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语学中的飘忽s-(s-mobile;“mobile”读作发音: /ˈmbɪl/,为拉丁语中性形容词)是指一些构拟的原始印欧语词根中可有可无的*s-前缀结构。之所以称其可有可无,是因为它在一些后代语言中被保留,在另一些后代语言中则无存在的痕迹。

概述

此飘忽s-存于一些原始印欧语词根中,例如词干 *(s)tauro-(可能意为“野牛”)在演变为拉丁语 taurus(“公牛”)和古英语 steor(现代英语 steer,“公牛”)时,前者无s-的痕迹而后者保留s-。可认为该词根在原始印欧语层次s-有无的两种形式是处于自由变体状态的,在演变为后代语言时,日耳曼语族(除北日耳曼语支外)保留有s-的词形,而意大利语族、凯尔特语族、斯拉夫语族等其他分支保留了无s-的词形。对比:哥特语 stiur、德语 Stier、阿维斯陀语 staora(“牛”);而古诺尔斯语 þjórr、希腊语 tauros、拉丁语 taurus、古教会斯拉夫语 turъ、立陶宛语 tauras、威尔士语 tarw、古爱尔兰语 tarb、奥斯坎语 turuf 及阿尔巴尼亚语 taroç

原始印欧语的哪个分支保留有原始的飘忽s-并无特定的规律可言。再如词根 *(s)teg-(“覆”),一方面产生英语 thatch(“(以茅草)盖屋顶”;古英语 þeccan)、德语 decken(“覆盖”)、拉丁语 tegō(“覆盖”),另一方面则产生希腊语 stégō 和俄语 stog。后代语言在保持s-方面的无规律性说明飘忽s-是存于原始印欧语中的现象,而非一或多支后代语言的创新,消除了该不一致性是由发生在后代语言的前缀脱落和添加所致的可能。

后代语言中有无s-的词形受各自语言的音变规律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演变。例如格林定律预测原始印欧语的 *p 将变为原始日耳曼语 f,但辅音丛 *sp 保持不变。因而词根 *(s)prek(可能意为“散”)以两种有一定区别的形式存在于现代英语中:sprinkle(“喷洒”;产生自鼻化有s-的词形 *sprenk-)和 freckle(“雀斑”;产生自无s-的词形 *prek-)。另一例子是英语的 spring(“弹跃”)和 frog(“青蛙”),均可追溯至 *(s)preu(“跃”)。这两组例子中均是无前缀的词形发生了轻唇化的音变。

飘忽s-后接的只能是辅音或半元音w。常见的是与清塞音的组合:*(s)p-*(s)t-*(s)k- 和与流音和鼻音的组合:*(s)l-*(s)m-*(s)n-。较少见的是 *(s)w-

起源

有认为原始印欧语词根的飘忽s-实质上是前词后缀的残留,依据是原始印欧语名词主格常以 *-s 结尾,以及很多有飘忽s-的词根是动词性的。这样的解释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易解释非动词词根的飘忽s-,二是不易解释及物动词的飘忽s-,后者是因为历时地看印欧语史可以发现,印欧语越向原始印欧语的层次追溯其主宾谓语序性也愈强。这种解释基本认为飘忽s-的产生是连音的结果。将这种自由变体放在语句的环境中会更易理解,例:*pekyont ~ *spekyont(“他们看到”)的自由变体可能有些难以解释,但加上宾语构成的 *wlkwoms pekyont ~ *wlkwoms spekyont(“他们看到狼(复)”)[1] 则是不难从语流音变产生的变体平衡。这两例的发音是有差别的,但差别可能仅在于s长音化与否,意即所谓飘忽s-的产生实际上有两种可能:

