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8年11月21日) |
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最初称作杭深线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4],后官方统一称作“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5])发生于北京时间2011年7月23日晚上8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瓯江特大桥上,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前方由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同向追尾事故,后车D301次四节车厢辗过D3115次车尾16号车厢坠桥。铁道部最终宣布40死、172人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亿9,371.65万元。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调查结果认为事故主因是列车控制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不力等造成,报告认为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并建议处分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在内的54个相关官员。[2][3]该事故是中国高速铁路首次重大伤亡事故[6],亦为全球动车列车[注 1]继1998年6月3日艾雪德列车出轨事故,2005年4月25日JR福知山线出轨事故之后发生的第三起重大伤亡事故。此次事故遇难者赔偿标准为91.5万元人民币,含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费和一次性救助金赔偿。[6]
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 | |||
---|---|---|---|
详情 | |||
日期 | 2011年7月23日 | ||
时间 | 20时30分05秒(UTC+8) | ||
地点 | 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至温州南间K584+300处(甬台温铁路瓯江特大桥)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 双岙村下岙路甬台温铁路瓯江特大桥 | ||
坐标 | 28°00′48″N 120°35′24″E / 28.01333°N 120.59000°E | ||
路线 | 甬台温铁路(杭福深客运专线组成部分) | ||
事件类型 | 列车追尾导致脱线坠桥 | ||
起因 | 信号设计缺陷及组织和系统管理混乱失误[2][3] | ||
统计 | |||
列车 | D3115次(前车,自杭州往福州南) CRH1-046B,16节编组,定员1,299人 D301次(后车,自北京南往福州) CRH2-139E,16节编组,定员630人 | ||
乘客 | D3115次(前车):1,072人 D301次(后车):558人 | ||
死亡 | 40+ | ||
受伤 | 172 | ||
损失 | 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破损22辆;事故路段接触网损坏,停运32小时35分,多列动车组折返、停运 | ||
|
事故发生后,有媒体提出搜救行动是否过早结束、恢复通车是否过急、坠地后车车头为何被迅速掩埋、政府控制媒体及司法系统、越早签订赔偿协议得到赔偿越多等问题。
背景
事故发生前,中国经历了六次铁路大提速,中国高速铁路也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拥有非常庞大的规模与速度。然而跨越式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票价升高、级别较低的车站消失导致居民出行不便等,而不断提高的火车运营速度也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忧虑。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在2011年2月指出,铁路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尊重铁路层次原理,发展高铁要适度超前而不是过度超前,应和中国的消费水平相匹配,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最高速度目标值,要谨慎确定”,“高铁发展,安全始终是第一位。”[7]
2011年2月,力主推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而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铁道部部长的职务。盛光祖接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职务。2011年4月22日盛光祖在全路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铁路建设可以适度超前,但不能过度超前。2011年5月,盛光祖极力主张同年6月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速铁路应降低速度、降低票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评价盛光祖对京沪高铁的降低速度的要求,是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理性化”。[8]
本次事故发生前,中国高速铁路曾多次发生运营故障,特别是2011年6月30日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频频发生故障造成停运,导致多趟列车空调关闭、晚点。2011年7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曾提出京沪高铁接触网的动态接触和防雷技术不过关。[9]
事发线路
事故发生在甬台温铁路(简称甬温线),属于杭福深客运专线(简称杭深线,又名东南沿海客运专线),后者是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中之一条路线,也是中国中长期高速铁路规划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纵”,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事发时部分路段仍兴建中。本次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杭福深客运专线组成部分中之甬台温铁路已通车的永嘉站至温州南站路段。2008年附近线路建设施工时曾发生造成7死的桥梁坍塌事故。[10]
线路的通信信号系统
甬台温铁路两侧铺设有20芯主干光缆,站内及区间则铺设8芯短段光缆,在站场铺设HEYFLT23、HYAT53市话电缆,作为信号、牵引及电力供电系统及通信子系统的传输媒介。[11]
此外,线路在上海设置了调度所“固定用户接入系统”(Fixed Access System)、全线各站段设置车站FAS、触摸屏式调度台/值班台、键控式调度台/值班台和调度分机,并且上海调度所的FAS设备与广州GSM-R交换机(MSC)设备的互连,实现全线的运营调度。该系统主要由GSM—R网络、FAS(固定用户接入交换机,采用数码调度系统交换机),调度台、车站台、机车台和作业手持台及其他固定终端等组成。该线在上海调度所设置1个调度台,即甬台温台。[11]
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抢险所需的现场与调度中心之间提供语音、数据、图像通信业务,沿线宁波东、台州、温州南各配置了1套现场事故抢险设备,接入上海调度所应急指挥中心的接入设备。[11]
闭塞方式
甬台温铁路新建的双线区段为四显示自动闭塞设计,旅客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按4分钟、货物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按5分钟设计,反向按自动站间闭塞行车,区间地面设置四显示通过信号机,作为非自动行车模式(或非目标距离模式)下列车的行车凭证,区间和站内轨道电路均采用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宁波东站至北仑支线及温州南站至金温铁路维持既有半自动闭塞方式。[11]
根据设计,甬台温铁路信号系统满足运营速度250 km/h的要求,货车速度不大于120 km/h;另外,还能满足正向运行追踪间隔旅客列车4分钟、货物列车5分钟的要求,具备反向行车功能。[11]
事故列车
列车编组情况:D301,CRH2-139E(事故后,CRH2E-2139因此缺号,新制代替车以新头型设计之CRH2E-2461取代)
车厢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车型 | 二等座车 | 软卧车[注 2] | 餐车 | 软卧车 | 二等座车 | |||||||||||
定员 | 55[注 3] | 40[注 2] | 40[注 2] | 40[注 2]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55 | |
事故后 | 脱轨坠落桥下 | 脱轨坠落桥下/悬空 | 可能脱轨 | 拆解作训练用途 | 改造成综合检测列车(CRH2J-0205) | 拆解作训练用途 | 改造成综合检测列车(CRH2J-0205) | |||||||||
动力配置 | 无动力,带驾驶室(Tc) | 有动力(M) | 无动力,带受电弓(Tp) | 无动力(T) | 有动力(M) | 无动力(T) | 有动力(M) | 无动力(T) | 无动力,带受电弓(Tp) | 有动力(M) | 无动力,带驾驶室(Tc) | |||||
动力单元 | 单元1 | 单元2 | 单元3 | 单元4 | ||||||||||||
车辆编号 (改造后编号) |
CRH2-139E ZE 213901 |
WR 213902 | WR 213903 | WR 213904 | WR 213905 | WR 213906 | WR 213907 | CA 213908 | WR 213909 | WR 213910 (JC 020502) |
WR 213911 (JC 020503) |
WR 213912 (JC 020505) |
WR 213913 (JC 020504) |
WR 213914 | WR 213915 (JC 020507) |
CRH2-139E ZE 213900 (CRH2J-0205 JC 020500) |
列车编组情况:D3115,CRH1-046B
车厢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车型 | 二等座车 | 餐车 | 二等座车 | 一等座车 | ||||||||||||
定员 | 79 | 92 | 92 | 92 | 92 | 92 | 92 | 92 | 92 | 92 | 92 | 92 | 72 | 72 | 64 | |
事故后 | 拆解作训练用途 | 脱轨 | 脱轨/部分损毁 | 脱轨/严重损毁 | ||||||||||||
动力配置 | 有动力,带驾驶室(Mc) | 无动力,带受电弓(Tp) | 有动力(M) | 无动力(T) | 有动力(M) | 无动力,带受电弓(Tp) | 有动力(M) | 无动力,带受电弓(Tp) | 有动力(M) | 无动力(T) | 有动力(M) | 无动力,带受电弓(Tp) | 有动力,带驾驶室(Mc) | |||
动力单元 | 单元1 | 单元2 | 单元3 | 单元4 | 单元5 | 单元6 | ||||||||||
车辆编号 | CRH1-046B ZE 104601 |
ZE 104602 | ZE 104603 | ZE 104604 | ZE 104605 | ZE 104606 | ZE 104607 | ZE 104608 | CA 104609 | ZE 104610 | ZE 104611 | ZE 104612 | ZE 104613 | ZY 104614 | ZY 104615 | CRH1-046B ZY 104600 |
- 列车时刻表
D301车次 | 经停站 | 到站时间 | 发站时间 | D3115车次 | 经停站 | 到站时间 | 发站时间 |
---|---|---|---|---|---|---|---|
北京南 | -- | 07:50 | 杭州 | -- | 16:36 | ||
…… | -- | -- | …… | -- | -- | ||
温岭 | 19:12 | 19:14 | 永嘉 | 19:47 | 19:48 | ||
温州南 | 19:42 | 19:44 | 温州南 | 19:57 | 19:59 | ||
福鼎 | 20:15 | 20:17 | 苍南 | 20:25 | 20:26 | ||
宁德 | 20:48 | 20:50 | 连江 | 21:26 | 21:28 | ||
福州 | 21:26 | -- | 福州南 | 21:45 | -- |
事故经过
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一列从北京南站始发前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CRH2-139E与一列从杭州站始发前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CRH1-046B,两车方向一致,行至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之间K584+300处(瓯江大桥),D3115正在慢速行车时被D301次列车追尾。[12][13][14][15][16]事发前,D301次列车时速180公里,D3115次列车时速20公里。碰撞一瞬,D301次司机潘一恒紧急减速至100公里。[14][17][18]在列车碰撞后,D3115次动车CRH1-046B第15及16节两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CRH2-139E第1、2、3节车厢脱轨并坠桥,第4节车厢脱轨、竖着悬在半空中;[19][20][21][22][23]其中D3115次车尾16号车厢是撞击最严重的,掉下桥的3节车厢都是压过了16号车厢后落下的。[24]该次事故许多消息是通过新浪微博由事故列车上的乘客向外发出的。[25]事发路段当时还有正在反方向车道行驶的D3212次动车组列车因雷击而停车,未发生事故。[18]
车厢载客情况
掉下桥的3节车厢都是压过了D3115次车尾16车厢之后落下的,16车厢受撞击最严重。[24]第16车厢是带驾驶室的一等座车,定员64人,实载36人。脱轨的车厢共6节,不计司机和乘务总定员371人,其中D301次第1车厢是带驾驶室的二等座车厢,定员55人;第2至4车厢是定员各40人的软卧车厢,当时以卧代座形式出售软座票,满员实载60人;D3115次第15车厢是普通一等座车,定员72人;还有D3115次第16车厢。[26]除D301次1车厢可能有站票外,其余车厢均不发售站票。
