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 6302
NGC 6302(也称为臭虫星云或蝴蝶星云)是在天蝎座的一个双极的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它是结构复杂的行星状星云,NGC 6302的光谱显示它的中心恒星是银河系内最热的天体之一,表面的温度高达200,000K,暗示形成它的恒星一定也很大。
发射星云 | |
---|---|
行星状星云 | |
观测资料: J2000 epoch | |
赤经 | 17h 13m 44.211s[1] |
赤纬 | -37° 06′ 15.94″[1] |
距离 | 3.4 ± 0.5 kly (1.04 ± 0.16 kpc)[2] 光年 |
视星等 (V) | 7.1B[1] |
视尺度(V) | >3′.0[2] |
星座 | 天蝎座 |
物理性质 | |
半径 | >1.5 ± 0.2 ly[a] ly |
绝对星等 (V) | -3.0B +0.4 −0.3[b] |
值得注意的特征 | Dual chemistry,,炙热中心恒星 |
名称 | 双极星云[1]、臭虫星云[1] PK 349+01 1[1]、蝴蝶星云[3][4], Sharpless 6, RCW 124, Gum 60, Caldwell69[5] |
这颗中心星被密集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赤道盘面环绕着,因此并未曾被直接观测到。这个密集的盘面被认为是由恒星流出,形成双极的结构(Gurzadyan 1997),像是一个沙漏。这个双极性的结构在行星状星云中显示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像是离子墙、节点和瓣状的边缘形状。
观测史
因为他列名在星云和星团新总表,因此至少在1888年之前就已经为人所知 [6]。 已知最早的研究是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在1907年的描绘和叙述(Meaburn et al. 2005)。
自此之后,它一直是许多工作中的重点,并显示出许多有趣和值得研究的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已经从讨论转向至星云是如何被激发 (冲击激波还是光子电离) 出大量尘埃成分的属性。
这是哈伯太空望远镜在2009年9月的最后一次维修任务之后,首度发表的照片[7].
特性
NGC 6302有着复杂的型态,看起来似乎有着双极性的两个主瓣,有证据显示在上一阶段的质量流失中形成了第二对的瓣。 一道黑色的暗线在外面贯穿丰厚的腰部遮蔽了中央恒星所有光的波长。对NGC 6302的观测建议它有个正交的裙摆(或战轮),与在蚂蚁星云中找到的相似。(Meaburn et al. 2005)。这个星云与天空平面的夹角是12.8度。
这个行星状星云在西北方有一个突出的瓣,延展到距离中心恒星3.0'的地方,估计在1900年的喷发事件中就已经存在了。它还有一个精确的遵循哈伯型式流出的圆墙部分 (流出的速率和中心源头的距离成比例),与中心恒星的角距离是1,71’,瓣中气流的速度是263Km/s。在瓣的最边缘,外流的速度高达600km/s。在瓣的西缘显示出的特征,暗示与早先喷发出来的滴状气体发生了碰撞.改变了这个区域(Meaburn et al. 2005)。
尘埃化学
贯穿星云中心,表现突出的暗线,呈现出有着独特的尘埃化学性,证据显示有多种结晶的硅酸盐类,并且被解释为第一批在太阳系外检测出的碳酸盐类[来源请求]。但是因为碳酸盐类在无水的环境中难以形成,这项检测的结果已经有人提出质疑[来源请求]。其他检测到的固体物质包括水冰的结晶和石英[来源请求]。
在NGC 6302的检出物中最有趣的特征是存在于尘埃中的富氧物 (硅酸盐)和富碳物 (多环芳香烃,PAH)等物质[来源请求]。恒星通常不是氧富足或是碳富足,变化在于它们形成和日后生长的过程,因为核心的化学变化会改变恒星的大气层[来源请求],当恒星或星云被观测到有双重的化学性时,显示它正从富氧性化学转变成富碳性化学[来源请求]。
注解
- ^ Radius = distance × sin(angular size / 2) = 3.4 ± 0.5 kly * sin(>3′.0 / 2) = >1.5 ± 0.2 ly
- ^ 7.1B apparent magnitude - 5 * (log10(1040 ± 160 pc distance) - 1) = -3.0B +0.4
−0.3 absolute magnitude
- ^ 1.0 1.1 1.2 1.3 1.4 1.5 (SIMBAD 2007)
- ^ 2.0 2.1 (Meaburn et al. 2005)
- ^ (APoD 1998)
- ^ (APoD 2004)
- ^ O'Meara, Stephen James. The Caldwell Obje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82796-5.
- ^ 许多源自詹姆士·丹露帕在1826年编辑的目录中,例如(1) Wolfgang Steinicke, Nebel und Sternhaufen: Geschichte ihrer Entdeckung, Beobachtung und Katalogisierung- von Herschel bis Dreyers, 2009, p.429. (2)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Stephen James O'Meara, The Caldwell obje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274..
(O'Meara argues that Barnard credited it to Dunlop - but may have been mistaken.) - ^ News Release Number: STScI-2009-25: Hubble Opens New Eyes on the Universe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 APoD,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NASA and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TU), June 2, 1998 [201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 APoD,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NASA and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TU), May 5, 2004 [201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9)
- Gurzadyan, Grigor A., The Physics and Dynamics of Planetary Nebulae, Germany: Springer: 3, 1997, ISBN 3-540-60965-2
- Meaburn, J.; López, J. A.; Steffen, W.; Graham, M. F.; Holloway, A. J., The Hubble-Type Outflows from the High-Excitation, Polypolar Planetary Nebula NGC 6302,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5, 130 (5): 2303–2311
- SIMBAD, Results for NGC 6302,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January 11, 2007 [201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