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厅
哈密厅,中国清代甘肃省所辖的一个厅,后改属新疆省。其地大致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伊州区、伊吾县一带。初为散厅,后升为直隶厅。
建置沿革
哈密古称“昆莫”,塞人之地。
公元前2世纪初,称伊吾卢,属匈奴,为呼衍王王庭。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卢,置宜禾都尉屯田。章帝时罢屯田,又归匈奴。三国属鲜卑西部。晋属敦煌郡,置伊吾都尉。后前凉取之,仍置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后为西突厥占据。隋大业六年(610年),炀帝派薛世雄攻取,建筑新城,置伊吾郡,并号称是新伊吾。隋末复为西突厥乘乱夺据。唐贞观四年(630年),内附,置西伊州。贞观六年(632年),置都督府,并改名伊州,下设伊吾、纳职和柔远三县,其中今日的哈密当时即属柔远县管辖。天宝初年,改为伊吾郡,不久又恢复原样。广德以后,失陷于吐蕃。五代为小月氏占据,称为胡卢碛。北宋雍熙以后,属回鹘。耶律大石西迁后归西辽。元属畏吾儿,后在西域设别失八里等处行中书省,哈密属之,并封察合台的后裔兀纳失里为肃王,哈密成为他的封地。当时称伊州为哈密力,从此哈密之名便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兀纳失里开始向明朝纳贡,封哈密国王。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兀纳失里弟安克帖木儿遣使朝贡,封忠顺王。永乐三年(1405年)春,安克帖木儿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脱脱袭位,明朝并于次年三月置哈密卫,哈密国成为设有明朝羁縻卫所的王国。正德年间,哈密国被吐鲁番汗国吞并。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入贡。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蒙古准噶尔部占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哈密酋长额贝都拉降清,擒献准噶尔汗噶尔丹之子色布腾巴勒珠尔,清朝授额贝都拉为札萨克,设哈密扎萨克旗,视同蒙古。额贝都拉子孙世袭爵位,管理哈密回民,称哈密回王。
哈密厅初置时为散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裁撤甘肃省靖逆厅,置哈密厅,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抚民通判、巡检,隶属于乌鲁木齐都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属甘肃省镇西府,安西道道员移驻巴里坤。光绪七年(1881年),辟为商埠。光绪十年(1884年),升为哈密直隶厅。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属新疆省,隶镇迪道,副将驻防,且考语为“冲、繁”。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但哈密回王的统治形式上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才结束。
辖境
嘉庆年间,哈密厅辖多都摩垓、德多摩垓、格子烟墩、博罗图阿𫞩、苏木哈喇垓、阿斯塔纳、托郭栖、拉布楚喀、哈喇都伯、察罕和罗海、赛巴什、塔勒纳沁等城、村。
光绪中,哈密直隶厅分为三十五个区,有十四个大回庄。设星星峡、沙泉子、苦水、格子烟墩、长流水、黄芦岗(以上为甘肃安西至哈密)、南山口、伊吾、头堡、三堡、三道岭、了墩、橙槽沟、一碗泉(以上在哈密西北)共十四个驿站。
- 卡伦
河源小堡、庙尔沟、上莫艾、哈什布喇、三间房、一碗泉、截达巴罕、头道沟、柳树沟、葫芦沟、南山口、栅门口、三道栅、胡吉尔太、盐池、土古鲁、苇子硖、盐水硖。
城池
清末、中华民国以后,哈密有回城、老城、新城之说:
参考书目
-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殿本
- 《清史稿》 ,中华书局点校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吴轶群,《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兰州学刊》,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