D301次动车组配属北京动车客车段,编组16辆,发生事故时列车共有旅客558人,福州机务段司机值乘,北京客运段担当客运乘务。D3115次动车组配属上海动车客车段,编组16辆,发生事故时列车上共有旅客1072人,福州机务段司机值乘,杭州客运段担当客运乘务。[12][27]
伤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宣布死亡数为40人,三位非中国籍。[28][29][30]但由于撞击最严重的D3115次车尾16号车厢(注:掉下桥的3节车厢都是压过了16号车厢后落下的[24])规定载客量就有60人,实载可能更多,而对于16号车厢的搜救又被草率终止;[24]加上其他车厢的死者,舆论认为铁道部公布死者40人是瞒报。[31][32][33][34][35]东方卫视7月24日7时12分的《看东方》节目记者丁桃在事发地直播报道“伤者人数为203人,死亡人数为63人,这是我们在现场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数秒后节目组给出的标题却是“32人遇难203人受伤”。[36]
由于2010年伊春空难时央视《朝闻天下》逐个读出死者名字,此次温州事故令舆论期待公示遇难者名单,而不仅仅宣布死者数字,《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在《人民日报》和《人民公安报》先后刊出。[37]
事故调查
此次事故发生后,各界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猜测,分别指向了雷击、列车信号系统故障、司机人为因素、调度失误等。
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28日说,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分析,“7·23”动车组列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38]
对事故原因的猜测
雷电
起初说是D3115因雷电破坏电网而停车。但不久已被质疑,原因是直属铁道部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曾于2009年开发“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具有检验大风监测、雨量监测、异物侵限监控和系统对外置口功能”,应用于包括甬台温铁路的多条线路上。[39][40]另外据央视新闻报导,这套系统可以在保持2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完成55秒的急刹。但D3115次列车停运后7分钟,D301次依旧运行并且撞击D3115次以致本次运营事故的发生。[41][42][43]
有铁路方面专业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彭其渊分析,每两列动车组之间有7000至8000米的距离,业界称之为“闭塞分区”。这个分区可以由铁道上的信号机测算。列车均可由信号机与车上的信号接收系统联系以加减速度甚至刹停。推测此次事故是因为雷击导致系统故障。[18]2007年,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曾在央视《焦点访谈》称“中国的动车组列车不可能追尾”,因其是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一次重大的自主创新”,技术可靠。媒体网易财经则质疑,既然“技术可靠”,不应没有考虑天气问题[44]。
另外经电力部门排查分析,在事故发生前后,给乐清、温州、苍南3座电铁牵引站供电的6回220千伏线路,给温州南站、永嘉站2个火车站供电的3回10千伏专线均未受雷雨天气影响,运行正常[45]。
人为调度失误
此后,有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信号系统失灵可能性不大,人为调度失误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46]。网上有消息称,铁路调度程序有程序错误,两名“无证程序员”被拘。此后证实此消息是网民利用电视画面截图修改后的结果。温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强亦称没有听说调度员被拘。[47]
据D3115次乘客透露,事发一小时后,D3115次司机曾自语道:“我这一生都不会再开车了,我没有责任的。当时我说能过去的,应该走的,但他非要让我停。”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教授孙章则分析,这个“他”是指调度,因为只有调度命令能够让司机停车。永嘉站一位站务人员也表示,D3115次列车在双岙村段内停车,“肯定是因为有调度命令。”[48]
另据央视调查,事发当晚,永嘉站临时采取非常站控调度模式,电脑调度被迫改用人工,导致当晚追尾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在永嘉站停留10分钟,D3115次列车停留近30分钟。工作人员表示,当晚整个温州市区因雷击出现停电,工务电务忙不过来。值班人员表示,当晚值班人员已经全部被调查组调走。[49]
司机失误
201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的时代先锋栏目报道称,10位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司机被下达“死命令”,要求必须在仅为10天的培训期后达到“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的目标。并称其中一个机车司机李东晓,“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并高调宣传。遂有媒体质疑,这样“速成”的司机能否达到要求。[44]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2011年7月24日表示,司机失误或许是温州动车组列车追尾原因之一。[50]演员姚晨7月24日晚在微博上称:“火车司机潘一恒是我父亲的好兄弟。他工作尽职。可怜他尸骨未寒,却被人猜测事故原因是他疲劳驾驶,这种说法简直混账之极!”[51]7月25日,财新网刊登了王梦恕对此次事故的评价。王梦恕认为此次事故更多的是人祸而非天灾,其根源在于畸形的铁路管理体制。王梦恕指出,如果真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于信号系统出了故障,那么“司机尽了最大的努力,让车减速,已经算是恪尽职守了。”[52]
信号控制系统故障
《东方早报》报道,初步判断事故主要原因指向信号控制系统:自动闭塞系统或列车的ATP发生故障,导致两列列车追尾事故。[53]亦有认为[谁?]车辆技术与运行管理系统未整合者[54]。从目前得到的信息分析,本次事故发生的甬台温铁路上的13个车站的调度集中系统、1个调度集中调度台均为信号系统供应商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下称“卡斯柯”)承建;2009年因该公司提供的信号系统在N11-1438轨道区段编码电路中人工配线出错而误发速度码,导致上海地铁1号线两列列车在上海火车站站附近侧面相撞。[55]。
国务院调查组
根据2007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30人以上死亡的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期限为60日,事故调查期限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事故发生第二日7月24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成立,时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的骆琳担任组长,此外调查组还有5名副组长和11名成员,另外4位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员也应邀参与调查。[56]调查组下设有技术组(6人)、管理组(6人)、专家组(8人)和综合组(3人)[57]。
7月28日,调查组全体会议在温州市召开,浙江省、温州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也参与了会议,会上调查组组长骆琳等人发表讲话,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汇报了事故有关情况并作深刻检查。[58]
上海铁路局初步调查结论
7月28日,事故后接任上海铁路局局长的安路生在于温州召开的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上汇报,经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发生错误显示,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的问题,引发追尾事故。他还透露,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备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设计,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59]。铁道部7月28日下达命令紧急排查由通号院设计的信号控制系统[60]。
- 对于上海铁路局的这个初步调查结论,隶属于上海铁路局的温州南站站长吕庆祥7月28日回应记者时称,“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他们没有给我接受采访的权利,你们找其他部门采访吧。”在7月25日,吕庆祥在谈及此次事故时曾表示,“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列车都还没进站呢!”[61]
- 《华夏时报》2011年7月30日刊登一位轨道交通系统内部人士的分析指出,上海铁路局局长的安路生的汇报中,分别点出了“信号机”、“北京某研究设计院”、“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等,但唯独没提到调度中心。他质疑调度中心调度不力,认为“火车不单是看指示灯行驶的,最重要的还是调度室的指挥,所以说就算指示灯出错,但如果调度正确,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62]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结论
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63]
救援工作及质疑
抢险救援
事发路段为高架桥,从桥上坠落的D301次列车的车厢中,第1至3位车厢横卧地面,其中一位车厢断成两截,第4位车厢几乎竖直,上端贴在桥边,下端直插地面。D3115次列车的车厢均在桥面上。[23]事故现场有大量市民围观,附近道路停满私家车,其中一些市民也参与救援,附近的车辆自发组成了伤员运输队。一些被困伤员自行敲窗逃生。[25][23]事发后,武警浙江总队启动了抢险救灾预案,并部署直属、台州、绍兴等支队1100名兵力,武警浙江总队温州支队150余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参与抢险救援。[64]温州当地所有救护车紧急开展救援。[65]事故伤员被送往浙江省、温州市各区的11家医院。[注 4][66]
很多温州市民自发来献血,温州市中心血站整个大厅都挤满了闻讯赶来市民,并造成中心血站门外交通拥堵。[67][68]丽水市热心市民也踊跃献血增援温州。[69]
车体处理
有媒体称,当局在次日早上开始清理现场,用铲车将坠落车厢碎片碾压后挖坑就地掩埋。亦有新闻称这是由于四节坠地车厢因体积太大,无法运出现场。[70][71]此举引发民众激烈反应,认为车厢中可能还有幸存人员、遇难者遗体及遗物,并认为此举是为“毁尸灭迹”,试图掩盖事件真相,毁灭问责证据[72]。
随后中铁三局人士称并未掩埋车厢,而是为大型起重机入场腾出空间。[73][74]铁道部也称事故车厢将集体运走,而非就地掩埋。[75]另外,有央视记者称追尾事故现场并未挖坑。[76]随后,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又承认确实掩埋车头,称是为后续救援车辆提供有利地形条件。[77]香港资深工程师樊绍基指,在事故现场附近大片空地,其实只要将车厢挪开便可,根本毋须挖坑。[78]
25日晚,追尾事故列车被肢解后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调查。为减少特大件运输对温州市市内交通的影响,事故车辆运输安排在7月25日夜间进行[79]。同日,凤凰网推出一项关于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处理的民意调查。17%的网友对事故处理满意,另有超半数网友认为现场处理过快,可能造成乘客物品遗失,事故原因难以查明。调查还显示超六成网友认为应重新检讨铁路安全保障体系。[80]
7月26日,被埋于现场高架桥下的车头被挖出。《日本时事通信》认为,铁道部当局此举可能是为了显示重视追查原因的姿态[81][失效链接]。7月27日,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刘铁民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专访时,在得知已经掩埋的车头已经又被挖出来运走检查时直言不讳地称“难以置信,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个要出大笑话的,如果这样做的话。”[82]7月29日,事故现场除之前曾用来掩埋出事列车的坑洞仍被木板围封外,其他地方均已解封,不少附近村民有组织地到现场捡拾挖走未运走的列车残骸和零部件并变卖。[83]
最终调查报告显示,上海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王峰(事故发生后负责指挥桥下救援工作)曾有意就地挖坑掩埋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场后及时阻止。[84]
搜救过早结束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24日凌晨4时许,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共造成34死191伤。事故现场经过生命探测仪显示,列车上已无生命迹象。 ”此时距事故发生尚不到8小时。[85]而有受害者家属称在事发5小时(凌晨2点半)到达出事地点时,“现场已停止救援,他们说没有生命迹象了”。此后一位铁路方面的人员曾提出把桥面上的车厢吊装到桥下,遭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拒绝,“万一有生命迹象呢?怎么向人家交待?”他坚持继续在桥面上搜救。在动车组列车追尾脱轨事故发生后的20小时后,24日17点40分左右,搜救人员在对桥面上的D3115次列车第16节车厢进行搜救中,发现一名生还的小孩,同时还找到了8具遇难者遗体。小孩被送往当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然而在救出这名小孩之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显示,悬挂在桥边直插入桥下的车厢,在24日上午就被机械设备强力放倒在了地上,发出沉沉的闷响,由于是车厢顶部着地,挖土机又接着给它翻了个身,尘土漫天——对此《检察日报》评论文章惊奇道:“这节悬挂着的车厢里的幸存者和遇难者都已经被抬出了吗?”[86]有死者家属称,“我老婆的脸被挖得面目全非,姐姐(大姨)的头没有了一半。”[87][88][89][90][91]而坚持在桥面上施救的邵曳戎,一度谣传被高层处分,温州市公安局宣传部门否认有其事[92]。后经证实,2岁半[注 5]女童名叫项玮伊[注 6],其父母已确认双双遇难。医生介绍,项玮伊左腿骨折,受伤比较严重。[93][94][95]至于为何在生命探测仪探测显示无生命迹象后仍旧发现生还者,消防人员的答复是“无论哪种生命探测仪,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96]
