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缅甸华人

在台湾的缅甸华人移民,移居台湾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一为政治因素,即1950年代以来,滞留在泰缅边境的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又称泰缅孤军,中华民国政府将其安置在今桃园龙冈南投清境一带;二为经济与教育因素,1962年缅甸军政府执政,尼温将军在任时期,对在缅甸的华侨展开一系列的经济、教育限制政策,因经济、教育生活受到限制,原本在缅甸落脚两、三代的华人,开始移居到台湾,或以侨生身份来台就读,并藉以取得身份证,成为台湾人。其中经济、教育因素来台的缅甸华人,多居住在新北市华新街,俗称“缅甸街”,形成一处在台湾的缅甸族群飞地英语Ethnic_enclave[1]

在台缅甸华人
分布地区
台湾各地
语言
缅甸语
其他缅甸语言
各种汉语标准汉语云南话闽南话广东话
宗教信仰
佛教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华人民间信仰基督宗教伊斯兰教
相关族群
汉族回族缅族克钦族在台缅甸人

历史

从中国到缅甸

缅甸接壤于中国印度之间,公元前四世纪末、三世纪初期,在今天的缅甸就有陆路商道。缅甸对于历代中国来说,一直是一个交通要道,有“马帮”在印度、缅甸、中国之间移动行商。

明代开始,华人才正式移居缅甸经商,明末永历王室衰败,逃入缅甸,大多数军民也移居到今缅北一带。不过华人大规模移居缅甸是在清代之后,清朝年间,华人商船多到缅甸做生意。[2]清末1931年,许多中国沿海的福建、广东人开始“下南洋”到缅甸生活。1937年又因为中日战争国共内战,更多的华人因为战乱逃离中国,选择到缅甸定居,其中也包含中国国民党的孤军。

此后生活在缅甸的华人分成两类:“翻山华侨”主要是原本居住在云南的华人,他们透过陆路跋涉到缅甸,居住于缅北(上缅甸)各个大城市,如曼德勒密支那腊戍等地;“渡海华侨”主要指原本居住于福建广东的华人,经由海路移动到缅甸,他们主要居住于缅南(下缅甸)的仰光

当华人来到缅甸之后,同省籍的华人多半共同组成“省籍同乡会”,他们在缅甸居住于同一个华人街区,大多数保有华人过年节庆文化,因此形成了例如仰光广东大街这样的缅甸华人地景。但是华人在身份认同上,仍是自我感知为“在缅甸的中国人”。而身份本是退居缅甸的国民党孤军,则分布于泰缅边境。[3]

从缅甸到台湾

而目前在台湾的缅甸华人移民,移居台湾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一为政治因素,二为经济与教育因素。

政治因素

1950年前后几年是国共内战的尾声,1950年月,位居云南国民党军队开始分批从中国撤退到缅甸,这群国民党孤军被下令要到泰缅边境驻守,打游击战。但因为缅甸已于1949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政权,并与中华民国断交。缅甸向联合国提告,要求国民党撤出其位于缅甸境内的国民党军队,位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才将其在缅甸、泰国边境久待的孤军接到台湾。[4]

国民党于1953年与1954年进行第一次撤军,撤离六千多人至台湾,并于1961年进行第二次撤军,撤离四千多人。1954年,国民党将第一批撤军军人安置于溪洲大林雾峰糖厂仓库,待眷村兴建完毕,后来才将第一批军人安置中坜忠贞新村”。

而1961年第二批撤军来台的军人家眷,国民党则将其安置在“见晴农场”(今清境农场),当时南投清境农场尚未开垦,孤军们到此需空手兴建新的家园。[5]

经济教育因素

原本自清代之后移居缅甸的“翻山华侨”与“渡海华侨”在缅甸世居。1962年,缅甸军政府上任,尼温将军执政时期强行采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对外侨限制开始增多。1963年,缅甸实施经济国有化政策,私人商店、公司收归国有;1964年缅甸发生俗称的“大票变”,政府下令停止大钞的流通,使得华人社会财产损失巨大;1965年,缅甸宣布关闭华文学校,华人失去学习中文的场所;1967年,缅甸仰光更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暴动,俗称“六二六事件”。华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纷纷移民到台湾港澳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而来到台湾的缅甸华人,多半认同“中华民国”,认为台湾是“祖国”。

这个时候,华人离开缅甸回到“祖国”台湾,一部分是以举家来台,或个人来台再申请家人依亲的方式来台;也有部分华人以侨生身份来台读书,当时国民政府给予缅甸侨生公费优惠,同时国民党政府在不同时期给予缅甸外侨不同的优惠政策,透过“归国华侨”、“侨生入籍法”,有些缅甸华侨学生来台湾读书就可以申请获得台湾身份证。台湾知名导演赵德胤,即是当时透过侨生身份来到台湾之缅甸侨生。

其中因为经济教育因素来台湾的缅甸华人,侨生散落在各地学校,而举家来台、依亲来台工作者多聚集在今新北市中和一带,因过去新北市中和区为工业区,租屋、物价便宜,许多缅甸华人均选择在此落脚工作与定居。在1980年代之后,新北市中和华新街逐渐形成一处缅甸华人社群,形成一处在台湾的缅甸华人聚落[6]

