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式机炮
保式机关炮(日语:保式機関砲),后称保式重机枪。 是日本帝国陆军于1902年(明治35年)列装的气冷式重机枪。为法国制霍奇克斯M1897重机枪的日本仿制型。在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该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以此枪作为原型的改良版,即后来的三八式重机枪。
保式机关炮 保式機関砲 | |
---|---|
类型 | 风冷式重机枪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02年—? |
参与战争/冲突 | 日俄战争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霍奇克斯公司 |
研发日期 | 1902年 |
生产商 | 陆军兵器总厂 东京炮兵工厂 |
生产日期 | 1902年—1909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50公斤(连三脚架) |
长度 | 1,445毫米 |
炮弹 | 三十年式实包 |
口径 | 6.5毫米 |
枪机 | 气动式 |
发射模式 | 全自动 |
射速 | 450发/分钟 |
枪口初速 | 450米/秒 |
枪口动能 | 3712焦耳 |
有效射程 | 2000米 |
供弹方式 | 30发保弹板 |
瞄具 | 机械瞄具 |
概要
1896年(明治29年),日本陆军对于霍奇克斯公司初开发的霍奇克斯M1897产生兴趣,购买了四挺作为试验。
1897年(明治30年),自法国进口的霍奇克斯M1897,口径为8mm,最大射程1,900m。其结构特点是它具有气压式夹板和子弹供给装置,并为枪管外套的波型管加装了散热片。
1898年(明治31年),日本陆军技术本部炮兵议会和霍奇克斯公司的一名工程师进行了射击测试。该测试中,暴露出诸如子弹壳裂伤之类导致击发不稳,无法连续射击。
这是由于在印度洋等海上航线运输过程中企划变化导致弹药变质所致。在法国测试中,霍奇克斯M1897能持续射击数千发且几乎不会引起故障,可靠性高。由于其被誉为是世界上评价最好的重机枪,因此霍奇克斯公司对此次在日本测试的结果感到惊讶,开始便积极调查异常原因。
日本陆军向霍奇克斯公司提出规格需求,将霍奇克斯M1897的口径更改为6.5毫米,并将订购五门作试验,适用当时日本陆军所使用的三十年式实包。
1901年(明治34年),陆军从霍奇克斯公司购买了该改型的生产许可权,更合计购买50组枪管。此后,日本陆军大规模仿制了该改型。
1902年(明治35年),其定型后命名为保式机关炮。
1904年 (明治37年),日俄战争爆发,保式机关炮首次投入实战。
称呼
保式机关炮虽被称为炮,但口径仅6.5mm,理论上为机枪的范畴。
操作
保式机关炮放在三脚架上并进行操作。三脚架由两个前支架和一个后支架组成,机枪手坐在后支架的鞍座上进行操作。
带有三脚架的可由一个炮兵指挥官和三个炮手组成的小组操作。枪的指挥官在枪的右边。机枪手坐在三脚架的马鞍上,瞄准并进行射击。副射手位于枪械的左侧,负责装填弹药。操作调压器时要注意枪机的气压。第三副手位于后方,从弹药箱供给弹药。
两名副射手被负责移动机枪。机枪手肩扛三脚架的前脚架,副射手握住后脚架。根据指挥命令移动机关枪。该三脚架可以折叠。第二副射手负责携带每箱共约数十公斤的弹药箱。弹药盒内装有14个以纸板包裹的30发保弹板,单重为890公克,一箱总共420发子弹。
对于单发点射,指挥官指示射程和目标,下令将其“并ニ打カカレ”。进行连续射击时,指挥官则指示了射程和目标,并下令“急キ打カカレ”。而向大目标密集射击时,则指示“左右ニナゲ”。另外当保弹板使用过半后,副射手需预备了下一个满弹板,并在射击后立即将其装填。第二副射手会趁空档回收的空弹板。
保式机关炮是气动式射击。安装调整气压的调节器。当气压太小且未排出枪机时,需拧紧调节器;当气压的反作用过大影响枪口稳定、或在肩部会感受到明显的反冲作用时,需松开作调节。 保式机关枪在作单发点射时,时常发生异常,这并非机枪手熟练度的问题,而是由于反向钩子不会触发的异常。这是因为由于复位弹簧的异常或气体调节器的调整不正确,导致气体活塞未完全缩回。即使生锈作干油涂层,弹壳上的碎屑以及火药残渣会附着在枪机活塞和螺栓的各部上。其他原因包括触发器,钩子磨损和异常。这些措施需要向后推扳机或握住扳动杆,以防止气体活塞位移。
当管道发生故障时,拉动起重杆,向后拉动螺栓,以弹出未爆炸的壳体。实际的包装未直接面对密室孔,弹头与枪体相撞,导致装载不完全。这是由于弹板的变形。此外,弹板有时会变形,无法装填。子弹齿环和螺栓之间也有摩擦。射击时,当实际包装的枪管向后出来时,发出奇怪的声音,火烟向后散发。当这种情况连续发生时,击发器长或太短,或者撞针变形。
在检查和维护期间,机枪的拆卸仅限于必要的零件。除拆卸和连接方法中列出的零件外,禁止拆卸其他零件。如果在金属零件上形成了锈蚀,则应等待加入机油,然后用浸有油的布轻轻擦拭,然后用干抹布将其擦拭。禁止用力摩擦抹干油。对于白色部分,可以使用软木片和硬毛刷。严格禁止使用抛光砂,砂纸,粘土,砾石等去除锈蚀。
