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75 P-07半自动手枪

CZ 75 P-07(英语:CZ-75 P-07 Duty,简称:CZ P-07)是一款由捷克枪械制造商乌尔斯基·布罗德兵工厂所设计及生产的半自动手枪,是CZ 75手枪聚合物底把紧凑衍生型,并且具有一款经过重新设计的扳机机构。在进行重新设计时减少了手枪部件的数量,以及改进了扳机扣力。它的型态外观极大地被斯芬克斯3000手枪(本身也是获增强以后的瑞士CZ 75彷制型)的设计所影响。发射9×19毫米.40 S&W这两种口径手枪子弹。该枪还包括能通过零部件的转换将栓式保险修改为待击解脱杆(英语:Decocking lever),反之亦然。

CZ 75 P-07
CZ 75 P-07半自动手枪
类型半自动手枪
原产地 捷克
生产历史
研发者乌尔斯基·布罗德兵工厂(CZ-UB)
研发日期2009年
生产商乌尔斯基·布罗德兵工厂(CZ-UB)
单位成本
生产日期2009年—
基本规格
重量空枪:771.11(27.2盎司,1.7[1][3]
长度182.88毫米(7.2[1][3]
枪管长度96.52毫米(3.8寸)[1][3]
宽度37.08毫米(1.46寸)[1][3][2]
高度134.62毫米(5.3寸)[1][3]

子弹
口径
枪管1根,碳钢制,膛线采用冷锻法加工制成,无枪口装置
枪机
发射模式半自动英语Semi-automatic firearm
枪口初速
有效射程50公尺(54.68,164.04
供弹方式
瞄具机械瞄具:金属缺口式照门及片状准星(三点式)

历史

捷克CZ公司以其出色的产品在国际轻武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手枪领域的代表作CZ 75半自动手枪于1975年一经推出,立即好评如潮,成为手枪中的经典,各国仿制品也层出不穷。CZ公司同样利用产品影响力,推出该枪的诸多衍生型号,如CZ 75B、CZ 75紧凑型、CZ 75PCR警用紧凑型、CZ 75BSA、CZ 75 P-01、CZ 75 SP-01“幻影”、 CZ 75 SP-01“军校生”、CZ 75运动型等数十个型号,俨然自成体系。

而P-07“职责”手枪是捷克CZ在美国的子公司推出的CZ 75系列手枪的型号之一,在推出时被CZ公司称作“CZ系列的新一代手枪”。该枪继承了CZ 75系列手枪出色的人机工效和高精度,同时采用了“欧米茄扳机系统”,配合减轻质量的聚合物枪身和紧凑型设计,非常便于隐蔽携带英语Concealed carry

设计细节

 
射手所紧握的第二代CZ 75 P-07半自动手枪(注:握把后部具有可更换的握把片)

P-07“职责”手枪可以看作CZ 75手枪采用聚合物底把(套筒座)的紧凑型版本,其有9×19毫米.40 S&W两种口径。该枪的握把虽然与原型CZ 75系列的任何一款手枪相比都更小,但钢制弹匣仍然可以容纳16发9×19毫米手枪子弹,而.40 S&W口径型也可容纳12发。

该枪套筒表面的哑光英语Paint sheen处理并未采用CZ 75系列其他枪型上常见的塑料涂层,而是直接采用了表面硬化处理技术。弹匣卡笋可左右更换。

至于手枪的拆解,掌握其套筒和枪身接合方式的用户,在熟悉过几次后就能迅速地将套筒拉出取下。具体而言,向后拉动套筒至某一位置,之后向下旋转枪身份解杆,从套筒座上取下套筒,然后再从套筒座中取下枪管及复进簧组件即可。拆解该枪无需借助任何工具。

由于采用了较低的枪膛轴线、指向良好的握把角度设计,射击时后坐力比较容易控制。此外,良好的人机工效设计使射击时单手即可完成所有控制操作。

P-09获推出以后,P-07的握把亦由过往不能更换修改为与P-09一样可以更换握把片(分别是小形、中形和大形),以调整握把尺寸,更适合不同的手形。套筒表面亦增加了耐腐蚀性能的硝基表面处理

套筒

P-07“职责”手枪的套筒CZ 75手枪的略厚,操作时会更易于掌握和控制。底把(套筒座)由复合材质打造,其与套筒的配合方式不像格洛克M1911手枪那样由套筒“骑”在套筒座外侧,而是套筒下部“嵌”在套筒座内部。据CZ公司所称,这样的套筒、套筒座配合方式使套筒的往复运动更为平滑,部件制造时的公差也更易控制;但同样,其缺点则是在栓式操作套筒时,必须施力在合适的部位,否则会被套筒座上部挤伤。

