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照子(1909年3月30日—2001年12月9日),本名清水照子日本京都市下京区人,至台湾嫁给爱爱院创办人施干,延续丈夫帮助乞丐的遗愿。

施照子
本名清水照子
性别
出生1909年3月30日
 大日本帝国京都府京都市
逝世2001年12月9日(2001岁—12—09)(92岁)
台湾台北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9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1年)
母校京都府立第二高等女学校
信仰基督教
配偶施干
1933年结婚—1944年丧偶)
儿女施敏娜、施香、施爱乡、施武靖
网站https://aiai.org.tw/?FID=16

生平

1910年,清水照子生于日本京都市下京区一家纸商家庭,四名姊妹中排行最长,从小在佣人照顾、亲炙祇园祭、稻荷祭的古都生活中成长[1]

清水照子自京都府立第二高等女学校(今京都府立朱雀高等学校)毕业后,学习茶道花道等新娘技艺,等待父亲招赘[1]。当时,她看到菊池宽等人赞扬施干的文章大为感动[2]。恰巧邻居施秀凤就是施干的堂妹,便居中撮合,两人互通书信,最后论及婚嫁[1][3][4]。当时施干丧偶不久,和元配谢惜养育二位女儿,但清水照子不顾双亲反对,1933年在贺茂神社和施干结婚,从神户港启程至台湾当天,未见亲人送行[4]

 
结婚照

刚来台后,清水照子与丈夫一同在院所种菜、养猪、编竹器、裁缝等农事和手工,初期她因感须和贫病交迫的院民生活一起,惶恐不安,常去附近的台湾制糖株式会社找日籍员工谈天,以解乡愁[1]。因结婚前,施干在信中描写乞丐们会一起穿制服打棒球,让她想像这些乞丐是干净整齐,没想到根本不是这样[4]。不久,她就罹患阿米巴性下痢,持续便血一周,后来服用鸦片烟屑拌蜂蜜的偏方才告痊愈[1]

清水照子除照顾丈夫与前妻所生的施明月、施美代两女,另生有施敏娜、施香、施爱乡、施武靖三女一子[5]。1939年,爆发太平洋战争,时局紧张,物质匮乏,她只好典当订婚白金戒指、和服等,用来换取粮食[1]。丈夫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8月过世[3],她便寻求精神寄托信仰基督[2],会带领院民作早祷[6]。二女儿施美代回忆,母亲在父亲过世后,原本考虑回日本,但不忍一百多个院民重新沦为乞丐,留下来继续志业[7]。1945年,她归化为中华民国国民,改名为“施照子”[3]。1946年,台湾物价飞涨,6月9日她与许乃昌等人台北龙山寺召开会议,希望外界作经济帮助[8]。次年,她目睹了二二八事件,但不愿回想谈论[9]。管理初期,她面临了院内的乞丐会前往路祭要求丧家金钱的管理问题,只好请丧主遇有类似情事者,先通知该院,以便派员取缔[10]。之前她丈夫会四处抓乞丐强制入院,辅导训练才能出院,所以丧家会插爱爱院旗帜,以吓乞丐讨钱[2]。她也派遣院民协助台北市卫生大队打扫街道及其他有关清洁卫生的工作[11]。院方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她训练院民自力更生以及美援才渐渐解除危机[12]

爱爱院的异国婚姻除了施干夫妇外,清水照子亲戚岛敏恭也娶了施干的养孙女谢伶姜为妻。原来岛敏恭至台湾探视清水照子时,由谢伶姜充当导游,没想到就这样撮合一段姻缘。[4]

在院民眼中,施院长的印象都是待人和善,很有爱心,常常主动巡视,关心状况[7]。记者还会称赞她有着大和抚子的温柔、忍耐的天性[3]。1954年3月8日,她获得模范妇女表扬[13]。不过,她会训戒子孙“以后不要嫁到语言不通的地方”,原来子孙辈没人能用日语与她沟通[2]