7月28日,铁道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前线指挥部负责人指出,近日,一些媒体报道“7·23”事故救援中,“铁路官员24日曾宣布,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但现场又搜救出生还者”,这种说法完全没有根据。他称“前方指挥部要求所有救援者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必须争分夺秒,绝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刻。事实上,现场指挥部没有任何人宣布停止救援。正是现场抢险人员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地施救,才为后来救出小女孩伊伊争取了宝贵时间。”[97]铁道部的说法当即遭到多名事故发生后在现场报道的记者质疑。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事实上此前没有任何媒体报道有铁路官员7月24日曾宣布“车内无生生命迹象”,事故救援工作本来就是由消防部门和武警负责,一位消防部门高级官员在7月24日凌晨3点多明确表示已无生命体征、搜救基本结束。7月24日凌晨4时事实上搜救工作已经停止。中国中央电视台7月24日凌晨报道,“3点40分,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到达这里,听取了当地消防、武警官兵现场情况的描述,做了最新布置———就是要以最快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现场清理完毕,尽快完成通车。”当时有官员向其汇报时明确提出现场已无生命体征,盛光祖就此进行了上述转移工作重点的指示。凌晨4点多盛光祖离开后,7月24日上午铁道部宣布“18时前力争恢复通车”。南方电视台编导徐静提供的视频也证实,7月24日上午10时,一位参与救援的武警支队指导员介绍说,“现场的救援人员搜救已经结束,目前主要是清理现场。”而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队长则不顾“18时前力争恢复通车”的期限坚持搜救,最终在离18时很近的17时40分找到了最后一名幸存者——小女孩项玮伊。铁道部最终也未能实现18时通车的目标。7月24日下午,一辆吊机将压在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后半截上的D301次列车5号车厢吊走。温州警方工作材料显示,铁路部门当时为尽快通车,原计划切割车厢以清理轨道。而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正是小女孩项玮伊所在的车厢。[98][99][62]
各界对铁路部门在事故后急于恢复通车颇多质疑。有分析指出,国务院2006年1月22日颁布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2007年6月27日国务院公布并于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均要求铁路部门在事故后尽快恢复通车,而对保证搜救时间则未作规定。在实践中,由地方政府负责搜救,铁路部门负责恢复通车。铁路部门只要认为已经无伤亡人员遗留,就可以全力恢复通车。有知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的记者,2010年5月23日K859次列车在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至东乡间发生脱轨事故,造成19人死亡,仅19个小时后便恢复通车,那次救援和线路抢修也采取了挖坑后将车厢埋入的方式。[100]
恢复通车及旅客转运
南昌铁路局表示,7月23日晚福州、厦门等城市开往浙江方向的部分动车组列车折返,并要求沿线各站点对造成影响的旅客实行全额退票。同时,工作人员对滞留旅客进行了解释、安抚,并为旅客办理改签、退票等手续。[101]受动车追尾事故影响,经过温州的多趟列车停运。[102]受影响旅客可原价退票。[103]
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7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甬温线温州南至永嘉段事故地段线路于7月24日19时已具备通车条件,但因天气原因尚未开通。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路段于7月25日清晨恢复通车。7月25日上午6点57分,由宁波东开往苍南的D5603次列车通过甬温线列车追尾事故地段,事故后通过事故地段的第一趟列车。至此,因受列车追尾事故影响而中断的杭深线运输秩序逐步恢复,上海铁路局杭州站、温州站的列车运行都已基本恢复正常。[104]
善后处理
死伤者赔偿
2011年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旅客表示歉意,并称“我们会合理合法合情地做好赔偿工作”。[105]
经过当地善后处理“5+1”服务小组与遇难者林焱(福建福州人)的家属初步谈妥,赔偿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7月26日凌晨1点,“7·23”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鹿城区处置领导小组在仰义街道与遇难者林焱的家属签订伤亡赔偿协议,赔付50万元人民币。7月27日上午,已有4名遇难者家属与善后工作小组签订赔偿协议,赔偿金额均为人民币50万元。[106]7月27日上午,首个达成赔款协议的遇难者林焱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温州市殡仪馆安乐厅举行。[107]
7月26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故每位死亡旅客的赔偿金将依据国务院《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和《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由事故赔偿金、一次性专项帮扶款以及爱心捐助款(新华网语)构成,总计人民币50万元。[108]香港《明报》指,铁道部多年来在票价中收取两个百分比作为保险费,但赔偿额却19年从未有增加,有违《保险法》。另外,多年来达168亿元人民币保险收入去向不明。[78]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甘肃省行政法制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光华在事故发生后已经就铁路事故造成旅客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处理提出意见,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此类损害赔偿应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而不是《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并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对该条例的合法性进行审查。[109]
7月29日,“7·23”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善后总指挥部表示,经过与事故遇难人员家属协商,事故遇难者赔偿救助标准由此前的50万元调整为91.5万元;改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主要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费和一次性救助金。[110]
8月12日,《世界财经报道》引述消息报道称,遇难的意大利女子茜茜的父母拒绝了铁道部91.5万元人民币的赔偿,并且已返回意大利准备起诉中方。如果赢得诉讼,意大利法院将判中国铁道部赔付茜茜家人1亿美元,如遭拒绝意法院将申请冻结中国政府在意大利的外汇资产。[111]“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表示遇难的意大利籍旅客获赔3,000万欧元一事纯属谣言,并称对此次事故中遇难的外籍旅客与中国籍遇难旅客实行同一赔偿救助标准。[112]
“早签协议奖”
根据2007年9月起实施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旅客人身伤亡赔偿和行李损失赔偿限额分别为15万元和2,000元,再加上强制保险2万元,最多能够获赔17.2万元。50万元该赔偿的算法是以17.2万元为基数,加上保险理赔20万元及丧葬费、遇难者家属交通费、赡养费等,上限为45万元。此外,事发后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当地政府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即被称为“早签协议奖”[113];领取赔偿金,需凭火化证明[114])。换言之,本来遇难者家属最高只能拿到45万元,加上“早签协议奖”则最终获赔金额可以达到50万元左右。有遇难者家属质疑,早签协议有奖,与买卖无异。[115][116]有网友对事故处理设置奖金的举措予以谴责,称这是对死者的亵渎[117]。
旅客行李及遇难者遗物等处理
2011年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质疑称,“至于行李的问题,要给我们一点时间。”[105]7月25日起,事故中遗留在现场的旅客行李被陆续运送至温州南站。该站设立了领取行李接待处,并开通了专线电话,公安部门和车站工作人员对行李进行了清点,并逐一登记、编号,供旅客领取。[118]行李丢失旅客按2,000元标准赔偿。[119]7月28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对遇难者遗物的处理“有人以为它仅仅是财产问题,我认为不仅仅是,它实际上是亲人对死者的怀念,我们为什么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清理遗物,就是要对人民负责。”[120]
7月30日, “7·23”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发出寻找旅客遗失物品启事,公布了第一批旅客及家人申报遗失物品清单。[121][122]
律师事务所通知
《东方早报》于7月28日独家报道,26日,温州市各大律师事务所收到以温州市司法局、温州市律师协会名义发来的《关于加强“7·23”事故法律处置报告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通知》称,部分伤亡旅客及家属有可能向我市律师寻求法律帮助,为此,特紧急通知如下:[123]
“7·23”动车事故属于重大敏感事件,事关社会稳定,各律师所和律师必须高度重视。所有接到寻求法律帮助要求的律师所和律师,应当按照《浙江省律师行业重大、敏感事件呈报处置规则》,在第一时间向市局律管处和律师协会报告,不得擅自解答与处置。
报道发表后,温州市司法局于7月28日发表声明称温州市律师协会擅署该局之名,并就对温州市律师协会监管不力致歉。温州市律师协会同日也发表声明称本意是为避免律师出差错,承认擅署司法局之名,并就造成不良影响致歉。[124]
反应
中国官方
中央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委派,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125]24日中午11时10分,张德江抵达温州后随即赶赴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代表胡锦涛、温家宝看望并慰问了受伤人员。24日中午,张德江查看了事故现场。24日下午,张德江主持召开了现场会,并在会上宣布成立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任组长。[126]同日,胡锦涛、温家宝、周永康、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伤人员”。并要求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127]
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要求“公开透明地进行调查,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128]
7月28日上午,温家宝到达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慰问事故伤员,上午11点多,温家宝到达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看望了事故中最后获救的幸存者——小女孩项炜伊,随后温家宝来到温州金球国豪酒店看望了部分死伤人员家属,并回答了他们的问题。[129][130][131]12时30分,温家宝抵达事故现场。他向遇难者敬献的花圈,之后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就中国高铁技术安全、事故对铁路建设的影响、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事故处理、如何让中国民众和海外人士重新恢复对中国的信心、温州人在这次救援中的表现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120][132]
这些年,高铁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起事故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高铁建设中的安全度,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使中国的高铁真正安全起来,才能在世界站得住,有信誉……
我们的调查处理一定要对人民负责,无论是机械设备问题,还是管理问题,以及生产厂家制造问题,我们都要一追到底。如果在查案过程中,背后隐藏着腐败问题,我们也将依法处理,毫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在地下的死者……
我得到这个消息立即给铁道部负责人打电话,他可以证实我只说了两个字,就是“救人”……
.
