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进化历程
-4500 —
–
-4250 —
–
-4000 —
–
-3750 —
–
-3500 —
–
-3250 —
–
-3000 —
–
-2750 —
–
-2500 —
–
-2250 —
–
-2000 —
–
-1750 —
–
-1500 —
–
-1250 —
–
-1000 —
–
-750 —
–
-500 —
–
-250 —
–
0 —
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程。并解释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与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经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物种形成,现在的各物种之间皆由共同祖先互相连结。
以下的列表除非有写公元或西元,否则是从现在开始算,如6500万年前是指距离现在已有6500万年的时间了。
冥古宙
时代 | 事件 |
---|---|
137.98±0.37亿年前 | 宇宙诞生。 |
136亿年前 | 银河系诞生。 |
45.7亿年前 | 太阳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 |
45.7亿年前 | 地球从环绕早期太阳旋转的吸积盘之中形成。 |
45.33亿年前 | 依大碰撞假说,原始的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在原始地球周围产生一个环,这个环在数百万年之后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建立了地球生命的形成环境[1]。 |
44亿年前 | 地壳形成[2]。 |
42-40亿年前 | 地球表面温度降低使地壳得以凝固,大气与海洋形成[3]。 |
40亿年前 | 最早生命的出现,可能是源于能够自我复制的RNA分子。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有限,所以不久之后便开始竞争。由于天择青睐在复制上更有效率的分子,因此DNA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复制物。 |
39亿年前 | 后期重轰炸期(41~38亿年前):地球、月球、火星及金星受到小行星及彗星(微行星)撞击的高峰期。连续的干扰可能诱发生命的演化(参胚种论),海洋被完全煮沸[4]。 |
太古宙
时代 | 事件 |
---|---|
38-35亿年前 | 最后共同祖先(原核生物)在古太古代出现,属于单细胞生物,分化出细菌及古细菌。同时细胞结构出现。早期原核生物都是化能生物。 |
33亿年前 | 细菌发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会产生氧。这些生物透过电化学梯度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及氧化无机物来抽取能量。后来原核生物演化了糖酵解,从如葡萄糖的有机物释出能量。糖酵解产生了现今所有生物都用到的三磷酸腺苷分子来临时储存能量。 |
32-30亿年前 | 微生物开始造岩,叠层岩出现。 |
28-25亿年前 |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出现,牠们以水为还原剂,并排出氧。氧首先将海洋中的铁氧化,产生铁矿石。氧在大气层的浓度上升,对厌氧细菌都有毒。 |
26-25亿年前 | 大氧化事件。 |
元古宙
时代 | 事件 |
---|---|
25-23亿年前 | 一些细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来有效地从有机物中抽取能量。差不多所有好氧细菌都用相同的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来使用氧;厌氧细菌大量灭绝。 |
25-23亿年前 | 由于大氧化事件,大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基本耗尽。过剩的氧气开始和海洋和地壳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大量红色的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形成。 |
23-20.5亿年前 | 休伦冰河期:由于大氧化事件,大气层中的强温室气体——甲烷被光合作用排放的氧气消耗殆尽。更多的地表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逸到太空,造成地表温度骤降。曾经炽热的地球表面第一次被冰雪覆盖[5][6]。 |
