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郭一平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网民对郭一平关注度问题

在中国,实名发贴写时评文章的,不是太多。郎咸平,戴旭,于建嵘,以及郭一平,他们之所以受人关注,就在于他们的胆气。当然也有他们的智慧。本人认为,已经提供的“资料来源”是真实的,也是比较充分的。何况,受网民关注的,不见得都能上官方的大报刊。就如郎咸平一样,中国官方对郎的报道并不多,而是网民捧红了他。由此,对郭一平这个词条的确立,应该多考虑网络影响力。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对话贡献)于2011年11月3日 (四) 06:50加入。

郭一平,应该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2001年郭一平放弃升职后的银行工作,赶赴高学历扎堆的北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在北京自学,不求文凭,只为事业而学习。2003年正赶上首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38岁的年龄,低学历,却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就业创业之路,事业有成。他走过的道路,正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当今中国,重文凭,轻知识;重分数,轻人才。大学生考公热,考研热,就业乱象丛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的确应该从郭一平身上受到启发。所以,在词条里,应该加上这一项。这样具有现实意义。提请大家查证并确认本人的意见。—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0.228.89.40对话)于2012年2月12日 (日) 14:45 (UTC)加入。回复

2012年2月26日前的版本应当恢复

本着维基百科“不伤害新手”的原则。原来在编辑初期,来源是充分的,也是经过数次讨论认可的。如果对26日修改不认可,可恢复从前版本,也便于编辑附上根据。维基百科操作较为复杂,新手不易把握。可限定编者在一定时间内补充来源,不可一下子隐藏原来已经成熟的版本。这样不便于完善。商榷。致上,望理解。 同时,网络人物,不可能是正规的大报刊支撑观点。这一点应该是大家知道的。原来补充了大量的来源,26日前的版本可能是稳定的,后来这些来源被人删去了,这次可以补充上。—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对话贡献)于2012年2月26日 (日) 10:31 (UTC)加入。回复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对于编辑新手提供的来源,由于不知道格式,提请高人协助。先期致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对话贡献)于2012年2月26日 (日) 11:59 (UTC)加入。回复

如何恢复2012年2月23日的版本

我是个新手,2月23日的版本已经稳定了。26日编辑时,不知何故被人隐藏了内容,能否恢复到2月23日的内容?请高人帮助并指点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对话贡献)于2012年2月26日 (日) 14:02 (UTC)加入。回复

除了新华博客外,可以将转载郭文章多的论坛作为佐证

中华论坛(网络反腐局),中华论坛(经典转载),这两个论坛主页,并不是郭一平的。因为郭一平的论坛主页和博客大多被删。可以将以上两个作为佐证。大家可以查证。另有在中华论坛上“贾鲁河小子”“永远潜水”“专家文章”“我贴百年”等人的论坛,也以转载郭先生文章为主。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对话贡献)于2012年2月28日 (二) 14:56加入。

做一个帮助者

经过多少维基人的努力,一个词条才到达了一个高度。作为后来者,无论级别高低,都应该在词条有毛病时帮助,而不是“回退”“删除”。那样不仅有违“不伤害新手”的原则,也是对广大维基人的一种极大不敬。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推翻。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182.249.22对话贡献)于2012年2月29日 (三) 04:58加入。

提请讨论: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版本是可信的

对于网络人物,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公众表达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过于苛求官方出版物作为佐证,有些勉其为难。尽管百度百科不可作为可靠来源,但众多的百度百科词条共同指向一个观点的,说明这个观点也是可信的。我认为应该保留目前这个版本,吸引大家共同讨论,而不是由单个人决定回退或删除。我认为最高的原则应该是客观中立,即使权威专家的观点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客观中立的,编辑者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当然这种认知,也将要在广大维基百科的阅读者面前接受检验。维基百科之所以没有百度百科词条丰富,其原因除了格式复杂、一般人不易把握之外,对于来源的苛求,也限制了更多的参与者。维基百科有众多的“半成品”——编辑不再继续工作,将词条留下不管了,其原因也在于此。 再者说,公众认可,也是评价中立客观性的依据。原来维基人删去了郭一平评价文革、改革、文学等问题,放在网上,中国人民98%的人民认可,但是官方会让上正规出版物吗?不信翻出来郭先生的文章放网上试试,网民几乎一致叫好,可是这些文章,连正规网站也上不了。

