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传世。曾任校书郎主簿等微官,追赠为光禄寺,赠太子太师。

苏洵
宋朝文学家
清宫殿藏本苏洵画像
姓名苏洵
明允
老泉
出生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十五日
(1009年5月22日)
婚年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
逝世宋英宗治平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1066年5月21日)(56岁)
亲属
父亲苏序
母亲史氏
程氏
妻之父程文应
同胞兄弟苏澹
苏涣
苏景先
苏轼
苏辙
苏氏
苏氏
苏八娘

生平

 
《晩笑堂竹荘画传》苏洵像

苏洵修编族谱,自称是初唐相国苏味道后裔[1]。然而苏洵自己也承认苏味道的后人与自己的高祖之间世系不可考证,苏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苏洵的寻根方法,在当时就有人不以为然。柳立言认为苏洵修撰族谱编写世系,将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苏味道当做自己家族的始迁祖,是看中苏味道的知名度,苏洵编订族谱的目的是不问亲疏,团结苏姓人士,争取共享政治和社会资源,以虚构始祖来联宗[2]。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十五日洵出生于眉山,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程氏知书达礼,能课子读书[3]

27岁时,苏洵才开始发奋读书,准备年余就陆续参加进士茂才的资格考试,但都没考上,不久就焚烧自己平常的文章,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对《六经》、百家等学说进行通盘的了解,学业大进,顷刻间便能书写数千字的文章[4][5]

嘉祐元年(1056年),携二子苏轼苏辙汴京拜谒翰林学士欧阳修,献上苏洵自己所著作的文章有二十二篇,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以为“虽贾谊刘向不过也。”士大夫争相传阅,文名因而大盛,一时之间汴京当地的学者竞相模仿苏氏所作的文章[6]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应试,同登金榜,轰动京师。可是,在喜悦之时,却传来其妻程氏病故的消息,父子三人听到之后,心情从云霄跌到谷底。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参加考试时,他却称病不赴。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得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主簿。又授命与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三月编成。当年又向朝廷呈上二十五篇《进论》,其中就包括《六国论》。[7]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二十五日于京师病逝,年五十八。六月具官船载,由二子轼、辙扶护出都城。从汴京入淮溯江而上抵江陵,十二月入峡延水路于次年四月抵家,十月与妻程氏合葬。追赠为光禄寺

评价

  • 苏洵《谏论》用“跳越渊谷”比喻文人君王进谏,并认为如采取种种方法或诱使、或逼迫“勇者”、“勇怯半者”、“怯者”都能“极言规失”,国家就能兴旺。
  • 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明允为人聪明辨智,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颇喜言兵,慨然有志于功名者也。”“其文言当世之要,颇喜言兵。”“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 欧阳修亦在《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中指苏洵“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多德之。”“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 叶梦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
  • 毛泽东:“看何等渊谷。若大河深溪,虽有勇者,如不善水,无由跳越。此等皆书生欺人之谈。”

苏老泉疑云

苏洵号“老泉”乃误传,苏老泉是苏轼

南宋时,“苏老泉即苏洵”之说深入人心,《三字经》即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之语。

明清学者提出质疑,认为“老泉”是苏轼之号,苏老泉即苏东坡。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郎瑛,他在所著《七修类槁》中,明确指出“老泉为子瞻号”,“而叶少蕴《燕语》云:苏子瞻谪黄州,号东坡居士,其所居之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翁泉,故云。又,梅圣俞有老人泉诗,东坡自注云:家有老人泉,公作此诗。又尝闻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八字共一印,而吾友詹二有东坡画竹,下用‘老泉居士’朱文印章。据此,则老泉又是子瞻号矣,然岂有子犯父号之理?而欧阳公作者苏墓志,但言人号老苏,而不言其所自号,亦可疑者。岂此号涉一老字而后人遂加其父耶?叶、苏同时,当不谬也。”张燧在《千百年眼》一书中同意郎瑛观点。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戚牧《牧牛庵笔记》、吴景旭《历代诗话》中,都认为“老泉”是苏东坡之号。章太炎在增修《三字经》时,就把“苏老泉,二十七”改为“苏明允,二十七”。

目前只有小说家者言,如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中仍坚持: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

参考资料

  1. ^ 苏轼: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人民网-文史频道. 2014-09-10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3). 
  2. ^ 《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 《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2005年)》, 2014年: 47–50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3. ^ 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说:“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略高绝,能如是乎?”
  4. ^ 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说:“(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
  5. ^ 1343年,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〇二-文苑五-苏洵传:“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6. ^ 1343年,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〇二-文苑五-苏洵传:“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7. ^ 书名: 《三苏选集》作者: 曾枣庄 当前第:559页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