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来的鼓手
《火焰山来的鼓手》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90年代初拍摄的彩色遮幅电影,导演为广春兰,编剧由广春兰、马焰担任。是一部讲述手鼓手库来西的成长故事的儿童歌舞片,片中主要演员多为维吾尔族儿童,主演分别是库尔班江、阿依努拉、哈那克孜。《火焰山来的鼓手》是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优秀儿童影片,也是199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儿童评审团奖获奖作品。
火焰山来的鼓手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广春兰 |
制片 | 广春兰 |
编剧 | 马焰 广春兰 |
主演 | 库尔班江 阿依努拉 哈那克孜 |
制片商 |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 |
片长 | 1小时29分 |
产地 | 中国大陆 |
语言 | 汉语普通话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91年 |
剧情
火焰山村本是个平静安宁的古村,一日,从乌鲁木齐市来的“小月亮”艺术团打破了宁静的生活,村民们被小朋友们的表演所吸引。生活在火焰山村的小鼓手库来西(库尔班江 饰)陶醉在艺术团小演员西林娜依(阿依努拉 饰)的《手鼓之歌》中,这库来西想起了已经逝世的母亲。第二天“小月亮”艺术团前往拜访村中的民间艺人——库来西的外公。西林娜依被住在外公家的库来西精湛手鼓技艺所震撼,艺术团的老师也萌生了将库来西带回乌鲁木齐培养的念头。库来西决定告别外公外婆前往乌鲁木齐,艺术团的学习很顺利。
库来西去找生活在乌鲁木齐的父亲时,发现父亲已经和西林娜依的母亲结婚,西林娜依成了自己的妹妹。库来西住在了新家里,但总显得格格不入,继母的态度让库来西并不开心。直至继母因将自己带到城市的鸽子送人等事情之后,库来西留下一封信,离开了乌鲁木齐。回火焰山村的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的玩伴拉拉古丽(哈那克孜 饰),拉拉古丽对艺术的热情打动了库来西,他又回到了艺术团。最终,库来西和艺术团的同学们在艺术选拔赛中获胜。西林娜依的母亲最终也将鸽子还给了库来西。
制作拍摄
剧本制作
导演广春兰在新疆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萌生了给新疆儿童拍儿童片的想法。不过直至1990年初夏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找到广春兰之时,才让广春兰有了拍摄新疆少年儿童题材的故事片的机会。在和制片厂多次探讨后,确定了电影要以歌舞为主,表现新疆少年儿童们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理想追求。[1]
《火焰山来的鼓手》的原型故事来自于广春兰的维吾尔族朋友:她与前夫离婚时,小女儿跟了自己。但在遇到了新的爱人后,始终不敢成婚。因为男方也有一个女儿,两人害怕处理不了孩子之间的关系。然而两个孩子在学校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在互相邀请对方家长到家里做客时,僵局被孩子自己打破了。广春兰和编剧马焰在对这个故事加工、编写后创作了电影剧本。导演广春兰和编剧马焰在剧本中将矛盾集中到农村与城市、孩子与继母之间的关系、艺术团孩子们之间的关系等。电影文学剧本在制片厂里获得了通过,但广春兰依然在对电影分镜头脚本进行打磨,比如原本唱歌跳舞样样精通的男主角库来西改成一个手鼓手等。另外,电影最初名为《飞翔吧,小白鸽》,后更名为《火焰山来的鼓手》。[1][2][3]
电影选角
电影《火焰山来的鼓手》拍摄前决定用汉语对白拍摄,所物色的演员大多能够流利的使用汉语交流。所以早早将擅长汉语的阿依努拉确定为女主角。男主角库来西的扮演者之确定却颇费功夫,库尔班江表演的手鼓曾拿过国家级一等奖,但除了手鼓,库尔班江无论是舞蹈还是表演都不会,也不精通汉语,长相也比其他小演员略逊一筹。但他表演手鼓时的状态颇受导演广春兰赏识。最终制片厂厂长陈锦俶被库尔班江的鼓声打动,让他扮演主角库来西。为了解决语言问题,主创团队决定拍摄时让女主角讲汉语,男主角将维吾尔语,然后通过后期配对白。这个决定让本不会维吾尔语的副导演背下了库来西所有的台词,在后期配音时,也能知道库来西在说哪一句台词。库来西最终也为电影献上数十段手鼓演奏的音乐。电影中另一角色拉拉古丽则由哈那克孜扮演,当时年仅9岁的哈那克孜已初有名气,曾在国家级的少儿独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2]
取景之地
电影《火焰山来的鼓手》中库来西家乡火焰山村的取景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维吾尔族人类学的博物馆”的吐鲁番地区(现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阿勒迪村,麻扎阿勒迪村位于火焰山脚下贯穿火焰山南北的峡谷内。村落依附于地理形势,当地环境以沙石和黄土为主。当地居民彼时以种植葡萄为主,所以电影中库来西上学前都需要帮助外公将地里新鲜的葡萄,运回家中挂在晾房中风干。麻扎阿勒迪村的房屋是吐鲁番维吾尔传统民居常见建筑样式:以生土民居为主,基本为土木结构组成,以夯土墙和土坯砌筑为主。老房子有地下室,多为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包括库来西外公家的房子依山就势,围绕着清真寺爬坡而建。库来西外公家建筑装饰构件简单,和大多数麻扎阿勒迪村建筑类似,没有复杂的细节。[4]
获奖
《火焰山来的鼓手》获得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之优秀儿童影片。[5]在1992年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中,《火焰山来的鼓手》获得儿童评审团奖。[6]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1.3 广春兰. 《火焰山来的鼓手》导演创作回顾. 电影通讯. 1992, (02): 9–12.
- ^ 2.0 2.1 孟福利. 地域文化遗产在电影艺术的传播与利用. 电影文学. 2019, (16): 46–52.
- ^ 星星. 一朵开在边疆的“尼露拜尔”——记《火焰山来的鼓手》编剧马焰. 电影评介: 5. doi:10.16583/j.cnki.52-1014/j.1993.02.005.
- ^ 王小冬. 电影《火焰山来的鼓手》中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解读. 电影评介. 2015, (10): 93–95. doi:10.16583/j.cnki.52-1014/j.2015.10.034.
- ^ 广播电影电视部1991年优秀影片奖获奖名单. 电影通讯. 1992, (05): 5–6.
- ^ Awards-1992. berlinale Archive. [2023-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