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1线,“北马~巷口”线[1],是位于台南市(直辖市)境内[2],原属台南县(简略代号:“南”)编号第1号的乡道(暂行旧称)[3]等级公路,目前路线北起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北马西侧,经学甲区中洲,南至台南市将军区仁和里巷口南侧,全长达 12.094 公里。

中华民国乡道tn1线
道路信息
道路总长12.094公里(7.515英里)
乡道
1条支线
  • 起点
  • 终点
  • 主要结点
起点台南市北门区北马
281 南鲲鯓
终点台南市将军区巷口
总长3.169公里(1.969英里)
乡道
地点
主要城市台南市学甲区中洲
公路系统
中华民国乡道

沿线路线概况

  南1线[1]为连络台南市北门学甲将军三个市辖区间的重要乡道(暂行旧称),本线起点连接台17线台61线两条省道的台南市北门区北侧共构路段旁叉路口,位于“嘉南大桥”南侧不远处,本线实际仅直接连接台17线[4]。该省道共构路段往北所连接之嘉南大桥,为跨越台南县嘉义县县界界河八掌溪之重要桥梁

南1线于起点后,沿八掌溪南岸往东前行经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北马(北马仔)后,到达该村内另一处聚落“旧渡仔头[5]”。旧渡仔头原为八掌溪南岸渡头所在之地,因日治时代洪灾之故,部分村民东迁另起新庄,因此另称为“新渡仔头[6]”,位于另条南2线沿途。南1线在村庄内道路与东西向的南2线短暂共线后,转向南行。南行途中,再经大白米、小白米两处聚落后,跨越北门区学甲区市辖区区界上的“白筏桥”。到此为止,本路线在北门区境内路段两旁沿线景观,倒是多以传统农地、村落景色为主,偶尔见到少数渔塭散布其中。

跨越白筏桥上的南1线,到达学甲区境内光华里[7]竿子寮,在此连接另一条重要乡道南6线,由此路可往东直达盐水区市区南侧;本线则再跨越急水溪上的“筏仔头桥”往南续行,经过筏仔头[8],在于新头港聚落处叉出本乡道的唯一支线南1-1线[9]。在学甲区北侧交会县道171号前的路段两侧,是由渔塭、渔村及墓地组成的景象;此片渔塭密集的低漥土地,正是由古时候台南另一个古潟湖─“倒风内海[10]”,在百年来淤积、人为开发后的仅留之现存遗迹[11][12]

南1线往南进入学甲区中洲里中洲[13][14]前,除县道171号三连路,还再交会县道174号中洲路这两条重要东西向的县道(暂行旧称)[3]学甲区中洲里中洲是南1线沿途至此所经的最热闹的聚落,1976年时本线的终点原也位于此处,由县道171号路口、经中洲到终点处的这段最后路段两旁,景色则已全然地被田地及农村所取代。

目前的南1线中洲以南路线,原属于已废止的南17线 路线,由此路线南行越过将军溪上的“箍寮桥”,也进入了将军区境内。本线在经过将军区仁和里巷口[15]聚落时短暂地交会最后一条公路─南22线后,12公里多的路程最后止于巷口南侧不远处的南18线处的叉路口。

本段叙述内提及公路之交通识别路牌省道 台17线 台61线县道 县道171号 县道174号乡道 南1线、 南2线 南6线 南17线(已废止)、 南18线 南22线乡道支线 南1-1线。)

行经行政区域

台南市[1][2]

历史沿革

支线

  南1-1线[23][9]

  • 起讫点:新头港~中洲
  • 里程:3.169k
  • 行经行政区域:
  • 历史沿革:

沿线景点及寺庙

  •  南1线沿线:
    • 北门区:北马太兴宫,旧渡仔头吴保宫。
    • 学甲区:竿子寮巡安宫、庙主大王,筏仔头忠臣殿,中洲陈姓桂记大宗祠、惠济宫。
    • 将军区:巷口陈氏宗灵阁、田都元帅、圣慈宫、天上明世宫。
  •  南1-1线沿线:
    • 学甲区:新头港吴光览纪念馆,旧头港镇安宫、吴府元帅,中洲惠济宫。

