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萨苏丹国
奥萨苏丹国是一个曾经存在的国家,曾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州。该国成立于1734年,灭亡于1936年。
奥萨苏丹国 | |
---|---|
国旗 | |
国歌:没有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奥萨 36°42′N 3°13′E / 36.700°N 3.217°E |
官方语言 | {{阿法尔语|阿拉伯语|索马里语}} |
宗教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政府 | 威权主义君主制王国 |
立法机构 | 不存在 |
• 上议院 | 没有 |
• 下议院 | 没有 |
面积 | |
• 总计 | 76,868平方公里 |
埃塞俄比亚帝国名义上宣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但遭到了当地的激烈的抵抗,因此一直没有拿下该国。不同于其他在阿法尔地区的势力,由于他们在沙漠战争中的技能,阿法尔人在被意大利吞并之前一直保持独立。[1]建国后,苏丹雅约和东非地区很多其他贵族一同访问了意大利首都罗马,以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义属东非。 [2] 这使得该地去被并入意大利东非作为厄立特里亚总督区和哈拉尔总督区的一部分,从此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历史
奥萨伊玛玛古国
阿法尔社会传统上被分为许多小王国,每个王国由各自的君主––苏丹––统治。[3]公元1577年奥沙萨伊玛玛古国从阿达尔苏丹国中被分割出来,当时穆罕默德·贾萨将首都从哈拉尔迁至阿瑞萨(Asaita),导致阿达尔苏丹国分裂出了奥萨伊玛玛古国。
在1647年,哈拉尔埃米尔国的统治者分离出去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独立国家,而奥沙萨伊玛玛古国后来也在1672年被当地穆代托阿法尔人所灭。在奥沙萨伊玛玛古国的消亡之后,穆代托阿法尔人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王国,即奥萨苏丹国。在1672年,奥萨苏丹国随着伊玛玛乌玛尔·丁·亚当成为国王而衰落。[2]
建国
在1734年,阿法尔人领袖达塔·卡达福(Afar)作为穆代托氏族群的首领,推翻了自13世纪以来占领该地区的哈拉人领导的阿达尔苏丹国,并建立了穆代托王朝,奥萨苏丹国正式成立。[4][5][6]奥萨苏丹国的国土地区大约在现在厄立特里亚的丹那基尔低地附近。[7]
==
在经过阿法尔人领袖达塔·卡达福作为初代元首15年的统治后,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穆罕穆德·卡达福(Muhammäd Kadafo)。在穆罕穆德三十年的统治后,他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艾达希斯(Aydahis),而他艾达希斯又在位了二十二年。根据英国东非历史研究学者理查德·潘克赫斯特(Richard Pankhurst)的说法,根据现代标准来看,这些相对长期的统治现实了该国内部政治十分稳定。[6]
阿乌萨的繁荣让邻近地区的阿法尔人垂涎欲滴,尤其是南方阿杜伊玛拉地区最强大的德布内-维马斯部落。[8]在18世纪的最后十年,他们希望占领首都,因此向亚丁招募了一些也门的火枪手。根据克拉普夫和伊森伯格(Krapf and Isenberg)的说法,火枪手不下数百人,并且享有完全的火力垄断。[9]
然而,奥萨苏丹国的繁荣引起了来自邻近土地的阿法尔人的觊觎和羡慕,尤其是南部阿多伊马拉中最强大的德布尼-韦马斯(Debne-Wemas)部落。[8]在1790年到19世纪初,他门尝试攻占奥萨苏丹国的首都,因此他们招募了一些来自也门亚丁地区的火枪手雇佣兵来提供军事支持。根据克拉普夫(Krapf)和伊森伯格(Isenberg)的说法,他们的军队的人数有数百人,跟奥萨苏丹国相比享有绝对的火力垄断地位。[10]
尽管入侵造成了奥萨苏丹国的政治不稳定,使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并且失去了很多政治上的地位和权重。尽管如此,该国仍然是一个适合经济活动的地方,即使战争也常常有大量的阿法尔人和索马里人在这里一直进行集市活动。[8][11]
1875年,时任该国苏丹穆罕默德·伊本·汉法德在战争中击败并杀死了韦尔纳·穆恩津格(Werner Munzinger)穆恩津格试图带领一支埃及军队进攻埃塞俄比亚地区。[12]
灭国
在义衣战争期间,意大利领袖本尼托·墨索里尼向奥萨苏丹国的君主穆罕默德·亚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战争中并入意大利,因此意大利可以使用奥萨苏丹国的地区向埃塞俄比亚进攻。穆罕默德·亚约不希望臣民受到战争波及,因此向意大利屈服并易帜而降。在投降之后,穆罕默德·亚约仍然有权统治阿法尔地区,但是必须要向意大利臣服。
1936年4月1日,意大利军队正式占领整个奥萨苏丹国。[13] 结果,1943年,重新复国的埃塞俄比亚政府俘虏了亚约,并转而任命他的一位亲戚为该地区苏丹。 而亚约在流亡罗马时,他会见了贝尼托·墨索里尼,并在威尼斯宫发表宣言,表示将会臣服于意大利的统治。[14]即使在二战结束,意大利向同盟国投降后,奥萨苏丹国并没有复国,反而被纳入她的敌人--埃塞俄比亚。
流行文化
在二战模拟游戏钢铁雄心4里,如果采用1936年的剧本并采用历史线路,奥萨苏丹国是该游戏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参考来源
- ^ Thesiger, Wilfred. The Awash River and the Aussa Sultanate.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935, 85 (1): 1–19 [2024-07-03]. JSTOR 1787031. doi:10.2307/1787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2).
