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三部曲
《台湾人三部曲》是客家裔台湾作家锺肇政的大河小说,于1964年执笔,由三部曲所构成,分别为《沉沦》、《沧溟行》、《插天山之歌》,故事描述龙潭望族陆家分别在台湾日治时代初、中、晚期背景之下所发生的故事。故事布局宏伟,撰稿历时十年,在台湾文学发展过程中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叶石涛称此书是“一部民族史诗的风格,一卷本省人民悲欢离合多采多姿的叙事诗;阐释民族和土地绝对不得割裂的思想”。彭瑞金认为此书是锺肇政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1]
创作沿革
1964年,锺肇政开始创作三部曲当中的第一部《沉沦》,1967年11月开始发表于《台湾日报》副刊,至1968年6月连载完毕,随后在当月由兰开书局出版,共分上、下两册。1973年6月,第三部《插天山之歌》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至10月连载完毕,后由志文出版社于1975年5月出版。第二部《沧溟行》则于1976年8月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至1977年1月连载完毕,同年10月,由竹南七灯出版社发行。1980年6月,三篇作品合刊为长篇小说《台湾人三部曲》,由远景出版社印行。
故事简介
沉沦
1895年,福建台湾省割让予日本,面对空前的时局变化,位于龙潭九座寮的望族陆家,为了迁回中国内地或者留下来保卫家园,陷入了争议与抉择。家族长者信海老人决定,由陆仁勇组织一支陆家子弟兵,参加当时全台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勇军,对日军展开迎击。陆仁勇率众投奔在平镇以胡老锦为首的义军集团,但因义军成员皆以农家子弟为主,缺乏训练,武器落后,与日军激烈对战后,仍告覆灭。陆仁勇带着战败幸存的族人们回到了九座寮,却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迎接。后听闻义军统领吴汤兴计划反攻新竹,仁勇决定,再次投入决战……
沧溟行
日本殖民统治的二○年代,陆家两兄弟:陆维栋及陆维梁,面对此一新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哥哥陆维栋出身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担任教师,人生平步青云,一心希望借由努力获得官方的荣誉与肯定。弟弟陆维梁因无法像哥哥一样继续念书,只好离家北上在日本人开的书店里工作。维梁在书店博览群书,因而开启视野,开始对农民有所悲悯与关怀;但与书店老板女儿文子的爱情,却因民族藩篱而没有结果,失望之余黯然回乡。回到故乡的维梁,进而推动农民运动,运用各种方法和日本统治者周旋抗争,这无疑为哥哥维栋带来困扰,劝说未成,兄弟感情破裂。最后维梁被官方逮补,维栋也明白无论自身如何努力,也无法突破民族隔阂得到认同,而自牢中救出弟弟。
插天山之歌
四○年代太平洋战争期间,在日本就读东京工业大学,并参加抗日地下组织的陆志骧,在大学毕业后,打算与同志回台从事抗日工作。但在返台途中,船遭盟军潜舰击沉,志骧漂流到海边被老渔夫救起,逃过一劫。与同志失散的志骧,同时受日本特务追捕,他只好躲进三角涌的山区,受到插天山上朋友们的支持与庇护。此后他展开了一段长期的躲避与逃亡,过程中也认识了奔妹,两人发展出感情,而后结为连理。最后,志骧终遭到日本警察逮捕,但在大溪郡役所被拘留一天之后,即被放出。当他踏出郡役所大门后,看见满街都是欢呼的人群,他才得知:日本已经战败投降了。
戏剧改编
参考资料
- ^ 彭瑞金:〈台湾文学瑰宝锺老米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想想论坛,2013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