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镁矿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2月14日) |
菱镁矿(Magnesite),主要成分为碳酸镁(MgCO3)的矿物。菱镁矿的外观与白云石相似,难以区分,所以碳酸镁与碳酸亚铁混合的矿物被称为铁白云石。这些铁白云石具有层状结构:单层碳酸盐基团与镁单层以及碳酸二价铁单层交替[5]。其矿物常混杂有小量含锰、钴或镍的其他矿物。
菱镁矿 | |
---|---|
基本资料 | |
类别 | 碳酸盐 |
施特龙茨分类 | 5.AB.05 |
晶体分类 | 六角偏三角面体 (3m) 赫尔曼–莫甘记号:(3 2/m) |
晶体空间群 | R3c |
性质 | |
分子量 | 84.31 |
晶系 | 六方晶系 |
解理 | [1011] 完全解理 |
断口 | 贝壳状 |
光泽 | 玻璃光泽 |
透明性 | 透明至半透明 |
光学性质 | Uniaxial (-) |
折射率 | nω=1.508 - 1.510 nε=1.700 |
双折射 | 0.191 |
熔性 | 难熔,高温会分解析出二氧化碳成为氧化镁 |
溶解度 | 溶于热盐酸并析出二氧化碳 |
参考文献 | [1][2][3][4] |
硬度3.5~5,产地在津巴布韦、巴西、澳大利亚、朝鲜和中国,其中朝鲜推估藏量为世界第一[6],市面上有一些菱镁矿制作的串珠项链是价廉物美的饰物。菱镁矿不易形成好的晶体,通常是以岩块状出现。菱镁矿的特性与方解石相似。菱镁矿有与方解石同样的晶体结构,因此将它归类入方解石矿物组群。但是,菱镁矿MgCO3不与弱酸反应,而方解石CaCO3则弱酸起反应。这是区别菱镁矿与方解石的最佳的方法。
蕴蓄处
菱镁矿常以矿脉的形式蕴蓄,又或是在和区域变质地形接触后混杂其中、或成为了蚀变产物。这些变质地形中有超镁铁岩(超基性岩)、蛇纹岩和其他富镁岩石类型。 这些镁质盐通常是隐晶质的,含有蛋白石或燧石形式的二氧化硅。
菱镁矿也存在于超镁铁岩上方的风化层中的表岩屑,作为土壤和底土中的次生碳酸盐。这些含镁矿物是被地下水溶解后,透过释出二氧化碳而沉积。
形成
菱镁矿可以通过滑石碳酸盐与橄榄岩或其他超镁铁岩的交代作用而形成。在水和二氧化碳存在下,在升高的温度和绿片岩相的典型高压下,通过橄榄石的碳酸化形成菱镁矿。
菱镁矿也可以通过以下化学反应,通过含镁的蛇纹石(利蛇纹石)碳酸化形成:
- 2 Mg3Si2O5(OH)4 + 3 CO2 → Mg3Si4O10(OH)2 + 3 MgCO3 + 3 H2O.
菱镁矿亦见于现代的沉积物、洞穴及泥土中。其形式的温度相对较其他矿物为低(只有约40 °C [104 °F]),只需要不停的变换沉积和溶解这两个过程[7][8]。然而,“40度”这种温度对于地球上人类大多数的居住地来说都算是高温。所以近年有研究去降低这个温度,期望可以透过以聚苯乙烯微球作催化剂,将菱镁矿的结晶过程从数千年缩短至72天,透过人工形成菱镁矿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9][10][11][12]。
用途
多与白纹石一起搭配成装饰品和项链,也有雕刻品出售。
菱镁矿在中国大陆又被称为“白松石”,但在化学结构上与被中国大陆称为“绿松石”的土耳其玉(Turquoise)完全不同,因为土耳其玉的成分化学式为:CuAl6(PO4)4(OH)8·4(H2O),是一种磷酸盐,而非菱镁矿的碳酸盐。菱镁矿经常经由染色仿绿松石。
图库
参考资料
- ^ http://rruff.geo.arizona.edu/doclib/hom/magnesite.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ndbook of Mineralogy
- ^ http://www.mindat.org/min-2482.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ndat.org
- ^ http://webmineral.com/data/Magnesite.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bmineral data
- ^ Klein, Cornelis and Cornelius S. Hurlbut, Jr., Manual of Mineralogy, Wiley, 20th ed., p. 332 ISBN 0-471-80580-7
- ^ Beran, A.; Zemann, J. Refinement and comparis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dolomite and of an Fe-rich ankerite [菱镁矿和富铁的铁白云石晶体结构的细化和比较]. Tschermaks Mineralogische und Petrographische Mitteilungen. 1977, 24: pp. 279–286 (英语).
- ^ 央視官方頻道-朝鮮現狀. [201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 ^ Deelman, J.C. Low-temperature nucleation of magnesite and dolomite (PDF). Neues Jahrbuch für Mineralogie (Monatshefte). 1999: pp. 289–302 [2018-08-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4-09) (英语).
- ^ Alves dos Anjos et al. Synthesis of magnesite at low temperature. 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 2011, 26: pp. 213–215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英语).
- ^ 科學家研室溫下加速產生菱鎂礦 儲存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明报. 2018-08-15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中文(繁体)).
- ^ Gabbatiss, Josh. Mineral created in lab that can remove CO2 pollution from atmosphere. The Independent (UK). 2018-08-15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英语).
- ^ Faster way to make mineral to remove carbon dioxide from atmosphere. Science Direct. 2018-08-14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英语).
- ^ Power, Ian M.; Harrison, A.L.; Kenward, P.A.; Dipple, G.M.; Wilson, S.A. Magnesite formation at Earth's surface. Goldschmidt Abstracts: 302.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英语).
延伸阅读
- Smithsonian Rock and Gem. ISBN 0-7566-0962-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