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伊敏
穆罕默德·伊敏(1901年4月22日—1965年4月29日),一译买买提·依明(维吾尔语:محمد أمين بۇغرا),汉名毛德明,笔名“布格拉”[2],男,维吾尔族,新疆和阗(今和田地区)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政治人物,泛突厥主义者,民族革命委员会与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者之一。后加入中国国民党,为中央监察委员,曾任新疆省副主席。1949年后流亡于土耳其。
穆罕默德·伊敏 | |
---|---|
东突厥斯坦和阗伊斯兰政府埃米尔 | |
任期 1933年—1934年 | |
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 | |
任期 1946年—1948年 | |
中华民国新疆省副主席 | |
任期 1948年12月—1949年10月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大清新疆省和阗直隶州 | 1901年4月22日
逝世 | 1965年4月29日 土耳其 | (64岁)
政党 | 青年喀什噶尔党(1932年-1933年) 民族革命委员会(1933年-1934年)[1] 中国国民党(1942年-) |
亲属 | 妻:爱美娜 阿不都拉·布格拉 努尔·阿合买提江·布格拉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 |
生平
和阗暴动
穆罕默德·伊敏早年事迹不详,在发动和阗暴动前当过伊斯兰经学院教师。1930年代初,和加尼牙孜等人发动了哈密暴动,随后几年间,反对金树仁省政府的起事逐渐蔓延至全省。1932年,穆罕默德·伊敏与其兄弟阿不都拉·布格拉组建了民族革命委员会[3]。民族革命委员会以反汉、反东干(即回族)、反基督教和建立伊斯兰教国家为宗旨,鼓吹发动对卡菲尔(异教徒)的圣战。1933年1月,南疆局势失控,库车、阿克苏相继被乱军占领,驻喀什噶尔的省军师长金树智(金树仁弟)自杀,喀什行政长、南疆剿匪司令马绍武仅能保住喀什噶尔。
1933年2月15日,伊敏在和阗以北的墨玉县截获了省政府由印度运来的军火,随即发动暴动。2月下旬,伊敏与其兄弟艾米尔·沙依甫、满素尔、买买提·尼牙孜·艾兰木等攻占了墨玉县政府。马绍武无兵可调,伊敏进而攻下和阗旧城(今和田市)。2月20日,民族革命委员会在和阗集会,宣布成立“和阗临时政府”(后改称和阗伊斯兰政府),伊敏自称帕夏,推举墨玉的哈孜穆罕默德·尼牙孜·艾来木为总统,沙比提大毛拉为总理。随后伊敏、沙比提派兵攻下且末、皮山、叶城、泽普、莎车诸县。4月,伊敏领兵来到伽师县,与和加尼牙孜的部下铁木尔、马绍武手下的柯尔克孜族叛军乌斯满联合进攻喀什噶尔。5月2日,铁木尔攻下疏附县城(即喀什噶尔回城,今喀什市东部城区),马仲英的属下马占仓与马绍武退保疏勒(喀什噶尔汉城)。8月9日,马占仓诱杀铁木尔,攻下疏附城,但旋即被乌斯满、伊敏夺回。不久,伊敏联合铁木尔残部,将乌斯满囚禁,控制了疏附。
占据疏附后,伊敏将有在西亚游学经历的沙比提大毛拉推到前台,组建独立的伊斯兰政府。伊敏、沙比提的分裂运动得到了英国的支持。英国通过其驻喀什噶尔领事馆,收买喀什、和阗、莎车的商界、宗教界人士为其服务。11月12日夜,伊敏、沙比提等人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推举滞留在阿克苏的和加尼牙孜为总统,沙比提任总理。泛突厥主义者称这次会议为“民族之夜”。该政府的军政实权仍掌握住伊敏的民族革命委员会手中。伊敏的两个兄弟分别控制着莎车和英吉沙,伊敏则直接管理和阗。
1934年2月5日,马仲英的部下马福元联合马占仓攻克了疏附,东突厥斯坦政权瓦解,官员四散而逃。伊敏从喀什噶尔逃回和阗。4月,伊敏推举其兄满素尔为帕夏,建立了和阗伊斯兰国。6月12日,马仲英的先头部队马如龙攻克和阗,满素尔被杀,伊敏逃往喀喇古塔格(黑山),和阗伊斯兰国灭亡。6月底,马仲英的姐夫马虎山率新编陆军36师主力从皮山来到和阗。7月26日,伊敏携数千人逃往英属印度拉达克的首府列城,后来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与国民政府合作
伊敏在喀布尔期间,转而寻求日本对其独立活动的支持,并提出由日本直接出兵占领新疆,建立一个类似满洲国的傀儡政权。1940年,伊敏的维吾尔文著作《新疆近代史》在克什米尔出版。此后,在艾沙·玉素甫·阿布甫泰肯的游说下,国民政府同意与伊敏合作。政府派艾沙·阿布甫泰肯访问阿富汗,邀请伊敏前往重庆。1942年,英属印度政府以间谍罪将伊敏逮捕,经国民政府交涉,伊敏回到中国。此后伊敏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伊敏任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央组织部专员。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派伊敏、麦斯武德、阿布甫泰肯前往新疆省会迪化工作。1946年,伊敏出任新疆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1947年成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12月,伊敏被任命为新疆省政府副主席。
流亡土耳其
1949年9月,穆罕默德·伊敏、阿布甫泰肯等人从南疆出境,前往印度流亡。随后,主政新疆的陶峙岳、包尔汉向解放军投降,解放军开进新疆。土耳其在印度的外交机构开始组织流亡者前往土耳其。1951年,伊敏抵达土耳其,后来定居伊斯坦布尔。次年,土耳其政府又接收了阿布甫泰肯以及千余名流亡印度的维吾尔人。此后,伊敏致力于领导维吾尔移民中的泛突厥主义政治活动。在1950年代,他相继担任过《突厥斯坦:学术、社会、经济和文化》(伊斯坦布尔)和《突厥斯坦之音》(安卡拉)两份月刊的主编。同时,伊敏仍通过指示和阗的阿不都依米提大毛拉,在墨玉、英吉沙、洛浦、和阗等地策动了多起叛乱。1959年,阿不都依米提大毛拉被捕,伊敏的残余势力被消灭。1965年6月14日,伊敏在土耳其去世。伊敏的侄子买买提·勒扎贝金(土耳其语:Mehmet Rıza Bekin)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役,军衔至将军,退役后亦从事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家庭
- 兄:满素尔,1934年4月被伊敏推举为和阗伊斯兰国帕夏。6月,马仲英部下马如龙攻克和阗,满素尔被杀。
- 弟弟:阿不都拉·布格拉、努尔·阿合买提江·布格拉
参见
参考资料
- ^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84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 ^ 布格拉为黑汗王朝首领之一的称号,意为公驼,即其部落图腾。
- ^ 海特·巴米尔,《俄国与中国之间的突厥斯坦》,阿姆斯特丹,1971
参考书目
- 张大军,1970,《新疆风暴七十年》,台北:兰溪出版社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编,1978,《新疆简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新疆社会科学研究院,《“双泛”研究译丛》第一辑,199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