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英语通称“The Pilgrim's Progress”)是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约翰·班扬的著作,于1678年2月出版,是一首基督教寓言诗(Allegory),后来也被认为是小说。它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英国文学作品之一,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1]

天路历程
原名The Pilgrim's Progress from This World to That Which Is to Come; Delivered under the Similitude of a Dream
作者约翰·班扬
类型宗教托寓
语言英语
主题托寓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出版时间1678
出版地点英格兰
规范控制
ISBNN/A

创作

班扬开始创作这本书,是因为他违反英国政府颁布的非正式聚会法1664年英语Conventicle Act 1664而被判入贝德福德德郡监狱。有关法案禁止国民参与英国国教以外的聚会。研究班扬生平早期的学者如约翰·布朗相信本书是在他第二次坐牢,即1675年时创作的。但更多的学者如罗杰‧沙罗克(Roger Sharrock)相信是他完成其精神的自传 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中译《罪人受恩记》、《罪人头目的赦免》)第一次坐牢时所作的。

上卷于1678年时在伦敦出版,而下卷则于1684年出版;最早的上下卷合订本于1728年出版。《天路历程》为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宗教寓言文学,并且被广泛地翻译至其他语言,宾威廉最早将之意译成中文版,后来出现更多的译本。

《天路历程》首部是灵程经验的寓意文学。有一“堕落者”,逃出“毁灭之城”,遇十字架,而成了“基督徒”。一路访寻“天城”,途中遇各种各色的人物(如,智仁勇、心慈、敬虔、无知、善杀、弱质……)、状况(如失望泥沼、浮华世界、疑惑城等)、危险与各种考验,战胜魔王……到达快乐山与天城。)《天路历程》第二部是姊妹作,也可以说是续篇,是“基督徒”的妻子寻访天城的历程。

英文版含十万八千多字,分作两部分。每部分是连续的,且没有分章节。1678年完成首部分后,1679年他获释后出版了首部分增润版。第二部分则于1684年出现。他在首部分所写的生活分作十一版本,1678-1685年成功出版。1688年次版分作两个版本,分别于1684年和1686年出版。

故事大纲

第一部分: 基督徒负担着罪恶,开始前往天城——上帝的城市。 传道者指引基督徒前往小门,他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旅程。 基督徒在路上遇到了顽固和易曲,但顽固拒绝加入他,而易曲在面临各种困难后离开了这条道路。 基督徒在痛苦沼泽中奋斗,但他被帮助所拯救。 基督徒遇到了世俗智者先生,他建议他通过世俗手段解脱他的负担。 基督徒到达了解经者之家,在那里他学到了各种属灵的教训,并看到了强化他信仰的异象。 基督徒与魔鬼阿波利恩进行了战斗,凭借代表圣经的圣灵之剑获得了胜利。 基督徒进入了死荫谷,一条充满危险的阴险之路,但他得到了上帝的保护。 基督徒到达了美丽的宫殿,他在那里受到信仰、希望和爱的美德的欢迎和恢复。 基督徒穿过了令人愉悦的山脉,一个美丽和平的地方,他被警告前面的危险。

第二部分: 基督徒的妻子基督安娜和他们的孩子们踏上了追随基督徒的路程。 他们受到战士大心的保护,并帮助他们度过危险的路途。 他们遇到与基督徒相同的障碍,例如沮丧沼泽、难登之山和死荫谷。 基督安娜和她的同伴在基督徒曾经拜访过的地方受到欢迎,例如解经者的房子、美丽的宫殿和美丽的山脉。 基督安娜和她的同伴遇到了怜悯,她加入了他们的旅程。 他们到达了天国之城,在那里受到天使的欢迎,并与早已到达的基督徒重聚。 故事以基督徒和他的家人进入天国之城为结束,这是天堂和永生的象征。

中译

陈平原认为《天路历程》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英国长篇小说”。早在1853年,英格兰长老会的首位宣教士宾惠廉就将《天路历程》翻译成了汉语文言文。1865至1866年间,他又将其译成官话白话文,以扩大读者群[2]。但当时国语(基于官话方言)并未推行,很多方言地区的人看不懂官话白话文,因此后来该书又出现了闽南话(1853年)、宁波话(1855年)、福州话拼音(1855年)、广东话(1870年)、上海话(1895年)等版本,部分版本系以文言文版为底本翻译。

其中粤语白话文的版本由循道会(Wesleyan Missionary Society)的传教士俾士牧师(Rev. George Piercy, 1829-1913)译出,其插图较其他方言/语言版本为多,第一部30幅,第二部28幅,风格颇为一致,均被“中国化”,尽管有少许半中半西的情况,但除了十字架,“基本上看不出所阐释的是一部英国小说”。[3][4]

《天路历程》汉译对韩国日本后来翻译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本천로 역정》(天路歷程)译本《天路歴程》的译名均取自汉译本。

下面是原文和当时的文言文、官话白话文、粤语白话文3个版本的卷一开头部分的对照:

英文 文言 官话 广东话
As I walk'd through the wilderness of this world, I lighted on a certain place, where was a Denn; And I laid me down in that place to sleep: And as I slept I dreamed a Dream. I dreamed, and behold I saw a Man cloathed with Raggs, standing in a certain place, with his face from his own House, a Book in his hand, and a great burden upon his Back. I looked and saw him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rein; and as he read, he wept and trembled: and not being able longer to contain, he brake out with a lamentable cry; saying, what shall I do? 我行此世之旷野,遇一所有穴。我在是处偃卧而睡,睡即梦一梦。梦见一人,衣甚破烂,立在一所,面转室而他视。手执书,背上有大任。又见其展书而观,战栗流涕,不能自禁。遂大发哀声云:“我当何为?” 世间好比旷野。我在那里行走,遇着一个地方有个坑。我在坑里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身上的衣服,十分褴褛,站在一处,脸儿背着他的屋子,手里拿着一本书,脊梁上背着重任;又瞧见他打开书来看,看了这书,身上发抖,眼中流泪,自己挡不住,就大放悲声喊道:“我该当怎么样才好?” 世上犹如旷野。我喺个处行,遇着一笪地方有个岩。我在岩里瞓着,就发个梦,梦见一个人,着的好烂嘅衣服,企在一处,佢面背住自己嘅屋,手揸部书,背脊孭个大包袱。又见佢打开部书睇,好惊慌,流眼泪,自己唔禁止得住,就发声大喊话:“我应当点样做呢?”
  • 注:中文原文使用旧式句读点(。),此处一律改作新式标点。

时至今日,《天路历程》仍然有很多中译本,但上述的各方言版本皆已绝版。

参考文献

  1. ^ John Bunyan, The Pilgrim's Progress, W.R. Owens, ed., Oxford World's Class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xiii: "... the book has never been out of print. It has been published in innumerable editions,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over 200 languages." Cf. also F.L. Cross,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1092 sub loco.
  2. ^ 《天路历程官话》自序:“是书初系文语译成,高明之士,自能寻文按义,一目了然。庸众之流,仅能识字,未能解理,仍非予与人为善之心也。缘此重按原文,译为官话,使有志行天路者,无论士民,咸能通晓。”
  3. ^ 陈平原.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学术研究》2003年11期.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中文(中国大陆)). 
  4. ^ 李婉薇. 《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 ISBN 978-962-04-3082-4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