但凤凰网引新快报报导说,明显可以看出温家宝神情疲惫,两眼眼袋非常明显,[134]显示出其健康状况欠佳。
铁路系统
事故发生当晚,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盛光祖立即赶到调度指挥中心进行指挥,后与副部长胡亚东、卢春房率工作组前往现场指导救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何玉华也前往事故现场。[22][135]
铁道部7月24日凌晨紧急向各铁路局下发调度命令,通报该次事故状况,并要求所有铁路局局长深入一线进行指挥,同时强化安全管理,并要求对线路和机车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强化安全意识,确保运输安全。[136]同日,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被铁道部党组免职。[137]时任铁道部总调度长的安路生被调任为上海铁路局局长。[138][139]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事故所有旅客公开道歉。[140]同日,铁道部盛光祖部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7月30日,中央台记者访问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回应只为了抢通线路而没有把救人问题。他指由于桥上有三节车厢被挤压在一起,同时中间车厢变形严重。救援人员无法对中间车厢进行仔细检查。在桥下使用起重机将两端车厢移开后,救援人员才可以对该车厢实施全面搜救,在移出其他遗体后,发现了项玮伊。[141]
浙江省及温州市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事故发生时正在国外访问,他打电话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第一时间率副省长毛光烈、王建满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及善后工作。[142]
有关单位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7月28日,线路的通信信号设计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出《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伤者及家属的道歉信》,称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铁道部的事故调查工作,敢于承担责任,接受应得的处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处理。[143]下午,该公司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改口未承认负有甬温线事故责任。[144]
新闻发布与媒体控制
铁道部新闻发布会
7月24日晚22时45分,“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在温州市的温州水心饭店召开[14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程锦国,上海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长邹开伟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新闻处处长王滨主持。会前王勇平首先鞠躬致歉。有人要求王勇平站着发布新闻,也有的要求其坐下说,最后应记者要求王勇平坐下发布新闻。
新闻发布会开始后,王勇平首先发布了事故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王勇平代表铁道部向旅客致歉,并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死伤人员家属表示慰问。王勇平也表示会公布死者名单,并表示仍然要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技术是先进合格的,我们仍然有信心”。[146]被问及为何掩埋车体时,王勇平称在此之前他不知此事,是接机的人告诉他的,他问,“怎么会发生这样愚蠢的问题呢?这么一个举世都知道的事故,难道能够掩埋得了吗”。接机者告诉他,“不是想掩埋,事实上这个事故是无法掩埋的”,并称他得到的消息是,抢险地点下面是一个泥潭,救援施展不方便,所以把车头放下在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147][148]因这句话在2011年8月16日他被铁道部停职。被问及为什么用生命探测仪探测过确认无生命迹象,开始拆解车体之后却仍发现幸存的女孩,王勇平答道“这是一个奇迹”,现场一片哗然,记者再次厉声质问,王勇平答曰:“我只能回答你,这样的事情就是发生了。”[149]随后现场气氛紧张,浙江卫视、央视国际频道、央视新闻频道等先后掐断了直播信号;有声音宣布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据南方电视台《拍案》栏目的编导徐静称,这是“史上最混乱的新闻发布会”。[150]亦有认为其处理态度尚未理解舆论之重要性者[151]。王勇平也在8月16日被停职。[152]
媒体控制
据德国之声[153]、法新社[154]、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55]报道,大陆各媒体接到中宣部通知要求:
温州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各媒体要及时报道铁道部发布的消息,各地媒体不派记者去采访,特别是要管好子报、子刊和网站,不要链接高铁发展相关信息,不做反思性报道。
7月24日当天晚上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栏目第一条新闻即报道了高铁事故。[156]中国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了此次追尾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多方面处理的质疑和反思评论,于上述指示要求有所背离。[157][158][159]
另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中宣部向多家媒体发出了以新华社报道为准的禁令,除了直接指令记者的报道方向外,中宣部通过向媒体施压,点名要求召回记者的办法,为此事报道降温。7月24日,有多家派出记者参加上述发布会的媒体都收到中宣部给报社主管单位的电话。[160]
德国之声报道,中国官方立即做出的撤销上海铁路局局长的决定并没有平息公众情绪,民间要求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下台的声音持续高涨。德国之声指更多的中国网民在情绪表达的同时,提出清醒而理性的主张:要求中国官方全面公示事件的信息,包括事故原因、经过、如何救援、如何安抚死难者、问责等。而中国媒体和微博仍有大量关于事故的信息在发出和转载。[161]
25日,中央电视台《24小时》的制片人王青雷在节目中批评铁道部,随后被停职。[162][163][164][165][166]央视的《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质疑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言论,次日该节目突然被停播一天。[165][166]
据美国之音[167]、中央社[168]、《联合早报》[163]等媒体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29日夜间通过手机短信下达对此事故报道的禁令,禁令中称:
鉴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境内外舆情趋于复杂,各地方媒体包括子报子刊及所属新闻网站对事故相关报道要迅速降温,除正面报道和权威部门发布的动态消息外,不再做任何报道,不发任何评论。
当晚,新华急通知报社订户,“暂缓使用”早前发出的《(中国网事)期待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网络热帖〈“7·23”动车事故的五点存疑〉的记者调查》稿[163][168][169]。
当晚,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各大门户网站,将有关事故的新闻和专题淡出各自的新闻页面首页。[170]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中表示:“我们在30号看到中宣部下了禁令,之后的第二天国内传媒报道都相同,都是遇难者增加到40人赔偿额度提高到91.5万元人民币,新闻版面标题大小规格都一样,他们就是要统一所有媒体,让报道只有一个声音。”[171]
多家报纸被迫临时换稿,撤下多个版面[162][163][168]。7月27日,浙江《钱江晚报》头版刊登全页广告[172][173];29日,上海《青年报》等报刊将部分版面留白[162],以纪念遇难者“头七”[174]。
7月31日,纽约时报以“事故后中国媒体新闻封锁”为题对此次事故数天后中国媒体集体失声进行了报道。报道中称:“在动车事故和政府反应引发众怒后数天,中国政府颁布了一条针对此次灾难的新闻禁令,只有内容积极或由官方发布的消息可不受限制。”;“此次禁令由中共宣传部在星期五晚些时候突然下达,迫使许多报社编辑疯狂地将星期六版面的报纸撕毁,以卡通或其它内容代替调查性的文章和相关评论。主要门户网站已经删除相关新闻报道和视频的链接。”;“出于极度愤怒,许多记者坚持在网上发布信息。”该报道还提到,“一位《南方都市报》的编辑喻尘[175]在新浪微博写到:‘今夜,百家报纸在撤版,千位记者被毙稿;中国,万个游魂无处安放,亿个真相正在破碎。这个国家,无数只恶棍的手,在羞辱着你。[167]’该微博后遭删除”。“一位记者写到:‘我的报道今天无法出版,看样子我不得不写点别的东西,我还是宁愿空着那一页,只留一个词—‘无语’。”;“北京的一位编辑称:‘一共来了三次电话,第一个晚上九点左右来的,命令我们尽可能为此次事故的报道‘降温’,一个小时后该家报社接到指示‘只能印新华社通讯稿,自己收集的一律不得刊印,不得有评论,不得有分析。”;“官方甚至还推迟刊印了由新华社准备的文章”。[176]
国际反应
影响
引发民众对高铁安全性忧虑
此次事故是继当年7月15日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垮塌事故发生8天后,浙江省发生的又一起轰动全国的交通领域的重大事件。事故引发了民众对高铁安全的担忧[180]。
受当时期频繁发生设备故障的报导以及是次追尾事故影响,翌月京沪高铁从北京南站始发上座率还不足50%,与其开通之初“一票难求”的场面呈天壤之别,商务座则基本都是空凳子,被媒体戏称为“运座椅”[181]。
2012年的“春运”期间,动车组列车并没有呈现往年春运时的火爆场面,票源充足,[182][需要较佳来源]相反T字头、K字头普通列车的车票需求量却相比于往年出现了暴涨。[183]
动车组列车全面降速降价降标
中国境内9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全面进一步降速降价,350公里时速高铁降速至300公里,250公里时速高铁降速至200公里,票价则比原票价降低5%左右[184]。具体将分为二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京津城际、海南东环、广珠城际高铁,从8月16日零时起实施新图。8月12日起,这三条高铁按调整后新的列车运行图和票价预售车票。第二阶段,其他高铁从8月28日零时起实施新图,8月24日起按调整后新的列车运行图和票价预售车票。[185]但实际上高铁降速早于事故发生前的7月1日就已经开始,该事故则是进一步促成了包括尚未降速的高铁标杆线以及其他动车线的全面降速运营。[186][187]。7月23日事故日甬台温铁路线的运营时速仍为250km/h。至8月28日零时起,全路实行第二阶段新的列车运行图。[188]。此时甬台温线的运营时速才被调降为200km/h[189]。
事故发生后,由于高铁列车上座率较为惨淡,且车票预定量甚至已不足一成,铁道部亦缩减停运了京沪高铁的部分车次[190]。
另外,亦有意见指出是次降速附带降低标准,导致轮轨等安全匹配度降低,对铁道安全有害无利[191]。
资本市场
