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温琪(862年—936年)字德润[1],五代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县)人,是五代时期梁唐间将领。在唐末期间曾参与黄巢起义进入长安城(即现在的西安),职位为供奉都知,后来黄巢战败逃去滑州,后面为后梁担当开道指挥使,并且成为检校工部尚书。后面又为濮州刺史朱友裕工作,再者华温琪在后梁时曾经就任齐、晋二州刺史及定昌军节度使等职。华温琪在后唐时曾经就任顺义、雄武、镇国等节度使。最后在晋天福初的时候在家去世[2]

生平

家世背景

华温琪生于五代时期的宋州下邑。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务农的,家里的成员都只是普通的老百姓[3]。父亲因为忠于当时的皇上[4],因此要华温琪也要如此,从而他当了检校尚书[5]


经历

华温琪身高七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参与黄巢的民变从而变成了盗贼,到处攻打和偷抢不同地方[6]。在黄巢为首的队伍成功攻陷了长安城之后,黄巢任命他成为供奉官都知[7]。但是不久后,黄巢失败了,然而他的队伍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强大,因此华温琪也需要逃跑。华温琪逃到了滑州,他对于自己七尺男子,原本是如此状貌魁伟,却因为害怕黄巢之乱要到处躲避,因此难以接受自己的胆怯,也很瞧不起自己,从而去到白马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跳进了白马河自杀,结果他随着河水漂流了几十里,并没有死去,后被在河附近的居民给救起来了。由于他对于自己胆怯落跑之事感到非常丢脸,想自杀的想法依然存在,因此他又来到了一个桑树林中准备上吊自杀,可是在那边他尝试了好几颗桑树上吊,不知道是因为那边的树枝太细还是他太重,桑树的树枝总是被折断,然而到最后并没有自杀成功。后来他逃亡到胙县,在那碰到一个耕田的老人。在和老人聊天的时候老人说到:“你长得相貌堂堂,感觉不是的一般人啊!”因此老人便好心收留了华温琪并让他匿藏在此。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后,有一天濮州刺史朱裕正在招募士兵,于是华温琪前往就去试试,结果成功被招募。

自从他被军队召集进去之后,华温琪开始为后梁做事。他在不久之后担当了开道指挥使。他在这段时间工作的时候存下了不少良好的战绩,然而后来凭借这些战绩当上了绛州、棣州[8]这两个州份的刺史[9][10]。棣州的百姓因为黄河和大自然所造成的灾害受苦连连。然而在华温琪上任之后,华温琪久让棣州的老百姓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以逃避灾害,然而这群老百姓也因此获得救助以脱离灾害带来的担惊受怕和经济粮食等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华温琪被调至齐州和金州,职位还是刺史。在华温琪在任期间,后唐的庄宗攻打晋州。在后唐攻打晋州的时候他们攻击没有进展,然而攻打了一个多月也还没有攻破他们的防线并且成功保住晋州。因此在这次事件之后,华温琪被后梁的末帝称赞说华温琪非常善于守御,也因此将晋州升级为定昌军,同时任命华温琪担任节度使[11][12]。但后来因为华温琪抢占别人的妻子并且被该部民提告,被罢免了节度使一职。原本华温琪在职期间犯法应该会被撤职,但梁末帝念在他是开国之臣,不忍判其刑罚,因此改调其他职位,派为金吾卫的大将军以及左龙武统军。[13]

 后来到贞明六年左右,朱友谦[14]因为末帝不允许他兼任节度使和他原有的职位,虽然后来末帝答应了朱友谦,但是他还是在河中叛变了并且归晋了。因此梁末帝随即任命华温琪担任汝州防御使以及河中行营排阵使。不久之后华温琪再次被迁升为耀州观察留后。

在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后唐的庄宗李存勖带领唐军乘梁军西攻泽州成功攻打后梁并且灭了梁国。当时后梁的臣子纷纷逃离,但庄宗看到华温琪之后表示知道他是当时给后梁成功守着平阳的人。因此庄宗没有将他杀了,反而为了留着华温琪给了他一系列的奖励:庄宗把耀州升级为顺义军,同时任命华温琪担任其节度使。后来又将他换为雄武的节度使[15]。到了后唐明宗上任的时候,华温琪常常去晋见明宗,原因是他想和明宗表示自己希望留在京城。然而后来唐明宗也任命他为左骁卫上将军。过了一年之后,后唐明宗与枢密使安重诲表示华温琪是自己的认识已久的好朋友,希望能安排一个比较好的职位给他。安重诲其实不想将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给华温琪,因此当时以目前没有空缺的职位回复明宗。不久之后后唐明宗在一次提起这件事情,但是安重诲不可能每次都以没有空缺敷衍明宗,因此这次他表示可以让华温琪去尝试一下担任枢密使[16]这个职位。明宗听完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因此也接纳了这个建议。其实华温琪对于自己被安排了如此重要的职位时并没有感到很开心,反而是很害怕。因此他在之后的几个月假装自己生病没有现身于大众的视线中。不过后来他还是担任了镇国军节度使[17]。在不久之后,他便直接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18]

在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十二月,华温琪去世,同时也被追赠为太子太傅[19][20]

