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略称清华简[1],系指2008年7月由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捐赠给母校的一批竹简,经鉴定为战国中期偏晚的重要文物,据信包含《尚书》的部分篇章以及周武王时期的乐诗等内容。目前仍在整理研究中。清华大学为此成立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并承诺资助相关学者。

清华简之算表(局部)

截至2016年为止,仅三分之一左右的清华简发表,预计还将出版十辑。[3]

历程

“清华简”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有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此批竹简应是盗墓者掠卖而流散海外的,现认为该批竹简应被盗掘于今湖北省境内的一座楚国高级贵族墓内,但原始墓葬一直未被找到[4]。后来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香港购回竹简,2008年7月15日捐予清华大学收藏。按惯例,这批由清华收藏的竹简被称为“清华简”。同年10月初,对竹简的第一阶段保护清理完成,其年代估计为公元前约三至四世纪;据清华大学宣布,它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大多在迄今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还没有见到过,其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同年12月受清华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的无字残片样品作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年份是公元前305±30年,即战国中晚期,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第二阶段工作由2008年11月起至2009年1月12日清点保护,并于同年3月开始初步释读研究的第三阶段工作。为进一步整理研究,清华大学2009年4月25日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简称出土文献中心),其主任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教授担任,并同时宣布清华简最终确定为2388枚(包括少数残片)、共14支,除还有个别残断之处没找出来外,基本已完整。李学勤指出,这批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书简中第一批整理出的简书为周文王临终时对其子的遗言;原文没有篇题,现据篇文试题为《保训》。而最新的发现是周武王时期的乐诗,李学勤表示,“有的诗竟与《诗经·国风·蟋蟀》一诗有关,前所未见,令人惊奇”;并称竹简上恰恰记载战国时期的劝酒乐诗,可能与本已失传的《乐经》有关系。一部带有纪年性质的著作《繫年》,主要记述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算表》被认为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距今2300多年,计算功能超越里耶秦简九九表张家界汉简九九表等。它能快速计算99.5以内的两个任意整数的乘积,还能计算包含特殊分数“半”的两位数乘法。[5]

  • 2011年1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ISBN 9787547501788 ),收录《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9篇文献[6]
  • 2011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收录《系年》一篇。
  • 2013年1月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收录尚书佚失篇章《傅说之命》3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一共6种8篇文献。[7]
  • 2014年1月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共收录《筮法》、《别卦》与《算表》3篇文献。
  • 2015年4月9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共收录6篇文献,除《命训》见于今本《逸周书》外,其他五篇《厚父》、《封许之命》、《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和《殷高宗问于三寿》皆为传世文献未见之逸篇。
  • 2016年4月1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共收录5种6篇文献,有4篇关于郑国史事,即《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甲、乙)和《子产》;1篇关于齐国史事,题为《管仲》;1篇关于秦、楚史事,题为《子仪》。[8]
  • 2017年4月23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共收录《子犯子馀》、《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和《越公其事》4篇文献。
  • 2018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共收录《𫯺命》(摄命)、《邦家之政》、《邦家处位》、《治邦之道》、《心是谓中》、《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8篇文献。
  • 2019年11月22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共收录《治政之道》、《成人》、《廼命一》、《廼命二》、《祷辞》五篇文献。[9][10][11]
  • 2020年10月1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共收录《四告》、《四时》与《行称之道》3篇文献[12]。但11月出版说明改为共收录五种八篇文献:《四告》[13][14]的4篇告辞,《四时》、《司岁》与《行称》3篇数术类文献,以及方技类文献《病方》。《四时》与《司岁》原系连续编号,抄写在同一卷;《行称》与《病方》抄写在同一卷;故实际上仍为3卷的内容。[15][16]
  • 2021年12月1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1篇文献《五纪》。[17]
  • 2022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收录1篇文献《参不韦》(三不韦)。[18][19]
  • 2023年12月1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收录5篇文献《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畏天用身》。[20]

真伪之争

学者姜广辉等对“清华简”《保训》篇内容提出质疑,例如认为周文王在位期间没有称王,这点清华简内容矛盾。然而文王是否称王,本身就是未解决的历史悬案;此外,姜也指出该篇中“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不符合传统说法,因为天子微时应作“躬耕”,上述写法属于明显的错误。篇中文句与现存古代文献有许多雷同之处,有抄袭嫌疑。[21][22][23]

有些学者排斥清华简这类流散后被抢救回来的文献,郭永秉指出这种态度是懒人做法,质疑应该拿出实据来,又指出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古文字研究者对清华简的真实可靠性提出过异议。[24]

也有学者认为李学勤称“清华简”《系年》“关于秦人始源的记载”“填补历史的空白”是有问题的,同时质疑“清华简”的真伪。[25]

李学勤指出清华简“经过碳14测定,空白竹简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305年±30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26]

2021年11月19日荆州博物馆馆员赵晓斌公布枣林铺古墓群出土的楚简《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该篇文献即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7辑所收录的《越公其事》,二者属于同文异本,证明了清华简的可靠性[27]

参见

引注

  1. ^ 《走近清华简》,刘国忠,高等教育出版社
  2. ^ 顾淑霞; 刘蔚如. 清华大学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清华新闻网. 2009-04-26 [201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4) (中文(中国大陆)). 
  3. ^ 张彦. 中國一場革命性的發現. 纽约时报. 2016-07-26 [201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中文). 
  4. ^ 刘国忠:清华简的文献特色与墓主身份蠡测-清华大学. www.tsinghua.edu.cn.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5. ^ 清华大学发布校藏战国竹简(肆)研究成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学网转自央视新闻:2014-1-7
  6. ^ 李莉. 清华简首批研究成果发布 重现两千年前《尚书》. 科学网. 2011-01-05 [201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7.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成果发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7.,清华新闻网2013年1月7日电
  8.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发布会召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华大学新闻网转自中国文物报:2016-4-19
  9.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成果发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华大学新闻网转自中国文物报:2020-1-5
  1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豆瓣读书, 2020-1-5
  11.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公布一批珍稀文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20-1-21
  1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 上海联诚图书-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 [2020-11-05]. 
  13. ^ 王宁. 從“𣦼”之字梳理及《四告》“決”的問題.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14. ^ 赵平安. 《文物》-赵平安:清华简《四告》的文本形态及其意义.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官方公众号-出土文献.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15.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 中国图书出版数据库. [2020-11-05]. [失效链接]
  16.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 302edu教育资源网. [2020-11-05]. 
  17. ^ 清华发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发现战国时代复杂天人体系.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18.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貳)》成果發佈.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19. ^ 據清華簡《參不韋》校《墨子》一則.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20.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參)》成果發佈.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21. ^ 姜广辉. “清华简”鉴定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再谈对《保训》篇的疑问. 光明日报. 200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8). 
  22. ^ 姜广辉; 付赞; 邱梦燕.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年, (第4期) [2016-06-12]. 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13.04.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23. ^ 周宝宏. 清华简《耆夜》没有确证证明为伪作. 《中原文化研究》. doi:10.16600/j.cnki.41-1426/c.2014.02.005. 
  24. ^ 石伟杰. 访谈︱郭永秉:清华简之“高大上”,足以抗衡汲冢竹书. 澎湃新闻. 2015-12-20 [2019-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5. ^ 吴锐. 清华简研究中的虚骄之气和隐讳作风.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11-05]. 
  26. ^ 穿越回战国:总理与教授对谈“清华简”
  27. ^ 新出荊州棗紙簡再證清華簡絕非偽簡. 中华读书报.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