此外,在后部两侧各设计了8条防滑棱。握把后部上方呈獭尾状并略向上翘,可与用户的手掌虎口紧密贴合,同时便于控制射击时的后座力

P-07“职责”手枪在套筒座前端底部整合有皮卡汀尼导轨,其上可安装战术灯激光瞄准器等战术附件,在不加装等配件时可加配护盖以用于保护导轨。

P-09获推出以后,P-07的套筒表面亦增加了耐腐蚀性能的硝基表面处理。

握把

P-07“职责”手枪在握把后部和两侧以及枪身上塑压成型不少由防滑颗粒组成的条状和块状防滑纹路装饰设计,除了使外表美观之外,也增加了防滑系数,同时也不影响握持的舒适性,保证射击时射手的握持稳定,即便用户手上较滑也能稳固地持握和操作手枪。CZ公司还随枪提供了表面更为粗糙的套筒座,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枪身触感的要求。

P-09获推出以后,P-07的握把亦由过往不能更换修改为与P-09一样可以更换握把片(分别是小形、中形和大形),以调整握把尺寸,更适合不同的手形。原厂现已生产多款聚合物握把颜色,包括:战术绿色、沙色,以及黑色版本。

待击锁定

P-07“职责”手枪沿袭了此前的CZ 75系列手枪的“待击锁定”功能,该枪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拥趸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具备这一重点般的设计。具体而言,膛室中装有子弹时,即可将击锤扳至待击位置,并锁上保险,然后装入枪套中携行,遇至突发情况时,拔出手枪,顺势用拇指解除保险,扣动扳机即可射击。

扳机系统

与之前的CZ 75系列手枪相比,P-07“职责”手枪采用了“欧米茄扳机系统”,其特色是扳机内部机构更为简化,扳机行程缩短,扳机操作性能更为流畅,可与西格&绍尔的双动操作扳机系统相媲美。

当装填枪弹并释放击锤待击解脱杆后,击锤处于“半待击”状态。由于采用双动/单动模式扳机设计,虽然其扳机行程较长,但在首发弹的双动扳机模式下,扳机释放更为平滑。此时扣动扳机,击锤将由半待击状态向后回转至待击状态,继续扣动扳机,击锤才会被阻铁释放,并向前回转击发枪弹。这种“半待击”设计使得其扳机扣力更小,只有36牛顿。而且后续单动模式时扳机扣力仅为18牛顿,扣动的行程就短一些,而且回复得也非常迅速,非常适合连续发射。

 
CZ P-07手枪部分分解。

另外,P-07“职责”手枪还为用户提供了专用部件,以便将其半待击击发改为单动操作。这个专用部件就是栓式保险,将其替换手枪上的待击解脱杆即可。因栓式保险并无击锤待击解脱的功能,故无论是首发还是后续击发均为单动方式。公司提供了专门的说明书,指导用户将击锤待击解脱杆更换为栓式保险。对手枪进行部分分解后,即可进行更换操作,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P-09获推出以后,P-07采用了与P-09相同的新型扳机形状。

夜间瞄准装置

P-07“职责”手枪的瞄具也与CZ 75系列的标准样式不同。与CZ 75系列其他手枪的三点式氚光源夜视瞄准方式不同,P-07“职责”手枪的照门后侧的氚光源改为“凹”形,准星后侧的氚光源仍为点状,这种设置在瞄准时更容易将准星置于照门中间位置,便于快速瞄准。其准星为前低后高的楔形;照门可轻松调整风偏,进行高低调整则需要更换不同高度的准星。

与大多数CZ 75手枪一样,P-07“职责”手枪的照门与准星在出厂前已经过厂家精心调试,到手后无需额外调整即可使用。不过,与其他CZ 75手枪相比,P-07“职责”手枪射击时的弹着点普遍偏低,比瞄准点大约低25 毫米。对于P-07“职责”手枪的这一瞄准规律,用户通过多次使用即可掌握。

使用国

流行文化

  • 2010年—《替身标靶》:2011年2月2日第2季第12集(播出顺序为第24集)“哈利的麻烦”(The Trouble with Harry)之中,由保安主管用作配枪英语Side arm
  • 2012年—《超越时间线》:2013年8月4日第2季第13集(播出顺序为第23集)“迫在眉睫”(英语:Second Time),由马尔科(Marco,约翰·卡西尼饰演)所使用。

参见

资料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CZ USA-CZ P-07 – 9mm. [26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4). 
  2. ^ 2.0 2.1 2.2 2.3 2.4 2.5 CZ USA-CZ P-07 Urban Grey Suppressor-Ready. [31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4).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CZ USA-CZ P-07 – .40 S&W. [26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4日). 
  4. ^ 存档副本.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8). 
  5. ^ Naše pistole střílela, i když ji Egypťané máčeli v blátě, říká manažer České zbrojovky. ihned.cz.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0). 
  6. ^ Tuoi Tre Newspaper. Police to expand investigation into smuggled guns detected at Vietnam airport. tuoitrenews.vn.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