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涛(1639年—1710年),字岱观,号塞翁。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市)人。明末清初文人。

生平

万历三十七年(1639年)生,[1]十岁时随父迁徙诸暨。[2]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举人。[3]入清,任官西安训,“旋以父艰去”,后补德清谕。顺治十五年(1658年)参加会试,落榜。顺治十七年冬,北上谒选授官甘肃成县(同谷)知县,[4]有政声。康熙四年(1665年),因故解职。浪迹江湖三十年,终老于吴山越水间。工书画,尤长于诗。[5]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年八十七。[6]

注释

  1. ^ 吴山涛《西塞诸诗册》记:“丙寅舟过吴门……时年七十又八”,可知吴山涛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
  2. ^ 董作栋《吴山涛传》提到:“十六,抵武林,入诸名人文社有声。访诸父山东,尝就临清州入泮。弃去,复就钱塘为诸生。”
  3. ^ 董作栋《吴山涛传》提到:“登崇祯己卯贤书,南宫被放,再上公车,值流寇讧河北,道梗还。”
  4.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山涛《行书西塞诗》跋云:“余昔宰秦西之同谷,荒塞不耐,未几谢去。”成县于唐代为同谷县,杜甫曾于此地栖迟。
  5. ^ 魏㟲修裘琏等纂《康熙钱塘县志》卷二十二载:“吴山涛字岱观,晚号塞翁。领崇祯己卯科乡荐。三任广文。授陕西巩昌府成县令。弹丸小邑,当兵燹残破之后,钱粮协济,极为民累。抵任力请题改,邑人至今犹建祠祀之。二年即致仕。终老吴山越水间,啸歌自得。书法飘逸,能自成家;画不入蹊径,残山剩水,挥毫自如,然往往为世所重。出关日,赋《西塞》诗三十篇,词人学士多能诵之。年八十七,无疾终。”
  6. ^ 《清代画史》记吴山涛年八十七卒,《明清画家印鉴》记载吴山涛卒于康熙四十九年。

参考书目

  • 汪世清《吴山涛生卒考》,原载香港《大公报》,一九八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