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树藩
柴树藩(1910年—1997年),又名柴述凡,祖籍山东潍县,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
1933年,柴树藩同时考中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后因无力支付学费,只得进入免学杂费的税务专门学校上海浦东陆家嘴分校[1]。1935年毕业后,进入天津海关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赴延安,进入延北公学,后担当陕北公学栒邑分校政治部部长,之后进入延安马列学院[2]。1940年后,在陕甘宁边区统战部和西北局边区研究室工作,与于光远、彭平合撰《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3]。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担任安东海关副关长,后调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南满分局辽东经建处副处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处长[4]。
1949年底,跟随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出访苏联。1951年,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综合处处长,后升任国家计划委员会重工业局局长、设计局局长[5]。1952年,再次跟随周恩来访问苏联,最终达成苏联援华工程协议[6]。1952年,担任国家计委任副主任。1958年,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72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部副部长[7];1972年5月24日,李先念副总理批准派柴树藩主持同外商谈判,四三方案的四大化纤成套设备引进项目进入谈判阶段,1972年6月谈判开始。经过1个多月的谈判,柴树藩向国务院写出《进口化纤设备谈判进展情况的报告》。1972年9月2日,经周恩来、李先念、余秋里批准后,第一批进口化纤、化肥设备的报告正式确定。
1977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8]。1982年,出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此后为中顾委委员。
参考文献
- ^ 包陪庆. 《包玉剛 : 我的爸爸》. 香港: 商务印书馆. : 186页.
- ^ 成仿吾. 《战火中的大学: 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 43页.
- ^ 范伟达, 王竞, 范冰. 《中国社会调查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 95页. ISBN 9787309058727.
- ^ 唐灏. 《毛泽东中苏结盟之行》.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5年: 1页. ISBN 9787500835103.
- ^ 刘国光, 张卓元, 董志凯, 武力.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1–22页. ISBN 9787010054278.
- ^ 叶宝园. 《自强之路: 从江南造船厂看中国造船业百年历程》.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年: 248页. ISBN 9787507324754.
- ^ 陈锦华. 《国事忆述》.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 11页. ISBN 9787801992284.
- ^ 人民日报社国内资料组,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调研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大事记(1949-1990)》. 湖南出版社. 1991年: 4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