目前铁路监控系统提供商主要是在创业板上市的世纪瑞尔和辉煌科技。辉煌科技因谋划重大资产重组已停牌。[192]香港股市在事故后第一个交易日,相关火车制造及铁路股股价下挫,中国南车跌幅达7.63%,南车时代跌12.43%,恒生指数亦一度跌二百点。[193]
受“7·23”事故影响,25日以来,A股市场铁路设备、基建概念股遭遇集体重挫,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几近跌停。基准上证综指也收盘下跌八十多点。跌幅将近3%不过,与铁路板块个股大跌相反,航空股却表现强劲,因祸上涨。[194]
铁道部资金情况
事故前两天即7月21日,铁道部2011年内第3次发行的短期融资券遭遇流标,这也是铁道债遭遇历史上首次流标。事故后,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债券特别是由铁道部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急速下跌。铁道部2011年内第3次发行的短期融资券遭抛售。有报道称几大银行将重新上调铁道部新借贷款利率10%。事故增加了铁道部融资的困难[195]。
评论
媒体评论
- 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专题报道,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对温州列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言论进行了解读。王勇平自言中国高铁技术是先进的、合格的“仍然具有信心。”不过,白岩松并不认可,他点评称“一个人心脏功能是好的,肝脾胃什么都是好的,但他是个弱智,你能说他是健康的人么?”暗指中国的铁路系统如同弱智。[197]白岩松还注意到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24日新闻发布会中曾多次反问“你们相信吗?”,对此,白岩松评论说:“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198]
- 央视《环球财经连线》女主持人秦方在播报事故中的2岁半的小伊伊时哽咽到流泪,并对此事故原因质疑的评论到:“希望铁道部能够真正的进行出于良知和责任的反省和自查,解答事故当中存在的疑问”[201]。这段哽咽播报的视频也被众多网友转发和热议。
- 7月26日早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公益时报》网站每日评论板块发表了署名张雨的《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的文章,称“事件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迅速作出了指示:‘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铁道部要全力以赴,地方要组织公安、卫生等力量全力支援。’得到明确目标后,各部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参与其中,显出了极高的效率。”“西方媒体一直都爱指责中国,但是,单就从这种应对危机的事件,集中力量办一件事情所表现出的魄力与效率,西方就望尘莫及。”[202]
- 7月26日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主持人彭维纳在节目中表示“如果打雷都会出事,还依然有胆量说技术过关、这个动车组是安全的,鬼才信你!”,并以粤语俗语“死鸡撑饭盖”讽刺中国铁路建设“在民族自卑心理膨胀下,一定要威要快要叻,但铁路基础却很薄弱,里头只有浮躁、作虚弄假和滥竽充数”。同时,他还希望“期待这一撞,能撞醒有关部门;能撞停、撞慢急躁的脚步,能回头看看丢失的诚信、责任和人性”。该节目片段随后被香港电台《头条新闻》[203]、《太阳报》[204]及《苹果日报》[205][206]等多家媒体引用。
- 环球网评论指出,此次救援的混乱显示出中国尚无完备的事故救援标准,参与救援的武警、消防、民警、医疗及大型工程机械操作人员之间缺乏协调,救援现场没有设立专业指挥官制度,基层救援力量十分不足。有记者调查铁路职工和事故现场救援人员认为,恢复通车时事故现场还未清理完毕,高架桥下仍有大批救援人员和重装机械,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而且事故后高架桥是否有所损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都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恢复通车,势必带来民众的质疑。[207]
- 香港《东方日报》认为此次事故是“人祸国耻 信号失灵避雷欠奉 高铁豆腐渣赖天灾”,并列举出各界质疑的五大祸因:一、中央调度系统失灵;二、竟无安装避雷装置;三、涉事列车质量存疑;四、运行区间设置太密;五、大桥护栏设计缺陷。[208]
- 香港《苹果日报》7月26日更是抛出“国骂”,惊人地以“只要通车,不要救人,他妈的!”作为标题进行报道,质疑此次救援工作。[209]7月31日,南方都市报也以《他妈的“奇迹”!!!》为题载文,这是1949年之后中国媒体首次对国家部委公开大骂,但该文章的网络版本刚刊登不久就被删除[162]。
- 财经网报道,“刘胜军:中国发展有大跃进性质 政府掌握了太多资源”,并指出,“一方面政府太有钱,另一方面政府花钱不受任何制约,这是我们目前体制最大的问题。这样的体制问题造成的最大的后果就是一方面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一方面就是严重的质量隐患,第三个就是严重的腐败问题,这些问题最终的代价就是导致整个公众的情绪不满,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所以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目前的发展模式是几个不负责:一个是对人民不负责,一个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210]
- 《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认为“此次铁路部门或回应不及时,或将回应仅仅纳入技术范畴,这就意味着铁路部门依然继续着自说自话的路径,用技术的屏障阻挡着公民的介入。”呼吁“政府部门必须转换思维,主动介入,以开放的姿态与公民进行互动,否则,这一场域便容易成为谣言的乐土。”[211]
- 美国《纽约时报》以“在车祸赤裸的真相面前,博客削弱了网络审查”为题,对此次事故发生后,中国大陆网民依靠博客、微博等进行信息传播及对铁道部、政府的广泛质疑进行了报道,称“此次事故后博客迅速广泛的行动与铁道部的逃避责任和不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大网站为了维持自己的人气,不得不与政府部门在网络自由上讨价还价。并援引一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的话,称“我把它(此次事故所引发的网络行动)称为微博革命”。[212]
- 《环球时报》就动车事故也发表过多篇社论。7月发表社论《高铁是中国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部门在一个基础有些松懈的社会里,向世界最高水平做的一项全面冲刺,它要求铁路部门把自己的小环境打造成一个“超发达国家水平”的组织,还要求整个中国社会以严厉、同时又很积极的态度对待铁路部门的大胆创举。高铁的创新,就是中国社会的一次自我折磨。”[213]2011年8月,发表社论《希望动车停运只是暂时的》,指出因为事故而部分动车停运是不合适的:”社会要求“安全的前进”,这其中“安全”和“前进”都很重要。安全第一位,但“后退的安全”不是中国人希望的。“。[214]2011年12月发表社论《小算盘算不了中国崛起的大账》,指出“中国是底子很薄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民生薄,工业、科技能力,以及国防都薄。不能只搞民生而忽视国家战略竞争的另一个教训。中国舆论近年有错把自己当成中小国家的倾向,高铁刚在规模及网络化上先于西方往前迈了一步,我们有些人就胆怯了。中国舆论今天对创新的兴趣和勇气都低得惊人,我们既怕花钱,又怕出事。落后的苏联曾建立了人类第一座核电站,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把第一名宇航员送上太空。这些“冒险”如果由今天的中国来做,舆论的阻力很可能会重现高铁受到的待遇。”[215]
- 3年之后的2014年,《环球时报》再次发表社论《3年前猛打高铁的活跃者应羞愧》指出李克强总理多次向外国领导人推荐中国的高铁技术,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 中国在艰难追赶世界最高端的制造业,高铁是其中最辉煌的成就。它固然有不完美之处,在打造安全性上尤其永无止境。因为事故而发生打压高铁的舆论运动,却是严重的扩大化。中国这些年有这样一群人,国家一出事,他们就特别兴奋,国家出了成就,他们也一定要鸡蛋里挑点骨头。海外的好恶在很多时候都同中国国内舆论对本国创新项目的态度高度一致,这样的“巧合”很值得深思。挺中国高铁,挺中国每一项冲击世界顶级水平的创新项目,这应是中国社会上爱国主义最基本的面貌之一。“还指出“当时一哄而起的各种呼声,包括高铁因为票贵而“不如绿皮车”,以及“祖国请放慢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的煽情说法,是多么肤浅可笑,多么民粹主义得彻头彻尾。”[216]
博客圈
- 专栏作家媒体人童大焕在其文章中哀悼温州高铁事故: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为高铁温州坠落事故哀。
引发民众共鸣大量转发转载,并被媒体关注和引用[217][218],《纽约时报》在报道温州铁路事故中也引用了这段话[219]。
- 台湾艺人假面女王伊能静在微博上发表了多条关于此次事故的微博,直指事故核心问题:为何会发生事故,以及清理残骸时该如何保留可提供避免灾难的可能证据等。她也提及到,有些网友关于事故现场的视频被删。[220]
- 2014年7月7日,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为高铁受当年的事故影响而拖延了发展表示惋惜:“曾为打压高铁积极贡献了力量的人,的确应有几分羞愧。祖国请放慢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还记得当时这句煽情的网络呼声吗?我真的不认为高铁3年前的遭遇属于“批评”。如果是的话,中国人对待本民族为数不多技术成就的铁面无情,可谓举世无双了。”童的相关评论在时隔四年后也被支持中国铁路发展的网民较大规模地批判。
后续事件
- 事故发生20多小时后获救的女童项玮伊[注 6],其父亲项余岸[224]、母亲施李虹[225]双双遇难,众多网友通过他们的微博表达哀思[226]。一位项余岸的朋友在博客写下了一篇《余岸,你怎么连个死人都排不上》的文章,同时质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宣布的死亡人数[需要较佳来源]。项余岸出现于首批公布的遇难者名单中。项余岸是前中国国脚郝海东的微博关注者,郝海东在了解到女童的遭遇后,希望能收养她,女童亲属婉拒[227]。小炜伊的叔叔项余遇表示“我想问一下,到底是人命重要,还是通车重要?他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228]
- 绍兴男子杨峰的岳母、妻姐、外甥女、妻子陈碧以及他尚未出生的孩子(怀孕七月)共五位亲人丧生。25日,杨峰披麻戴孝,发动200余亲友寻找亲人,并向有关部门质疑救援。[229]凌晨,杨峰和堂弟先从地面的车厢找起,一无所获。再顺阶梯爬上桥,为了突破障碍,杨峰用力砸破好几块车窗玻璃,大喊妻子名字。他尝试找寻妻子手腕戴的表和手上戴的结婚钻戒。[230]后来其妻遗体被发现,由于不幸被毁容,杨峰流泪问道:“这是撞的,还是被挖的?”[231]26日,由认证微博转发称杨峰受到相关部门压力,态度发生重大转变,并表示“真的无能为力”。并声称如果再坚持,将“失去第六个亲人”,对自己开始保持沉默表示歉意[232]。此后,杨峰说,他的态度没有变。但现在他没有精力做太多的事情,现在只能专注于家人的后事。[233]
- 原D3115/3116次列车在事故后并未更改车次,直至2012年12月21日调图中更改运行区段为杭州-厦门北后才更改为D3117/3118次。在2013年7月1日调图后D3117/3118次运行区段更改为南京南-厦门北,2015年7月1日随着合福高速铁路开通,被新开通的G1671/1678次同线高速动车组列车取代。
