北斗郡。
战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时,顶廍子大字改制为村,沙山庄改制为沙山乡,隶属台中县北斗区。1946年2月沙山乡改名芳苑乡。1951年,芳苑乡改隶属彰化县。
当地昔日普遍种植甘蔗。古地名中的“廍”字,即表示曾有制糖场所(糖廍)。
信仰
村民信仰以佛教、道教为主。武龙宫为北区的信仰中心,创建于1852年(清咸丰二年)。[1]日治时期曾经历台湾总督府的压制。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于1946年由张通、李三发起重建。主祀吴府千岁,附同祀朱府千岁、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中坛元帅。
教育
路上国小顶廍分校:建于1956年(民国45年),由地方耆老发起乐捐成立。1984年(民国73年)台湾省政府核准经费一百三十余万元重建校舍。2003年(民国92年)7月路上废校,学生改至邻近的路上国小、芳苑国小就读。
1995年(民国84年)逢北路上农地重划,校地2,873平方米未办理登记,重划后纳入彰化县政府国有土地。2013年(民国102年)县府活化公有土地,经村长洪赐正多方奔走、垦求下留用为社区600多人的活动中心。
特产
稻米以台中籼稻10号、台南11号、台梗9号、落花生、高丽菜、青葱为大宗。居民会以自家花生加工成花生油食用,因此村庒里还留有二座传统制油厂。每逢一、二期农作收成时期大街小巷、农村三合院广场都晒满落花生,为落花生主要产区。
参考文献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59年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