人物特色

华温琪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务农家庭。小时候因为曾跟随黄巢行民变,从而沦为盗贼。后来他自己反思之前做过的事情,然而觉得以前做的事情和现在因此要负上之前所造的恶果感到羞耻,因此想自尽。幸好受人搭救,才有后面一系列的职位。从华温琪在担任一系列的官职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注重民生的人,因此在知道老百姓因为黄河灾害受苦的情况下为他们找寻另外一个地方避难。同时也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在军事上有天分的人:他在被后唐进攻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防守保住了晋州。但是他在任职晋州节度使的时候做了一些违法的行为,当时他将功抵过免了被撤职的命运,但是依然被调职。这次他并没有想年轻的时候想要自尽解决事情,反而是继续在职场上做好本分。由此可见华温琪是一个注重民生及熟悉战略的人,因此才能在后梁被灭国之后,后唐的皇帝也要把他留在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上;另外虽然他一生中犯了几次错,但是早后来他没有再逃避,反而面对这个事情,并且在后继续做好自己本分。

后人评价

在唐朝和宋朝之间有一段非常混乱的一段历史,就是五代十国。当时这个五十多年是一个乱世的存在,整个中国就是处于战火纷飞和不断分裂的时代。“五代”代表着这个时代勉强可以看见有一个“皇朝正统”;而“十国”就刚好带出这个时代分裂的状况,没有人能够把这个国家统一。在编写《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的角度上可见,他对每个五代十国的人都有一部分的主观感想。普遍来说他觉得这个时代政治昏暗、道德沦丧,难以找到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与价值观等[21]

但是像华温琪这些人在五代十国中是对当时的老百姓有着正面的影响。华温琪在民生上非常注重。在这种战火纷飞和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的时代,往往受到伤害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市民,因此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的确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当时的所谓“一国之君”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领土,往往忽略了这些。但是华温琪在担任一些官职的时候比较注重民生问题,因此特别受到后人的敬佩。因为他们并没有忘记利于民生的道德价值,这一点让后人们敬佩,然而对于《新五代史》的欧阳修而言,他对这些人有着珍惜的情感。

后世纪念

在华温琪去世之后(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十二月),他被后唐末帝追赠为太子太傅。


延伸阅读

[]

 旧五代史·卷90》,出自薛居正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卷47》,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参考文献

1.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   华温琪:

2.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三

3.     《旧五代史》晋书十六   列传五   华温琪

4.     《资治通鉴全译》 第二百七十一卷

5.     《钦定续通志》 第二十四部分

6.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


  1.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华温琪,字德润,宋州下邑人也。
  2. ^ 旧五代史》晋书十六   列传五   华温琪:天福元年十二月,终于家,年七十五。
  3. ^ 《旧五代史》晋书十六   列传五   华温琪:祖楚,以农为业。
  4. ^ 1.     《旧五代史》晋书十六   列传五   华温琪:父敬忠,后以温琪贵,官至检校尚书。
  5. ^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唐中后朝到五代十国的检校尚书是散官或者加官,不具有实权,主要有着被皇帝恩宠著的意思,直到安史之乱才是个官职,职权才比较大。
  6.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少从黄巢为盗,巢陷长安,以温琪为供奉官都知。
  7. ^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 在唐代的中书省与门下省官员。有时候御史台的官员也可称供奉官。
  8. ^ 现在的新绛山东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
  9. ^ 孙文良,《中国官制史》 1993年 文津出版社:古代职官的称谓,本是御史的一种,主要是各地方的重要官员,主要职责是监察各地状况。
  10.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后事梁,为开道指挥使,累以战功为绛、棣二州刺史。
  11. ^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古代官称。为调节军事上事务的长官,集民、军、财三政于一身的职位。
  12.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历齐、晋二州。庄宗攻晋州,逾月不能破,梁末帝嘉温琪善守,升晋州为定昌军,以温琪为节度使。
  13. ^ 旧五代史》晋书十六   列传五   华温琪:既而温琪临民失政,尝掠人之妻,为其夫所诉,罢,入为金吾大将军。时梁末帝方姑息诸侯,重难其命,故责词云:“若便行峻典,谓予不念功勋;若全废旧章,谓我不安黎庶。为人君者,不亦难乎!”温琪大有愧色。俄转右监门卫上将军、右龙武统军。
  14.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唐末五代时期的大臣。曾被封为翼王。曾效忠后梁,后来叛变归晋。
  15.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   华温琪:...庄宗灭梁,见温琪,曰:“此为梁守平阳者也。”嘉之,因以耀州为顺义军,拜温琪节度使,徙镇雄武。
  16. ^ 《旧五代史》晋书十六   列传五   华温琪:逾岁,明宗谓枢密使安重诲曰:“温琪旧人,宜选一重镇处之。”重诲奏以天下无阙。他日又言之,重诲素强愎,对曰:“臣累奏未有阙处,可替者,唯枢密院使而已。”明宗曰:“可。”重诲不能答。温琪闻其事,惧为权臣所怒,几致成疾,由是数月不出。
  17.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已而以为镇国军节度使。
  18.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废帝时,以太子太保致仕。
  19. ^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 古代官称。等于是太子的师傅的意思。职称为三公,是在正一品的上一级。
  20. ^ 《新五代史》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天福元年卒,赠太子太傅。
  21. ^ 《资治通鉴全译》 第二百七十一卷:河中兵进攻崇州,静胜节度使温昭图甚惧。帝使供奉官窦维说之曰:“公所有者华原、美原两县耳,虽名节度使,实一镇将,比之雄藩,岂可同日语也,公有意欲之乎?”昭图曰:“然。”维曰:“当为公图之。”即教昭图表求移镇,帝以汝州防御使华温琪权知静胜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