客观中立是最高原则,过分地强求“权威来源”实际上也偏离了客观中立的原则。因此,我将前面的版本恢复到当前位置,提请大家讨论,希望更多的人共同评价其中立性、客观性,用公众评分的方式,而不是由维基级别高的人来决定。我个人认为,维基正在走入一个大的误区,根本性的误区。认“权威来源”,往往放弃了中立客观的立场。以上所言不当之处请包容。Wangyan7626留言2012年3月1日 (四) 21:07 (UTC)回复

了解中国国情有利于编写有关中国的词条

美国的媒体专门报道负面,而中国的媒体专门报道正面——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颇,但也道出了中国目前的国情。因此,新兴的互联网成了中国公众表达意见的主渠道,成年人基本上不信报纸和电视、书籍。他们认为从网络上还能找到真话。郎咸平、郭一平之言论,不仅上不了正规出版物,甚至在网络上也遇到封杀。大多数的权威人物(官方人物)却可以凭借占据的出版资源优势在正规出版物上忽悠大众——这在中国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正由于此,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人物词条的编写不一定拘泥于“权威性”的出版物——那样反而损害了维基百科客观中立的立场(自然科学类人物除外)。这不是一个特殊个案,应该作为一个大问题,让广大维基人加以讨论。Wangyan7626留言2012年3月1日 (四) 21:20 (UTC)回复

哪个是“权威来源”——事实说话,让大家看一下

以下是郭一平谈改革—— 郭一平认为,中国的改革一定出问题,不出问题不正常。之前的改革出问题,今后的改革也一定会出问题!

   为什么?主导改革者,不是人民!
   只有还政于民的改革,才是真改革。不还政于民,所有的改革,都将演变成对人民大众的血腥掠夺!  
   我们把改革当成了“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摸也不能摸30年吧?前两年是摸着来,不能天天摸吧?没摸出来经验?没有摸出来套路?  
   郭一平摸着石头过河,发现河里有个深坑,差一点淹死;你郭二平再过河,不能还掉里面一回吧?郭三平,郭四平……摸着摸着就不摸了。为啥?一个个的失败“深坑”全部都发现了,之后的人就直接趟水过去就是了。  
   问题不在这儿,改革出问题,不是改革者水平造成的,而是立场造成的。他们就没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改革。  
   在改革上,人民大众没有权力说话,更无法主导改革。顶层设计者,为顶层设计,不为大众设计。  
   改革,不要顶层设计,要的是人民设计。
   改革30年,出现的所有问题,实质是权力疯狂的结果。权力不受人民制约,人民在改革上没有话语权,没有主导权——这是造成30年改革出问题的根本问题。谈改革,也要从政治角度考虑,这是我与郎咸平说的不一样的地方。  
   只要不还政于民,所有的改革都将让权力对财富的掌控越来越强化,都将让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都将社会矛盾更加激化,都将使得人民大众生不如死——直至内忧外患不能支持时,抽心一烂,轰然倒塌!

——以上这段话,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得98%的网民支持,但是这类文章别说找到出版物之类的“权威来源”,在网上也存活不了。但你能说郭一平说得不客观不中立吗?大众认可,才是真正的中立客观。中国的正规出版物反而不一定作为“可靠来源”——因此,在对待中国网络人物方面,对于“权威来源”这方面不能太死板。不然,看似一向维持客观中立的维基,反而不客观不中立了,还不如中国网民对中立客观的维持力度大。以上提请大家讨论。120.1.48.204留言2012年3月1日 (四) 23:15 (UTC)回复

不是所有的“权威来源”都权威

对于郎咸平、郭一平这些网络风云人物的词条确立和完善,应该以网络影响力为主,而不能寻找什么出版物的“权威来源”。中国的国情不同,对中国稍有些了解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我支持上面的观点,不能犯常识性的错误。广大网民的认可不算客观中立吗?以“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今天可以搜到477万个网页了。这不是“中立客观”吗?我在水一方新家留言2012年3月2日 (五) 00:54 (UTC)回复

本词条真的是“没有任何来源”吗?

