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达斯皮斯河战役
希达斯皮斯河战役(Battle of the Hydaspes),为亚历山大大帝在前326年希达斯皮斯河附近对抗印度波罗斯的一场战役,地点在今日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而波罗斯的王国疆域就包含旁遮普一部分。希达斯皮斯河战役是亚历山大大帝最后一场,也是代价相当高昂的一场大型会战[15]。波罗斯和他的大军在这场战役英勇抵抗入侵的马其顿军,尽管最后失败,但赢得亚历山大的赞赏和尊敬[16]。
希达斯皮斯河战役 | |||||||||
---|---|---|---|---|---|---|---|---|---|
亚历山大大帝战争的一部分 | |||||||||
描绘希达斯皮斯河战役的场景,由安德烈·卡斯泰涅(Andre Castaigne)所绘 | |||||||||
| |||||||||
参战方 | |||||||||
马其顿帝国 希腊雇佣兵 其他印度同盟部族 | 保拉瓦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亚历山大大帝, 克拉特鲁斯 | 波罗斯(被俘) | ||||||||
兵力 | |||||||||
34,000名步兵, 7,000名骑兵.[3][4] |
20,000名[5]~[6]50,000名步兵[7], 2,000名[5]~4,000名[6]骑兵, 200头战象,[8][9] 1,000辆战马车[10] | ||||||||
伤亡与损失 | |||||||||
80[11] ~700名[12][13]步兵阵亡, 230[11] ~280名[12] 骑兵阵亡. | 12,000名阵亡以及9,000名被俘[14] 或是包含战象和战车上的乘员,共有23,000名被杀[11] |
这场战役由亚历山大获胜,但他疲惫的军队之后不久发生哗变,士兵们拒绝亚历山大继续往印度内陆深入的远征计划,亚历山大不得不准备返回巴比伦,并往印度河口前进。虽然之后一路上还与一些印度部族起冲突,但依旧获得胜利,亚历山大最后在印度许多地方建立殖民城市来做为日后的据点和贸易中心,便离开了印度。
地点
战役地点在希达斯皮斯河东岸,这条河今日称作杰赫勒姆河,是印度河的上游之一。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在战场附近建立一座城市,命名为尼西亚。一直以来尼西亚都未被发掘,加上地理景观改变让希达斯皮斯河战役地点无法被确认。目前合理怀疑古战场在杰赫勒姆的正南方,因为古代主要干道从这横过河流,而且一份佛教文献提到这有一座城市叫作尼西亚[17]。
背景
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分别击败贝苏斯和斯皮塔米尼斯所率领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军队后,在前327年他开始进军印度来扩大疆土。亚历山大的军队估计约有41,000名或46,000名士兵,但一些学者估计马其顿军总数应该在更为庞大,因其中还有数量不明的亚洲部队跟随[18]。
他把大军分成两路进军印度,一路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今日巴基斯坦一带并由赫费斯提翁和佩尔狄卡斯率领,另一路从北方进入并由亚历山大亲自带领。亚历山大在路途中战胜印度许多部族,之后还亲自率领一些部队攻击阿尔诺斯山上的反抗势力,当时传说神话中的海克力斯到印度时,也无法攻占这座山头。亚历山大经过一番围攻后占领了这座山,在第二年早春,他与他的部队会合,同时塔克西拉国王塔克西勒斯也归顺亚历山大,并准备向雄踞希达斯皮斯河岸的波罗斯进攻。
动机考量
亚历山大需要降伏波罗斯以利日后的东进,他可不想在他深入印度内陆时,还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在后头威胁他的后路,加上亚历山大不能对波罗斯的挑战示弱,不然难维持印度诸王公对他的忠诚,更何况亚历山大个性上也不是会示弱的人。波罗斯而言,他必须保卫他的王国,并阻止亚历山大继续进军,且他可以预先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战场位置。
渡河计划
当亚历山大来到希达斯皮斯河岸西岸,发现波罗斯在东岸聚集大量部队,并严守可能的渡河口。希达斯皮斯河水相当湍急且深,任何强渡都可能造成悲剧发生。亚历山大知道在敌方严守下强渡过去胜利的机会不大,于是分散部队四处侦查,一来破坏对方的物资供应,二来寻找合适渡口[19]。亚历山大还让满载部队的船队不论日夜都在河上各处行驶,让波罗斯搞不清楚亚历山大的渡河点和时间,使他无法集中部队防守。在夏季到临时,亚历山大还公开宣布他不急着渡河,来迷惑波罗斯,然而此时他已经选好渡河地点,即离营地27公里远处的河岸。亚历山大决定要在夜间偷偷渡河,为了让波罗斯松懈,他每晚都让骑兵在河边各处大肆喧闹,像是大军准备要渡河似的,一开始波罗斯还调度大军跟着回应,但时间久了波罗斯便不予为意了[20]。
亚历山大让克拉特鲁斯率领一部分军队留在营地,表现出大军还留在原地似的迷惑波罗斯。并交代克拉特鲁斯,当波罗斯发觉马其顿军主力渡河后,若把整个大军都带过去对抗亚历山大之时,就率领剩下部队渡河,若仍有部队和战象留守便等主力获胜后再渡河追击。另外亚历山大还分遣一些部队在大营到预定渡口之间的河岸边驻守,让波罗斯无法了解哪处才是亚历山大的主力渡河处,亚历山大还命令那些部队当大战发生时赶快渡河。