18.5亿年前 | 复杂的细胞出现,包括有细胞器的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古细菌。大部分有细胞器的都可能是从共生细菌衍生而来:线粒体会用像现今立克次体般从有机物抽取能量,而叶绿体则从光及有机物合成能量。这是共同演化的例子。 |
15亿年前 | 多细胞生物出现,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真核藻类[7]。 |
12亿年前 | 出现有性生殖,引发更快的演化。[8]大部分的生命于海洋及湖中出现,一些蓝菌已经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 |
12-10亿年前 | 叠层岩达到高峰。 |
10-7.2亿年前 | 出现大型具刺疑源类,氧气的累积使臭氧层可以形成;而臭氧层可阻挡太阳的有害辐射,使生命可以在陆地上发展[9]。 |
7.2-6.35亿年前 | 根据雪球地球假说,成冰纪的冰河时期非常严重,连海洋亦完全结冰,只有在热带的海水仍保持是液态。 |
6.65亿年前 | 多细胞动物在海洋出现。(但亦有研究显示最早的动物生活在湖泊的环境中[10]。) |
6.35-5.41亿年前 | 第二个超级大陆潘诺西亚形成于6亿年前并于5.4亿年前分裂[11]。在埃迪卡拉纪(6.35-5.41亿年前)有复杂的多细胞动物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主要是刺胞动物,其次是多孔动物等,可能生活于浅海近岸的水中。 |
5.41亿年前 | 5.41亿年前发生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 |
显生宙
显生宙是距今5.4亿年以来有大量生物化石出现的时期。显生宙表示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
古生代
时代 | 事件 |
---|---|
5.4-5.2亿年前 | 寒武纪大爆发产生了大多现今动物的主要的门,其成因仍然存疑。以三叶虫为主的节肢动物是寒武纪时期种类最多的门[12][13][14]。 |
5.2亿年前 | 最早的脊椎动物出现。它们的特点是没有下腭且骨架由软骨构成,与后代相比还缺少很多特征[15]。 |
5.0亿年前 | 古杯动物灭绝,刚刚开始的造礁工程就此停止。 |
4.85亿年前 | 在寒武纪至奥陶纪间发生第一次生物集群灭绝,是为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但没有证据表示有这个灭绝事件。 |
4.85亿年前 | 奥陶纪生命大辐射:属级分类单元的动物增长了超过3倍,古生代演化动物群(Palaeozoic evolutionary fauna)开始逐渐替代寒武纪演化动物群(Cambrian evolutionary fauna)。钙藻出现,从而导致浮游生物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浮游生态系统建立。从浮游生物获益的苔藓动物重新启动了造礁工程。 |
4.8亿年前 | 甲胄鱼类出现,甲胄鱼类是有颌下门的祖先。 |
4.75亿年前 | 珊瑚纲取代苔藓动物为造礁主力。 |
4.72亿年前 | 第一批原始植物从绿藻演化[16]并移至陆地上[17],沿湖边生长。与它们一同的有真菌,可能植物与真菌是共生的,地衣就是共生的例证。 |
4.5-4.6亿年前 | 有颌下门出现。 |
4.45-4.43亿年前 |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大约85%的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其规模在显生宙的五次大灭绝事件中位列第二。此后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开始占据主导。 |
4.4亿年前 | 有颌下门在中国南方发生第一次辐射演化[18][19][20]。盔甲鱼类出现[21]。 |
4.3-4.28亿年前 | 维管植物出现。 |
4.3-4.2亿年前 |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撑身体及阻止水分流失[22],是第一类移至陆地的动物[23]。最早的有多足亚门(马陆及蜈蚣),及后有蝎子。4.67亿年前出现的广翅鲎在志留纪很繁盛,部分物种已经有了在陆地上活动的能力。 |
4.05亿年前 | 野火现象出现。 |
4亿年前 | 首类没有翅膀的昆虫,即蠹鱼、跳虫及缨尾虫出现[24]。 |
3.87亿年前 | 植物演化出木本植物:木质素和发达的根系。土壤生态系统日益兴盛。 |
3.76亿年前 | 种子植物出现,演化出花粉、种子。种子蕨门是最原始的种子植物,叶片类似真蕨类,种子生长在叶片上。 |
3.76-3.59亿年前 |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发生的时期。 |
3.76亿年前 | 两次撞击事件:阿拉莫(Alamo)撞击事件和锡利扬(Siljan)大撞击事件。 |
