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柜

圣物

契约之柜希伯来语אָרוֹן הָבְּרִית‎、Ārōn Hābrīt)简称契约柜约柜[注 1],又称法柜[注 2],是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圣物。

法国欧什主教座堂的约柜浮雕
贝里公爵的豪华时祷书》中描绘约柜抬入所罗门圣殿的插图。

圣经记载

外观

关于约柜的尺寸,样式还有装饰,圣经出埃及记里面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在出埃及记25章10-22节写道:

“要用皂荚木做一柜,长二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半。要里外包上精金,四围镶上金牙边。也要铸四个金环,安在柜的四脚上;这边两环,那边两环。要用皂荚木做两根杠,用金包裹。要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以便抬柜。这杠要常在柜的环内,不可抽出来。必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

要用精金做施恩座,长二肘半,宽一肘半。要用金子锤出两个基路伯来,安在施恩座的两头。这头做一个基路伯,那头做一个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连一块,在施恩座的两头。二基路伯要高张翅膀,遮掩施恩座。 基路伯要脸对脸,朝着施恩座。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又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又要从法柜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间,和你说我所要吩咐你传给以色列人的一切事。”[1]

有人从至圣所的帐门窥望过,发现约柜的上方经常都有云雾积聚。另有一名为施恩座的物体,相传在赎罪日的仪式中会放在约柜上。

有关约柜的律法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里流浪时,约柜一直都放在会幕的至圣所内,直到所罗门王耶路撒冷兴建圣殿为止。

约柜是以色列人的圣物,象征着耶和华的临在,根据摩西律法规定,只有作为祭司的利未人才可以抬扛约柜,但是任何人都不得触碰约柜。根据《圣经》记载,乌撒在运送约柜期间违反上帝的律法,擅自触碰约柜而被击杀。

离开圣幕

撒母耳先知的日子,示罗的遭遇使以色列人的宗教感情大受打击。他们迷信以为神圣的约柜可以拯救他们,使他们不致被非利士人所击败。因此他们将约柜从设于示罗的帐幕的至圣所中取出,由大祭司以利两个作恶的祭司儿子,将约柜带到战场上。但是约柜并没有保护他们,使他们免于遭受因为违反耶和华的律法所招致的恶果,(撒母耳记上4:10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被击败,各向各家奔逃;被杀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很不幸地,约柜落入信奉异教的非利士人手中,以利两个作祭司的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均在战场上被杀。当大祭司以利获悉神的约柜被掳去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晕倒在地,结果折断颈骨而死。以色列人继续受非利士人所压迫。然而崇拜偶像的非利士人后来因为饱受灾祸打击,而将约柜遣回以色列的境界伯示麦,(撒母耳记上6:19 耶和华因伯示麦人观看祂的约柜,就击杀他们,共击杀了民中七十人。)因此约柜被送往基列耶琳,象征耶和华神同在的约柜,停在基列耶琳有二十年之久,没有立刻返回示罗的神圣帐幕中[2]

返回耶路撒冷

大约70年以后,大卫尝试从基列耶琳运送约柜去耶路撒冷。当时约柜放在牛车上,乌撒和他兄弟领着前行。圣经说:“到了拿艮的禾场,因为牛失前蹄,乌撒就伸手扶住上帝的约柜。上帝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上帝的约柜旁。[3]”几个月后,大卫按照上帝指定的方式运送约柜,由利未族哥辖人扛抬着送到耶路撒冷去,这次一路顺顺利利。

约柜消失

耶和华通过耶利米发出警告,他会对待耶路撒冷像他对待一度得享殊荣的示罗一般。因此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87年将耶路撒冷摧毁。甚至所罗门王所建及有约柜设于其中的圣殿亦被夷为平地。约柜本身则消失踪影。灾难临到示罗之后,非利士人容许以色列人留在当地。但是在新巴比伦帝国毁灭了耶路撒冷及其中的圣殿之后,他们将大部分劫后余生的犹太人放逐到遥远的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剩下的少数犹太人也最后发生恐慌而逃往埃及去。这使整个犹大地区沦为无人居住。

约柜的下落

损毁说

圣经没有说明约柜的去向,很可能在新巴比伦帝国攻占耶路撒冷后将其捣毁(列王纪下 第二十五章)。但是,公元1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认为,约柜在公元70年犹太战争时被罗马帝国军队毁灭,连同圣殿一同被毁。

埃塞俄比亚拥有说

埃塞俄比亚史诗《众王荣耀》记载了示巴女王所罗门王之子孟尼利克一世把约柜偷运出耶路撒冷,据说现存放于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市的圣玛利教堂英语Church of Our Lady Mary of Zion

探索频道曾派摄制队前往埃塞俄比亚,追寻消失了的约柜,不过当地的教士一直都不肯让摄制人员观看。因此,约柜是否仍然存在,到今日仍然是一个谜。

注释

  1. ^ “约”是指上帝跟以色列人所订立的契约,即由先知摩西西奈山上从上帝耶和华得来的两块十诫法版。
  2. ^ “法柜”为在《出埃及记》中法版之柜的称谓。在希伯来文原文中,为“约法”之意,并无“柜”的意思;至《民数记》时才出现“约柜”这名词

参考文献

  1. ^ 出埃及记第25章第10-22节
  2. ^ 参看撒母耳记上3:1至7:2。
  3. ^ 撒母耳记下第6章第6-7节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