- CRH2-139E未损毁的11至16车厢连同两节新造车厢被改造成综合检测列车CRH2J-0205,该检测列车于2018年12月3日执行完南龙铁路联调联试任务后,在常规检测中经停原D301次列车的终点福州站。CRH1-046B未损毁的车厢则分散在多个铁路局的救援基地作训练用途,至于损失之CRH2-139E(CRH2E-2139缺号)的重建计划,已于2015年8月委托中车四方建造1列新头型设计之CRH2E(车号:CRH2E-2461,高寒抗风沙型,新造用新车号,原车号缺号,原配属北京动车段,后转籍广州南动车运用所),并于同年12月14日投入运营。
纪念活动
参见
注释
- ^ 此处指车厢自带动力而非机头牵引的铁路列车,事发时时速均在200km/h以下。
- ^ 2.0 2.1 2.2 2.3 据凤凰网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坠桥的几节软卧车厢卧代座,每张下铺坐3人,实际满员人数为60人。不清楚其他车厢是否也是卧代座。
- ^ 这一节车厢可能发售了站票。
- ^ 包括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温州市中西结合医院、温州市中医院、温州手足外科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温州东瓯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和鹿城区人民医院。
- ^ 新闻报道中也有2岁、2岁零七个月、2岁零八个月之说。早先报道也有4岁之说,或为虚岁。
- ^ 6.0 6.1 也有新闻报道作“项炜伊”。
参考资料
- ^ 动车事故焦点问题无有效回应 救援未汲取教训.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7-30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2.0 2.1 溫州動車事故官方歸咎設計缺陷. 自由亚洲电台. 2011-12-18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3.0 3.1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中国国务院.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中文(简体)).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 ^ 中国铁道部. 铁道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全力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 ^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指示 全力做好“7·23”铁路交通事故处置工作. 新华网.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中文(简体)).
- ^ 6.0 6.1 First fatal crash on Chinese high speed line. Railway Gazette. 2011年7月25日 [201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11日) (英语).
- ^ 高铁发展要适度超前,而不过度超前,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2-16.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 ^ 京滬高鐵有望提前10天載客 速度及票價均將下降,中国网,2011-05-16.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 ^ 中科院院士简水生:让时间去考验京沪高铁吧. 新浪网. 2011-07-15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1).
- ^ 浙江温福铁路工地发生坍塌 6人死亡2人重伤. 中国频道. 2008-06-21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11.0 11.1 11.2 11.3 11.4 李嘉(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甬台温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集成简介. 北京: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 2009,6(5).
- ^ 12.0 12.1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调查分析中. 南昌日报.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30日).
- ^ 温州追尾事故动车为中国南车生产 是仿制型非自主创新. 《财经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
- ^ 14.0 14.1 【死亡快车】之:是谁叫他停下?. 南都周刊. 2011-07-27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1) (中文(简体)).
- ^ 乘客:前車被追撞還在行駛. 中国时报. 2011-07-26 [2011-07-26].[失效链接]
- ^ 短片證行駛中被撞 傷者踢爆謊言. 苹果日报. 2011-07-26 [2011-07-26]. 短片: 踢爆大話 生還者:行車中被追撞.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 ^ D301次司机潘一恒殉职. 中国青年报.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 ^ 18.0 18.1 18.2 专家称温州动车组列车事故可能因信号设备故障所致. 网易.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温州市民用动力伞低空航拍现场画面. 网易.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D301追尾致D3115两车厢脱轨坠桥 目前已至少1死1伤. 凤凰网. 2011-07-23 [201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 ^ 杭深线发生列车追尾事故 铁路及地方有关单位紧急救援. 新华网. 2011-07-23 [2011-07-23].
- ^ 22.0 22.1 D301与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事故 已致11人死亡. 华龙网. 2011-07-23 [201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9).
- ^ 23.0 23.1 23.2 直击动车脱轨事故现场 一车厢坠落断成两截. 人民网. 2011-07-23 [201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 24.0 24.1 24.2 24.3 李尚勇. 还原16号车厢的搜救真相(修订稿). 财新. 2011年0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2).
- ^ 25.0 25.1 杭州至厦门的动车脱轨 伤员满头流血撬开车窗爬出逃命. 凤凰网. 2011-07-23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这些信息可以由列车编组信息查到,D301是CRH2-139E,D3115是CRH1-046B
- ^ 铁道部向“7·23”重大事故受伤亡人员及家属致歉. 新华网.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3日).
- ^ 动车追尾事故2位外籍人士遇难 张德江抵达温州.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温州警方公布动车追尾事故首批28名遇难者名单.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9).
- ^ 铁道部回应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质疑(实录). 凤凰网.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9日).
- ^ 动车追尾实际死亡259人,伤183人,失踪154人. www.boxun.com.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后续消息(视频,组图) - 即时新闻. 看中国. 2011-07-27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中文(简体)).
- ^ 7•23惨案中共掩埋真相 死亡人数成谜 - 大纪元.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11-08-06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中文(中国大陆)).
- ^ 家属质疑动车事故瞒报死亡人数. www.ntdtv.com. 2011-07-27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中文(台湾)).
- ^ 探針:隱瞞死亡人數乃中共傳統 - 張華.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STEINS;GATE, 20110724看东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最新死亡人数上升至63人, 2011-07-24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 人民日报. 2011-07-29: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通过央视中国网络电视台. 又刊于: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 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 2011-08-08: 03.
- ^ 上海铁路局:动车追尾因信号设备存在缺陷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31,2011年7月28日新华网
- ^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 TG/GW113-2010 众星建筑资源. www.zzguifan.com.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 ^ 中国中央电视台. 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可防止动车追尾. 新浪播客. 2009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 ^ 徐, 超. 高速铁路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0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 ^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测三级报警系统, 2012-12-27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中国两动车追尾背后 惊天大阴谋现身. www.ntdtv.com. 2011-07-29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中文(台湾)).
