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汝梅
林汝梅(1833年—1894年),字若村,号鳌珊,道号元培,乳名清潭,台湾西门人,竹堑林祥云的第五个儿子,林占梅族弟。林汝梅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曾协助福建巡抚岑毓英建设了大甲溪桥,也帮助招抚社番归化。[1][2]
生平
1833年,林汝梅出生于新竹内公馆林家。1875年,林汝梅入泮。[3]1880年,岑毓英修建大甲溪桥,林汝梅贡献良多。[4]1882年,他被分配领地在南庄一带进行开垦,并与竹堑社的协力移屯至三湾地区,招抚了狮头驮、狮里英、田厝和田尾等四个社番,随后迁至南庄的三湾隘,垦务有了很大进展。[3]台北府建城时,林汝梅协助新竹地区筹款。中法战争期间,林汝梅募集了200多人乡勇保卫新竹,因功获得了“候选道”的头衔。[2]1885年台湾建省,林汝梅受到巡抚刘铭传任命,采集建设铁路石材,并与新埔的陈朝纲合作。[3]
1891年,林汝梅成立商号“金恒胜”,在苗栗南庄一带经营樟脑业。当时,林汝梅与外委胡新发联络闽籍的“金东和”,从事垦地隘防工作,并与其他开垦势力对抗。这场冲突几乎演变成武斗,但经过官府调解后,林汝梅进入了狮里兴和狮里驿社的垦界范围。1883年,两个社番联合了五指山和后桂竹林等社的人,袭击了林汝梅的山场。次年,又有各社番联合,袭击了林汝梅田厝的公馆、断水道和杜通路,对林汝梅的事业造成不可逆的打击。[3]1889年10月,林汝梅和郑如兰、李联萼等人一同举行祈雨仪式,主持城隍庙建醮。[5][6]:594
此外,林汝梅一直怀有追求道的志向。林汝梅见到新竹地区的道士除了谋生外缺乏修养,对此深感遗憾。因此,他远赴江西拜师,成为第六十一代天师龙虎山的正一派道法学习者。回到家乡后,他日夜勤习,熟练地展示了步罡踏斗等术法,并邀请了众多道士聚集在一起,详细解释教义,并阐述南北道派的不同风格,使乌头道士在正统道教中获得了地位。附近从事道士职业的人无不上门求教,人们把他视为新竹的天师府。1894年,林汝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3]
作品
林汝梅擅长书画,风格类似其兄林占梅,作品包括1882年的《双鹭栖松图轴》。[1]林汝梅诗作现存自题画幅四首,收录于王松的《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7]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林汝梅(1833 - 1894). 国美典藏.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 2.0 2.1 张子文; 郭启传; 林伟洲.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修订一版. 台北市: 国家图书馆. 2006-12-31. ISBN 978-957-678-451-4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人物誌-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文化局. 2018-09-21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 4.0 4.1 张雅婷; 胡蓬生; 黄瑞典. 傅園、梅園、曉園不奇怪! 這間學校有3200座墳. 时事话题. 2018-07-28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 卓克华. 新竹都城隍廟.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11-09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 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四). 台北市: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71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
- ^ 林汝梅. 数位全台诗.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