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成
周奕成(英语:Jou Yi-Cheng,1967年11月20日—),台北市人,政治运动家,作家,创业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史隆管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SAIS)外交硕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修毕,是学运世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外学者[谁?]誉为台湾新世代的思想家与意见领袖。曾任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青年发展部及文宣部主任、第三社会工作室召集人、第三社会党发起人、世代论坛召集人兼首席执行官、行政院政务顾问、总统府咨议、台湾民主基金会主任。现为新议程研究室主持人、世代文化创业群负责人。论述领域广及宪政、两岸、外交、媒体、文化及创业等。[1]
周奕成 Jou Yi-Cheng | |
---|---|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台湾台北市 | 1967年11月20日
籍贯 | 中华民国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无党籍 |
其他政党 | 第三社会党(2007年-2020年) 民主进步党(?-?) |
生平
1990年3月14日,周奕成为野百合学运开第一枪,他所领导的中国文化大学“草山学会”发动数十名学生到阳明山中山楼向万年国会抗议。次日,国立台湾大学等其他各校学生开始进入中正纪念堂静坐,发展成为近万人的学生示威运动。
1996年5月,周奕成担任民进党文宣部副主任,发动上百位民进党新世代干部提出《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主张台湾现状独立,民进党应转型为中间偏左的社会改革政党、不应以台湾独立为唯一使命,引发党内外大辩论。虽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围剿,但其部分主张在1999年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得到体现。
1996年7月,周奕成提出“十八岁公民权”修宪案,主张修改《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降低投票年龄为十八岁,该案成为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提案。在1999年周奕成担任修宪政党协商小组成员时,该案首度进入政党协商程序。至今该修宪案仍未通过。
1999年至2000年,周奕成以民进党青年部主任身份为陈水扁竞选总统主持青年工作,在全台湾几乎每一个大专院校共成立了两百多个小组织,为民进党青年工作的组织化打下基础,培育了许多后来担任公职或幕僚的青年干部。因此有人称他为“永远的青年部主任”。
2001年,周奕成从美国华府回到台湾,受总统陈水扁征召进入总统府担任咨议,为陈水扁撰写文稿。不到一年,周奕成辞职再度赴美深造,似已显示脱离陈水扁政府的意向。
2003年底,陈水扁发动“和平公投”。周奕成在美国撰文指出此一作为违反台湾的国家利益,在政策观点上对陈水扁公开表示异议。但在2004年初,周回到台湾,仍受邀进入陈水扁竞选总部担任公投议题顾问,协助处理公投的论述。
2004年陈水扁连任成功,周奕成形同被排除在核心之外,仅以熟悉国际事务及台湾民主化历史而出任台湾民主基金会主任,主持民主外交事务。周负责筹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捷克前总统哈维尔、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人访台演讲,并筹组亚洲民主化世界论坛(World Forum for Democratization in Asia)等。
2005年,谢长廷提出“和解共生论”,主张政党之间与两岸之间的和解与合作,幕后执笔者即为周奕成。谢长廷出任行政院长,周奕成一度是行政院新闻局局长人选,后据传因总统府反对而作罢。周随即被聘为行政院政务顾问,协助处理两岸及国际事务。
2006年,周奕成在《中国时报》专栏中多次撰文,批判陈水扁的诸多外交与两岸政策作为违背了台湾的国家利益;其给民进党青年的公开信亦指出民进党领导层的许多问题,反映出其作为民进党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青壮代领袖人物的反省能力[2]。
2006年,周奕成筹组世代论坛,做为推动修宪运动的机构。2007年1月,世代论坛发表《第三共和修宪说帖》,提出总纲不动、政府采议会内阁制、国会选举采联立式两票制、宪法本文公投、降低修宪门槛等修宪五原则。
2007年5月,周奕成提议组建第三社会党,希望克服台湾蓝绿分化对峙的困境,呼应民间渴求真正第三势力的呼声,获得知名人士如唐飞、黄石城、陈长文、沈富雄、林浊水、龙应台及上百名学者的公开支持。
2007年5月27日,周奕成说:“这次(2007年)民进党内立委初选,亲绿媒体介入很深,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自1991年地下电台兴起,海外台独学者回台组成台教会,民进党已把意识形态外包了。以前是从政者做理论,如许信良、林浊水和谢长廷等;现在地下电台和名嘴用强烈的民粹语言诉求群众,使得政治领导者逐渐丧失理论论述能力。民进党政党部门与理论论述脱勾,和论述被外人垄断,是民进党面临的危机之一。”[3]
2007年9月26日,周奕成说,民进党已经庸俗化,所需要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也趋向庸俗,未来并非没有新的人力资源,只是这些人虽然能够在选举中获胜,却难以承担领导国家的大任。他说,他从十多年前就为民进党做青年工作,清楚地看到这十几年来,民进党所招收的青年人性质有很大的转变:民进党在野时代,特别是解严前后所吸引到的人,很多是当时优秀的知识青年,也有浪漫的理想;陈水扁政府执政前后,有许多青年加入民进党,后来成为幕僚,还有几位当选公职,这一批人有的还有理想性、有的就比较现实;陈水扁政府执政后加入民进党的年轻人,有一些是看在从政的机会而来,也有一些人在很年轻时就沾染了不少政治圈的习气;这种变迁的轨迹,他的感受非常明显。他说,这不能责怪年轻人,只能说:早期民进党领导者们有理想,所以吸引了有理想的年轻人,也教育了年轻人有理想;后来民进党庸俗化,必然吸引庸俗的年轻人,甚至使得本来有理想的年轻人变质;他认为,现在的五、六十岁这一代人要负很大的责任[4]。