- ^ Sbacchi, Alberto. Italy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Ethiopian Aristocracy, 1937-1940.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 1977, 10 (2): 209–241 [2024-07-03]. JSTOR 217347. doi:10.2307/2173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0).
- ^ Matt Phillips, Jean-Bernard Carillet, Lonely Planet Ethiopia and Eritrea, (Lonely Planet: 2006), p.301.
- ^ Bausi, Alessandro. Ethiopia History, Culture and Challenge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83 [202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 ^ Abir, pp. 23-26.
- ^ 6.0 6.1 Pankhurst, Richard. The Ethiopian Borderlands: Essays in Regional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Red Sea Press. 1997 [2024-07-03]. ISBN 09324151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 ^ AESNA. In defence of the Eritrean revolution against Ethiopian social chauvinists. AESNA. 1978: 38 [23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Later in their history, the Denkel lowlands of Eritrea were part of the Sultanate of Aussa which came into being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 ^ 8.0 8.1 8.2 Pankhurst, Richard. The Ethiopian Borderlands: Essays in Regional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Red Sea Press. 1997: 394. ISBN 978-0-932415-19-6 (英语).
- ^ Abir, Mordechai. Ethiopia: the Era of the Princes: The Challenge of Islam and Re-unification of the Christian Empire, 1769-1855. Praeger. 1968: 24 [2024-07-03]. ISBN 978-0-582-6451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英语).
- ^ Abir, Mordechai. Ethiopia: the Era of the Princes: The Challenge of Islam and Re-unification of the Christian Empire, 1769-1855. Praeger. 1968: 24 [2024-07-03]. ISBN 978-0-582-6451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英语).
- ^ Harris, Sir William Cornwallis. The Highlands of Æthiopia. Longman, Brown, Green, and Longmans. 1844: 180 [202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英语).
- ^ Edward Ullendorff, The Ethiopians: An Introduction to Country and People, second edi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p. 90. ISBN 0-19-285061-X.
- ^ ITALIANS CONQUER AUSSA SULTANATE; Occupy Sardo, in Center of Rich Area, and Dominate Red Sea Caravan Trails. LINE BISECTS ETHIOPIA Rome Sees Early Submission of Haile Selassie -- Britain's Attitude Chief Worry.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936 [202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 ^ Mussolini, Benito. Scritti E Discorsi Di Benito Mussolini Volume 12. 1939: 214–215 [202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