聚落

新北市中和华新街

 
中和华新街一景,店家招牌多为中、缅双语对照

俗称“缅甸街”,是全台湾最大型的缅甸华人聚落。华新街上的缅甸华人移民多半因1960年代以来缅甸的经济、教育政策,而选择移民到台湾,在此落脚。1980年代,新北市中和华新街才逐渐形塑成一个以缅甸华人为主的社群地景,街上小吃店多贩卖缅甸云南广东口味料理。同时华新街也成为在台缅甸华人的宗教信仰中心,华人在缅甸信仰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华新街周围亦有许多佛堂、弘法会,不时有缅甸僧侣来此交流、宣扬佛法。[6]

2010年以来,新北市为了发展观光,将华新街整建为“南洋观光美食街”,于街头街尾设立“南洋观光美食街”牌,并统一华新街店家招牌。新北市政府也于每年四月中旬于华新街举办大型泼水节活动,吸引观光人潮。唯2020年因应应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COVID-19)疫情,新北市政府宣布泼水节停办一年。[1][7]

不只是政府开始对移民街道重视,近几年,也开始有民间团体对华新街展开文化导览、故事保存之工作。南洋台湾姐妹会灿烂时光东南亚主题书店均举办过华新街文化导览。2018年华新街在地缅甸华人居民杨万利创立《Mingalar Par缅甸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刊物,开始以民间的力量,记录华新街缅甸华人移居台湾的历史与故事。[8]

桃园市龙冈忠贞市场

桃园市龙冈“忠贞新村”为国民党1954年自缅甸撤军之军人眷村,眷村居民多为当时国共内战退居泰缅边境之云南籍国民党军人与其眷属,云南过去为中国回教大省,当穆斯林云南孤军在今日忠贞新村定居,亦形成一处穆斯林聚落,并于1989年设立桃园龙冈清真寺[9]

南投县清境孤军社群

1961年国民党进行第二批撤军,来台的军人家眷被安置在“见晴农场”(今清境农场),当时南投清境农场尚未开垦,也未有观光足迹,孤军们到此需空手兴建新的家园。纪录片导演李立劭拍摄的《滇缅游击队三部曲》即以清境农场的孤军故事出发,探讨泰缅国民党孤军历史议题。[10]

相关团体

中华民国缅甸归侨协会

于民国54年成立于台北,前身为缅甸归侨联谊会,民国77年改组为台北市缅甸归侨协进会。民国75年,台北县缅甸归侨协会成立。民国83年两者合并为中华民国缅甸归侨协会,为全国性之归侨团体。为在台缅甸侨民之互助机构,协会提供资讯咨询服务,亦于每年举办泼水节、点灯节活动,联络在台缅甸华人社群。[11]

《Mingalar Par缅甸街》

2018年缅甸华侨杨万利成立“Mingalar Par缅甸街”团队,借由发行《Mingalar Par缅甸街》刊物、举办在地导览之文化工作,推广缅甸移民议题,试图成为台湾人与缅甸文化之间的桥梁。2020年“Mingalar Par缅甸街”团队立案成立“鸣个喇叭文化工作室”,除了刊物发行,亦制作“鸣个喇叭!缅甸街”podca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播节目。[8][12]

参考文献

  1. ^ 1.0 1.1 Mingalar Par缅甸街. 探索緬甸街. Mingalar Par缅甸街.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2. ^ 翟振孝. 〈祖裔、地域與文化展演:近半世紀東南亞緬甸華人的社群建構〉. 1995. 
  3. ^ 翟振孝. 〈遷移、文化與認同:緬華移民的社群建構與跨國網路〉. 2006. 
  4. ^ 彭霓霓. 〈在生命河流中的移動及其意義 1990年代旅臺緬甸華人個案〉. 2012. 
  5. ^ 游惠晴. 〈中和華新街緬華族裔經濟社區行程與發展之研究〉. 2009. 
  6. ^ 6.0 6.1 翟振孝. 《經驗與認同:中和緬華移民的族群構成》. 台北市: 财团法人海华文教基金会. 2001. 
  7. ^ 芋传媒. 新北潑水節取消實體潑水活動 改線上浴佛祈福. 2020-02-27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8. ^ 8.0 8.1 彭政添. 10歲隨家人來台,楊萬利創辦《緬甸街》挖掘台北緬甸生命故事. 关键评论网. 2018-06-26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9. ^ 赵锡麟; 张中复, 于嘉明, 包修平, 徐立真, 高磊, 杨慧娟, 赵秋蒂.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初版. 台北市: 政大出版社. 2019. ISBN 9789869735513. 
  10. ^ 张砚拓. 「亞細亞的孤兒」背後的真實故事:紀錄片「滇緬游擊隊三部曲」,如何修補對家的想像?. 关键评论网. 2016-06-18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11. ^ 中华民国缅甸归侨协会. 關於我們-關於協會. 中华民国缅甸归侨协会.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12. ^ Mingalar Par缅甸街. 關於我們. Mingalar Par缅甸街.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