3.75亿年前 | Kellwasser灭绝事件。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 |
3.75-3.65亿年前 | 一些淡水的肉鳍鱼类发展了支撑结构并成为四足总纲。四足总纲利用牠们的脚走上陆地,可能是为了猎食陆上猎物。两栖类今天仍保有很多早期四足总纲的特征。 |
3.59亿年前 | Hangenberg灭绝事件。同时严重影响了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盾皮鱼类灭绝。 |
3.59-2.51亿年前 | 软骨鱼类的黄金时期[25]。 |
3.5-2.5亿年前 | 卡罗冰河时期在早石炭纪开始,于晚二叠纪完结。由于极移,大部分的冈瓦那大陆从亚洲及南美洲中心至印度及澳洲中心都冰封了。 |
3.4-3.3亿年前 | 离片锥目、爬行形类出现。 |
3.25亿年前 | 昆虫能够飞行,并出现了多个目(如古网翅目、疏翅目、透翅目及原直翅目)。大部分石松纲、木贼纲的森林覆盖陆地,植物死亡后变成了煤及原油。裸子植物开始广泛分化。 |
3.1亿年前 | 爬行形类的一支演化出羊膜卵,产生了能在地上繁殖的羊膜动物。不久后羊膜动物分裂出合弓纲和蜥形纲。 |
3.06-3.00亿年前 | 发生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地球气候开始动荡,干湿季节变得鲜明,冰川导致雨林迅速萎缩分隔成孤立的小块。它宣告了石炭纪的终结。这场小型灭绝事件带走了最后的巨型节肢动物。 |
3.05亿年前 | 巨脉蜻蜓是最大的昆虫,翅膀展开长达75厘米。 |
3亿年前 | 盘古大陆形成及维持了1亿年左右。这是地球上的大洲最近的闭合。 |
3-2.51亿年前 | 羊膜动物的一支合弓纲占据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导。 |
2.99亿年前 | 由于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石松类衰落,种子蕨和裸子植物兴起,季节性的针叶林开始发育。植物已经出现了地理区系的分化。 |
2.75亿年前 | 兽孔目出现,使合弓纲脱离了蜥蜴的样貌。 |
2.65亿年前 | 最初的主龙形下纲动物出现。 |
2.59亿年前 | 峨嵋山暗色岩事件发生,导致繁盛一时的恐头兽亚目灭绝。发生后其他兽孔目和副爬行动物占据了陆地生态位。 |
2.51亿年前 |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约90%的物种,这是最严重的生物集群灭绝。灭绝过后,水龙兽是地表最常见的动物。主龙类开始演化出许多分支。大气层的氧含量下降至16%。一些杆状菌菌株2-9-3的孢子被困在新墨西哥州的盐结晶中,于2000年重新活跃及分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26][27]。 |
中生代
时代 | 事件 |
---|---|
2.51-2亿年前 | 气候非常干燥,适合这种气候的主龙类及裸子植物得益。主龙类已经分化为伪鳄类、恐龙及翼龙目等。裸子植物(松柏门及苏铁门占大部分)是陆地上的主要植物。 |
2.46亿年前 | 各种以双壳类(包括腕足动物)为食的动物类群明显增多。与双壳纲的繁盛同步。 |
2亿年前 | 在合弓纲中,演化出哺乳动物的首个先躯兽孔目,特别是真犬齿兽下目。所有哺乳动物幼时都有乳腺及能保持恒常体温。常染色体对中的一个得到SRY基因(从X染色体的SOX3基因衍生而来)成为Y染色体,长度亦缩短了。 |
2亿年前 |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恐龙从灭绝事件中存活,并繁盛起来。联体病毒科可追溯至这个或更早的时期[28]。 |
1.9-1.5亿年前 | 现今的两栖类滑体亚纲包括无尾目、有尾目开始出现。 |
1.83亿年前 | 1.83亿年前[29]发生的托阿尔阶灭绝事件对于海生生物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菊石等软体动物[30]。 |
1.8亿年前 | 盘古大陆分裂为几个大陆,最大的是冈瓦那大陆,由现今的南极洲、澳洲、南美洲、非洲及印度组成,南极洲当时还是一片森林。北美洲及欧亚大陆当时仍然连接,是为劳亚大陆。 |
1.8-1.44亿年前 | 软骨鱼纲的第二次主要演化事件。[31] |
1.64亿年前 | 最早能游泳的哺乳动物近亲獭形狸尾兽出现。 |
1.6亿年前 | 3米长的五彩冠龙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出现,是早期的暴龙超科。 |
1.5亿年前 | 恐龙甚为普遍及多样化,有腕龙、迷惑龙、剑龙、异特龙、细小的嗜鸟龙及奥斯尼尔龙。鸟类从兽脚亚目演化出来。始祖鸟是鸟类的近亲。 |
1.30亿年前 | 被子植物演化出可以吸引昆虫及其他动物散播花粉的花朵。被子植物的革新引发动物的演化及共同演化;帝龙在中国满洲生活,有羽毛及体长1点6米[32]。 |
