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 (阿庇安)
阿庇安所撰的《罗马史》(希腊语:Ρωμαϊκά),古罗马史书,于公元2世纪以希腊语写成。原书二十四卷,内容为从罗马王政时代起,历经罗马共和国,至公元2世纪阿庇安身处的时期,当中涉及古罗马的对外战争(包括对伊比利亚半岛、迦太基、马其顿、本都等地的征伐),和罗马共和时期的内争(包括革拉古兄弟改革、马略与苏拉的内战、同盟战争、斯巴达克起义、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等等),对于研究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及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历史,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原书当中有十一卷完整保存至今,其余部分或全佚,或有残篇遗留下来。
本书的编撰
《罗马史》的作者阿庇安(约95年─165年),是生于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人。当时的埃及,已入罗马帝国的版图之内。阿庇安壮年以后长期居于罗马城,曾历任政府重要官职,并有机会与罗马帝国境内各行省工商各界人士交往。《罗马史》便是他的毕生之作。[1]
在史料取材上,阿庇安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原书作者多是曾亲身参加过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或战争,如奥古斯都的回忆录、波里比阿在第三次布匿战争的记叙著作等等。[2]除此以外,阿庇安还运用了罗马史家(如李维、维利尤斯·帕忒丘拉斯)的著作,以及引用档案文件、立法文件及碑铭等等资料。[3]
本书涉及古代多个世纪,范围遍及欧洲、西亚、北非多个民族的历史,规模宏大。据阿庇安所说,他编纂本书时,就采用了以下的方法铺排史事:“国外战争是按照各民族分卷(指被罗马人兼并的民族与国家,从卷一至卷十二),国内战争(卷十三至卷十七)是按照主要的司令官分卷。……最恰当的,是从我将叙述其勇武事迹的那个民族的起源。”[4]换言之,阿庇安把各民族及罗马人内争的历史,分成各卷叙述其来龙去脉,因而成为各自独立的历史专著组成的丛书。[5]
篇幅及保存现况
- 序言:为本书的序。
- 第一卷《关于诸国王》:记载罗马王政时代的事迹。原卷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9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的总主教佛提乌的《群书摘要》、10世纪拜占庭帝国编修的《使节》、《美德与恶行》、10世纪末编成的字典《苏达辞书》(又译作《修伊达斯》)等书当中。
- 第二卷《关于意大利》:记载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半岛的事迹。原卷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使节》、《美德与恶行》、《苏达辞书》等书当中。
- 第三卷《萨谟尼安人的历史》:记载罗马人与萨莫奈人(萨莫奈)战争的历史。原卷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美德与恶行》、《苏达辞书》、《使节》等书当中。
- 第四卷《高卢史》:记载罗马人与高卢人交争的历史。原卷部分内容保留在《美德与恶行》、《苏达辞书》、《使节》,以及19世纪红衣主教安吉洛·马伊的梵蒂冈抄本当中。
- 第五卷《关于西西里和其他岛屿》:记载罗马人在西西里岛、克里特岛等岛屿活动,和关于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历史。原卷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美德与恶行》、《苏达辞书》、《使节》等书当中。
- 第六卷《在西班牙的战争》:记载伊比利亚半岛的情况及罗马人在当地征战的历史。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七卷《汉尼拔战争》:记载迦太基将领汉尼拔的生平,以及他发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八卷(上)《布匿战争》:记载迦太基的情况,以及罗马与该国之间的关系与争战。本篇完整保留下来。
- 第八卷(下)《努米底亚事务》:记载罗马人与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交争的情况。本篇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美德与恶行》、《使节》,以及马伊的梵蒂冈]抄本当中。
- 第九卷《马其顿事务》:记载罗马人与马其顿交争的历史。原卷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苏达辞书》、《使节》,以及马伊的梵蒂冈抄本当中。