爱爱院收容的对象随着时代改变,从原来的乞丐,逐渐变为孤苦无依的老人、妇女及幼儿[12]。如王贯英生前住的最后住所就是此院[2][12]。1960年,还发生院童黄祥兴与母亲重叙天伦的事件[14]。当爱爱院从一层木造房子,现在变成三至五层楼房,她很激动感叹,也觉得对得起施干[12]。记者张苍松问她究竟什么力量支撑长年她济弱扶贫,得到的回答是“爱情”[15]

1995年11月19日,施照子赴淡水国小参加丈夫石雕像的揭幕典礼[16]。行事十分低调的她,多从不出席领奖,唯一一次例外是2000年国际扶轮第三五二○地区第一分区主办的资深职业妇女成就奖[7]。她曾对记者董智森讲,她五十年来的日子都一样,没什么可写的[9]。2001年11月,儿子施武靖接下母亲的院长职务[7]

2001年12月9日,有“台湾乞丐之母”之称的施照子过世[7]。同月24日,总统陈水扁明令褒扬[6]。子孙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施照子在五斗柜偷藏一张日本男人相片,为她当年的未婚夫、京都银行家的富家子,当时猛烈追求却未获芳心[2]

参考

  1. ^ 1.0 1.1 1.2 1.3 1.4 1.5 张苍松. 十年夫妻情 一生的鄉土愛. 《中国时报》. 1995-03-12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郭石城、高有智. 創辦愛愛院 施乾、清水照子 台日大愛傳奇. 《中国时报》. 2008-12-2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李瑞. 一個不浪漫的愛的故事 施照子秉承夫志‧照顧貧苦老人 主持愛愛救濟院‧獻出一顆愛心. 《联合报》. 1978-03-10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高有智. 乞丐寮牽紅線 撮合三代良緣. 《中国时报》. 2008-12-21 (中文(台湾)). 
  5. ^ 郭石城. 《採訪後記》布施種福田 子孫出人頭地. 《中国时报》. 2008-12-21 (中文(台湾)). 
  6. ^ 6.0 6.1 郑学庸. 追思「台灣乞丐媽」 扁李親臨告別式. 《自由时报》. 2001-12-25 [202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7.4 陈智华. 堅持以愛對待收容對象 愛愛院 北市老人安養院鼻祖. 《联合报》. 2001-12-25 (中文(台湾)). 
  8. ^ 愛愛寮經營困難 希望各界人士援助. 《民报》. 1946-06-10 (中文(台湾)). 
  9. ^ 9.0 9.1 董智森. 《愛愛院的清水夫人》慈悲的容顏. 《联合报》. 1993-12-17 (中文(台湾)). 
  10. ^ 乞丐排路祭 可找愛愛院. 《联合报》. 1952-04-05 (中文(台湾)). 
  11. ^ 愛愛院院民 將協助掃街. 《联合报》. 1954-04-15 (中文(台湾)). 
  12. ^ 12.0 12.1 12.2 12.3 戴安玮. 艋舺乞丐母 施照子 一生佈施愛 為愛走他鄉 台灣媳婦來自日本 餵食洗衣照顧丐民 讓愛愛院發光發熱 為愛終無悔 60餘載愛心不打祥 木造房子已變樓房 成老人的溫暖終站. 《联合晚报》. 1998-12-17 (中文(台湾)). 
  13. ^ 各單位分別選出 模範暨優良婦女 教育界及北市名單揭曉 明接受婦女節大會褒獎. 《联合报》. 1954-03-07 (中文(台湾)). 
  14. ^ 天倫淚慈母心 頑童流浪十月. 《联合报》. 1960-03-02 (中文(台湾)). 
  15. ^ 张苍松. 追想艋舺,莫嫌萬華. 《中国时报》. 2021-06-24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0) (中文(台湾)). 
  16. ^ 淡水街頭 十九日鬧熱滾滾. 《中国时报》. 1995-11-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