1.25亿年前 | 现今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攀援始祖兽出现,牠像现今的睡鼠。鹦鹉嘴龙是后期有角恐龙的祖先。 |
1.23亿年前 | 千禧中国鸟龙有原始的羽毛但不是用作飞翔,其他有羽毛恐龙包括中华龙鸟及长城鸟。其他恐龙包括多刺甲龙及始暴龙出现。 |
1.20亿年前 | 只有25厘米阔的森林翼龙在中国辽宁出现。 |
1.17-1.16亿年前 | 阿普第阶灭绝事件发生。根据地层中的证据,此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对陆地生物则较小[33]。 |
1.10亿年前 | 帝鳄出现。肉食性恐龙包括驰龙科的恐爪龙及棘龙科,草食性恐龙包括波塞东龙、高吻龙及蜥结龙。 |
1.00亿年前 | 鲨齿龙及南方巨兽龙出现。 |
8800万年前 | 印度及马达加斯加大陆分裂。 |
8000万年前 | 蜥脚下目、鸭嘴龙科、角龙科及兽脚亚目很多的恐龙种类出现,超过一半已知的恐龙都是在中生代的最后3千万年。印度开始移往欧亚大陆。 |
7500万年前 | 人类及老鼠的最后共同祖先出现。[34][35] |
新生代
古近纪
时代 | 事件 |
---|---|
6600万年前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将差不多一半的动物物种消灭,是因小行星撞击扬起铱微尘覆盖整个地球,引起气候变冷所致。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出现。没有了非鸟恐龙,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及体型得以增长。 |
6000万年前 | 古食肉目(可能是细齿兽类的祖先)在北半球出现,于520万年前灭绝。已知最大的蛇泰坦巨蟒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 |
5500万年前 | 被子植物演化出多肉的水果和营养丰富的坚果和种子。
一些哺乳动物重回海洋,其他的亦开始演化成能飞行,如蝙蝠。一类细小、生活在夜间及栖息树上吃昆虫的灵长总目分支出灵长目、树鼩。灵长目有双目视觉及抓东西的指,可以帮助从一颗树跳往另一颗。 澳洲从南极洲中分裂出来。最早的真灵长类首次于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出现,例如美国怀俄明州的辛普森氏果猴及中国云南的亚洲德氏猴。尖吻鲭鲨可能是大白鲨的祖先。[36][37][38] |
5250万年前 | 最早的翼手目芬尼氏爪蝠出现。 |
5000万年前 | 马由始祖马开始进行演化。鲸鱼及海豚的祖先游走鲸可能像海狮般在陆地上行走及像水獭在海中游泳,牠的脚有蹼,并且是以耳朵听声音。Pezosiren portelli是现今海牛的祖先,像河马般在陆地上行走及像水獭在海中游泳。细齿兽类包括小古猫属是所有狗、猫、熊、浣熊、狐狸、土狼、狐狼及麝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及像鼬鼠般可以爬树。现代的银杏出现。 |
4650万年前 | 游走鲸后代的罗德侯鲸是鲸鱼的祖先,开始不再饮用淡水。 |
4300万年前 | 始祖象出现,有长的鼻,但没有象鼻或象牙。 |
4000万年前 | 灵长目分支成原猴亚目及简鼻亚目,简鼻亚目是白天活动及草食性的。 |
3700万年前 | 龙王鲸的后肢开始缩少及发现完好,听觉开始经下颚传至中耳。在埃及的鲸鱼谷当时是在水中,龙王鲸未有呼吸孔,要把头部伸出水面呼吸。原猴亚目的早期祖先Biretia fayumensis及Biretia megalopsis在埃及沙漠出现。[39] |
3500万年前 | 禾本科从被子植物中演化出来。 |
3000万年前 | 简鼻亚目分支成阔鼻小目及狭鼻小目。阔鼻小目有卷尾及迁移至南美洲,雄性是色盲的。狭鼻小目留在非洲,其中一种祖先可能是埃及猿。Bugtipithecus inexpectans、Phileosimias kamali及Phileosimias brahuiorum像现今的狐猴是生活在巴基斯坦中部布格蒂丘陵的雨林中。所有猫的祖先原小熊猫生活在欧洲的树上,在2000万年前灭绝。 |
2750万年前 | 巨犀生活在蒙古。 |
2500万年前 | 狭鼻小目雄性可以看见颜色及失去了费洛蒙。[40]狭鼻小目分支成两个总科:猴总科及人型总科。猴总科并没有卷尾,有些甚至原全没有尾巴。所有人型总科都没有尾巴。 |
新近纪
时代 | 事件 |
---|---|
2200万年前 | 印度与亚洲碰撞,产生喜玛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由于湿度被断绝,中亚洲成为了沙漠。恐象出现,于200万年前灭绝。部分像狗、熊及浣熊的Ursavus elmensis(所有熊的祖先)出现,其体型只有狐狸般大,以植物及昆虫来补足肉食。第一类猫熊亚科分支出来,当中只有大熊猫能生存至今。巨牙鲨出现,于160万年前灭绝[38]。海带目出现,并且形成海藻森林生态系统。 |