明明本词条还是有两条来源的,为什么说“没有任何来源”?是不是那两条不可作为来源?120.1.108.151留言2012年3月2日 (五) 05:13 (UTC)回复

对郭一平词条的个人意见

维基百科当然是想以“实证”的方式来实现中立客观的立场,在编辑词条时采信已经公开出版的东西和权威人士的评价作为依据——这种想法不能说没一点道理。个人认为,这种方式适合于编辑“自然科学类人物”,但对于社会人物的编辑,尤其是网络人物的编辑,很难实现,甚至“做不成”。无论如何,对于一个人物的评价,各抒己见,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应该采信最大多数人物的“共同意见”——这样仅凭单一的“权威来源”反而容易走入误区。再者,对于网络人物——这一新兴媒介出现的人物之评价,不可能依据传统的出版物,而应该是什么?是网络影响力——点击量和文章支持率、网民支持率。也要考虑国情——中国底层民众缺乏表达权,代表他们的声音,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官方出版物,连正规网站也容不下这些声音。强行寻找出版社正规来源,实际上已经走入死胡同。例如,郎咸平,郭一平这些网络人物,在中国五亿多网民中有很大的声望,但要是寻求出版物上“权威来源”实在太难,几乎不可能。 还有,原来的编辑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从“版本历史”上来看,材料也是充分的,只是不了解维基规则,不懂格式。我也不太懂。为了尽快稳定该词条,请有经验者帮助整理一下。致谢维基好友。 27.185.242.202留言2012年3月3日 (六) 00:48 (UTC)回复

下列网址可否加入郭一平的词条,把握不准,请高人帮忙

上次修改删去了郭一平更多的笔名。原因是:一保留的现在笔名为官方博客笔名。二是删去的是论坛笔名,且封杀机会多,出于保护“传主”之考虑。 另外,有些来源是不是可以作为本词条的参考和链接,本人拿不准。现罗列如下。可用的话,请帮助加上,不可用半月内本人删去。

河南作家网 (栏目:协会会员)

http://www.hnwriter.com/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方正电子图书平台)

http://www.nlc.gov.cn/(内有郭一平书籍)

新华网博客“十大新秀”评选

http://apple2.home.news.cn/blog/home.do?aid=87281168&page=detail

中国百科网

http://wiki.chinabaike.com/index.php?doc-view-93195.html(2010九大风云人物)

郭亦平新华网博客

http://gyp136815.home.news.cn/blog/a/010100043CF104744A6C36FC.html 60.0.250.123留言2012年3月3日 (六) 07:18 (UTC)回复

调整格式,请大家确认

我这一次修改,内容没增没减。考虑着原来内容一大片,我按要点分分家。一是概述,放前面。二是将郭先生写书的事作为一个标题,三是将郭先生的网络影响放为一条。这样我认为要点清楚,版式活泼。请大家提意见。致谢维基朋友!110.241.103.157留言2012年3月4日 (日) 04:06 (UTC)回复

中立客观不能仅靠“正规出版物”

在中国大陆,让说什么不让说什么,宣传谁不让宣传谁,是由官方控制的。出版社报社是官办的,不可能容忍不同声音。因为,对于郭一平这个词条的确立和完善,只有采信网络的资料。包括郎咸平等人,也应该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维基百科的中立客观性。郭一平先生在中国大陆是影响比较大的网络风云人物。这一点网络搜索量也可以作为证据。

222.130.191.242留言2012年3月17日 (六) 02:36 (UTC)回复

郭一平的确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典范,请求大家确认

2001年郭一平放弃升职后的银行工作,赶赴高学历扎堆的北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在北京自学,不求文凭,只为事业而学习。2003年正赶上首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38岁的年龄,低学历,却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就业创业之路,事业有成。他走过的道路,正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当今中国,重文凭,轻知识;重分数,轻人才。大学生考公热,考研热,就业乱象丛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的确应该从郭一平身上受到启发。所以,在词条里,应该加上这一项。这样具有现实意义。提请大家查证并确认本人的意见。(以上内容摘抄于上述维基朋友,不是本人写作。)123.112.166.215留言2012年3月17日 (六) 08:12 (UTC)回复

中立客观性靠官方“权威”出版物不能保证

对于网络人物郭一平、郎咸平等人的词条确立完善不能信赖中国官方出版物。本人赞同。意见上述人物说明白了,不重复。由中国国情决定。郎咸平也没有上过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官方不可能主动高调宣传他们。