- 第十卷《伊利里亚人的战争》:记载伊利里亚人的情况,以及罗马人对该民族的征服战争。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一卷《叙利亚战争》:记载塞琉古帝国的情况,以及罗马人与该国之间的交战历史、汉尼拔之死等等的情况。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二卷《米特里达梯战争》:记载本都王国的情况,以及该国国王米特里达梯六世对抗罗马的战争、庞培平定地中海海盗的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三卷:是“内战史”部分的第一卷,记载革拉古兄弟改革、同盟战争、苏拉与马略内战(“第一次内战”及“第二次内战”)、斯巴达克起义等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四卷:是“内战史”部分的第二卷,记载喀提林的阴谋、前三头同盟、恺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第三次内战”)、恺撒的独裁统治及遇刺身等的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五卷:是“内战史”部分的第三卷,记载奥古斯都与马克·安东尼初次发生争执(“第四次内战”)以及和解等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六卷:是“内战史”部分的第四卷,记载后三头同盟成立、歼灭刺杀恺撒的凶手等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七卷:是“内战史”部分的第五卷,记载奥古斯都与卢基乌斯·安东尼(又译作琉喜阿斯·安敦尼)发生争执(“第五次内战”),以及奥古斯都歼灭绥克都斯·庞培(“第六次内战”)的事迹。本卷完整保留下来。
- 第十八至二十一卷:记载埃及被罗马人所征服。此数卷已佚。
- 第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记载帝国时代到图拉真皇帝时对达西亚与阿拉伯的战役。此数卷已佚。
公元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的私人秘书彼得拉斯·康提都整理了一个拉丁文译本出版。希腊原文的最早出版则是公元1551年卡罗卢斯·斯泰法那斯在巴黎印刷的。之后的研究者们还从两部拜占庭著作《使节》和《美德与恶行》中辑出了不少引用的阿庇安著作的片断,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出版。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教授约翰·施维格豪瑟对阿庇安的著作进行了重要的校勘和注解工作,于公元1785年出版。1899年荷拉斯·怀特将《罗马史》翻译成英文,成为比较常见的版本。
学术价值
阿庇安的《罗马史》具有甚高的学术价值。据西方学者J·W·汤普森所说,此书可以用以核对其他古罗马史家对同样事件的记载。例如在高卢战争的记述上,把本书与恺撒《高卢战记》对照,便知道恺撒的记述并不忠实。[7] 荷拉斯·怀特提到本书“内战史”部分的第一卷(即第十三卷)可说是最具价值,并形容这卷是“连接波里比阿和西塞罗之间‘交替时代’的桥梁”;在价值上仅之于这卷的则是第八卷有关第三次布匿战争的记载。 中国大陆学者张广智提到它的篇幅是以罗马逐个征服的国家来叙述,这有助读者了解到某一国家或重大事件的本末始终。[8]学者谢德风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角度,提出它的一些特点,就是它能够指出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的物质背景及其与共和末年内战的关系,又揭示罗马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及血腥,并反映了罗马各阶级及各族之间的矛盾。另外,它引用了很多现已散佚的当代作品,因而或多或少地保存了这些史料。[9]
但本书亦有若干缺点,如荷拉斯·怀特指出,阿庇安在历史细节上缺乏准确性,这是基于当时的史家一般只想写一本有趣味的书,或者替自己所怀抱的政治理想或道德原理提供论据,所以有时难免在著作中有些歪曲和虚构。[10]
译本
中译本
有关阿庇安《罗马史》的中文翻译,现有中国大陆学者谢德风的根据荷拉斯·怀特的英译本翻译的版本。上卷于1963年出版,之后翻译和出版工作因“文革”开始中断,文革后期根据毛泽东关于“读一点世界史”的教导,下卷才得以出版。[11]
注释
- ^ 《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张广智《阿庇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版,483─484页。
- ^ 《罗马史》(上卷)谢德风《译者序》,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vi─vii页。
-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62页。
- ^ 阿庇安《罗马史·序》,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页。
-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61页。
- ^ 序言及第一至十七卷,散见于阿庇安《罗马史》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第十八至二十四卷,请参考《罗马史》荷拉斯·怀特《英译本序言》,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2页。
-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61─162页。
- ^ 《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张广智《阿庇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版,485页。
- ^ 《罗马史》(上卷)谢德风《译者序》,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ii─vii页。
- ^ 《罗马史》(上卷)荷拉斯·怀特《英译本序言》,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6页。
- ^ 阿庇安《罗马史》(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 (英文)Appian: The Roman History(阿庇安《羅馬史》).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