2100万年前 | 像獴的生物乘坐植物造成的筏由马达加斯加漂浮至非洲,并成为所有当地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祖先。 |
2000万年前 | 非洲板块与亚洲碰撞。拟指犬是狗的祖先,第五爪缩短了,有现今狗的上爪的影子。牠们的外表像现今的麝猫,脚及脚趾适合奔走。犬科及猫科开始分支。象的祖先嵌齿象出现。 |
1600万年前 | 鲛齿鲸显示鲸鱼的早期回声定位。 |
1500万年前 | 猿从非洲迁徙至欧亚大陆,成为了长臂猿及猩猩。人类祖先从长臂猿形成。猩猩、大猩猩及黑猩猩都是属于人科,人类则属人族。 |
1300万年前 | 人类祖先从猩猩祖先形成。猩猩的亲属开远禄丰古猿出现。加泰罗尼亚皮尔劳尔猿可能是人科及人类的共同祖先。 |
1000万年前 | 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干燥,大草原及草原代替了森林。猴的数量激增,猿则减少。人类祖先从大猩猩的祖先形成。马进入全盛期并开始扩展至整个北半球。1000万年前牠们因面对偶蹄目的竞争而衰减。Tomarctus是极之像狗的动物。 |
700万年前 | 最大的灵长目巨猿在中国、越南及北印度生活,于30万年前灭绝。 |
560万年前 | 地中海干涸,为墨西拿盐度危机。 |
500万年前 | 人类祖先从黑猩猩祖先形成。最后共同祖先是乍得人猿。最早的人类分支是千年人。黑猩猩及人类的DNA有98%相似,在血红素中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黑猩猩的一类可以在基因上比现今所有60亿人更多样化,因为黑猩猩祖先与人类祖先分支后,人类演化过程中曾经历种群瓶颈效应之故。黑猩猩及人类的喉头重新移位至咽及肺部中间,可见共同祖先都有这个语言前身的特质。 |
480万年前 | 人族出现黑猩猩的大小的地猿,并且站立行走。 |
370万年前 | 一些南方古猿在肯雅的火山灰中留下脚印。 |
300万年前 | 双足的南方古猿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并被恐猫属所猎杀。非洲南方古猿及鲍氏南方古猿,并其他包括肯尼亚平脸人的属出现。大猩猩在刚果河南岸消失。现今的马属首次出现。恐象的下颚有向下的象牙。
火山爆发及产生很多细小的陆地连结了南北美洲。发生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哺乳动物由北美洲往南迁徙,并造成当地的哺乳动物灭绝。 |
第四纪
更新世
时代 | 事件 |
---|---|
250万年前 | 斯剑虎出现。 |
220万年前 | 大猩猩分裂成西部大猩猩及东部大猩猩。 |
200万年前 | 能人在坦桑尼亚使用原始石器工具,有可能与罗百氏傍人一同生活。布若卡氏区出现。人属的物种吃肉,而傍人则吃植物及白蚁。一些在刚果河南部的黑猩猩分支出倭黑猩猩,倭黑猩猩生活在雌性主导的社会。斯剑虎由北美洲前往南美洲。 |
180万年前 | 直立人在非洲演化,并迁徙至其他大洲,主要是南亚。 |
175万年前 | 格鲁及亚人有直立人及能人的特征。雕齿兽在秘鲁南部生活。 |
160万年前 | 巨型短面袋鼠在澳洲出现,于40000年前消失。像袋熊的丽纹双门齿兽在澳洲出现,于45000年前灭绝。 |
150万年前 | 猩猩分裂为婆罗洲猩猩及苏门达腊猩猩。袋狮在澳洲出现,于46000年前灭绝。 |
100万年前 | 犬属从Tomarctus分支出来。灰狐是现今最原始的犬属。 |
80万年前 | 灰狼迁移至北美洲极地。 |
78万年前 | 地球最后(最近一次)的地磁反转。 |
70万年前 | 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共同遗传祖先出现。 |
50万年前 | 直立人使用木炭来控制火,但仍不懂如何生火。 |
40万年前 | 东部大猩猩分支为东部低地大猩猩及山地大猩猩。大角鹿出现,在9500年前灭绝。 |
35.5万年前 | 海德堡人在意大利南部的罗卡蒙菲纳火山留下脚印,是最早的人属脚印。 |
25万年前 | 北极熊从棕熊演化。 |
19.5万年前 |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的奥莫化石遗存是最早的人类。 |
16万年前 | 长者智人练习礼仪及宰杀河马。 |
15万年前 | 线粒体夏娃在非洲生活,她是所有现今人类的最后女性祖先。 |
13万年前 | 尼安德特人从海德堡人演化及住在欧洲及中东,开始埋葬尸体及照顾病人,有现今人类的舌骨及会使用矛。FOXP2基因出现。 |
公元前10万年前 | 第一个人类从海德堡人演化及在非洲出现。人类生活在南非及以色列。人类经两个途径进入亚洲:经中东往北行,及从埃塞俄比亚往南走,经红海及阿拉伯南部(参单源论)。突变造成皮肤颜色的改变,以吸收最有效的紫外线。种族开始成立。非洲的人口基因仍然较为分化。 |
公元前8.25万年前 | 人类在萨伊使用锋利的动物骨头捕鱼。 |
公元前8万年前 | 人类在刚果制造鱼叉。 |
公元前7.4万年前 | 多峇巨灾理论指多峇湖的超级火山爆发,人类人口只剩2000。6年没有夏天及紧接的1000年冰河时期。火山灰达5米深覆盖印度及巴基斯坦。 |