沿线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及其他设施

连接道路

交流道

 南鲲鯓交流道

参见

参考资料

地名注释(外部链接)

以下为本条目内相关联地名之注释[24]

台南市北门区北门区[永久失效链接]):
台南市学甲区学甲区[永久失效链接]):
台南市将军区将军区[永久失效链接]):

注释

  1. ^ 1.0 1.1 1.2 Google Map上南1线路线定位:南1线乡道
  2. ^ 2.0 2.1 2010年12月25日由省辖市台南市和台南县合并升格改制为台南市(直辖市),改制后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187万,详见台南市(直辖市)
  3. ^ 3.0 3.1 未来公路法会经由修法,将直辖市区内的“县道”改编为“市道”、“乡道”则改编为“区道”并调整主管机关的管理及养护权责,参见交通部公路总局讨论区
  4. ^ 此段台61线为快速道路等级,需经由交流道方可进入。台17线则为台61线两旁侧线,亦为南1线实际连接道路。
  5.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地名检索系统─“北门区旧渡仔头[永久失效链接]”。
  6.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地名检索系统─“北门区新渡仔头[永久失效链接]”。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原为头港里,2006年2月学甲镇行政区域调整后,头港里与光华里并为“光华里”。
  8.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地名检索系统─“学甲区筏仔头[永久失效链接](筏子头)”。
  9. ^ 9.0 9.1 Google Map上南1-1线路线定位:南1-1线乡道支线
  10.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地名检索系统─“学甲区倒风内海[永久失效链接]”。
  11. ^ 麻豆美学工作室─“倒风内海[永久失效链接]”。
  12. ^ 铁马日记─“阅读地图之乐趣”。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中洲为大聚落,原划有五个里:光华、白渚、民吉、光明、西进里。南1线进入中洲后的路段即为光华、白渚里界,再经民吉里。南1-1线进入中洲后的路段则为光明、白渚里界,止于西进里附近。2006年2月学甲镇行政区域调整后,将白渚、民吉、光明、西进等四里合并为“中洲里”;光华里则与北边之头港里并为“光华里”。
  14.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地名检索系统─“学甲区中洲[永久失效链接]”。
  15.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地名检索系统─“将军区巷口[永久失效链接]”。
  16. ^ 16.0 16.1 南臺灣河川環境資訊網 - 急水溪-水文、環境與地質. 南台湾河川资讯网. 2009-12-30 [2010-08-12]. [永久失效链接]
  17. ^ 17.0 17.1 公告臺灣省縣鄉道及專用公路路線里程表. 政府公报资讯网. 台湾省政府. 1966-08-01 [2010-06-10]. 
  18. ^ 18.0 18.1 18.2 当时的省、县及乡道是以重要性,而不是以编号来区别;而“169号”道路在公告中列在与南1线相同的乡道列表中,所以应称为“乡道”,其他类似情况的还有数条公路。
  19. ^ 19.0 19.1 公告臺南縣鄉道公路計劃用地寬度. 政府公报资讯网. 台湾省政府. 1970-09-04 [2010-08-06]. 
  20. ^ 20.0 20.1 公告「65年度臺灣省公路資料統計表」(續). 政府公报资讯网. 台湾省政府. 1977-09-19 [2010-08-20]. 
  21. ^ 21.0 21.1 根据连接道路椿号,“和港”应就是现在将军区仁和里的前身“和巷村”。
  22. ^ 22.0 22.1 公路总局六十年专刊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3-09.
  23. ^ 23.0 23.1 23.2 公路总局全台乡道路线表,(猫砂行控中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7-30.)。
  24. ^ 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建置计划─,(地名检索系统,台南市地名清单[永久失效链接])资料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