当晚,亚历山大趁着下雨之时展开行动,率领主力暗自进行渡河。当波罗斯知道有支马其顿军部队渡河,但他不清楚那是不是亚历山大主力,于是派遣他的儿子率领2,000名骑兵、120辆战车前去阻止敌军渡河[21][22]。此时亚历山大已经让6,000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渡过河流并且已经组织好队形,亲自率领骑兵于前方全速前进。当波罗斯的儿子率军抵达时,发觉亚历山大的主力已经渡河连忙准备撤退,亚历山大发觉敌方数量较少,立即率领骑兵兵力击溃这支印度部队,波罗斯的儿子当场阵亡,战车则因战场泥泞、不便行动的关系大都被俘。
波罗斯从败逃回来的印度骑兵知道了亚历山大已经渡河的消息,更传来对岸的克拉特鲁斯军蠢蠢欲动,他连忙留下战象和少数部队吓阻克拉特鲁斯军,自己连忙带着大军迎敌亚历山大。波罗斯来到达一片无泥泞且开阔的沙地,准备在这里做为战场,等待亚历山大率军前来[23]。
战斗
波罗斯把战象布在第一线,每隔一段距离就配署一头战象,企图用战象贱踏来破坏马其顿方阵队形,还可以吓唬亚历山大的战马。在战象后方为步兵,组成一中央阵列。步兵的两翼外侧安置印度骑兵,战车布署于骑兵前方。
当亚历山大率领骑兵来到战场,看到印度军已经布好阵势,就命令骑兵停止前进,并等待后方步兵到来。当步兵快速到达后,亚历山大先让士兵们稍做停顿并喘口气,等待士兵恢复精神在继续前进。亚历山大认为印度军的中央方阵和战象不是那么好突破,且战马会害怕战象。于是决定先把骑兵集中于自己右翼,准备用骑兵素质的优势击退印度军的左翼骑兵,并让科那斯(Coenus)率领一部分骑兵到左翼。波罗斯很快就发觉亚历山大在集中骑兵,立刻开始也把骑兵往自身左翼集中,科那斯的骑兵也在这时开始进行大迂回。
亚历山大命令步兵依斜行阵列前进,但命他们不要急着投入战斗,先等待骑兵分出胜负后在加入作战。随着马其顿军逐渐靠近,亚历山大趁着印度军骑兵尚未组织好阵列,派遣1,000名弓骑兵朝印度军左翼骑兵发射排箭,并向敌军骑兵发动冲锋,此举造成印度左翼骑兵阵形有点混乱。亚历山大率领伙友骑兵准备前去支援这场骑兵战斗,另一方面印度军也把集中的骑兵往这边送过来,并与亚历山大所领的骑兵平行移动来预防马其顿进行冲锋。这时科那斯的骑兵不只成功绕过印度步兵的后头,还出现在印度骑兵后方,这让印度骑兵大吃一惊,连忙意图分兵形成另一道防线御敌,但这些突然的变换阵形让印度骑兵产生混乱。亚历山大利用这个机会朝敌方骑兵猛攻,印度骑兵在慌乱中不敌,逐渐往己方战象方退去寻求保护。
印度军战象连忙加入战局,同时马其顿步兵方阵也朝战象迎击,他们投掷枪、射箭往战象和上面的成员攻击。尽管马其顿方阵相当密集,但在战象冲击贱踏下,使两军步兵战局陷入一团混乱。一些印度骑兵从战象激战区退出,重整旗鼓后再与亚历山大的骑兵决战,但又一次遭到击退并再往战象处退去,而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骑兵也把敌军往中央挤压。
在一阵混战中许多战象陷入狂乱中,不停的左冲右突,而当战象往马其顿士兵冲过来时,马其顿人就退,战象一退就前进攻击,并用标枪给予战象损伤[24]。反观印度士兵因为受到马其顿骑兵往中央挤压,让他们多夹杂在战象中间,造成许多伤亡,在马其顿军包围下全面崩乱。
在战斗中,波罗斯不仅作为统帅,也相当英勇。紧管他的军队已经败乱,但他并未率先逃亡,而是继续鼓舞士气,在战象上拼命作战。直到波罗斯负伤后,知道大势已去才撤离战场。根据罗马查士丁记载[25] ,波罗斯在这场战役曾经与亚历山大单挑,当时亚历山大骑着战马奋战,但在两人决斗时落下战马,亚历山大的护卫连忙冲过来搭救并俘虏了波罗斯。然而根据阿里安在《远征记》中记载,是亚历山大相当赞赏波罗斯的英勇,在战后派人劝降了他[26]。
伤亡
阿利安的记载中马其顿损失才310人[11],但近代战史学家富勒(J. F. C. Fuller)认为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所提供1,000名战死的数据明显较真实点[12][27],毕竟这么一场这么大型战役,加上战象所造成的损失不可能那么少。而历史学者彼得·格林认为单单马其顿军步兵的损失就高达4,000人[28],但这数字没有古代文献支持。
阿利安的记载中印度军的损失为23,000名,而狄奥多罗斯所提供的为12,000名战死,9,000名被俘[14]。猜测阿利安把战死者和俘虏都算入印度军的损失,这样两者的数字就相当接近。
战后
波罗斯的英勇、战技精堪让亚历山大印象深刻,据传波罗斯他身高200公分[29] ,当波罗斯被带到亚历山大面前,亚历山大问波罗斯希望自己如何对待他,波罗斯回:“亚历山大,如一国之君对待我”。亚历山大随即表示这个他自然会如此,并继续问他有什么要求,波罗斯短短回答:“一切要求,就在我刚刚的回答中”。亚历山大听了更是赞赏波罗斯,于是便把波罗斯的领土归还他,并允许波罗斯以自己的名义继续统治希达斯皮斯河附近地区。
战后,亚历山大在战场附近建造一座城市,命名为尼西亚来庆贺这场胜利。另外还在不远处建造另一座城市布西发拉斯,这座城市为了纪念亚历山大的爱马布西发拉斯而建的,牠在前326年老死在这边,然而,一些其它历史记录认为布西发拉斯并不是老死,而是在希达斯皮斯河战役中战死。
前326年,亚历山大继续往摩揭陀的方向进军,但是他的军队因为连年争战相当疲倦,继续前进的话前方又有一支庞大的印度军队。当行军至今日的比亚斯河(Beas River)时,马其顿士兵们拒绝前进并希望能往西返回家乡,尽管亚历山大心中仍有遗憾,无奈下把路线转往南方,准备从印度河口返回巴比伦。
脚注
- ^ 富勒(J. F. C. Fuller), pg 198
战况最激烈时,克拉特鲁斯的部队仍陈列在河的对岸。当他看到亚历山大取得显赫胜利后,渡过河流。他的部队因为精神相当饱满,接替了亚历山大部队来对敌方追击。
- ^ 富勒, pg 181
当他(亚历山大)从西北进入印度平原后,经历许多战役,其中第一个重要战役即是希达斯皮斯河战役。