公元前7万年前 | 最近的冰河时期,威斯康辛冰期开始。人类在南非布隆伯斯洞穴以骨头制造工具,及画壁画。他们亦收集贝壳及钻孔制作颈饰。巨河狸出现,在1万年前消失。 |
公元前6万年前 | Y染色体亚当在非洲生活,是人类男性Y染色体的最后祖先。 |
公元前5万年前 | 人类由亚洲延伸至澳洲及欧洲。海岸线的延伸速度较内陆为快。披毛犀在不列颠群岛生活。 |
公元前4万年前 | 克罗马侬人在法国绘画及捕猎猛犸象。他们有特别的认知能力,使他们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澳洲巨大的有袋目灭绝。 |
公元前3.2万年前 | 德国福格海德有第一个雕塑史前狮子人雕像。法国有第一个用鸟骨制的笛。印尼有石器工具。 |
公元前3万年前 | 人类从西伯利亚分几波进入北美洲,较后的经过白令陆桥进入,早期的可能是以跳岛战术经阿留申群岛进入。欧洲人越过大西洋到达北美洲。人类抵达所罗门群岛及前往日本。在撒哈拉使用弓箭,在摩拉维亚有首个陶瓷动物模型。 |
公元前2.8万年前 | 在非洲那米比亚出现最古老的图画。[41]德国出现最古老的阴茎雕塑。[42] |
公元前2.7万年前 | 尼安德特人消失,人属只余下人类及佛罗勒斯人。捷克出现纺织。 |
公元前2.5万年前 | 从猛犸象牙发明了标枪。 |
公元前2.4万年前到公元前2.2万年前 |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属于此段时期。[43] |
公元前2万年前 | 人类在青藏高原留下脚印及手印。从动物脂肪制造油灯。山顶洞人以骨针来缝制动物饰物。猛犸象骨头在俄罗斯建造房屋。 |
公元前1.8万年前 | 佛罗勒斯人在遥远的印尼出现。中国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制造全世界最早的陶制容器。 |
公元前1.5万年前 | 最后的冰河时期完结,海水漫过全球,造成多个近岸地区水浸,将以往的大陆分成岛屿。日本从亚洲分开,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分开,塔斯曼尼亚与澳洲分开,爪哇岛形成,砂拉越、马来西亚及印尼分隔。一些人类在中东的肥沃月弯开展农业,并且发展城市。因为生产食物及饲养动物,世界人口暴涨。拉斯考克山洞及加拉加斯出现石洞壁画。 |
公元前1.4万年前 | 全新世灭绝事件开始,超过100种大型哺乳动物消失。 |
全新世
时代 | 事件 |
---|---|
公元前1.15万年前 | 斯剑虎灭绝。 |
公元前1.1万年前 | 佛罗勒斯人及猛犸象灭绝。人类首先畜养印度狼。所有现今的狗都是属于狼。 |
公元前1.04万年前 | 开始种植植物,在近东耕种。耶利哥人口有19000。 |
公元前8000年前 | 撒哈拉仍有河流、湖及季候风。人类抵达南美洲的蓬塔阿雷纳斯。世界人口达500万[44]。 |
公元前6千年前 | 亚洲西南部、叙利亚、约旦、土耳其及伊拉克种植麦。 |
公元前4500年前 | 种植亚洲型稻及非洲型稻。 |
公元前1200年前 | 铁器出现在中东和东南欧,人类开始铁器时代。[45] |
公元前1000年 | 世界人口达5000万。[46] |
公元前500年 | 世界人口达1亿。[46] |
公元1年 | 世界人口达2亿。[44] |
公元1627年 | 最后一只原牛于1627年被波兰猎人射杀,宣告了原牛的灭绝。 |
公元1662年或1688年-1715年之间 | 渡渡鸟灭绝。 |
公元1815年 | 4月10日,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它的火山灰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全球温度下降了约5℃,引发了1816年著名的“无夏之年”。[47] |
公元1835年 | 世界人口达10亿。 |
公元1952年 | 加勒比僧海豹灭绝——最后确定观察到加勒比僧海豹的纪录是于1952年的小塞拉纳岛。[48]公元2008年,美国政府宣布经过5年搜寻,认为牠们已经灭绝。[49] |
公元1969年 | 人类尼尔·阿姆斯壮在7月21日02:56 (世界时)正式在月球行走。[50] |
公元2005年 | 亚马逊森林经历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51] |
公元2008年 | 白𬶨豚功能性灭绝;世界人口约6706993000人。[46] |
公元2025年 | 世界人口超过70亿。全新世灭绝事件仍然继续,最近50年更有上升趋势[52]。 |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 Gregg Herres and William K. Hartmann. The Origin of the Moon. 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 [200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8).
