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库尔贝
古斯塔夫·库尔贝(法语:Gustave Courbet,法语发音:[ɡystav kuʁbɛ];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是一名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古斯塔夫·库尔贝 Gustave Courbet | |
---|---|
出生 | 让·德西雷·库尔贝 1819年6月10日 法兰西王国杜省奥尔南 |
逝世 | 1877年12月31日 瑞士沃州拉图尔德佩 | (58岁)
国籍 | 法国 |
知名于 | 绘画、雕塑 |
知名作品 | 奥南的葬礼 (1849–1850) 画室(1855) 世界的起源 (1866) |
运动 | 现实主义 |
奖项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赞助人 | 阿尔弗雷德·布吕亚 |
签名 | |
生平
库尔贝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奥尔南,父亲雷吉斯·库尔贝(Régis Oudot Courbet)是一位农场主,其母名为塞尔维(Sylvie),他的姐妹柔伊(Zoé)、泽莉(Zélie)和朱丽叶(Juliette)是他最早的模特[1]。1839年他到巴黎学习法律,常到卢浮宫观摩大师们的绘画,在父亲的支持下改学绘画,先在斯特本和海森画室学习,但不久离开,自行以临摹大师们的作品学习。
1849年,他回到家乡,创作了《碎石工》(二战期间被毁)[2]、《奥南的葬礼》等如实反映生活的作品,成为现实主义艺术的领导人,他坚决反对旧的传统观念和习俗,成为背叛传统画派的新一代艺术家的领袖。他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风景画,并写作了散文和政论文,呼吁民主和自由。1856年,他访问日耳曼邦联,受到热烈的欢迎。
他的名画《画室》画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还包括自己和模特。
他拒绝了拿破仑三世授予的荣誉军团十字奖章,使他的人气大增,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后,他被选为公社委员、艺术家协会主席,负责博物馆工作,他坚决主张推倒象征帝国主义战争的旺多姆圆柱。这个铜柱是拿破仑为了炫耀侵略战绩,用缴获的1200门大炮熔铸成的,上面刻着拿破仑历次战绩。公社通过法令说它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对军国主义的赞扬”,于1871年5月16日予以拆毁。巴黎公社被第三共和政府剿灭后,他旋即被共和政府逮捕,并被判入狱6个月及赔偿圆柱重建费30万法郎。1873年出狱后,他为逃避此笔天价债务逃亡瑞士,最终于四年后因酗酒导致肝硬化而客死异乡。
1882年法国美术学院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
参考文献
- ^ Avis Berman, "Larger than Lif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mithsonian Magazine, April 2008.
- ^ Ann Campbell,PAINTINGS:How to Look at Great Art, Franklin Watts , Inc , SBN 531-01867-9 , 95
外部链接
- 库尔贝的风景画“低潮时的诺曼底特鲁维尔海岸”(约186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古斯塔夫‧库尔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ustave Courbet pap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
- Gustave Courbet, works at Musée d'Orsay, Par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oconde, Portail des collections des musées de Fra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nion List of Artist Names, Getty Vocabula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LAN Full Record Display for Gustave Courbet. Getty Vocabulary Program,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Los Angeles, California
- The Painter's Studio (L'atelier du peintre), on-line, in increased reality, Musée d'Ors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e chef de l'école du laid': Gustave Courbet in 19th-century caricatures. European Studies Blog, British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