  • 一是因连音同化而引起的长音化(s → ss),即无 *s- 的词形是最原始的词形。仅部分语音组合学上允许的词根有飘忽s-,是因为词根的义不同,所处的语境不同。这是安德鲁·希勒所持的观点。
  • 二是因去长音化(ss → s)而导致,即有 *s- 的词形是最原始的词形。有s-的词形处在有-s后缀的名词后,两者-s s-的结构在语流中简化为-s-,并伴随着词分界被重新分析(Rebracketing英语Rebracketing),原本存于动词前的s-不再被认为是动词词根所必需的一部分。这种解释的受众性更广,原因如下:
    1. ss组合的去长音化在原始印欧语已有先例,词根 *h1és-si*h1ési 变化存于原始印欧语系词中;
    2. 原始印欧语多数以 sp-, st- 等辅音丛起始的词根都有无 s- 的词形,同时还有很多无飘忽s-的简单地以 p-, t- 起始的词根。以语境不同来解释两者在分布形态上的差别不够有力。

词根[2][3] 含义 有s-的派生语汇 无s-的派生语汇
sk *(s)kap- 工具 希腊语 skeparnion 拉丁语 capus
*(s)kel- 弯曲 德语 schielen(“瞥”)、希腊语 skolex(“蠕虫”) 希腊语 kolon(“四肢”)
*(s)kep- 切刮 英语 scab 后期拉丁语 capulare(“切”)
*(s)ker- 切割 英语 shear, share、俄语 škura(“皮肤”) 拉丁语 curtus(“短”)、德语 kurz(“短”)、俄语 kora(“外皮”)
*(s)ker- 弯曲 英语 shrink 拉丁语 curvus(“弯曲”)
*(s)kleu- 完结 德语 schließen 拉丁语 claudere
*(s)kʷal-o- 大鱼 拉丁语 squalus 英语 whale
sl *(s)leug- 吞咽 德语 schlucken 古爱尔兰语 loingid(“食”)
sm *(s)melo- 小动物 英语 small 盖尔语 mial(“虱”)、俄语 malyj(“小”)、希腊语 mēlon(“小牛”)
*(s)meld- 熔化 英语 smelt(借自低地德语或荷兰语) 英语 melt、希腊语 meldein
sn *(s)neh₂- 游泳 吠陀梵语 snā́ti 龟兹语 nāskeṃ(“浴”)
sp *(s)peik- 䴕/鹊 德语 Specht(“䴕”) 拉丁语 pica(“鹊”)
*(s)plei- 劈裂 英语 split, splinter 英语 flint
*(s)poi- 泡沫 拉丁语 spuma 英语 foam
*(s)perg- 麻雀 古英语 spearwa 拉丁语 parra
st *(s)teh₂- 站立 拉丁语 sto, 英语 stand 爱尔兰语 (“是”)
*(s)twer- 旋转 英语 storm 拉丁语 turba(“搅动”)
*(s)ton- 希腊语 stenein 英语 thunder、拉丁语 tonare
sw *(s)wagʰ- 回响 英语 sough 希腊语 ēkhō(“回声”)
*(s)wendʰ- 萎缩 德语 schwinden(“减缩”) 古教会斯拉夫语 u-vęnǫti(“衰萎”)

多种后代语言(拉丁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发生了响音(l, m, n)前的s-脱落的规则音变,因此仅凭这些语言的词形中s-的缺乏尚不能确定原始印欧语层级词根的飘忽s-的存在。如:

词根[2] 含义 有s-的派生语汇 无s-的派生语汇
sl *(s)leg- 松弛 英语 slack 拉丁语 laxus
*(s)lei- 泥泞 英语 slime 拉丁语 linere(“涂油”)
sm *(s)mek- 爱尔兰语 smeach 拉丁语 maxilla
sn *(s)neigʷh- 英语 snow 拉丁语 nix
*(s)nus- 儿媳 古高地德语 snuor 拉丁语 nurus

注释

  1. ^ Example from Andrew L. Sihler, New Comparative Grammar of Greek and Latin, OUP 1995, p.169.
  2. ^ 2.0 2.1 Watkins, Calvert.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Indo-European Root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0. ISBN 0-618-08250-6. 
  3. ^ Rix, Helmut; Kümmel, Martin; et al. Lexikon der indogermanischen Verben 2. Dr. Ludwig Reichert Verlag. 2001. ISBN 3-89500-219-4. OCLC 47295102 (德语). 

参考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