- ^ Wilde, Simon A.; John W. Valley, William H. Peck, and Colin M. Graham. Evidence from detrital zirc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continental crust and oceans on the Earth 4.4 Gyr ago(由四十四億年前地球的大陸地殼與海洋裡存在的碎屑狀的鋯石所提供的支持證據) (PDF). Nature. 2001-01-11, 409: 175–178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9-01). (PDF).
- ^ "。地球在某个时期冷却到足够的程度,云开始在大气层中形成,地球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How the Oceans Formed.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5).
- ^ Frances Cole. Geophysicist Sleep: Martian underground may have harbored early life. Standard Online Report. 1998 [2006-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0).
- ^ John, Brian. The Winters of the World: Earth under the Ice Ages. Jacaranda Press. 1979. ISBN 978-0-470-26844-5.
- ^ Walker, Gabrielle. Snowball Earth: The Story of the Great Global Catastrophe that Spawned Life as we know it. Bloomsbury. 2003. ISBN 0747654337.
- ^ Bruce Alberts, Dennis Bray, Julian Lewis, Martin Raff, Keith Roberts, and James D. Watson. From Single Cells to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From Single Cells to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请检查
|url=
值 (帮助) 3rd edi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1994 [2006-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 ^ Stefan Lovgren. Sex Speeds Up Evolution, Study Finds.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2005-03-30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 ^ Form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8-28.
- ^ 研究显示最早的动物生活在湖泊的环境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加州大学河边分校领导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早期动物生活在何处的问题。公开发布日期: 2009年07月31日。
- ^ Pannot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aeos [2006-03-12].
- ^ PZ Myers. Pycnogonid tagmosis and echoes of the Cambrian. 2005-10-20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3).
- ^ PZ Myers. Haliestes dasos, a sea spider. 2004-11-11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7).
- ^ Sam Gon III. The Anomalocaris Homepage. 2005-11-21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3).
- ^ These first vertebrates lacked jaws, like the living hagfish and lampreys. Jawed vertebrates appeared 100 million years later, in the Silurian. http://www.ucmp.berkeley.edu/vertebrates/vertintro.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rkeley University
- ^ C. M. Sean Carrington. The first land plants. 1997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1).
- ^ Paul F. Ciesielski. Transition of plants to land.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2).
- ^ Zhu, You-an; Li, Qiang; Lu, Jing; Chen, Yang; Wang, Jianhua; Gai, Zhikun; Zhao, Wenjin; Wei, Guangbiao; Yu, Yilun; Ahlberg, Per E.; Zhu, Min. The oldest complete jawed vertebrates from the early Silurian of China. Nature. 2022-09, 609 (7929) [2022-10-21]. ISSN 1476-4687. doi:10.1038/s41586-022-0513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英语).
- ^ Andreev, Plamen S.; Sansom, Ivan J.; Li, Qiang; Zhao, Wenjin; Wang, Jianhua; Wang, Chun-Chieh; Peng, Lijian; Jia, Liantao; Qiao, Tuo; Zhu, Min. The oldest gnathostome teeth. Nature. 2022-09, 609 (7929) [2022-10-21]. ISSN 1476-4687. doi:10.1038/s41586-022-0516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英语).
- ^ Andreev, Plamen S.; Sansom, Ivan J.; Li, Qiang; Zhao, Wenjin; Wang, Jianhua; Wang, Chun-Chieh; Peng, Lijian; Jia, Liantao; Qiao, Tuo; Zhu, Min. Spiny chondrichthyan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of South China. Nature. 2022-09, 609 (7929) [2022-10-21]. ISSN 1476-4687. doi:10.1038/s41586-022-0523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英语).
- ^ Gai, Zhikun; Li, Qiang; Ferrón, Humberto G.; Keating, Joseph N.; Wang, Junqing; Donoghue, Philip C. J.; Zhu, Min. Galeaspid anatomy and the origin of vertebrate paired appendages. Nature. 2022-09, 609 (7929) [2022-10-21]. ISSN 1476-4687. doi:10.1038/s41586-022-0489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英语).
- ^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 arthropoda.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 ^ Sea Studios Foundation. The shape of life. The conquerors. PBS.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 ^ R. Aidan Martin. Introduction to shark evolution, geologic time and age determination.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 ^ R. Aidan Martin. A Golden Age of Sharks.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2).
