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位于校总区第二校门(辛亥路与复兴南路交会口附近),设有法律学系学士班(分有法学组、司法组、财经法学组)、硕士班(分有基础法学组、公法学组、民事法学组、刑事法学组、财税法学组、经济法学组、国际法学组、商事法学组)、博士班(分有甲组、乙组),以及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硕士班。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
院徽
法律学院系馆之一霖泽馆
法律学院系馆之一霖泽馆
类型法学院
地址台北市
 中华民国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建立日期1945年
隶属国立台湾大学
下属
  • 法律学系
  • 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
院长王皇玉
(兼任台大法务长、法律学系系主任)
副院长吴从周、黄诗淳
所长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吴从周
网站http://www.law.ntu.edu.tw/

历史

日治时期

台大法律学院源于1928年所设立之“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政学科”,其设有宪法讲座、行政法讲座、经济学讲座、政治学政治史讲座等。

民国时期

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并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法律设于“国立台湾大学文政学院”。1946年4月,国立台湾大学文政学院改分设为“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与“文学院”。其中,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下设政治、经济、法律三学系。1947年,台大法学院接收于日治时期原称为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的“台湾省立法商学院”,并将其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商学系”;台大法学院且迁至徐州路校区(徐州路21号)。

1987年,时任台大校长孙震将商学四系所从法学院独立成立“管理学院”。台大199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校务会议第一次延会决议通过法律系升格为“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原法学院则更名为“社会科学院”;1998年1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同意校方所提之升格案,惟时值学期中可能造成不便,故两院于1999年7月始正式分离。2004年8月,新设“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

历任院长

法学院时期

  • 标注粗体者为法律学系教授
  1. 刘鸿渐 (1947年9月至1948年6月)
  2. 萨孟武 (1948年9月至1959年7月)
  3. 施建生 (1959年8月至1967年7月)
  4. 林霖 (1967年8月至1970年2月)
  5. 韩忠谟 (1970年3月至1975年9月)
  6. 姚淇清 (1975年10月至1981年7月)
  7. 张剑寒 (1981年8月至1984年7月)
  8. 袁颂西 (1985年8月至1988年1月)
  9. 华严 (1988年2月至1990年7月)
  10. 戴东雄 (1990年8月至1994年9月)
  11. 柯泽东 (1994年10月至1996年8月)
  12. 许介鳞 (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

法律学院时期

  1. 廖义男 (1999年8月-2002年7月)
  2. 许宗力 (2002年8月-2003年7月)
  3. 罗昌发 (2003年8月-2006年7月)
  4. 蔡明诚 (2006年8月-2012年7月)
  5. 谢铭洋 (2012年8月-2015年7月)
  6. 詹森林 (2015年8月-2016年7月)
  7. 曾宛如 (2016年8月-2019年7月)
  8. 陈聪富 (2019年8月-2022年7月)
  9. 王皇玉 (2022年8月-迄今)

建筑

台大法律学院之两栋新系馆霖泽馆万才馆,用地涵括在台大黑森林范围里。这两栋建筑是由蔡万才、蔡万霖兄弟集团共同捐赠新台币4亿元兴建,以做为法律学院自徐州路校区迁回校总区的新馆。台大法律系自成立以来就与社科院并在一起,其系馆也位于徐州路校区上;直到1999年两院正式分离后,因发展需求,校方才有将法学院迁回总校区的决定。[1]

2003年1月1日,国泰及富邦与台大校方举行捐赠签约仪式。2006年5月12日开土,2009年6月8日正式启用。

霖泽馆以及万才馆皆由华业(薛昭信)建筑事务所及景观设计师夏汉明共同设计。[1]虽然霖泽馆和万才馆同为现代风格之新式建筑,但仍保有原位于徐州路的院社是古朴典雅的红砖外形,使得这两栋建筑物能与总区其他旧式建筑相融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霖泽馆则是现代主义的大量水平线结构,外观上虽保有徐州路法学院之建筑风格,但其采用大量玻璃作为帷幕。在建筑外观上,霖泽馆为保留黑森林绿地,而与国青宿舍配合形成“L”型设计。

万才馆之外形与霖泽馆十分相似,两者皆为L型设计,皆采用大量玻璃作为帷幕;然若仔细观看万才馆之低楼层,便能发现其与霖泽馆相异处。远观万才馆,就能发现其特征即一楼外侧延伸向上至二楼的宽敞的楼梯。万才馆五楼以上之中间有一个螺旋的圆形楼梯,楼梯中间空位为一顶部由许多线条交错天井,光线从顶楼洒落至楼下四处会形成独特的影子。

霖泽馆

 
霖泽馆

25°01′14″N 121°32′37″E / 25.02056°N 121.54367°E / 25.02056; 121.54367
霖泽馆,建于2009年。其门牌编码为E51,占地面积为9,800.35平方米,是地上7层、地下1层之教学研究大楼。其位置在校总区后门黑森林、国青宿舍及万才馆前边、辛亥路与复兴南路口处,是一栋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除了有一般上课用的教室外,还设置了院系办公室多媒体教学课室、透明实习法庭、国际会议厅等。三楼有座空中花园,据说其原本面貌本是闲置的空旷地,但经由法律学院学生美化后才成为今日之面貌。[2]

万才馆

 
万才馆

25°1′15.05″N 121°32′14.45″E / 25.0208472°N 121.5373472°E / 25.0208472; 121.5373472
万才馆,建于2009年。其门牌编码为E53,占地面积为9,261.32平方米,是地上8层、地下1层之办公研究大楼。其主要用途是为图书馆与研究室使用之研究。除了有教学用途之教室外,还有法律图书馆、学科及研究中心办公室、研究生研究室。[2]。位于台大第二校门的黑森林后侧,国青宿舍、以及霖泽馆的左侧,辛亥路与复兴南路交叉路口处的一栋新式风格的建筑物。

法律学院图书馆

法律学院图书馆,简称“法律图”,源于法学院位于徐州路校区(原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上之法社分馆以及法政研究生图书馆内。法律学院自从2009年迁回总区才在万才馆成立法律图(位于万才馆1、2楼,总面积约1,365平方米),将有关法律学上的藏书、期刊、参考书类自徐州路运回(法社分馆直至2014年社科院迁回校总区,才改制为“台大社科院辜振甫图书馆”)。法律图一楼摆设参考书、各类期刊,并在此楼层设有两间讨论室、一间法律资料特藏室、笔电使用区;二楼则为一般图书区可供外借,全馆共计有180个阅览位子。[3][4]

参考文献

  • 王泰升著,《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学教育的回顾》,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2002年。
  • 李东华著,《光复初期台大校史研究(1945—1950)》,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
  • 项洁主编,《国立台湾大学校史稿(1928—2004)》,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
  • 吴密察柯庆明、叶国良主编,《国立台湾大学校史稿(1928—2012)》,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3年。
  • 欧素瑛著,《传承与创新:战后初期台湾大学的再出发(1945—1950)》,台北市:台湾书房,2012年。

注释

  1. ^ 1.0 1.1 台大校訊.法律學院新建工程 萬才館 霖澤館 動土典禮95.5.12舉行. [201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2. ^ 2.0 2.1 法律學院. [201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5). 
  3. ^ 法律學院圖書室.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2). 
  4. ^ 法律學院圖書室(名稱暫訂)將於六月啟用-法社分館.劉仁翔.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