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齐政变 (前860年)
薄姑之变,周夷王五年(公元前860年)在齐国发生的一场政变。叛党杀死国君齐胡公后,同父异母幼弟山即位为齐献公。由于周朝支持胡公,因此朝廷打算讨伐并逼令献公卸任但不果。献公治国七八载,至其逝世。
姜齐政变 | |||||||
---|---|---|---|---|---|---|---|
营丘的现代重建版 | |||||||
| |||||||
参战方 | |||||||
叛党 支持者:营丘百姓 |
姜齐 支持者:周朝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驺马𦈡 |
师史[注 1] |
历史
周夷王三年[1](公元前862年),夷王召诸侯到国都。会上,齐哀公被邻国纪侯举报,致其被夷王烹杀。周朝之后立哀公异母弟姜静为齐国新君,称胡公。因其血统和晋爵之快,胡公的统治合法性招致猜忌、质疑,其中哀公同父母胞弟的姜山更是对他恨之入骨[2][3]。
后世认为,胡公因感权力不稳且与家族不和,而决定迁都薄姑。旧都营丘的百姓感到愤怒,继而支持姜山篡位[3]。公元前860年,姜山发动政变,领导门客和百姓突袭,击败并弑杀胡公,夺取爵位,后称为献公。据后世记载,胡公是被齐国大夫驺马𦈡淹死在薄姑附近的河流具水[2][3][4]。
因胡公是朝廷所立之爵,是次政变令周朝和齐国关系紧张。包括白川静、夏含夷、李峰在内的多名汉学家引述“五年师史[注 1]簋”中的“羞追于齐”时认为,周朝在政变同年讨伐齐国,试图推翻献公[2]。但由于献公治国有七或八年,李峰相信周朝的征伐失败告终,甚至朝廷大军可能被齐国士兵大败[3]。献公巩权后,于政变翌年驱逐胡公的所有儿子出国,又迁回旧都营丘并扩建,后易名临淄[2]。
后续
李峰认为是次政变标志着周朝积弱和内乱之始。自周穆王驾崩后,天子不仅无法压抑反周乱党,更与曾是朝廷最坚固和忠诚的诸侯盟国爆发冲突[3]。至于胡公和献公的兄弟之争未有在政变后结束。公元前816年,胡公之子们发动叛乱,献公之孙厉公被杀死,但胡公儿子等皆战死沙场。厉公之子、献公曾孙文公继位后处死杀厉公的所有人。历经四十余年,献公一派最终胜出宫廷内乱[2]。
争议
由于各方对周夷王在位时间存在极大分歧,因此政变发生的时间未能有一共识,此处的公元年份乃参考李峰所撰之文章。另外,有学者[谁?]不同意齐国曾经发生政变,认为“羞追于齐”所指的周朝征伐只是周和淮夷在齐国的战争,与齐哀公被烹杀一事无关[5]。甚至外界[谁?]对于《竹书纪年》所载是否可信亦具争议[6]。
注释
参考资料
- ^ 竹書紀年·周紀. 维基文库.
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 ^ 2.0 2.1 2.2 2.3 2.4 司马, 迁. 史記·齊太公世家. 维基文库, 32.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泵,而当周夷王之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泵都,治临菑。
- ^ 3.0 3.1 3.2 3.3 3.4 Li, Feng. Landscape and Power in Early China: The Crisis and Fall of the Western Zhou 1045-771 BC. 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6: 97–99. ISBN 978-0-521-85272-2.
- ^ 左, 丘明. 國語·楚語下. 维基文库, 18.
昔齐驺马𦈡以胡公入于具水。
- ^ 李, 凯. 五年师史簋蠡测. 华夏考古 (北京市). 2010, (2).
- ^ 夏, 含夷. On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Bamboo Annals.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 1986, 46 (1): 149–180. JSTOR 2719078.
其他文献
- 李, 峰. 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 中国图书评论 (沈阳). 2007, (1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