- ^ 2.5亿年前的细菌在美又复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11期 闫贵林
- ^ ([//web.archive.org/web/20170305001256/http://xueshu.baidu.com/s?ie=utf-8&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wd=%E7%BE%8E%E5%8F%91%E7%8E%B0%E6%9C%80%E5%8F%A4%E8%80%81%E7%9A%84%E6%B4%BB%E7%BB%86%E8%8F%8C&filter=sc_long_sign%3D%7Ba3ff158bf33dfaa7c6edc231c10ca46d%7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赵剑. 美发现最古老的活细菌[J]. 科技文萃, 2001, (2).]百度学术
- ^ Rybicki. Origins of Viruses. 2000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9).
- ^ Marti, Joan, and Gerald Ernst. Volcanoes and the Enviro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219.
- ^ Wignall, Paul B., and Anthony Hallam. Mass Extinctions and Their Aftermat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164-5.
- ^ R. Aidan Martin. The Origin of Modern Sharks.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8).
- ^ Xu, X., Norell, M. A., Kuang, X., Wang, X., Zhao, Q., Jia, C. (2004). " Basal tyrannosauroids from China and evidence for protofeathers in tyrannosauroi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ure 431: 680-684
- ^ Archangelsky, Sergio. "The Ticó Flora (Patagonia) and the Aptian Extinction Event." Acta Paleobotanica 41(2), 2001, pp. 115-22.
- ^ Human, mouse shared common ancestor 75 million years ago. The Hindu. 2002-12-19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4).
- ^ Sabin Russell. Of Mice and Men: Striking similarities at the DNA level could aid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2-12-05 [200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4).
- ^ Steven A. Alter. Origin of the Modern Great White Shark.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4).
- ^ Great White Shark Evolution Debate. Science Daily. 2005-05-02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38.0 38.1 R. Aidan Martin. The Origin of Megalodon.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4).
- ^ Stefan Lovgren. New Primate Fossils Support "Out of Africa" Theory. 2005-10-17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6).
- ^ Randall Parker. Evolution Of Color Eyesight Led To Loss Of Pheromone Response. 2003-06-25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 ^ Suzanne Carr. Introduction to upper palaeolithic art. 1995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22).
- ^ Jonathan Amos. Ancient phallus unearthed in cave. BBC News. 2005-07-25 [200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 ^ Venus of Willendor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ristopher L. C. E. Witcombe, 2003.
- ^ 44.0 44.1 The range of figur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s listed at the US Census Bureau's Historical Estimates of World Popul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ut the population at 1 AD between 170 million to 400 million.
- ^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铁器时代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12-17.
- ^ 46.0 46.1 46.2 an average of figur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s listed at the US Census Bureau's Historical Estimates of World Popul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e also *Kremer, Michael. 1993.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ne Million B.C. to 1990,"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8(3): 681-716.
- ^ 近代重大火山活動印尼占前兩名 - 新浪網 - 新聞.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7).
- ^ Kovacs, K. Monachus tropica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8-11-27].
- ^ "It's official: Caribbean monk seal is extinct", MSNBC.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June, 2008
- ^ Record of Lunar Events, 24 July 196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pollo 11 30th anniversary. NASA. [13 April 2010].
- ^ Environmental News Service - Amazon Drought Worst in 100 Years. [201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 ^ 澳大利亚研究称世界正面临新一轮生物大灭绝. [201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外部链接
- ([//web.archive.org/web/20110811042033/http://www.ucmp.berkeley.ed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rkeley Evolution]
- Evolution Timeline
- ([//web.archive.org/web/20120911163101/http://tolweb.org/Life_on_Earth/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ee of Life Web Project] - explore complete phylogenetic tree interactively
- ([//web.archive.org/web/20150212172432/http://www.talkorigins.org/origins/geo_timeline.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more compact timeline] at the TalkOrigins Archive
- ([//web.archive.org/web/20181016031243/http://www.palaeo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aeos - The Trace of Life on Earth]
- ([//web.archive.org/web/20140903022053/http://www.johnkyrk.com/evolution.sw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hn Kyrk's Timeline from Big Bang to present]
- ([//web.archive.org/web/20200127022154/http://sci.waikato.ac.nz/evolution/plantEvolution.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Waikato - Sequence of Plant Evolution]
- ([//web.archive.org/web/20160627175302/http://sci.waikato.ac.nz/evolution/AnimalEvolution.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Waikato - Sequence of Animal Evolution]
- Timeline of evo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eb.archive.org/web/20190414183849/http://members.iinet.com.au/~dr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
- ([//web.archive.org/web/20150221180700/http://exploringtime.org/?page=seg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ploring Time] from Planck Time to the lifespan of the universe
- Interactive Plant Evolution Timeline -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nsemble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