2007年9月26日,周奕成批评,民进党中执会通过的〈正常国家决议文〉,对台湾的“国家论述”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倒退。他解释:〈正常国家决议文〉的基本思维是认为,台湾还不是独立国家,必须透过公民投票来完成独立的程序;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早期台独的思想,也就是台湾民主化之前的台独理论;但事实上,台湾经历过1990年代的民主化过程,早已解决“台湾主权归属问题、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合法性问题、台湾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三大问题。他说,在民主化之前,台湾主权归属是有争议的,也就是基于《旧金山和约》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而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统治合法性也是有争议的,也就是“究竟是归还、占领还是代管”;而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更是麻烦,也就是“处在内战的交战双方”。他说,民主化等于渐进式住民自决,台湾民主化以后,台湾主权属于全体台湾人民,中华民国的合法性被间接接受,台湾是独立国家、与中国互不隶属,这些都已经确立下来;所以,台湾民主化以后的台独理论,讲的是“台湾已经独立,除非要改变这个事实,否则不必进行自决公投”,这也是民进党自从1996年新世代发动路线大辩论、以至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以来的主流路线。他说,民进党在执政前,讲“台湾已经独立”;现在民进党执政近八年,台湾反而从“已经独立”变成“还没独立”,当然是台独理论的大倒退[5]。
2007年9月26日,周奕成说,“教育本土化”是必要的,但未必都能称为去中国化;不能把教育本土化的议题当成政党对抗的题材,但蓝绿政党在这一点都非常糟糕:蓝绿双方都不是真的关注教育内容,而是不停地怪罪对方、互相扣帽子。他说,教育本土化和机构的名称,其实都是可以理性讨论的;怎么样最符合事实,怎么样最符合国家利益,应该就个案逐项来讨论。他说,历史是多面向的,“第一社会”(本省人)的历史是台湾的历史,“第二社会”(外省人)的历史也是台湾的历史;对于曾经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事实,我们都应该认识;对于所有曾经做出贡献的人,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第三社会”(超越蓝绿的新世代)的立场应该是如此[6]。
2008年1月,第三社会党以“宪改、税改、人心改”为政见主轴,提名五名全国不分区及十名区域候选人参与立委选举,虽然颇受知识阶层同情支持,但选票不足,未获任何席次。周奕成在选后淡出政治,但仍持续发表政论文章,并以新议程研究室之名参与国内外政策及学术研讨会。
2008年1月4日,周奕成表示,他投入选举至今只花费新台币十万元,但中国国民党与民进党候选人光是文宣就已花费新台币上千万元,竞选花费过高使候选人需要企业支持,更导致日后官商勾结严重、执政者向富人靠拢;所以他批评,国民党与民进党都是“要钱右派,要票左派”。他同时批评:民进党自命为“本土政权”,只准自己本土,不准别人本土,这样民进党才能独占本土;若民进党真的爱台湾,就应该容忍甚至鼓励新的本土力量[7]。
2008年底,周奕成在《联合报》【名人堂】专栏连续发表八篇“台湾起业国”论述,指出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政府应做的是促使经济提早复苏,最有效的措施是鼓励创业,尤其是微型创业有助于纾缓失业。其后周奕成投入辅导微型创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并与陶艺家萧立应共同创立陶瓷工艺品牌“台客蓝”(Hakka-blue)。
2008年12月18日,周奕成在《新新闻》的专栏批评:“从2006年开始,陈水扁最大的政治动机,就是用台独运动来掩饰和掩护他个人的诚信和道德危机。很清楚地,陈水扁与台独运动者的目标不仅违背,而且是绝对冲突的;更何况,以一位在广大华人世界受到鄙视的政客为领袖,绝对不是台独运动好的策略。……做为一个台湾人,我认为:陈前总统最严重的罪还不是涉嫌贪渎,而是他宣称他一人即代表台湾人,他要全体台湾人一起承担他的过错,他要让台湾人沦入万劫不复的历史轮回。我是希望台湾继续向前走的台湾人,必须要做出‘一个台湾人’的反声明:陈水扁不代表台湾人。”[8]
家人
母:刘静娟,台湾散文作家。
参见
资料来源
- ^ 《行政院万维网》介绍周奕成[永久失效链接]
- ^ 周奕成,〈台湾之盾如何成为党派之矛〉。本文以〈715观点 深绿选民的“矛”“盾”角色〉[永久失效链接]为题刊登于苹果日报 (台湾)2006年8月19日〈论坛〉版。
- ^ 郭乃日. 周奕成:第三社會黨 反對民主內戰. 联合报. 2007-05-28 [201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中文(台湾)).
- ^ 郭至桢、朱蒲青. 民進黨學運世代轉化為「師徒制」、「家臣化」. 中时电子报. 2007-09-27 [2014-09-22] (中文(台湾)).[失效链接]
- ^ 郭至桢、朱蒲青. 主權未定→確定中→確定的 林佳龍:正名國號是最後一哩路. 中时电子报. 2007-09-27 [2014-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中文(台湾)).
- ^ 朱蒲青. 正名、去中國化 要用軟功夫. 中时电子报. 2007-09-27 [2014-09-22] (中文(台湾)).
- ^ 林谕林、黄文博、郑纬武 综合报导,林修卉、颜琼玉、林谕林 台北报导,〈独派批民进党:捏死其他本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时报》2008年1月5日。
- ^ 周奕成,〈陈水扁不代表台湾人〉,《新新闻》200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