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月营(德语:Halbmondlager),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温斯多夫德语Wünsdorf(今措森的一部分)的战俘营[1]

在弯月营的战俘
温斯多夫清真寺
1920年代早期,被拘留在苏联的穆斯林士兵,趁波苏战争时,逃往德国与东普鲁士。图为穆斯林士兵参与温斯多夫清真寺的活动

战俘营曾容纳4000名到5000名的协约国穆斯林战俘。战俘营的预期目标是说服被俘虏者对发动圣战。因此,“战俘生活相对优渥,并可获得实践信仰所需的一切”。[2]温斯多夫清真寺是的第一个建立在德国的清真寺,于1915年7月完工。[2][3]温斯多夫清真寺,是仿照圆顶清真寺建造的大型木结构建物。1925至1926年间,温斯多夫清真寺因年久失修而遭到拆除。[4] 弯月营还有约80名的锡克教徒战俘,一些来自英属印度印度教徒战俘,及约50名的爱尔兰战俘。[2] 被称为“印度人营”(Inderlager)的小营区,则囚禁不公开表示亲英的印度战俘;而公开表示亲英的印度战俘则被送到其他营区。[5]

“圣战实验”的领导者德国外交官马克斯·冯·奥本海姆在弯月营附近设立办公室,进行宣传活动。圣战宣传活动,以“模范营”为中心,“被认为是面向更广阔世界的戏院”。奥本海姆得到谢赫萨利赫‧谢里夫(Sâlih al-Sharîf)的协助。萨利赫是曾在奥斯曼帝国情报机构服役的突尼斯人,负责担任被拘留者的精神领袖。[2]

高达3000名战俘,受招募加入德军,参与在北非与中东的战斗。 然而,鲜有战俘真的相信圣战。由战俘组成的师团饱受士气低落与叛变困扰。1917年,剩余战俘被投入到罗马尼亚,充作农业劳动力。[2]

公墓

参考文献

  1. ^ Halbmondlager. Montreal Gazette. 13 August 2014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8). 
  2. ^ 2.0 2.1 2.2 2.3 2.4 Waters, Florence. Germany's Grand WWI Jihad Experiment. The Telegraph. 10 August 2014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3. ^ Sevea, Terenjit; Feener, R. Michael (编). Islamic connections: Muslim societie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9: 117. ISBN 9789812309235. 
  4. ^ Halbmondlager. m-haditec GmbH. 2006 [8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德语). 
  5. ^ Liebau, Heike. The world in world wars: experiences, perceptions and perspectives from Africa and Asia. Brill. 2010: 147–150. ISBN 9789004185456. 

外部链接

  • Über den Film Halfmoon Fi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rster Weltkrieg: Das Deutsche Kaiserreich und der Dschiha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