以下油脂用于检查。
- 石油:用于清洁
- 机油:用于防锈
- 鲸油:用于皮革部分
- 矿脂:用于摩擦零件部件的润滑和防锈
- 硬质抗磨油:车轴
空保弹板再利用
当重新使用回收的空弹板时,必须使用校正器校正形状。插入物修正装置(防弹板校正器)是一种用于校正弹板凸耳和端子变形的机器。保弹板耐久度可使用到7-8次。
列装
1899年(明治32年),因应量产体制初期未到位,紧急建立完整的量产工业体系。
从1903年(明治36年)起,开始批量生产,开始列装部队,将一定数量将投入日俄战争。
1904年8月27日(明治37年),参谋总长山县有朋向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提出要求,陆军第3军欲配备了60门装轮式保式机关炮,60个保弹板校正器和900,000发弹药。他要求将其中的270,000发装填在保弹板上。每门机关炮配有15,000发弹药。其中有40门被正式交付了。
1904年10月(明治37年),陆军兵器总厂收到命令,陆军第1军配发6门保式机关炮,其中90,000发子弹,其中9,000发装填在保弹板。另外再发配3个防弹板校正器。
1904年11月4日(明治37年),向满洲军总司令部交付了48门装轮式保式机关炮,42挺三脚架保式机关炮,弹药1350,000发(包括427,000发装填进保弹板)此外还另外配发45个保弹板校正器。这些机枪将适当分配给各部队。 11月16日,30挺三脚架式机关炮分配给第3军,12挺则分配给第2军。
1905年2月2日(明治38年),兵器总厂配给陆军后备第二师团共12挺三脚架式机关炮,180,000发弹药、2,400个保弹板和12枚弹板校正器。
1905年3月5日,再提供满洲军总司令部共计50门机关炮,以及750,000发子弹、15,000个保弹板、50个弹板校正器和9组便携式工具。其中有三十门配给第三军,二十门则借给了辽东守备军。
1905年4月,兵器总厂向澎湖岛要塞司令部配发了14门装轮式机关炮,280,000枚子弹,2,800枚保弹板和7个弹板校正器。
1905年6月,东京炮兵工厂收到制作28挺三脚架式机关炮的命令。 此外,也指示兵器总厂向陆军大连分部发配13挺三脚架式机关炮,62,400发弹药,2,080个保弹板,4个弹板校正器和2组便携式工具。
后继型与退役
公元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9月,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军发现保式重机枪有诸多缺点,将其进行改良,衍生出三八式重机枪
未有史料正确记载保式退役年分。依照类别,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仍有部分保式机关炮、三八式重机枪留作为预备役武器,其余的三年式、九二式和一式则作为一二线武器,二战日本投降后基本全数退役。
参考文献
- 佐山二郎‘小铳 拳铳 机関铳入门’光人社NF文库、2008年。
- 军务局炮兵课‘保式机関炮外の点审查之件’明治39年。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0444600
- 台湾総督府‘保式机関炮保弾钣支给に関する件’明治37年。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2030238300
- 大本営陆军幕僚‘保式机関炮支给の件’明治37年~38年。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0301000
- 军务局炮兵课‘保式机関炮送付の件’明治37年10月。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7702900
- 军务局炮兵课‘保式机関炮送付の件’明治37年11月。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6009000
- 大本営陆军幕僚‘后备に师団へ机関炮引渡の件’明治38年。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0266300
- 军务局炮兵课‘保式三脚架机関炮同実包送付其他制作授受の件’明治38年。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6607800
- 军务局炮兵课‘保式双轮机関炮支给の件’明治38年。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6260700
- 军务局炮兵课‘保式三脚架机関炮制作并送付の件’明治38年6月。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302646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