增加“大俗大雅、深刻犀利:独到时评文风”等三个小节,提请维基朋友讨论

郭一平的时评文章,在目前中国大陆网络时评文章中独具一格——大俗大雅、深刻犀利,是中国最受欢迎、少有非议的时评人,目前已经被封杀,文中已经说出了。为了保持维基百科中立客观的立场,不被一家之言所左右,提请维基网民搜索阅读郭一平先生文章,以求证本人增加的内容之真实客观性。使得本人的观点成为大众接受的观点。致谢大家。121.28.126.52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6:15 (UTC)回复

对郭一平身份误传问题加上了,请讨论

对郭一平身份的误传,网上有许多,本人加了上去,请维基朋友确认。121.28.127.56留言2012年3月30日 (五) 02:51 (UTC)回复

对郭一平定义的中立客观性,提请讨论

一个人发声,要么是为大众,要么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要么是为某个利益集团。而在当今中国,站在大众立场上说话,没有官方身份,不为名利,没有局限——且有好的文笔,能够为民代言,并不多见——以网络文章作为实证——在网上搜索阅读。本人的所加内容,提请广大维基朋友讨论确认,也不要为我一家之言所拘。120.1.48.210留言2012年4月2日 (一) 01:01 (UTC)回复

本词条不具“广告性”,没有事实可以证明“利益冲突”

本词条只是简略介绍,依照要点简要陈述事实,没有广告性。也没有事实证明主要贡献者与本词条宣讲的内容有利害关系。原来,加在上面的前位维基人,显然对本词条讨论页没有仔细看。也没有搜罗大量的网络资源用以指证本词条陈述的事实。本词条简略地介绍,其观点与事实是明显的。何况,本词条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经过网民讨论一年多定下来的,具有稳定性。110.228.88.111留言2012年7月30日 (一) 02:30 (UTC)回复

郭一平这一词条带有很强的炒作个人的色彩,不符合客观中立的维基原则

郭一平这一词条无论从内容到语气都带有非常明显的吹捧本人的痕迹。这个词条不符合维基一贯提倡的客观中立的原则。具体来说我想对以下几点提出质疑:

1.词条的第一段基本上抄自郭一平的博客。以下括号内是郭一平博客的自我介绍。大家可以和词条内容对照。

{郭一平介绍

郭亦平,著名学者、时评人,作家,房地产评论专家,曾用名郭一平、郭中华,网上多用郭一平发表文章,原籍河南省商水县。网络江湖“天龙八部”之一,2010年与郎咸平、戴旭、时寒冰、于建嵘、张宏良、易宪容等人一道,被30多万网民推举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字里行间透露着强烈的民生关怀情结,以“不说真话就死”的精神,发表了大量的时评文章。每篇文章网络点击量均超过百万,不少文章达到数百万,上千万,被中国网民称为“中国真正的专家”“有良心的学者”。维基百科、外媒和中国网民将郭亦平与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并称“中国两平”。}

2. 词条开篇即说郭一平是著名学者,但是通篇内容没有任何郭一平学术成就的介绍。所列著作中也没有一本能称得上学术著作的论文。

3. 词条有很多带有强烈主管色彩的词汇,譬如:“文笔犀利”,“观点鲜明”。这些词汇缺乏客观的定义,不适合用来评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基本评价一节,更是充满了撰写人个人观点的语句,不符合维基百科客观的原则。

4. 郭一平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是本词条完全没有提到对他的批评意见。这也是不符合维基中立的原则的。维基不是一个供某些人炒作的平台,郭一平这一词条是我所看到过的维基百科当中偏见最严重的词条。

没感觉有炒作意味

刚才在网上搜了一下,看了看。作为一个网络人物,这个词条也是成立的。词条简单,叙述精炼。事实陈述,没有感情的色彩。有正面陈述,也有负面评价。 如果网络没有影响力,强行硬加,才是炒作。确有影响力,网民点击的,那就不是炒作。至于郭一平粉丝为郭一平建立的博客,对郭一平的介绍,与本词条有重合之处,当是网民以维基词条为依据而转引,不存在版权和炒作问题。况且,维基的每一次改动都是经过网络过滤的,当时是没有版权的。本词条历经多次修改,属于一个稳定性的词条,不宜凭个人理解来随意性解说。本人说法,请求大家查找网络证实。

返回到“郭一平”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