- ^ 44.0 44.1 网易解读346期:七问7.23动车追尾事故. 网易.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 ^ 电力部门称动车追尾事故时供电线路正常.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调度失误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 凤凰网.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 温州警方否认“2名甬温线铁路调度员被拘”. 搜狐.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D3115次列车司机:我说能过去的,但他非要让我停. 凤凰网.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8).
- ^ 车站异常情况早有征兆 电脑调度被迫改人工.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 ^ 专家称动车追尾可能因司机过度劳累刹车不及时.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 ^ 姚晨称动车遇难司机是父亲好友 驳"疲劳驾驶说".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王梦恕:“铁老大”为何事故频出?. 财新网.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30日).
- ^ 中国动车组应急自动制动 仍未实现,“自动闭塞系统”还需人工操作.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中国评论新闻:京报:日本新干线47年无重大事故背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工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曾根悟指出,停车的一列是加拿大的列车,追尾的一列是日本的“疾风”型新干线,而整个的运营管理系统却是中国自己研发的。这三者之间还没有实现最佳的融合。同时,高速列车的避雷技术不过关,列车制御系统只有一套,没有备份系统,导致列车信号与运行管理信号联络中断。
- ^ 动车事故信号系统供应商系上海地铁事故责任方.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最高检确认已派员参与调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 ^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11-7-28.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 ^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强调:彻查事故原因 严肃追究责任 深刻吸取教训 坚决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骆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11-07-28.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 ^ 上海铁路局: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新华网.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7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31日).
- ^ 铁道部要求紧急排查由通号院设计的信号控制系统.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温州南站站长谈事故原因: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凤凰网. 2011年7月29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31日).
- ^ 62.0 62.1 “7·23”事故追踪 救援细节还原. 华夏时报. 2011年7月30日.[失效链接]
- ^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1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11日).
- ^ 浙江武警官兵接力生命大救援 晕倒后爬起来再救人.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杭州至厦门动车脱轨续:部分伤员已送往温州康宁医院. 凤凰网. 2011-07-23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约156人在台州搭乘出事动车离境,中国·台州门户网站,2011-07-25.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温州动车脱轨事故 市民深夜排队献血挤满大厅(图). 凤凰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 ^ 市民为7.23动车事故遇难者哀悼. 新浪视频.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 ^ 丽水热心市民踊跃献血增援温州
-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四节坠地车厢将就地掩埋. 中国网滨海高新.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2).
- ^ 溫州列車相撞當局清理現場. Now新闻台.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 ^ 存档副本.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舒可心:温州动车追尾 抢先掩埋火车头只为掩盖事实
- ^ 中铁三局人士回应掩埋拆卸车厢传言. 搜狐. 2011-07-24 [2011-07-24].[失效链接]
- ^ 中铁三局否认掩埋车厢销毁证据 称为吊车腾空间. 新浪.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视频:铁道部称事故动车车厢将集体运走. 新浪.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9).
- ^ 央视记者称动车追尾事故现场并未挖坑. 凤凰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铁道部发言人承认掩埋车头 称是救援需要. 网易新闻.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9).
- ^ 78.0 78.1 鐵道部辯解備受質疑 前後矛盾 挖坑論欠說服力. 明报. 2011年7月31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5日) (中文(繁体)).
- ^ 追尾事故列车被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调查.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8).
- ^ 独家调查:超半数网友认为现场处理过快.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埋めた車両を掘り出す=批判受け、原因究明へ―中国鉄道事故 (日语).[永久失效链接]
- ^ 央视经济半小时追问723动车追尾事故,上海热线,2011-07-28.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温州动车事故 村民挖列车残骸变卖,联合早报网,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31).
- ^ 温州动车追尾4大释疑:事故次日掩埋车头被制止. 新京报. 2011年12月29日 [2014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4日).
- ^ 央视:动车追尾事故 生命探测仪显示车内无生命迹象. 人民网. 2011年7月24日 [2011年7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 ^ 检察日报:5小时就宣布结束救援太惊人_评论_腾讯网.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家属怒吼:只顾通车不救人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2,2011年7月26日明报
- ^ 温州特警支队长邵曳戎:没有人下令停止生命探测,新华网,2011年7月27日
- ^ 温州特警队长:我们没搜救完不允许破拆. 新民网. 2011-07-27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 ^ 温州动车事故20小时 发现一四岁儿童生还. 凤凰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救出小女孩是个奇迹. 东方早报.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 ^ 溫州警方澄清特警支隊長邵曳戎未受任何處分. 中国新闻网.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 ^ 动车追尾事故获救女童项玮伊父母双双遇难.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幸存幼女有望保住小腿(组图). 搜狐.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 ^ 动车追尾事故最后一名获救女童父母遇难. 和讯网.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 ^ 温州动车事故幸存女孩获救经过. 新浪网.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6).
- ^ 铁道部否认过早宣布中止救援.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0).
- ^ 铁道部否认曾宣布"车内无生命迹象 救援结束",南方都市报,2011-07-29.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31).
- ^ 铁道部否认中止救援 当事记者公布视频反驳,凤凰网,2011年07月29日. [2011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31日).
- ^ 铁道部为何急于恢复通车?,南方都市报,2011-07-29.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0).
- ^ 铁路部门已安排追尾线路沿线折返旅客退票. 中国广播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6).
- ^ 我省三趟列车受影响.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受影响旅客可原价退票.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事故路段恢复通车,乘客较少误点较多.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 ^ 105.0 105.1 合理合法合情赔偿,新京报电子版,2011年07月25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7日).
- ^ 动车事故已有4名遇难者家属签赔偿协议.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0).
- ^ 两位动车事故遇难者遗体火化 集体火化系谣传.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 ^ "7·23"动车事故遇难者赔偿标准确定 每人赔付50万元,新华网,2011年07月26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28日).
- ^ 生命权赔偿是否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2011-07-29.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1).
- ^ 动车事故遇难者赔偿金提至91.5万元. [201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2).
- ^ 意大利遇难家属向铁道部索赔一亿美元. 世界财经报道. 2011-08-12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1).
- ^ 官方否认温州动车事故遇难外籍旅客获高额赔偿. [201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 ^ “早签协议奖”是不是尊重了死者?还有人性吗?,南方都市报,2011-07-27.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9).
- ^ 追尾事故遇难者每人赔付50万 须凭火化证明领取. 凤凰网资讯. 2011年7月27日 [2011年7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8日).
- ^ 动车事故赔偿方案详情:早签协议可获数万元奖励. 国际在线. 2011-07-26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遇难者家属质疑早签赔偿协议有奖:与买卖没差异. 北方网. 2011-07-17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5).
- ^ 早签协议有奖与买卖没有差异相关评论. 凤凰网. 2011-07-26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中文(中国大陆)).
- ^ 事故列车旅客行李接受认领 温州南站开通专线. 温州网. 2011-07-25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温州动车事故行李丢失旅客 按2,000元标准赔偿,中国广播网,2011年07月27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 ^ 120.0 120.1 温家宝在“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与记者见面,新华网,2011-07-28.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 ^ “7·23”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发出寻找旅客遗失物品启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1).
- ^ 温州动车事故旅客遗失物品首批清单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30).
- ^ 律师不得擅自接受遇难者家属求助,东方早报网,2011-07-28.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 ^ 温州司法局就禁止律师帮助受害者家属言论致歉,中国日报网,2011-7-29[失效链接]
- ^ 张德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指示 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新华网,2011年07月24日. [2011年7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2日).
- ^ 张德江指导甬温线事故救援 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人民网,2011年07月24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 ^ 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就动车脱轨事故作出指示. 凤凰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国务院会议要求对动车事故调查处理公开透明.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温家宝看望动车事故获救小女孩 嘱咐“好好照顾”. 中国新闻网.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 ^ 温家宝:让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人心里得到慰藉,中国广播网,2011-07-29.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 ^ 遇难者家属当温家宝面斥铁道部漠视生命,凤凰网,2011年07月29日. [2011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31日).
- ^ 温家宝总理在“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新华网,2011-7-28.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 ^ 温家宝就动车追尾事故答记者问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1年7月29日,文汇网,(繁体中文)
- ^ 卧床11天 神情仍显疲惫. 凤凰网. 2011-07-29 [201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赶赴杭深铁路事故现场指挥救援. 中新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 ^ 铁道部下发安全生产紧急调度令. 四川在线.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上海铁路局局长等3官员被免职. 凤凰网. [2011年7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4日).
- ^ 安路生调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曾因胶济铁路事故免职. 大河网. 2011-07-26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调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中国网. [2011年7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7日).
- ^ 铁道部对动车追尾事故所有旅客表示深切歉意. 凤凰网.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 ^ 铁道部副部长回应动车事故热点. 文汇网. 2011-07-31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中文(繁体)).
- ^ 赵洪祝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吕祖善赶赴事故现场.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院就动车追尾事故道歉》. 新浪网新闻.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7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 ^ 全路通信信号研究院未承认负有甬温线事故责任.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2).
- ^ 铁道部回应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质疑(实录),凤凰网,2011年0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9日).
- ^ 视频:《新闻1+1》评中国高铁 重建信任为重. 搜狐视频. 2011-07-25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至于你信不信由你 我反正是信的. 凤凰网. 2011-07-25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 ^ 视频:铁道部 王勇平“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信了”. 新浪视频网. 2011-07-26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浙江卫视录像:铁道部发言人称2岁半女孩获救是生命奇迹. 优酷网.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8).
