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
24°50′49″N 121°11′36″E / 24.846978°N 121.193373°E
龙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 | |
---|---|
位置 | 桃园市龙潭区泥桥子11 号 |
建成时间 | 1886年 |
官方名称 | 龙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
评定时间 | 2003年10月15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建筑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黄科文带儿子黄德润来台湾开垦。黄家以制茶为生,全盛时,春秋两季制茶时期人声鼎沸、灯火通明,采茶工达百多人。[1]
同治九年(1870年),黄德润曾孙黄承兴从中国大陆礼聘陈建师师傅在泥桥仔主持建造江夏科文祖堂,并雇八位石雕师开凿千余块石材、从大北坑江家取得烧砖瓦作建材[1]。子孙黄俊龙表示,先祖早年拥有广大土地,加上有祖传医药秘方,使得家财甚丰,得以建此宅院[2]。至1886年竣工后,陈建师到大北坑为江姓人家兴建江家古厝济阳堂[1]。
江夏科文祖堂是铜锣圈著名的地标[2],基地面积200多坪[1],为一进四护式典型三合院[2]。周围有层层绿篱及墙壁有四个枪眼作防卫,并请良好关系的平埔族萧家调派人力充当隘勇,以防未汉化的原住民[1]。至今,萧家依然住于附近的高原里[3]。在材质上,相传大北坑江家在富含铁质的红土参于黄土、用牛血混合均匀,制造出红润的砖块,佐以不同位置不同尺寸开模制作,更在砖面以浅线雕刻,使此建物呈现刚柔并济[1]。
每年春节,散居各地的黄家各房世代都会派代表重返[2]。
2003年3月25日,桃园县定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委员会在副县长黄敏恭带领下,来此宅、龙潭乌树林翁宅祖堂六桂传香、大平红桥会勘[4]。2020年1月15日,桃园市政府文化局长邱庄秀美在市政会议报告桃园市公私有的文化资产修复时,提到该宅已获中央政府补助修复工程[5]。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刘爱生. 江夏科文堂 申請歷史建物興建至今119年 古厝名氣響 後代盼完整保存. 联合报. 2005-06-21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余学俊. 桃園縣歷史建築系列(五之一) 江夏科文祖堂 屹立一世紀 蓋了卅七年才完工 典型三合院 銅鑼圈著名地標 磚材、梁柱充滿鄉土味. 联合报. 2003-12-19 (中文(台湾)).
- ^ 曹俊汉. 《新故鄉休閒遊-桃縣》龍潭高原村 鐵馬追風 賞古蹟 逛茶園 嘗有機餐. 中国时报. 2005-09-10 (中文(台湾)).
- ^ 余学俊. 126處歷史建築 專家履勘 縣長朱立倫祖厝梅鶴山莊古意盎然 維護工作仍得加把勁. 联合报. 2003-02-25 (中文(台湾)).
- ^ 魏瑾筠. 《桃園》今年6案文資修復 中央補助7600萬元. 自由时报. 2020-01-16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