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光侯萧劢(?—6世纪),名一作[1],字文约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吴平忠侯萧昺长子[2]

吴平光侯
南朝梁宗室
姓名萧劢
文约
封爵吴平县开国侯
谥号光侯

生平

萧劢弱不好弄,喜愠不形于色,担任太子洗马时因母亲去世而去职丁忧,极尽悲恸。服阕后,除太子中舍人普通四年(523年),父亲郢州刺史萧昺卒于任上[3],传唤萧劢前赴郢州的人,出于建康到郢州路途遥远的考虑,向其隐瞒了萧昺的死讯,仅以病重为辞。萧劢闻讯后,奔波前往郢州,到达后连续七日不进水浆。父亲下葬后,萧劢在墓旁建造草庐居住守孝,与亲友隔绝往来。普通五年(524年),叔父萧昙因在自家宅内私自铸钱而下廷尉,萧劢带领昆弟群从前往求情[4][5],因其极尽哀毁,连门生故吏也没有认出来。

萧劢服阕后,袭封吴平县开国侯,历任淮南太守、宣城内史、豫章内史,以政绩卓著升为广州刺史。因广州临海,外国船舶来临后,财物多遭到刺史的侵占,致使每年前来的船舶不超过三艘。萧劢赴任广州后,洁身自好,每年前来的船舶多达十余艘。此外,以前的广州刺史多中饱私囊,不向朝廷进贡。萧劢则一反常态,每年多次向朝廷进贡。梁武帝因此感叹道:“朝廷便是更有广州。”后来,梁武帝下诏征召萧劢以本号还朝,适逢西江俚帅陈文彻进犯广州境内的高要县。梁武帝遂又下诏让萧劢留任广州。不久,陈文彻降附。萧劢出于南江危险、宜立重镇的考虑,上表朝廷请求分广州高凉等郡立新州。梁武帝听从萧劢的意见后,下敕立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并再次征还萧劢入朝担任太子左卫率

萧劢在返回建康的路上去世,追赠侍中,谥光侯

参考文献

  • 《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注释

  1. ^ 《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子劢”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劢”各本作“励”,王懋竑读书记疑谓当作“劢”,今改正。”
  2. ^ 《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六》:“总字总持,七岁而孤,依于外氏。幼聪敏,有至性。元舅吴平侯萧劢名重当世……”
  3. ^ 《梁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普通四年,卒于州,时年四十七。”
  4. ^ 《梁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普通五年,(萧昱)坐于宅内铸钱,为有司所奏,下廷尉,得免死,徙临海郡。”
  5. ^ 《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