- ^ 铁道部发言人遭200记者沉默示威 铁道部让人失望. 新浪网.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環球時報:所有人都是輿論河流上的船.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9).
- ^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 凤凰网. 2011-08-16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 ^ 中国当局处理"7.23动车事故"引众怒. 德国之声. [201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法新社. 法新社:中国禁止媒体调查高铁相撞事故原因. 南洋视界. [2011-08-02].[永久失效链接]
- ^ 高铁事故暴露中国发展模式问题多. 2011-07-31 [201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 ^ 20110724《新闻联播》. 人民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央视频道专家质疑温州动车事故处理方式. FT中央电视台.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 ^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点温州动车事故 暗指铁路系统像弱智. FT网易.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 ^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评论道:忽略以人为本的速度太可怕!. 中央电视台.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1).
- ^ 中宣部令媒体召回采访动车事故记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FI
- ^ 中国当局处理"7.23动车事故"引众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国之声
- ^ 162.0 162.1 162.2 162.3 《南都》開火 粗口問候鐵道部. 星岛日报. 2011-08-01 [201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 ^ 163.0 163.1 163.2 163.3 中宣部禁报动车事故 部分媒体被迫撤版. 联合早报.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1).
- ^ 王青雷《24小时》遭停职处分 央视反问道德底线被批(视频,图). Radio Free Asia.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英语).
- ^ 165.0 165.1 吴雨. 国际记联呼吁为央视王青雷复职. DW. 2011-08-04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中文(中国大陆)).
- ^ 166.0 166.1 王霜舟. 央视制片人被解职,临别寄语遭封杀.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12-03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4) (中文(简体)).
- ^ 167.0 167.1 世界媒体看中国:伤害之上加侮辱. 美国之音. 2011年7月30日 [2011-07-31].[永久失效链接]
- ^ 168.0 168.1 168.2 陸禁止報導溫州事故 陸媒悲憤. 中央社即时新闻. [201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港记协抨击中宣部禁温州车祸报道. BBC News 中文. 2011-07-30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中文(简体)).
- ^ 中央严令网站删除温州动车追尾有关内容. [201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 ^ 中宣部下令撤稿 香港记协谴责港人悼念. 自由亚洲电台. [2011-08-02].[永久失效链接]
- ^ 钱江晚报. qjwb.thehour.cn. 2011-07-29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 ^ 近百报章祭头七 中宣部封杀遭开天窗抗议. 大纪元. 2011-07-30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中文(简体)).
- ^ “7·23”事故七日祭 都市报头版祭奠亡者. 新浪网. 2011-07-29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 ^ 温州动车事故头七防悼念 中宣部令全国媒体撤稿网络降温. 自由亚洲电台. [201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4).
- ^ SHARON LaFRANIERE. Media Blackout in China After Wreck (事故后中国媒体新闻封锁). 纽约时报. 2011-07-31 [201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7).
- ^ 日本专家谈温州高铁事故:紧急应对经验不足. 凤凰视频.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 ^ 日铁路专家对掩埋列车残骸感震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
- ^ 179.0 179.1 China’s rail plans under fire after deadly crash.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9) (英语).
- ^ 温州动车脱轨事故引发民众对高铁安全担忧. 凤凰网.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网易解读354期:自欺欺人的京沪高铁上座率. [201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京沪高铁今起调整运行图 春运将开满92对动车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
- ^ 订票网站瘫痪电话订票抢光 春运网购车票如秒杀. 凤凰网. [2012-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5).
- ^ 全国九千余公里高铁降速降价 被视为铁路运营改革机遇. 和讯网.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 ^ 铁道部:全国铁路近期将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 ^ 叶檀. 高铁就要跑得快. 南方人物周刊. 2011-06-20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 ^ 瞭望智库. 高铁重回350!当年降速是因“温州动车事故”吗. 凤凰网.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 ^ 全国铁路昨起实行新运行图. 凤凰网. [202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 ^ 甬温线温福线动车最高时速降为每小时200公里. 苍南新闻网. [2011-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京沪高铁首次停运4趟车:车票预订量最低不足1成. China.com.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解筱文. 中国高铁复速将开启高铁新经济时代. 国际金融报. 2017-08-28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 ^ 多家上市公司卷入温州动车事故.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0).
- ^ 恒指一度跌200点 中国南车跌幅收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信报,2011年7月25日
- ^ 事故重击铁路板块 航空股因祸上涨. 凤凰网转载自第一财经日报.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追尾事故引发铁路债务危机?铁路债首次流标,华夏时报,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4).
- ^ 专家质疑温州动车事故处理方式. 中央电视台.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 ^ 白岩松评点温州动车事故 暗指铁路系统像弱智. 网易.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 ^ 白岩松评王勇平“我反正信了”:我不敢信,不能信. 凤凰视频.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一座城市的爱与暖――直击“7·23”事故伤者救治现场. 新华网.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 ^ 爱心在这里升华——见证“7·23”甬温线特大事故救援. 新华网.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 央视女主播流泪哽咽播报并质疑动车追尾事故. 新闻频道.[失效链接]
- ^ 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 公益时报. 2011-07-26 [2011-07-26].[失效链接]
- ^ 头条新闻-2011-07-30. [2016-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0).
- ^ 電視主持罵得痛快. 太阳报. 2011-07-29 [2011-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 ^ 南方台名嘴超夠薑抵死痛批鐵道部. 苹果日报. 2011-07-28 [201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執著彭彭足本播網民擔心他被「滅口」. 苹果日报. 2011-07-28 [201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动车事故焦点问题无有效回应 救援未汲取教训,环球网,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人禍國恥 訊號失靈避雷欠奉 高鐵豆腐渣賴天災. 东方日报.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8).
- ^ 只要通車 不要救人 他媽的!. 苹果日报. 2011-07-26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 ^ 刘胜军:中国发展有大跃进性质 政府掌握了太多资源. 财经网.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3).
- ^ 动车温州追尾事故,直面公众质疑需要彻底. 南方都市报.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 ^ MICHAEL WINES和SHARON LaFRANIERE. In Baring Facts of Train Crash, Blogs Erode China Censorship [在车祸赤裸的真相面前,博客削弱了网络审查]. 纽约时报. 2011-07-28 [201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环球时报社评:高铁是中国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 环球时报.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 ^ 环球时报:希望动车停运只是暂时的. 环球时报.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环球时报:小算盘算不了中国崛起的大账. 环球时报.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2).
- ^ 环球时报:3年前猛打高铁的活跃者应羞愧. 环球时报.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列车追尾温州:中国速度不可以这样. 福布斯中文网. 2011-07-25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高速”后的思考. 江门日报.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 ^ Train Wreck in China Heightens Unease on Safety Stand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7-24 [200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伊能静质疑动车事故获赞 网友讽姚晨是"小白". 网易娱乐.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8).
- ^ 韩寒. 韩寒:脱节的国度. 无锡新传媒网(包括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商报、华东旅游报、江南保健报). 2011-07-27 [2011-07-29].[失效链接]
- ^ 韩寒. 韩寒:脱节的国度. [2016-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 ^ 獨立調查的重要性. 文汇报. 2011-08-04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0).
- ^ 闲坐不谈语文. 新浪微博.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4).
- ^ 一一成长回忆录. 新浪微博.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 ^ 网友读伊伊父母微博后都哭泣 为遇难夫妻送行. 现代快报.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郝海东欲收养奇迹女孩遭亲属婉拒 或改为资助. 中国新闻网.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 ^ 幸存女童家人称不接受铁道部道歉 保留追责权利.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 ^ 男子发动200名亲友寻找怀孕妻子.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 ^ 男子发动200余亲友寻找怀孕妻子 质疑事故救援. 网易 新闻图集.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 披麻戴孝男子哭诉妻子遗体被毁容:撞的还是被挖的?. 凤凰网.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 痛失5名亲人杨峰态度大变 称若坚持将再失亲人. 南方网. 2011-07-27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5).
- ^ 杨峰:我没有被铁道部收买 一定会讨个公道.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9).
- ^ 红十字会系统向动车追尾事故拨45万人道救助金. 腾讯新闻.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 ^ 浙江红十字会向温州转交45万元救助金 将公布使用情况. 浙江在线.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温州民众悼念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 为伤者祈福. 浙江在线. 2011年7月26日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头七日 温州上千民众烛光悼逝者“求真相”. 凤凰卫视. 2011年7月29日 [201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9日).
- ^ 被令禁報動車新聞 有陸媒「起義」抗命. 联合报.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 ^ 【微视频】723禁片:奇迹国战记—挑战铁盗部. 新唐人电视台. 2012年7月20日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2日).
- ^ 内地人维港献茉莉讨真相 逾百市民点烛光 举办者促人大调查. 明报. 2011年7月31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5日) (中文(繁体)).
- ^ 数百人金紫荆广场默哀悼列车事故死者. 商业电台. 2011年7月31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20日) (中文(繁体)).
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来自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美国之音网站。根据版权条款(英文)和有关美国政府作品版权的相关法律,其官方发布的内容属于公有领域。
外部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温州日报》专题报道:温州动车追尾脱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浙江在线专题报道: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 网易专题报道:D3115次与D301次动车发生追尾坠桥事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浪专题报道:杭州至温州动车脱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腾讯专题报道:温州动车劫 全民大救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搜狐专题报道:D3115次与D301次动车温州发生追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凤凰网专题报道:D301/D3115追尾脱轨 车厢坠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白岩松质疑王勇平“对高铁有信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数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