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4月21日) |
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英语:St. Teresa's School Kowloon,缩写:STS),是香港一间由美国归侨鲍锺慧莳(Maria Lourdes Bau)于1952年创立的罗马天主教男女小学,本为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幼稚园)的直属小学[2]。学校邻近九龙圣德肋撒堂以及香港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九龙社区中心,分为幼稚园以及小学两部分。另外,向来亦对学生成绩和品行都有较高要求[3]。但因为校舍设施不足,不符合教育局要求而于2008年6月28日结束营办。
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 St. Teresa's School Kowloon | |
---|---|
地址 | 香港九龙九龙塘太子道西258号 |
类型 | 私立小学 |
宗教背景 | 天主教 |
隶属 | 天主教香港教区 |
创办日期 | 1952年[1] |
关闭日期 | 2008年 |
创始人 | 鲍锺慧莳女士 |
学区 | 九龙城区 |
校监 | 林焯炜神父 |
校长 | 范蒲灵女士 |
校训 | 爱德至大 (拉丁语:Maior Est Caritas) |
学校网址 | www |
校政管理
- 历任校监
- 历任校长
- 1952年至1996年:鲍锺慧莳 女士(Mrs. Maria Lourdes Bau)
- 1996年至1998年:黄若娴 修女(Sister Cecilia Wong)
- 1998年至2008年:范蒲灵 女士(Miss Fang Po Ling)[6]
历史
创校与发展
1952年,九龙圣德肋撒堂堂区神父和灵导神父希望开办一所小学以容纳天主教男学生。后于同年10月20日,美国归侨鲍锺慧莳于界限街创办“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初时,学校只有三间课室。至1954年,搬到九龙圣德肋撒堂旁边继续营办。当年校舍属楼高三层平房式的建筑,操场旁边有一排班房(后被拆卸建成了香港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九龙社区中心和明爱宾馆)。当时,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只取录了140名学生。之后到了1957年,学生数目升至450人。该校分为上午校与下午校;上午校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下午校则以中文教学。两校均设有幼稚园和小学部,学生皆为男女生。当中因应香港在1950年代尚未有正式的国际学校而取录了居港的外籍人士子女,包括了英军子弟[7]。由于学校毗邻圣德肋撒堂,所以学生获安排参与宗教活动及接受灵修教育。课外活动方面,校方提供书法班﹑美劳班﹑乒乓球组﹑羽毛球组﹑朗诵组﹑舞蹈组﹑合唱团等活动[5]。
另外,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的创校校长鲍锺慧莳认识了不少葡萄牙裔的族群,于是她于1950至1970年代期间曾聘请多位葡萄牙裔教师在校任教。至于学校校徽的设计,是出自鲍校长以及商务印书馆创办人鲍咸昌三子鲍庆荣(即鲍校长之丈夫) 的手笔[8]。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内于最高峰时期有超过25位教师及600位学生。逾半数教师为女性。在2008年结束营办之前,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取录过来自香港、葡萄牙、英国、美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学生。毕业生大部分会获派到九龙华仁书院、喇沙书院、玛利诺修院学校以及拔萃男书院等等升读中学。
结束营办
2002年,天主教香港教区因校舍设施不足决定停办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该校是教区营办的第三所私立小学,前两所分别为圣贞德小学以及伍华书院小学(上午校)。[9]时任天主教教育事务处教育事务主教代表助理陈继贤指出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本身所在位置是一所私人楼宇。内里无法增加特别课室以应付资讯科技教育。此外,也不能开设图书馆等设施。天主教教育事务前主教代表胡路明亦指教区曾经考虑过重建校舍,惟费用高昂以致未能成事。申请附近地皮再建学校一事也遭到政府拒绝[6]。而香港适龄小学生数目有下降趋势,教区有意把资源投放到其他有需要的社会服务。因此最终作出停办的决定。直至2003年,校方不再招收小一新生。[9]
2008年,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共有58位(小六班别有29人;两个 K3 班别共有29人)学生毕业。在同年6月28日,校方举办欢送活动,结束学校56年的办学历程[10]。此后,校友通过成立校友会以及 Facebook 群组“St Teresa's School, Kowloon "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维持联系。
学校刊物
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曾出过三本学校刊物:第一次是在1956年,第二次是在2002年,第三次是在2008年。1956年是该校即将创校5周年的年份。为纪念学校创立5周年,该校出版了一本名为“Teresian”,共有58页黑白印刷粉红色封面的校刊。至2002年,学校为庆祝创立50周年出版了一本绿色封面的校刊。九龙圣德肋撒英文学校最后一本校刊于2008年出版,用以记录学校56年的营办历史。同时标志着学校的营办结束。
著名/杰出校友
- 政界
- 田北辰,BBS,JP: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新界西)、荃湾区议会愉景选区区议员、纵横二千集团(经营G2000品牌)创办人及主席、实政圆桌召集人[8](1958年小三至1960年小五,小学部)
- 唐英年,大紫荆勋贤,GBS,JP:全国政协常委、前政务司司长及前财政司司长[11]
- 演艺界
- 张卫健:香港男艺人(只读幼稚园)
- 古天乐:香港男艺人(幼稚园至1981年小三)[12][8]
- 林海峰:香港男艺人[8](只读幼稚园)
- 陈晓东:香港男艺人(小学部;小一至1985年小三)
- 苗可秀:香港女演员(小学部)[注 1]
- 关之琳:香港女演员[8]
- 谷祖琳:香港女艺人
- 黄宇诗:前香港女艺人
- 朱玲玲:前香港女演员、女模特儿、1977年香港小姐竞选冠军及最上镜小姐
- 伦永亮:香港作曲家[8]
- 毕国智:香港电影导演
- 陈德森:香港电影导演[13]
- 蔡兴麟:香港男歌手(小学部;1983年小五)[注 2]
- 黄荣璋:香港男配音员(幼稚园至1995年小学部)
- 医学界
- 王泰鸿:香港心脏科专科医生(1984年小六)
外部链接
注释
参考来源
- ^ 1.0 1.1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天主教香港教区. 香港天主教手冊.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 1963: 263.
- ^ 九龍聖德肋撒英文學校(幼稚園). Y28 Kids.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環出更:田二少朱玲玲趣說小時候. 东方日报. 2008-06-29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ev. ORLANDO, Carmelo PIME 和靈導神父. 天主教香港教区. 1979-09-21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小學概覽2000/01.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0 6.1 聖貞德伍華小學之後 聖德肋撒學校逐步停辦. 公教报 第3063期. 2002-11-03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李美慶〈再見小學〉. 金文泰中学 六二网《心语》. 2008-03-07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8.0 8.1 8.2 8.3 8.4 8.5 罗元旭. 東成西就--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西交流百年.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2: 303.
- ^ 9.0 9.1 聖德肋撒明年不招小一. 星岛日报. 2002-11-05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隔牆有耳:最尾的港姐. 香港苹果日报. 2008-06-29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逾百學生家長 促請教區續辦 唐英年、田北辰母校八年後停辦. 香港苹果日报. 2003-10-27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想努力回憶. 古仔网志. 2007-02-07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聖德肋撒英小決停辦. 文汇报. 2003-10-28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