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东关小学
扬州市东关小学,原称笃才学堂、两淮高等小学堂、江都县立高等小学校、琼花观小学,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241号,是扬州市第一所官办小学堂。
沿革
扬州市东关小学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两淮盐运使程仪洛拨款筹建,是扬州第一所官办小学堂,最初命名为笃材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更名为两淮高等小学堂[1]。
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江都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由一至三年级双轨,分六个班,课程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体操、国画、手工、读经等。1925年,学校改办初中,改校名为江都县立初级中学。
1927年,初中迁至羊巷,再在此建立江都县立城区第十二小学。
1930年,学校改名为江都县立第一标准小学。当时陈兰舫复任扬州教育局长,因拖欠教师工资,教职工在12月25日至26日掀起了索薪运动[2]。1931年,学校改名为江都县立实验小学。
1937年,学校改名为江都县立城东小学。同年12月14日,日军攻占扬州,学校被迫停课,学校部分校舍被日军用作军营。1939年复校,改名为江都县立模范小学。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学校改名为江都县立观巷镇中心国民学校[3]。
1949年1月25日,解放军攻入扬州。同年2月,学校改名为扬州市琼花观小学。7月,扬州市政府文教科派黄尔瑛接收学校。7月,学校在湾子街东岳庙建分校。
1951年7月,东岳庙分校让给扬州市公安局做看守所,学校另租韦家井民房作分校。9月,扬州市在市区设立行政区,学校改名为扬州市城北区中心小学。
1952年,撤销韦家井分校。
1963年2月,牛奶坊分校扩建,学校当时有学生一千五百多人,是扬州市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3]。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工参加了集训。1967年1月被迫停课,8月朱国栋调来校主持学校工作,陆锡增协助其工作,当年9月复课。1970年3月,建立小教东关区党支部。1971年,新建学校东侧教学楼两幢。
1972年,学校更名为扬州市东关小学。
1977年,再度改名为扬州市东关中心小学[4]。
1983年,学校教学大楼主楼竣工,牛奶坊分校学生并入总校[3]。
2001年,更名为扬州市东关小学。
校友
参考
- ^ 王虎华编. 扬州盐商遗迹.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 337. ISBN 978-7-5651-0604-0.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扬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扬州文史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扬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2.12: 12–13.
- ^ 3.0 3.1 3.2 政协扬州市广陵区委员会《广陵春秋》编辑委员会. 广陵文史资料 广陵春秋 第3辑. 政协扬州市广陵区委员会《广陵春秋》编辑委员会. : 235–237.
- ^ 扬州市广陵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杨杏芝主编. 广陵区志. 北京:中华书局. 1993.10: 649. ISBN 7-101-01250-7.
- ^ 方光华主编. 旌德人文.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11: 2. ISBN 978-7-5650-0620-3.
- ^ 6.0 6.1 范祖德著. 故事交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6: 225. ISBN 978-7-313-149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