- ^ 根据阿利安5.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亚历山大在这场前哨战役率领6,000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
- ^ 富勒估计超过2,000名骑兵在克拉特鲁斯率领下
- ^ 5.0 5.1 普鲁塔克 62.1:
最后这场与波罗斯的战斗让马其顿人的勇气削减,使他们不敢再深入印度的国土。对方在战场上仅仅只有20,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就让马其顿人陷入苦战,并使他们认为这是有理由来反对亚历山大带领大军渡过恒河的决定,加上他们听说那条河32化朗宽、有100㖊深,对岸还布满无数的敌军。
- ^ 6.0 6.1 阿利安, 5.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认为有30,000名步兵
- ^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17.87.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昆图斯·库尔蒂乌斯·鲁夫斯 8.13.6
- ^ Metz Epitome 54
- ^ 普鲁塔克 60.5
- ^ 11.0 11.1 11.2 11.3 阿利安, 5.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2.0 12.1 12.2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17.89.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根据富勒, pg 199, 认为狄奥多罗斯提供的数字明显较实际点
- ^ 14.0 14.1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17.89.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彼得·康纳利(Peter Connolly). Greece and Rome At War. Macdonald Phoebus Ltd, 1981, p. 66
- ^ 富勒, p. 198.
- ^ P.H.L. Eggermont, Alexander's campaign in Southern Punjab (1993).
- ^ 。学者Harbottle估计兵力总数高达135,000名
- ^ 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卷五 (九)
- ^ 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卷五 (十)
- ^ 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卷五 (十四)
- ^ 普鲁塔克则是记载1,000名骑兵、60辆战车
- ^ 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卷五 (十五)
- ^ 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卷五 (十七)
- ^ 查士丁, Epitome of Pompeius Trogus, 12.8
- ^ 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卷五 (十八)
- ^ 富勒, p. 199
- ^ 彼得·格林 1974
- ^ Rogers, p.200
参考资料
现代
- 富勒 (1960). The Generalship of Alexander the Great. New Jersey: De Capo Press. ISBN 978-0306803710
- 彼得·格林 (1974). Alexander of Macedon: A Historical Biography. ISBN 978-0520071667
- Harbottle, Thomas Benfield (1906). Dictionary of Battles. New York.
- Rogers, Guy (2004). Alexander: The Ambiguity of Greatne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古代
-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前90年-前30年).《历史丛书》.
- 昆图斯·库尔蒂乌斯·鲁夫斯 (60年-70年). Historiae Alexandri Magni.
- 普鲁塔克 (75年). The Lif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 阿利安 (二世纪初期).
- Metz Epitome.
外部链接
- Hydaspes (Jhel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attle of Hydaspes River animated battle map by Jonathan We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